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gic (For Freedom),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二章:多病的狮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un 14 18:56:53 2001) , 转信


            第二章:多病的狮子

  继彭德怀以后,林彪执掌国防部,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的实际指挥者


  这个平民出身的贵族,身材矮小,其貌不扬。除了他的两道浓重的眉毛之外,看
不出来有什么惊人的地方。但他是中国当代、尤其是中共历史上非常重要而且有点神
秘的人物。几十年里,他身边一直围绕着千军万马。他靠战绩和忠诚当上了中共中央
副主席。

  林彪的主要住所有三:毛家湾、苏州的别墅和大会堂。春天,他喜欢住在苏州。
那里气候温和,空气湿润。比乡村要丰富方便,又不象大都市那样喧闹。苏州有艺术
高超匠心绝妙的人工园林,也有气象万千的太湖、忙碌的运河与和无边的绿野。那里
集中着古今文化的精华,处处赏心悦目。游人只合江南老。这千古一致的吟唱,委实
是出自对江南的真感受。不仅江南的春天叫人神往,四季风景其实无不精彩。林彪虽
然不常出来,但大自然的只鳞片爪还是感觉得到的。有时他会一直在那里度过冬天。
只有天高气爽时节,北京才有别处难以比拟的神韵。那时他会回到北京,在毛家湾住
上一段时间。如果夏天又不得不回北京,林彪通常也不到毛家湾,而从官邸搬到大会
堂,住上两三个月。

  夏天炎热,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主要首脑大都搬到人民大会堂避暑。首长们喜
欢大会堂,因为那里有空调,冬暖夏凉。不仅房子宽敞,而且也安静。各个大院的服
务员也都喜欢住人民大会堂,因为这里有严密的警卫、方便的交通和完美的厨房,不
仅首长的生活容易调节,他们也有更多的休息和娱乐。和当时很多首脑级官员一样,
林彪也常在那里消夏。

  林彪通常住浙江厅。其他首脑也都有各自喜欢的部分。浙江厅是一间长方形的大
厅,面积不亚于一个篮球场。两架高大的屏风伫立在门的前端。屏风上绣着孔雀展翅
的图案和放大了的毛泽东诗歌《满江红》的手迹。大厅的整面墙壁都被墨绿色的金丝
绒帷幕掩住了,大红的沙发显示着王室自在的高贵和故意装点的热烈。每天的情景都
是这样:工作人员进进出出,轻重不同的说话声、缓急各异的电铃声、自制的咳嗽和
风格不同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各种华贵的吊灯和壁灯照射着这个密封而高贵的世界
。那是一个多么奇特的环境!这个环境集工作与生活与一起。上层社会的封闭、紧张
与严肃,必须和生活的随意、轻松、安适结合起来。一边要过滤从五湖四海汇集来的
消息,和所有的贵族交换意见。一边又要寻找机会休息。每个首脑都不得不随时理顺
纵横关系以便保卫自己的安全并力求取得更大利益,同时又不能刺激或惊动任何有力
量的对手。纠缠与和解,冲突与松弛,倾斜与平衡,黑幕后面的勾心斗角与光天化日
下的招摇过市,从共产党掌权合理的自觉论证到不得不注意的平民温饱,从瞬息万变
的世界风云到花样翻新的丑闻逸事,都在四周发生。即使不在这里发生,这里也应当
知道。常言说,侯门深似海。这个海深不可测,整天浪花翻腾。不然的话,那些车队
司机、厨房师傅、分管各种事务的秘书和管理员,不会整天都那么忙忙碌碌。

  唯独林彪的办公室安静。

  处于林家中心地位的那个人,好象总是那样寂寞,甚至可以说是太寂寞了。他不
仅将秘书放在办公室的帷幕后边,连自己妻子的休息室也安排在很远的地方。他诚心
是要避开喧闹,独自欣赏安静。在云水翻腾的海洋里,他就象紧贴着海底的巨石,牢
固地趴在阴暗冷寂的深水里。有时帷幕轻轻抖动一下,人们可以瞥见他银灰色便装和
光秃秃的头顶。可马上就消失了。

  他慢条斯理地踱出来,如同可遇而不可求的神灵,倏忽一闪就不见了。他怕光、
怕风、怕水、怕剧烈的声音,怕骤变的温度,怕人多,怕疲劳,怕罗嗦,怕很多常人
不怕的东西。尽管很多人在紧张地为他奔忙,可是这个无往不胜的战争之神并不喜欢
那些不得要领的助手。他不喜欢轻易地麻烦他们。他不喜欢热闹。有人说是性格,有
人说战争留给他太多的毛病——有些毛病已经渗透到心理和神经之中,一般的医疗方
法对其已无济于事。

  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沉思。在无声、无光、无色彩的氛围里,他几个小时几个小时
地静默着,如老僧入定,似老叟承蝉。连向来深居简出,话语不多的铁腕首领邓小平
,也不止一次赞扬过他:我佩服林彪的沉思和寡言。

  是的,所有形式的沉思都是他所喜爱的。坐着,站着,不时地走动着,自言自语
着,咀嚼着炒熟的黄豆,偶尔划一根火柴,黄昏时到院子里的小道上,下雨天在厚重
的窗帘后……每天他都会那样默默地坐上五六个小时,上午三个,下午少则两个,多
则三个。只有在无风的黄昏,他才到院子里或者大厅中走一会儿,光线强烈时则绝对
不行。即使在睡梦中,他也不会停止思考。他有时突然从床上爬起来,叫秘书记录梦
中思考的结果。这些结果和白天形成的文字往往丝毫不差。为了防止过错,他立下规
矩:所有他批阅的电报和文件,一律压三个小时后再发。

  在神圣的大会堂里,他这样静默;在幽深的别墅里,他这样静默;在毛家湾的家
里,也是这样用沉默打发日月。毛家湾的院子里有几棵高大的皂角树,螺旋状的大皂
角在树上吊着,当皂角摇晃但互相不能碰撞时,当夕阳的光辉不能清楚显示物体的边
缘时,那风和光的度数就是他可以忍受的,这时是他出来散步的机会。一旦那些皂角
能互相碰撞并且发出声音,环境就已经不适合了。这是个标志。没有皂角的时候,就
看烟囱里冒出来的烟。

  毛家湾四周都是高墙。东边是一家医院和解放军总部,向来安静。北边是地安门
西大街,平常车子少,噪音不大。毛家湾北部并不临街,它的邻居是解放军出版社,
即平安里三号。当时有人曾要设立一一五路电车,终点站就在毛家湾和平安里三号之
间,据说没得到毛家湾的同意,原因是声音。毛家湾的西边是一些民房,要有好远才
达到西四北大街。那些民房通常是非常安静的,连吵架的都很少。毛家湾的南边更安
静,如果不是茅屋胡同那里有个解放军文艺社,来往的人更少。在毛家湾和大红罗厂
大街之间,有一家小工厂,工厂里有个烟囱,一天到晚上都冒着懒洋洋的半黑半白的
烟。当那里的烟能够向正上方升三四米时,是林彪可以散步的时候。但他对这种美好
的室外散步并非十分在乎。如果室外不行,他就在室内散步,而且好象那是他更喜欢
的形式。

  一句话,他的整个生活就是静思默想。绞尽脑汁地想,搜肠刮肚地想,不遗余力
地想。他很认真,但是不奇怪。几乎所有的高级首领都是这样决策。除了听从上边的
指示,就是自己琢磨。每天的生活就是琢磨怎么对付人,怎样搞到更大的权力并且保
持这个权力,一直到死。他们没有别的机器可以使用,也不相信别种办事程序,即使
死在那种形式里他们也在所不惜。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喜欢的事情神圣化,就一定会相信,那个形式能拯救一切美化
一切。医生以为只要人人健康,这个世界就好了。鲁迅不相信,要救人的灵魂,以为
劣根性一除,中国就强大了。平民百姓以吃穿为先,艺术家则相信审美才是人类至高
无上的品德。政治家,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家则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他们那种独特的看
来极枯燥极乏味的生活。他们与外界联系的神圣道路是那些不断传来传去的文件。

  林彪也一样。他从那些文件里发现政治的冷暖阴晴,在文件里观察每个人地位的
高低变化,欣赏自己和别人的能力、性格与精明程度。每一条批示里都能寻找到权力
变化的蛛丝马迹,每一个圆圈中都有远近亲疏。那是真正的贵族游戏,上层社会的杂
耍,非常严峻,非常复杂,稍微掉以轻心就会掉进人为的陷阱和魔鬼的圈套。这是最
残酷、最难控制的战争,所以他们一般都需要尽可能的安静。

  他最不能忍受的是别人突然打乱他的思路。突然的干扰能使他产生一种情绪反射
。他一生最不能控制的就是这种情绪,连他的妻子叶群都说不清那种情绪是什么。这
种情绪不经常发生,然而一旦出现,就会显示两个非同寻常的症状:一是心悸流汗,
二是大小便失禁。这时的林彪——中共最著名的将军,战争之神——就什么都不能做
,不仅不能看书、听汇报,连吃饭都困难。他只能卧床休息,绝对的卧床休息。如果
只是轻微的流汗,只需要躺下休息一会儿就好了。严重时,则必须休息四五天。一切
恢复以后,他才能继续那种生活。他没黑没白地考虑着他的问题,在阴暗的屋子里制
定大大小小的军事和政治方案。他介入政治生活的方式,通常是听秘书讲文件并由秘
书代他在文件上画圈。他表示同意时,就抡起胳膊在面前划一个圈子,秘书就在文件
上划一个同样的记号;如果有话要说,就由秘书记录;他不同意时,就说“不予答复
”,或者做一个压下去的手势。

  这就是林彪的生活。如果你还要知道些别的,那么只有一点可以补充:他很喜欢
孩子。无论是女儿林立衡还是儿子林立果,他都喜欢。林彪解放后到苏联养病,就是
带着六岁的林立衡去的。他给女儿的名字——豆豆——也是来自他喜欢嚼黄豆的缘故
。与之相关的另一个秘密就是:这两个孩子和母亲——林办主任叶群——的关系都不
好。林立衡甚至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叶群生的,派人专门调查过。林立衡一直查到自己
的出生证,上面赫然写着她的妈妈叶群的名字,她才不情愿地承认那个可悲的事实。


  这就是林彪的生命。他的生活内容非常简单,生活态度却非常慎重。这样一个喜
欢把事情考虑得天衣无缝的人,却突然在据说是一场草率的未遂政变中死了。他的死
亡对那时的中国来说,就象晴天的霹雳,把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震懵了。二十年过去
了,人们从官方的路标小心地绕过去,才发现了大不相同的真相。这些真相,将揭示
他们君臣间倾心的依赖和刻毒的攻讦。尽管岁月的风尘这样沉重严密,漆黑一团,人
们的惰性也渐渐承认了刽子手的阴谋。尽管杀人的元凶依然作为那个旗帜上的图腾,
欺世盗名的伪君子仍然保护着那个盘根错节的集团,被害者仍被关押在历史的铁牢里
,密封的黑幕使人听不见那些冤魂的沉重喘息。但是真相是倔强的,它们不断撒下一
些东西作成路标,引诱人寻觅那个“不”。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137.132.3.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