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nowspirit (天外飞仙),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毛泽东为何重用林彪而轻视刘伯承?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05日13:16:34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有人认为他在军事指挥和
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甚至比林彪还高出许多,称他为现代“孙武”、“军神”
。白崇禧也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但毛泽东却对他别有看法,为何?其实,
如果熟知党史军史的话,就不难理解了。

  八一南昌起义时,刘伯承就已是党内公认的军事家,是周恩来依靠的军事参谋
团团长,这使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而林彪当时仅是个连长。军事
参谋团是起义军的主要军事决策和指挥机构。起义军很快被击溃,原因固然很多,
但军事指挥屡屡失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刘伯承是有一定责任的。

  1928年刘伯承到苏联学习军事,32年到中央苏区,他与其他从苏联回来的人一
样,对毛泽东的一套战略战术不以为然,对苏联的战法推崇备至,使毛泽东备感压
抑。而在这期间,年仅24岁的林彪已在腥风血雨的反围剿战争中从一大批红军将领
中脱隐而出,成为中央红军战斗力的核心--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并与红三军团军团
长彭德怀一起,经常交替担任前敌总指挥在前线指挥中央红军对敌作战,其指挥艺
术和战绩甚至超过了当时最著名的战将彭德怀。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毛泽东被排斥
,刘伯承再次担任周恩来的军事参谋长,竟与周恩来、朱德一起命令前敌指挥员林
彪“以遭遇战的方式消灭来敌”,多亏林彪机断专行,连夜将遭遇战改成了大规模
伏击战,指挥中央红军主力一举歼敌二个师,使第四次反围剿转危为安。

  对当参谋长的经历,刘伯承自己在建国初期中央希望他再次担当总参谋长时曾
说过“总参谋长都当了四次了,总也没参谋好,还是不当总参谋长了,去办军校,
当教书匠吧”。当参谋长没当好,单独领军打仗如何?应该说刘伯承领军打仗在中
国现代军事家中还是比较出色的一位,但与林彪相比还是略有逊色。

  长征途中,在决定红军命运的生死攸关的泸锭桥争夺战中,毛泽东决定由林彪
和刘伯承各领一路人马沿两岸狭江而上,限时两天半内竞相夺取320里之外的泸锭
桥。本来这次机遇是偏爱刘伯承的,因为他这一路已经过了河,在夺取泸锭桥时至
少不需要在铁索上爬过桥。然而左路军在林彪的强令和激励下,雷厉风行,一路昼
夜兼程,当刘伯承的右路军人马到达时,林彪的部队早已在九小时前冒着枪林弹雨
强攻夺取了铁   蚨牛丛炝撕炀绞分凶畲娴牟糠帧U饩判∈笨峙抡橇酢?
聂所部按常规宿营吃饭睡觉的时间。抗日战争初期,在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
面前,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望风而逃。毛泽东也主张八路军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
方式,不要与日本人硬拼。在“皇军不可战胜”、“亡国论”甚嚣尘上之际,林彪
率115师逆势而上,勇不可挡,首战平行关痛击日本侵略军,举国为之一震。毛泽
东虽电贺八路军首战胜利,却将115师一分为三,再次强调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但林彪率不足一个旅的兵力(缺6个连)仍杀性不减,在广阳设伏再次告捷。这
两次歼敌每次都在千人以上,都是抗战初期共产党军队对日作战打的最大最漂亮的
歼灭战。林彪在外敌面前不屈不铙的勇气和精湛的指挥艺术,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
天,都让中国人不禁拍手称快。而同期刘伯承率129师出师未捷就差点损失一个团
,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命刘伯承率13万人马挺进中原,以解延安之围,哪知刘
邓大军在中原自身难保,被白崇禧逼困在大别山,人马损失近一半,辎重也几乎丢
失干净。白崇禧戏称刘伯承是“共军第一号悍将”恐怕更多的是为了抬高自己。林
彪率11万“多山头部队”去东北,却由弱到强,愈战愈强,在消灭了蒋介石百万精
锐部队的同时,自己也迅速发展成为一只百万雄师,其人马之众多、装备之精良、
战略战术之精湛、士气之高昂、战力之强大、运动之神速令中外敌友人士瞠目赞叹
不已。

  积现代战争之大成的辽沈战役是林彪的辉煌已不必多说,平津战役中林彪作为
前委书记也起了决定性作用却很少有人提及。当时,毛泽东提出的平津战役的总战
略是“先打两头后打中间”,即:北打新保安、绥远、大同,南打塘沽、大沽、芦
台,然后再对北平、天津之敌包围歼灭。对这一战略当时上下均认为很高明。但林
彪却对这一战略做了根本性的重大调整。即:“放弃两头打中间”。南面放弃打塘
沽、大沽,集中兵力包打天津,北面放弃打绥远、大同,调“两杨兵团”参与集中
兵力围打北平。林彪担心按毛泽东的打法,在我先打两头时,北平、天津的敌人重
点兵团会乘我中间兵力相对薄弱,“以孤注一掷之决心强行突围,以图饶幸之成功
。”那样的话,平津战役打成怎样的结果就很难说了,至少敌我的伤亡要增加很多
。毛泽东当然也是聪明人,林彪一点即通。战争年代的毛泽东一点也不固执己见,
立即同意了林彪的要求。林彪随即改变战略部署,集中所有的兵力将北平、天津之
敌50余万人团团围住,形成“不战而趋人之兵”的巨大军力优势。一着“臭棋”在
落子之前终于变成了一着妙棋,而且一步就“将死”了傅作义,弄的傅作义打也打
不过,逃也逃不了。天津之战粉碎了傅作义的最后一点饶幸之心,使他不得不举起
了白旗,共产党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平津战役的彻底胜利。

  林彪一生以善战著称,打了无数的胜仗,有常胜将军的美誉,是共产党内公认
的征战能手。有人说这是因为林彪的机会好,但机会从来只亲昧勤奋而有准备的人
。林彪不但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捕捉战机,而且机断专行,敢于打没有命令、
变更命令、甚至违抗命令的胜仗。林彪打仗都是深思熟虑,精心组织。在强敌面前
不莽撞,不盲干,以智取胜。自己占优时也从不骄傲、不轻敌,而且“勤于学习,
做事认真,”这一点最受毛泽东的喜爱。打仗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要有正确果断
的决策和严密的组织外,还需要整个参战部队的良好综合素质。林彪不光能打仗,
而且善于带兵和培养干部,无论是在红军时期的井岗山还是在后来的东北野战军,
林彪一贯注重部队战术素养的提高和战斗意志的培养,“他带的部队平时管理很严
,但他却又得士兵的爱戴,训练有办法而积极,他的部队特别整齐而又有朝气。”
从井岗山开始林彪所部就一直是共产党军队中士气最高、战术素养最好、装备最整
齐、战斗力最强、机动性最好的部队。林彪“作战时,身先士卒,勇敢善战。给他
的任务,虽艰险而不辞,且均能彻底执行。”

  对这一切,作为诸多军事事件的当事人和知人善任的统帅毛泽东是最清楚不过
了。因此,毛泽东重用林彪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