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从乞丐到元首-7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y 26 16:13:16 2001), 转信
发信人: jackson (冷冰冰),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Thu Jun 3 17:46:29 1999) , 站内信件
2)
不到24小时,那个作出了决定的人又在动摇了。他发布了两道指示,一是号召迅速征
服英国,另一道是对此举是否可行表示怀疑。第一道指示开头便颇具信心:“为了制造最后
令英国投降的必要条件,本人希望向英国本土进行的海军两栖战得以加强。”德国空军必须
尽快征服皇家空军,然后便为“海狮”养精蓄锐。“我保留作出这种决定的权利:进行恐怖
进攻,作为报复手段”,他指出。
第二道命令是凯特尔用元首的名义签发的。它命令“海狮”的准备工作务必于9月中旬
完成。它接着说:“在8月5日开始的空袭英国后14天,元首将决定是否今年入侵英国:
他的决定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袭的结果。”
凯特尔虽将命令发了下去,但他仍觉察到了元首的矛盾心情。“表面上看来,元首好像
非常热心,全力投身准备工作。为此,他曾要求对准备工作随时作出改进,以加速其进程。
但是,我却有这样的印象,那就是,一旦真正要实施这个计划时,他又怀疑起来,举棋不定
了。他十分清楚要冒何等巨大的风险,也明白肩上的责任有多重。”凯特尔也感到,最重要
的是,元首“不愿意失去用外交的办法解决与英国的战争的最后机会。这点,我相信,他是
求之不得的。”凯特尔从未想到过,这不过是摇摆的表演而已。希特勒把对“海狮”所作的
准备作为幌子,而真正攻击的却是俄国。
希特勒也想不到,8月1日的两道命令的主要内容已被“超级”机密破译。这些电文使
丘吉尔相信,他确已掌握了德国的密码。过了不久,“超级”机密又送来了戈林的指示:把
8月13日定为“老鹰战役”(即对英国进行全面空袭)的开始。这便使丘吉尔完全相信了。
空袭如期开始,但由于气候条件越来越恶劣,参加这次空袭的只有第三空军大队。空袭
的次数高达五百余次,但由于英国的雷达极灵,再加上“超级”机密截获并破译敌方电波的
及时警告,英国的损失轻微,德国的损失却惨重:德国空军折机45架,皇家空军只损机1
3架。次日的战果也使戈林同样失望。15日,德空军3个大队全部出动。这一次,“超级
”机密准确地得悉了戈林将使用什么力量和袭击何地。由于这个情报,皇家空军能将有限的
歼击机组集中起来,派往准确的地点和高度,有效地将德国机群分割,使德国的每个机群都
遭到最顽强的抵抗。在迄今最大的一次空战中,皇家空军击落敌机75架,自己损机34架
。“老鹰战役”成了酸酒一瓶:17日,双方的损机比例是70:25。这天,戈林未让飞
行缓慢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这些飞机曾把法国炸得一塌糊涂――参战,因为它们根
本不是“喷火”式的对手。
19日,天气仍然恶劣,使德国空军在尔后4天不能离地。戈林利用这个喘息机会,召
集各将领开会。对飞机制造厂或类似目标进行的轰炸,原在白天进行,现改在晚间进行。戈
林也趁机严厉呵斥单引擎和双引擎歼击机的飞行员,说他们表现不好。“无论哪一种歼击机
,都不准因为气候不好而擅自不完成护航任务”,他命令说,谁擅离职守,谁就要受军法审
判。
8月23日,天气放晴。当晚,德机飞过海峡,大规模进行空袭。一队轰炸机迷了航,
将原计划要投放在伦敦城外的飞机制造厂和油库的炸弹,却投进了城内。8名市民被炸死。
英空军认为这是德空军故意干的,便于次日晚轰炸柏林,作为报复。损失虽小,柏林人却大
惊失色。“他们料不到会挨炸”,夏伊勒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战争开始时,戈林曾向他们
保证,柏林是不会挨炸的……他们相信了他。所以,他们今天的觉醒便更大。你只要看看他
们的脸色便可量度出来。”
3天后的夜晚,英机再次前来空袭,炸死市民7人,炸伤29人。希特勒大怒,因为德
机轰炸伦敦原系航向错误所致。但他仍不让德机轰炸英国首都。柏林又两度被空袭。希特勒
被惹火了。9月4日下午,他在体育馆临时发表演说,扬言要进行报复。一听到要超过丘吉
尔,听众中的妇女社会工作者和护士们便同声欢呼。“如果英机投放二千、三千或四千公斤
的炸弹”,他说,“那末,我们一夜中便投15万公斤,或23万公斤,或40万公斤!”
大厅内顿时人声鼎沸,他只好停顿。“他们若宣布增加对我们的城市的进攻,我们便把他们
的城市夷为平地。我们一定要阻止这些空中强盗的所作所为,让上帝保佑!我们两国总有一
国被打得粉碎,但这决不会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
听众的回答是疯狂的喊声:“不会!不会!”
(3)
两天后,海军上将雷德尔到总理府向希特勒汇报。两人小心谨慎地讨论了“海狮”计划
,好像两人都不怎么相信这计划似的。末了,雷德尔提了一个本来会惹来激烈反驳的问题。
“‘海狮’战役万一不打”,他问,“元首的政治和军事指示是什么?”
然而,希特勒却一点儿也不恼怒。雷德尔多少有点满意地告诉他的同事们说,“元首关
于在英国登陆的决定还不是最后的,因为元首有这个信念,就是说,不进行登陆,英国也可
能投降。然而,与先前一样,从各个方面看,元首把登陆看作是结束战争的一种打击性的手
段。如果风险太大,元首便不想进行登陆”。很明显,“海狮”若败北,希特勒是不能容忍
的,因为这肯定会提高英国的威信。他要的是能一举结束战争的成功的闪电战――没有风险
的闪电战。普特卡默对新近在布洛涅举行的登陆演习所作的目击报告说,由于潮水的关系,
用拖轮拖的驳船被搞得一塌糊涂。这特别令希特勒担心。普特卡默认为,在英国海岸登陆时
,情况若相类似,结果肯定同样是个灾难。
入侵能否成功,英国能否投降,这全要以空袭情况如何而定。于是,在与雷德尔单独会
面后次日,希特勒便批准对伦敦进行大规模空袭。一队又一队的德机飞往英国。当天下午晚
些时候,320架轰炸机,在僚机的重重保护下,从戈林的头上飞过――他在开普布朗内的
悬崖上观察机群。密集的机群像蜜蜂似的飞过英吉利海峡,朝泰晤士河飞去,轰炸伍尔维奇
兵工厂、发电站和码头。戈林一听到最后一个目标已成“一片火海”的消息,便急忙走至麦
克风前,向听众广播说,伦敦正被毁灭。他吹嘘说,他的计划是要“击中敌人的心脏”。这
次毁灭性的进攻一直延续至拂晓,并于次晚恢复。在恐怖的两天内,842名伦敦人被炸死
。希特勒利用将“他们的城市夷为平地”的威胁,趁热打铁,批准进行另一次大规模空袭―
―9月15日举行。这将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其目的不仅在于惩罚伦敦,而且要消灭皇
家空军。
“超级“机密又一次向丘吉尔提出了警告。于是,在空袭前4天,他发表了广播演说。
向全国提出了警告。“毫无疑问,希特勒先生是在高速地消耗其战斗机群。照此下去,经过
许多星期后,他的空中力量将会削弱,其主体将消耗殆尽。”与此同时,他警告说,“德国
人正在精心策划对本岛进行全面的大规模入侵。它可能现在就――入侵英格兰,入侵苏格兰
,入侵爱尔兰,或同时入侵三岛。对这种危险,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入侵或许会在日内
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将尔后的一周左右时间看作是我国历史上的紧要关头。它与西班牙
舰队已逼近海峡而杜累克还在踢足球,或纳尔逊还站在我们中间而拿破仑已在布洛涅的情形
一样紧迫。”他的话提高了这个堡垒岛上人民的士气,使他们受到鼓舞,觉得自己也参与战
斗。
在公开场合,希特勒虽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但在9月14日的军事会议上他却露出了担
忧的情绪。在表扬了空军在“老鹰战役”中收到了“令敌丧胆”的效果后,他承认“海狮”
战役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尚未成熟”。由于气候恶劣,空军尚未取得空中霸权。不过,他仍
拒绝取消入侵计划。这是因为,空袭正使英国人丧胆,用不了10天或12天,英国便会爆
发群众性的歇斯底里。
戈林的副手抓住这点,提出轰炸平民以迫使英国屈服的计划。除海上入侵外似乎对一切
都热情洋溢的雷德尔,对此表示衷心支持,但元首却仍坚持己见,只准空军攻击主要的军事
目标。“最后一招才是以引起群众性恐怖为目的的轰炸。”
一切议论都销声匿迹了。原来明明是决定发动“海狮”战役的决议,现在仅成为一纸空
文,只同意于9月17日再行议决。与此同时,“不列颠战役”加强了,德国的损失越来越
惨重。例如,15日那天,德军折机60架,英国只损失26架。因此,希特勒只好面对现
实。17日,星期二,他承认,空袭恐怕永远无法令英国投降。接着,他便简明扼要地宣布
:由于无法取得空中优势,“海狮”计划延期,何时发动,另行通知。延期意味着取消;从
这时起,入侵英国仅是纸上谈兵。“超级”机密以及一小队英国飞行员,充分体现了人民团
结一致的精神,令阿道夫?希特勒首次遭到军事失败。“这块神圣的土地,这个地球,这个
王国,这个英国”,也因此得救了。
“我们以3万士兵为代价征服了法国”,决定作出后希特勒对普特卡默说,“若渡过英
吉利海峡,一夜之间的损失就会超过这数字的许多倍――而能否登陆还没有把握。”他的海
军副官觉得,他好像很高兴,因为“海狮”计划已被束之高阁。当天,“超级”机密便得悉
,希特勒已批准拆除设在荷兰各机场上的装弹设备。晚上,丘吉尔便召开三军参谋长会议。
文特波德姆回忆道:“当时的情况就像是在一场乏味的音乐会中间,某人突然把所有小提琴
琴弦折断。这些人的脸上出现了压抑的微笑。”空军参谋长说出了所有人在私下都希望的东
西:他认为,希特勒业已放弃了“海狮”计划,至少是在本年内。“丘吉尔点燃大雪茄时,
满脸笑容。他还建议大家应吸点新鲜空气。”
(4)
希特勒依然希望能迫使英国坐到谈判桌边来,但不是使用空袭或海上进攻的方法,而是
占领世界上最大的、有战略意义的要塞:直布罗陀海峡。它被占领后,英国皇家海军不但进
不了地中海,从而保证德国能占领北非和中东,而且还可将帝国的生命线急剧地延长至远东
。若如是,英国怎能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继续进行战争?希特勒争辩说。特别是,他愿意给他
们以光荣的和平,让他们在远征布尔什维主义的战斗中成为一名不作声的伙伴。
那时,佛朗哥的内政部长拉蒙?塞拉诺?苏涅尔恰好在柏林,与德国商讨西班牙参战问
题,特别是向直布罗陀发动进攻的问题。在那天多事的上午,在前往总理府的途中,他是心
有余悸的。昨天与里宾特洛甫的会谈,既令他担忧又令他愤怒,原因是,他生怕里宾特洛甫
的傲慢是元首对佛朗哥政权愤怒的反映。
希特勒彬彬有礼地接待了这个西班牙人,令他又高兴又惊奇。他解释说,他是作为佛朗
哥的私人代表和西班牙政府的代表被派来柏林的。他的妻子齐达?波罗,是佛朗哥委员长的
小姨子。他说,他此行的目的是要澄清西班牙加入德国一方参加大战的各项条件。主要条件
是“要确保西班牙的粮食和战略物资的供应。”
元首对政治而不是战争似乎更感兴趣。他说,欧洲必须联合成一个大陆政治体系,确立
自己的门罗主义,将非洲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然而,他对西班牙参战的提法是“间接的和
模棱两可的。”只是在他的客人强调要对直布罗陀使用大炮时希特勒的态度才比较明确――
炮弹不如炸弹优越。他引用各种数字,滔滔不绝地解释说,远程炮在发射两百发炮弹后便要
维修,每发炮弹又只有75公斤炸药,而由36架飞机组成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机群,
一次便可投弹120枚,每枚含炸药一千公斤,且可无限期地投放。希特勒辩解说,在这些
俯冲轰炸机轰炸下,敌人能维持多久?一看见这些飞机,英国海军便会从直布罗陀逃之夭夭
。所以,使用大炮是没有必要的。另外,他补充说,德国也无法为直布罗陀战役提供38厘
米口径的大炮。希特勒口若悬河,唇枪舌剑,令他的客人目瞪口呆,哑口无言。接着,希特
勒又向客人保证,德国将尽力帮助西班牙。
塞拉诺?苏涅尔离开总理府时,心里很是轻松,这是因为,他的主人在劝说佛朗哥接受
他们关于两国领导人尽快在西班牙边境会面并进行更确切的讨论这一建议时,希特勒并未使
用恫吓或胁迫的口吻。希特勒对塞拉诺?苏涅尔的印象也同样深刻,决定更直截了当地与其
连襟打交道。“西班牙加入轴心国并参战一事”,他次日致函佛朗哥称,“必须以把英国舰
队从直布罗陀驱逐出去,并立即占领这一要塞为开端。”他用商人劝人买货的苦口婆心保证
,西班牙一旦加入轴心国,德国便会努力向它提供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换言之,速胜便会
有厚利。
在9月22日的答复中,佛朗哥似乎同意希特勒的一切建议。但是,两天后举行的塞拉
诺?苏涅尔――里宾特洛甫会谈却预见到了不少困难。德国要求得到非洲大陆外的几个有战
略意义的岛屿,遭到了西班牙客气而坚决的反对。连翻译施密特都觉得,在里宾特洛甫提出
非洲的土地问题时,塞拉诺?苏涅尔对此表现得相当“吝啬”。施密特评论道:“这是佛朗
哥与希特勒的热情中首次出现的寒冷。”
如果说,里宾特洛甫在与佛朗哥的亲戚谈判时,为出现的困难感到沮丧,那末,在当月
晚些时候他便有理由为其杰作――与日本和意大利在柏林签订三国条约――感到欢欣鼓舞。
在三国条约中,日本承认德国和意大利在建立欧洲新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只要它们承认日
本在亚洲的新秩序的话。签字国也保证,“三个签字国中任何一国,若遭到目前尚未卷入欧
战或日中冲突的国家的进攻时,彼此将使用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切方式,互相援助。”
在英美两国看来,这进一步证明日本并不比纳粹德国或法西斯意大利好些;这三个“强
盗”国家业已勾结在一起,以企图征服世界。苏联人表示担忧,但里宾特洛甫却对莫洛托夫
说,这个条约是针对美国的某些战争贩子而签订的。为何不将它变成四国条约呢?他敦促说
。接着,他便给斯大林写了一封长信说,“四国――苏联、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的历史
任务是制订一项长期的政策,规定四国人民各自的长远利益,将其人民未来之发展引入正常
的渠道。”
--
--
※ 转寄:·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02.204.8.23]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a.bbs@bbs.sjtu.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