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ingle形象代表,以信立爱),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旁观毛泽东时代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an 20 20:00:16 2003) , 转信
莫里斯·迈斯纳(耶鲁大学教授)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 界历史上最
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 主要后起之秀的工业
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对于毛泽东时代取得的物质成就闭口不谈,也许是对早些年从北京传播出的 言过其实(
而且经常赋予虚假成分)的宣传的一种自然反应,然而这些宣传却常 常被外国的评论家们
所重复,许多外国人一度曾热切地相信,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取得了最大的经济成就,现在
却倾向于对它作出最糟的评价,似乎以此来弥补他 们早先的轻信。这种倾向与现时中国和
西方国家的政治方向是一致的,目前无论 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人们都普遍对市场的魔力
赞不绝口,而对中央规划的效能持很大的怀疑态度。
当前的中国领导人更关注于他们迫在眉睫的经济问题和成就,而不是过去毛 泽东时代的
成就,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而西方学者们未能提出一个更全面些的 总的设计,这一点就
有些不好理解了。他们的遗漏促成了一种普遍的印象,即:毛泽东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停滞
的时代。现在惯常的说法是把毛泽东描绘成一个在 贫困的条件下徒劳地寻找一个社会主义
精神乌托邦,使发展服从于意识形态纯洁之需要的人。
然而,如果不去正确地评价毛泽东时代把中国从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家之一变成到2
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止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取得的惊人成就,就不可能理解毛
泽东时代遗留给邓小平时代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毛泽东发展策略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中的
大部分都是高速工业化的副产品,如果不正确评价 这个基本的经济事实,就无法理解在毛
泽东之后时期占支配地位的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史以一个小小的工业生产基地为发端,这个工业生产基地甚至比
比利时的还要小一些,当时,中国工业的人均产量不及比利时的工业 产量的1/15。然
而,是在物质资源最贫乏的基础上,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 中和极少外援的情况下,中国
在1/4世纪的时间内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主要的工业大国。
在毛泽东当政期间,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0多倍(如果从1952年算 起则增长了
12倍),其中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0倍(1949年以前中国重 工业特别匮乏)。从
1952年(当时工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到毛泽 东时代结束为止,尽管“大跃
进”造成了工业生产的混乱,工业产量仍在以平均 每年11。2%的速度增长。1953
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 的百分比最大,当时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
%,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 番还不止。其后一些年里增长的速度尽管不稳定,但仍然
很快。1966年至1 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
续在以平均每 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在这个令人惊异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或许值得一提。 从1952
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140万吨增长到了3180 万吨,煤炭产量从6
600万吨增长到了61700万吨,水泥产量从300万 吨增长到了6500万吨,木
材产量从1100万吨增长到了5100万吨,电 力从70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256
0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 成了10400万吨,化肥产量从3。9万吨上
升到了869。3万吨。到20 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还在生产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
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 现代海船。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成了一个主要的核强国,完成了洲际
弹道导弹的发 射。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生产了第一枚氢弹
,1 970年把一颗卫星发射进了轨道。
当然,工业化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劳动力以及社会结构的构成。尽管大多数的 中国人民依
然是紧紧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城市无产阶 级的人数却已从19
52年的300万上升到了1800万。此外,毛泽东的农 村工业化运动———“大跃进
”中硕果仅存的几个成功之一———把2800万 农民(当时农村总劳动力约达三亿)变
成了农村工厂的工人,尽管许多工厂的工 作技术水平简单而原始。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另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 国现代经济
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 工业为主的国家。1
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 %;而到1975年,这个比
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 业则仅占28%了。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 界历史上最
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 主要后起之秀的工业
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这些经济成就是中国人 民自己通过劳动取得的,在那
个时代,毛泽东思想仍能够给人一种使命感和目的 感。除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极其有
限的援助之外,中国没有接受过任何外援。 敌对的国际环境(在美国对中国革命的敌意之
上又加上苏联对毛主义的敌意), 与毛泽东“自力更生”的思想原则,起到了双重强烈的
作用,使中华人民共和国 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实际上一直处于经济自给自足的状况
。毛泽东的自力 更生的国家政策造成了经济上额外的不利与艰苦,但是它也使中国可以自
豪地说 :在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国实际上是以拥有一个既无外债亦无国内通货膨胀的
经济,而在世界发展中国家绝无仅有。
在毛泽东身后的时代里,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记录的污点和罪过吹毛求疵, 而缄口不提
当时的成就已然成了一种风尚——常恐提及后者便会被视为对前者的辩护。然而,对一个
基本事实的承认,即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 —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
内条件下做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不就等于是为历史作非分的辩护。如果没有毛
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与80年代一 同出名的经济改革家们将找不到他们要改革的对
象。
尽管毛泽东思想强调农业,称颂农民的创造性,但在毛泽东的时代农业发展 却远非如工
业成就那么可观。1957年以后,食品生产仅与人口增长同步,当 时人口以平均每年2
%的速度增长,使得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口几乎翻了一番。 1975年人均粮食总产量几
乎与1957年农业集体化之初时一样。在毛泽东 时代的20年里,农村生活水平实际上
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每年平均增长不到 1%,而且是在一个低得可怜的基础之上增长的
。1952年至1975年间, 在工业生产总值增长十倍的同时,农业生产仅仅增长了两
倍,甚至那也是通过大 量地扩大农村劳动力规模而取得的。此外,尽管毛泽东不断提倡缩
小城乡差别, 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异还是加大了。
然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农业也绝非如今被描绘的那样惨不可言。维克多·李皮特曾指
出,毛泽东时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大大快于1868后至1912年日 本明治年间备受称赞
的成功的近代工业化时期。从1952年至70年代中期, 中国农业净产量增长为平均每
年2。5%,而1868年至1912年间日本工 业化最强阶段的数字也只有1。7%。
正如马克塞尔顿曾指出的:“1977年 中国人均占有耕地比印度少14%,而人均粮食
生产却比印度高30%到40%, 而且是把粮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出5
0%的人口手中。”
经济统计资料并非告诉我们全部事情。经常有人指出,对于收入与消费的常 规性测度并
不能充分表明实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还必须考虑到教育、保健、 卫生以及老人与贫
困者的福利措施等这样一些基本的而必要的方面的公共消费, 但是这些东西是难以用标准
的经济测度来数量化的。在所有这些领域,毛泽东时 代都取得了伟大的社会进步,在大多
数关键性的社会和人口统计指标上,中华人 民共和国不仅比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低收入
国家强,而且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五倍于中国的“中等收入”国家要强。在毛泽东时代,
中国人由大部分人口是文 盲的状况变成了大部分人识字。在农村差不多普及了小学教育,
在城市几乎普及 了中等教育,而且在城乡皆开创了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规划。基本的社会
保护措 施得到了贯彻,如禁止童工,还有农村最低限度的福利方案等,后者中最著名的
是对最穷困者们的食品、物、住房、医疗以及丧葬费用的“五保”。国营企业的 城市工人
们享有工作保障以及国家拨款的福利待遇。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华 人民共和国完全能
够声称,它拥有一个虽刚起步但相当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这 使得它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都
独一无二。医疗保健以及营养和卫生的改善,共同造 成了中国人寿命的极大增长,从19
49年以前的平均35岁到了70年代中期 的65岁。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45.5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