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gic (从头再来),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没有西安事变,老蒋就能消灭共产党吗?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19日21:06:4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1930年冬,10万国军围剿4万红一方面军,兵力对比5:2。战前状态:红三军团两次
攻打长沙,红一军团参加第二次打长沙,此时刚回师苏区不久,尚未完全恢复,又
奉打AB团错误引起内讧。国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战役结果:国军失利,一个整师
被歼,前敌总指挥张辉瓒将军被俘后被公审斩首。 

1931年春,20万国军围剿3万5千左右红一方面军,兵力对比6:1。战前态势:红军
尚未从第一次反围剿的疲劳中恢复。战役结果:国军失利。 

1931年夏,30万国军围剿3万红一方面军,兵力对比10:1。战前态势:红军尚未从
前两次反围剿的疲劳中恢复,正分散休整,措手不及。战役结果:国军失利。 

1933年春夏,40万国军围剿10万中央红军,兵力对比4:1。战前态势:红军以逸待
劳。战役结果:国军失利。 

1933年秋至1934年12月初,50万国军围剿12万中央红军,兵力对比4:1。战前态势
:红军准备御敌于国门之外,以堡垒对抗堡垒。战役结果: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
征红军8万7千人被歼灭5万人,留守红军3万余人被歼灭2万余人。 

1935年1-4月,50万国军围剿黔北的3万7千长征红军,兵力对比13:1。战前态势:
红军人困马乏,丧失根据地,难以补给。国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战役结果:红军
以1万人左右的代价突围而走,绕道渡金沙江北上。 

1935年10月,30万国军--20多万东北军和数万17路军--围剿陕北苏区的2万多红军
,兵力对比15:1。战前态势:中央红军刚到陕北数日,疲惫不堪;红15军团尚未摆
脱肃反扩大化的阴影,内部矛盾尚未解决。 战役结果:国军被歼灭一个整师另一
个团。 

1936年12月,50万国军准备围剿8万红军,兵力对比6:1。战前态势: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士气旺盛,以逸待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军从来没有在类似于1936年冬的情况下取胜过毛泽东指挥
的红军。那种认为西安事变前红军走投无路、坐以待毙的论点纯粹是无稽之谈,对
红军实力估计不足。认为“西安事变导致国军丢失大陆”的论调,完全无视13年间
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为国民政府在抗战之中和光复后的一系列政策错误开脱
责任;尤其是无视日寇灭亡中国的野心,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另外说明一个事实:说张学良将军不曾积极剿共,是十分不负责任的。热河沦陷后
,张学良引咎辞职,在上海戒毒成功,出国考察;回国后被任命为全国剿共副司令
,指挥围剿鄂豫皖苏区,兵力对比10:1,战役结果国军大胜;红四方面军损失过半
,张国焘、徐向前被迫率部撤离苏区,向西逃窜。这时的张学良仍然相信蒋介石会
履行诺言,会在剿共战争胜利结束后,动员国力北伐伪满、驱逐日寇出中国。然而
,1935年底陕北剿共战役失利后,军政部非但不给东北军补充兵员,反而将被歼师
番号取消,这使张学良认清了蒋介石借战争消灭非嫡系部队的自私本相。张学良为
了维护领袖,背负国恨家仇,身担卖国或好色误国的骂名,竟然被这位领袖算计,
当然不得不反省再三。和共产党合作是以打回东北老家去为前提的。张学良多次在
领袖面前哭谏抗日,不忍国防力量自相残杀、消耗殆尽,而蒋介石却命令:若东北
军不剿共就掉到南方整训,使张学良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日寇侵略中国的政策当年
已由蚕食转变为鲸吞。国难当头,张学良被迫兵谏,以求能效力抗日疆场。

--
                                   
                                   
         回家的感觉真好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