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aohair (小孩~新年新景新气象~),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血色残阳——南明人物评传zz隆武帝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Jan 10 18:44:16 2007)

  第二章:海天鹏鸟垂云翼——隆武帝
  隆武帝,即唐王朱聿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又历尽磨难。在明王朝的其他藩王
中,尤其显得佼佼不群。
   1602年,朱聿键在唐王府中呱呱坠地,本该是含着银汤匙出生的他却一开始就受尽冷
遇。他的爷爷,老唐王并不喜欢自己的长子(即朱聿键之父),而是准备让小儿子继承王
位,在一些人的挑唆下,把长子囚禁于王府内院中,朱聿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的。
所幸的是曾祖母魏氏却对这个玄孙儿格外喜欢,呵护有加。可惜好景不长,朱聿键12岁时
曾祖母去世,老唐王不知何故,恨屋及乌连带这个孙儿也看不顺眼,干脆把朱聿键父子都
关到一起。直接给判了无期徒刑。这一关就是十六年。囚禁生活中无事可做,只有在青灯
古佛下日夜苦读。朱聿键也从懵懂少年变成了一个老知青。写到这里在下不禁感慨唐王果
然是非凡人物,其出身遭遇简直与金庸笔下的大侠如出一辙:本该是生活幸福美满,没想
到打小祸从天降,从此历尽苦难,又莫名其妙的与世隔绝十几年,这也是小说中的常用桥
段,张无忌,袁承志,杨过无不如此才练成了绝世武功,成为一代大侠。可惜唐王运气不
好,囚所内找不到《乾坤大挪移心法》或《九阳神功》,《如来神掌》之类宝典,也没有
遇到风清扬,独孤求败这样的世外高人。不过也不是一无所获,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在这样的困境中磨炼了心志,提高了情商。虽未练成盖世神功,唐王日后的为人行事,
却无不带上几分侠士气派。
   祸不单行昨夜行,老唐王的爱子,朱聿键的叔父继位心切,竟然暗下杀手毒死了朱聿
键的老爹。朱聿键的身世之悲,境遇之惨,在众藩王中恐怕无逾于此。所幸苍天好像终于
开眼:“赖有司之持公,天启心于祖考念,请于烈庙,奉敕准封。”也许事情闹得太不像
话,就连王府监护官员也看不下去,纷纷施加影响,老唐王据说良心发现,更有可能是迫
于压力,终于向中央政府正式提请立聿键为王储并获得批准。没过多久,老唐王就满心郁
闷的病死了。朱聿键三年守孝期满,正式袭封,又经过四年的筹划待机,一举击杀作为自
己杀父大仇人的叔父。唐王如何报仇的细节已经不得而知,但每当读到这里,就浮现起东
晋大英雄桓温为报父仇,趁仇家举丧之时身怀利刃混入其中,砍瓜切菜般手刃仇敌的惨烈
场面。唐王之仇本可以通过正式的司法途径提起诉讼,但恐怕就连这位龙子龙孙也对当时
混乱局势下的司法公正不抱信心,故而甘冒废藩之险,亲手偿还血仇。他刚毅勇烈,敢做
敢为的性格可见一斑。
   大仇得报后,唐王心中二十几年的郁气才得以发抒,此时,明王朝的形势已岌岌可危
。东线与满州的对峙已是苦苦支撑,西线与起义军的较量又是连战连败。唐王慨然以国事
为己任,顾不上祖训亲郡王不得擅离封地的禁令,招兵买马准备北上勤王。可惜猜疑成性
的崇祯对这位一腔热血的愤青并不领情,半路上就派人把他赶了回去。接着新帐老账一起
算,责备唐王擅杀叔父,擅离封地,无法无天,下令废为唐庶人,囚禁于凤阳高墙之中。
所谓凤阳高墙,就是明朝囚禁宗室罪人的所在,唐王自十二岁被囚于家中,好不易时来运
转,三十一岁上做了四年王爷,就又进了大牢。这一关,又是七年。(记得无间道中陈永
仁曾不满的说:“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一肚子牢骚,可惜他不读书,要不想
想唐王,也就心平气和了)
   明朝覆亡,弘光继位,终于把唐王放了出来,此时局势已迅速恶化,到四五年六月,
唐王见监国潞王决意降清,不胜愤慨之余离开杭州,在郑鸿逵的支持下前往福州筹办监国
。据说当时“诸人旨以虏信甚迫……,始从舟中晤唐殿下,慷慨以恢复自任,遂同诸臣交
拜,约成大业。”唐王就在船上与拥护他的大臣们慷慨交拜,誓图恢复。这样一幅拥立皇
帝登基的场景,读来倒颇像天地会群雄红花亭聚义之时。说唐王满身英气侠气,看来并非
虚言。以后的天地会和洪门会党真该奉他为开山祖师爷,才是正理。
   唐王在福州继位后,一洗前人弊端,革新政治,力图恢复。首先,在基本国策上,改
变了历来以“平寇”(镇压农民起义)的方针,而是现实的根据当时实际力量对比和主要
矛盾,改为以“御虏”(抗清)为主。在政策上为以后大西军同永历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他极力摒除万历以来流毒甚深的党争和门户之见,全力团结招纳人才,用人唯贤。
在南明的控制区内,唐王注重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规定“小贪必仗,大贪必杀”,与清
军的留发不留头相比,有效地争取了民心。在私人品德上,唐王的作风也是福王潞王之流
所不能比的,许多史籍都说他生活简朴,称帝后还穿土布黄袍,“行宫中不许备办金银玉
各器皿,止用磁、瓦、铜、锡等件,并不许用锦绣、洒线、绒花,帐幔、被褥,止用寻常
布帛”。除了爱读书之外也没有其他嗜好,“从龙祗有五车书。”颇有中兴之祖,锐意恢
复的气概。
   唐王志在恢复,然而拥立他的郑鸿逵,郑芝龙兄弟却不买帐,郑鸿逵无知武人,未必
有学魏武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见识,然而军阀习气,对他们拥立的这位血统疏远,又曾为罪
宗的皇帝是无论如何看不上眼的。朱聿键屡次下令出兵恢复,郑氏兄弟都以各种理由推脱
。唐王处于福建郑氏控制区内,调不动一兵一卒。在这样的形势下,不甘心蹉跎度日的唐
王终于决心御驾亲征,摆脱郑氏兄弟的操纵。他针对当时局势,提出了一个相当有眼光的
大战略,战略核心为自己御驾亲征,进入明清双方激烈争夺的江西地区,西连湖南何腾蛟
,东控福建郑芝龙,背靠广东,控制全局。如在江西得手,则利用浙东鲁王兵力牵制清军
后方,以何腾蛟部出湖北,东下长江。席卷江南。为了将这一战略付诸实施,唐王于十二
月十六日离开福州,二十六日到达建宁,开始做西进赣州的准备。
   这一计划,从纯战略角度上讲是相当厉害的,清方在注意到明军动向后惊呼“敌畏江
南满州,故宿重兵于浙东以拒钱塘之渡,乘江西兵力之单弱,意欲夺路而出,以震动江宁
;何腾蛟拥重兵从上游而动武昌,满州有数,东南半壁岂不一鼓而复乎。”他们也认识到
唐王的计划如果达成,对清军部署于东南的势力来说,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然而,这一
战略要得以实现,必须首先具备两方面的条件,其一就是郑氏势力派大军随唐王亲征,然
而,郑家兄弟只求保存自家实力,绝不可能卖力支持。对这一点,朱聿键也是看的很清楚
的,因此他把希望寄托在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湖广总督何腾蛟身上,指望他及早发兵赣南
接应。然而何腾蛟却另有私心,一方面他利用唐王的信任到处炫耀,在湖南境内威福自操
,言出法随。另一方面,他担心若真将唐王由郑氏控制区内接出而来到江西,湖南,势必
事事都要请示而行,权威也将一落千丈。因此他大玩手段,一面声势赫奕的派张先壁,郝
永忠出兵迎驾,一面暗中嘱咐切不可假戏真做。兵行迟缓,使局势完全贻误,直到隆武政
权灭亡前夕,何的先行使者才姗姗来迟。
  东西两面碰壁,唐王一筹莫展了,首席大学士黄道周见唐王处处受制于郑芝龙,十分
愤慨,自请督兵江西援救徽州、衢州一带的金声等部义军,设法为隆武朝廷打开局面。然
而黄道周书生统军 ,不谙兵略。又处处受到郑芝龙的牵制掣肘,出师不久便被清军包围击
溃,黄本人也被俘不屈而死。噩耗传来,朱聿键痛惜不已,却不知败亡就在眼前,1646年
3月,清军金声桓部攻克吉安,一路势如破竹,包围赣州,经过数月激战,十月初清军破城
。守城明军全部战死,,江西失守,隆武朝廷与湖南的交通为之断绝。江西战场本是明清
两方都十分重视的战略要点,唐王首倡兵出江西,东西并举的大战略,却囿于多方掣肘,
形格势禁,内部将领各怀私心,虚与委蛇。满腔抱负无法施展。清方却能令行禁止,号令
划一,两方优劣之势,自然不言而喻了。
   西线交通断绝,何腾蛟的援兵迟迟不至。东线局势也呈土崩瓦解之势。1646 年(清
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鲁监国元年)二月十九日,清廷命多罗贝勒博洛为征南大将军,
同固山额真图赖领兵南下,进攻浙江、福建。与西线清军互相配合,东西并举。浙江是鲁
王监国的控制区域。本与唐王为继立之事闹得不可开交,然而毕竟是同气连枝,唇亡齿寒
。鲁王军队在清军的突然猛攻之下节节败退。防线完全崩溃。藩篱既失,清军乘胜部署入
闽。郑芝龙海盗出身,惯于干的是投机生意,一早就做好了抛弃唐王,另投新主的打算。
在与清方接上头后,便密令仙霞关守将武毅伯施福放弃天险,自动撤退。仙霞向称为一夫
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郑芝龙主动弃守后,清军便兵不血刃的从此长驱直入。接着郑又
谎报海盗进犯其家乡安平,上疏道:“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海警则无家,非专救不
可。”隆武帝派内使持手敕苦苦恳求:“先生少迟,请与先生同行。”郑芝龙置之不理,
径自带领军队返回安平。
   其实,郑芝龙的背叛并非个别现象。早在清军攻取浙江,局势恶化之时,许多朝廷重
臣和地方官员就从保全自身身家性命出发,暗通清军,准备投降了,对此局面,唐王并非
一无所知,但也毫无办法。。钱秉镫记载:“七月二十五日,上御门。群臣朝罢,将退,
上命内臣捧出一盘,覆以黄帕,置御前。上谕群臣曰:“朕本无利天下之心,为勋辅诸臣
拥戴在位。朕布袍蔬食,晓夜焦劳,有何人君之乐?只是上为祖宗,下为百姓,汲汲皇皇
,惟恐负诸臣拥戴之初心。今观诸臣大非初意,昨关上主事搜得关中出关迎降书二百余封
,今俱在此。朕不欲知其姓名,命锦衣卫检明封数,捧至午门前对众焚之。班中诸臣宜亦
有之,朕俱不问。有之者当从此改心易虑;其本无者益宜矢志竭力,毋贰初衷。特谕”唐
王唯一的办法,是效仿曹操故智,以此手段来抚慰人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可谓不
恳切。然而当时曹操已稳操胜券,唐王却是败亡就在目前。自然不可能收到任何效果。哀
莫大于心死,从龙诸臣已打定主意要抛弃这位当初在舟中信誓旦旦,力图恢复的皇帝,再
情真意切的言辞和权术手段对他们来说也只不过是秋风过耳罢了。
   八月二十一日,唐王鉴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决定由延平移驾前往江西赣州,当时明军赣
州守将尚在与清军苦战之中。唐王计划取道赣州往湖南收取何腾蛟部以图救亡危局,重新
打开局面。但他缺乏实战经验,因为情报不明,在护卫军队不多的情况下还随行带领大批
书籍和宗室,大臣一路前行。不久就得到清军尾随而来的消息,隆武君臣大惊,连忙狂奔
不止,其狼狈程度有如当年刘皇叔败走荆州,扶老携幼被曹军追击的惨象,可惜唐王身边
并无赵子龙单骑护主,张翼德独当长坂。二十八日走到汀州就被清军轻骑追上,隆武帝与
随行妃嫔皆被俘于赵家塘。清军对这位皇帝十分忌惮,不敢照福王潞王例送至北京献俘,
唯恐夜长梦多,于是在汀州就地处斩。据当时的目击者称,唐王与皇后被俘时都穿着戎装
小帽,一同在汀州府堂遇难。还有一种传说认为当时汀州遇难的只是唐王替身,他本人则
是逃到广东五指山出家做了皇帝。这种说法于史无据,本不足信。不过帝王劫后出家的传
说,前有建文,近有奉天玉和尚李自成,后来又有人称行痴的顺治帝,加上隆武,也算一
时之盛会了。
   唐王一生几乎都是在逆境中度过,困难的环境磨炼了意志,也锻炼了才干。终于在危
难之中被推上最高统治者的地位,他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即位后一直以恢复为己任。然
而在实际斗争中却处处碰壁,作为明皇室中血缘疏远的宗支,又是曾经的高墙戴罪之身,
无法得到死守正统观念的南明诸臣广泛的支持,也缺乏自己的班底,终于在郑氏家族的挟
制下无所作为,壮志以殁。他所依靠的南明诸臣,大多或是迂腐守旧,目光短浅的无能之
辈,或是各怀私计,见利忘义的宵小之徒。在残酷的斗争中这些人或死或降,或逃或叛,
终于冲刷殆尽。而来自底层的普通百姓,身份低微的生员小吏,却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南
明政权抵抗满清的主要支柱。

--
http://www.hitren.com/blog/more.asp?name=xiaohair&id=13686
十年前有人问我,大学是什么,我会说:大学是很深很深的学问和很老很老的先生
现在有人问我,大学是什么,我会说:大学是睁大了眼睛的孩子,跌跌撞撞的学着长大
十年后有人再问我大学是什么,我也许会很怀念,因为大学是我真正无邪笑过和哭过的地方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45.20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