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从乞丐到元首-77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y 26 16:19:51 2001), 转信
发信人: jackson (冷冰冰),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Thu Jun 3 17:53:59 1999) , 站内信件
(4)
表面上,这两个不自然的盟国之间的关系还是良好的。在将巴巴罗沙计划付诸实施后的
数天(于1941年1月10日付诸实施),希特勒批准公布了与苏联签订的两项协定:一
是经济协定,规定双方互运商品;二是秘密议定书,德国宣布放弃先前提出的对立陶宛的一
块土地拥有主权的要求,代价是750万美元的黄金。
然而,在友好的背后,两国贸易代表团之间的意见冲突却与日俱增。从苏联输往德国的
原料,不但交货稳定,而且很准时,但德国交货却既不痛快又不准时。比方,每当机床准备
出运至苏联时,空军或战争部的督查便大摇大摆地走来,先是交口称赞工艺何等精美,然后
便以国防的名义将机床劫走。这种有组织的摊牌甚至涉及军舰。为了生产更多的潜艇,希特
勒亲口下令停止制造一艘他曾答应给斯大林的巡洋舰。
德国人确曾主动提出将该舰拖至列宁格勒并装上克虏伯制造的380毫米口径大炮。但
由于他们在价格问题上斗得很凶,这艘巡洋舰依然停在威廉港。
关于德国交货问题的争论,斯大林本人也卷了进去,但他总是遏制他的谈判人员。他决
心与他的吵吵嚷嚷的盟友保持良好的关系,时间越长越好。在斯大林致力于取得和平的同时
――至少保持到红军发展到具有作战力量――希特勒则继续要他的人民为战争和“新秩序”
作好准备。1月30日,在体育场一年一度的演讲中,他就是这样做的。所用方法虽然拐弯
抹角。在戈培尔简短而带有煽动性的引荐讲话后,希特勒严肃地走上讲台,庄严地抬起右臂
,在欢呼声中行了党礼。
在沉默片刻后,他才开始演讲。“开始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夏伊勒的继任人回
忆说,“他的声音很低沉。”然后,突然强度大增,希特勒挥动双臂,大做手势。
他说,“我坚信,对欧洲的伟大的新秩序而言,1941年是关键的一年!”他说这话
时,想来他脑中装的是“巴巴罗沙”和尔后的民族清洗。但是,他攻击的敌人却是“冥府民
主国家”的头子英国。他攻击说,“冥府民主国家”受国际犹太集团控制,得到叛逆亡命之
徒的支持。这番话一方面掩盖了他对苏联的进攻,另一方面又使德国人为最后向犹太人发动
突袭做好思想准备。四天后,当他听到哈尔德报告说,德军力量已与俄国旗鼓相当,但在素
质上远为优良时,希特勒喊了起来,“巴巴罗沙一开始,全球都将屏息,不敢作声!”事实
上,他的征服目标远远超出了欧洲大陆。2月17日,他下令为向大英帝国的心脏印度进军
作好准备。在进攻印度的同时,他将发动钳形攻势,夺取近东:左方,从俄国起,穿过伊朗
;右方,从北非向苏伊士运河逼近。这项庞大计划的主要目标虽然是要迫使英国站到德国一
边,但它也表明了希特勒的野心究竟大到何等程度。俄国已被视为得手;他的永无宁静之日
的思想,业已在寻找可供征服的新世界,可令屈服的新敌人,特别是美国的罗斯福。
作为一个梦想家,希特勒又常常讲究实际。在他计划征服大片土地后不久,他便开始致
力于较小规模的征服。意大利军队在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的失败,用他自己的话说,间接地”
打击了我们是不可战胜的这个信念。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都同样怀有这种信念。”因此,
必须在占领希腊并在这一地区重建秩序后,才能安全地发动“巴巴罗沙”战役。这却不是他
的唯一的目标。希特勒也将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的失败视为取得更多领土和经济资源的一个
黄金机会。
占领希腊,这原就不是件易事。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它又变得更加复杂。在希特勒与
其目标间,横卧着四个国家――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前面两国,匈牙
利和罗马尼亚,实际上已成为德国的卫星国,德国已占领它们达数月之久;第三个,即保加
利亚,在相当大的压力下,于3月1日签署了三国条约。这样,德军进军希腊的道路虽已扫
清,但是,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南斯拉夫仍令希特勒关切。南斯拉夫的领导人既不
想让俄国人也不愿让德国人对巴尔干半岛进行干预。于是,在为诱使它加入轴心国而使出了
遮遮掩掩的威胁和模糊的许诺等手段后,希特勒把南斯拉夫摄政王保罗请到贝格霍夫亲自向
他施加影响。
希特勒向他保证,南斯拉夫的领土会保持完整。这一承诺虽然有诱惑力,但保罗说,要
作出决定还是非常困难的。这里有三个个人的问题:他夫人有希腊血统,她对英国抱有同情
,以及他本人对墨索里尼抱有敌意。摄政王走时并未留下肯定的回答。三天后――对希特勒
而言,这是无休止的等待――他回复说,假若南斯拉夫无需提供军事援助或允许德军从其领
土上通过,他便准备签署三国条约。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但希特勒按住怒火回答说,这些
条件他都接受。这次的妥协却出乎意外地遭到拒绝。南斯拉夫不愿做任何会将它卷入战争的
事情,这场战争“可能与美国甚至苏联打。”
到3月中旬,南斯拉夫不愿屈服的态度已经明朗化。元首所受的压力也显而易见了。3
月16日,元首在柏林战争博物馆“纪念日”上发表的讲话便表明了这点。“他脸色难看,
面容憔悴”,路易?罗希纳回忆道,“他的皮肤灰白,双眼失去了通常具有的光泽。他身上
打满了操劳和担惊受怕的烙印。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还不在于此。令我吃惊的是,在宣读与这种场合相适应的讲稿时,他
竟是如此一本正经,发此漠不关心,如此心不在焉。”他宣读这篇简单的讲稿时,好像很厌
烦,根本不想去激发数以百万计的听广播的听众。
次日,南斯拉夫风云突变。加冕议会同意签署三国条约,惹起公众一片愤怒的抗议声。
三名部长辞职以示抗议。接着,空军的高级军官领导了一次起义。3月27日拂晓,叛军推
翻了政府。年轻的王位继承人彼得当上了国王。
当天上午,在柏林,希特勒正在自我庆贺南斯拉夫问题已圆满解决。他刚收到的一封电
报说,对南斯拉夫接受新条约一事,当地居民“普遍印象深刻”,政府“已完全控制了局势
。”11时55分,正当他准备与日本外相松冈举行一次重要会谈时,他又收到贝尔格莱德
拍来的一封电报。当希特勒读到“前政府成员均已被捕”时,他还认为这是个笑话。接着他
便怒火满腔。眼看到手的胜利在最后一分钟被人抢了去,这是无法忍受的。这次,他真是发
火了。他觉得,这是对他的“人身污辱”。他高声喊叫,令三军首脑立刻到总理府报到;给
正在威廉大街与松冈外相会谈的里宾特洛甫发了个加急电话;然后便突然闯进会议室――约
德尔和凯特尔每天在这里听取汇报。希特勒挥舞着电报喊道,他要消灭南斯拉夫,叫它永世
不得翻身!
像一个刚被接受便被抛弃的情人一样,他越说越生气,越说越激动。他发誓,他将立刻
从北面和东面同时进攻南斯拉夫。凯特尔抗议说,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由
于部队已按计划好的最大铁路运输量开始行动,巴巴罗沙的限期不能再延期了。另外,保加
利亚的李斯特的兵力太弱,对付不了南斯拉夫,而只有傻瓜才会指望从匈牙利得到援助。
“我把勃劳希契和哈尔德叫来的原因恰恰在于此”,希特勒说。解决的办法要他们来找
。“我要一举横扫巴尔干半岛――是让人们好好认识我是谁的时候了!”
勃劳希契、哈尔德、戈林、里宾特洛甫以及他们各自的副官们,三三两两地前来参加会
议。大家诚惶诚恐地听着。希特勒声音嘶哑,用复仇雪恨的语调宣布,他决心“在军事上把
作为一个国家的南斯拉夫消灭”。里宾特洛甫反对,说应先给南斯拉夫发个最后通牒。希特
勒冷冷地答道,“你就是这样看待时局的吗?南斯拉夫人是善于颠倒黑白的。他们当然会说
他们没有好战的企图,但一旦我们把军队开进希腊,他们就会背后插刀。”他喊道,进攻必
须尽早开始!“对南斯拉夫进行无情打击,这在政治上是非常重要的。在军事上,则采取闪
电战将它消灭。”这可把土耳其和希腊吓住。戈林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南斯拉夫空军的地面设
施。然后,才用“轮番进攻的办法”消灭首都。
希特勒迅速地将他仓促召来的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两位部长打发走了。他与匈牙利部长的
会见只有15分钟。在会见中,他把对贝尔将莱德起义的评价用一句引语概括:“上帝欲消
灭者,他们必先疯狂。”接着,他便作出一个承诺:“在这场危机中,匈牙利如能助一臂之
力,他便可拿回垂涎已久的巴纳特地区。对匈牙利而言,这是唯一的机会,舍此,她多年也
不会有此良机。相信我,我并不是在装模作样。我不言过其实。我为自己说的话负责。”
第二次的会见只有5分钟。希特勒对保加利亚部长说,南斯拉夫事件使他心头的一块大
石放下了。“对那里的事情,我久久拿不定主意。这下可好了。”他说。接着,他便用马其
顿作为诱饵,诱使保加利亚继续与轴心国合作。慷慨的赠与――别人的财产――的话音未落
,希特勒便怒火满胸。“暴风雨”,他喊道,“将降临南斯拉夫,来势之迅猛将使这些先生
们目瞪口呆!”
由于进攻的命令业已发布,加上两个犹豫不决的盟友又被买通,希特勒便于当天下午会
见了日本的使者。希特勒希望能使美国不参战。他建议,日本最好夺取新加坡,并速战速决
。因为此机若失,则时不再来。他补充说,由于德军力量强大,日本用不着害怕俄国会在满
洲发动进攻,与日本抗衡。
日本外相,俄勒岗大学的毕业生松冈,故意慢吞吞地用英语作了回答。他说,他坚信,
德国的建议是正确的,“但在目前,我不能代表日本作肯定的回答。”希特勒很是失望。松
冈看出了这点,连忙说,他自己是支持这一行动的。说真的,松冈是急于采取这个行动的―
―为了证实他对于新加坡问题所作的保证不会过于仓促鲁莽,他早已派出纳吉对新加坡进行
侦察。这样一来,每当希特勒提到英国的这一堡垒时,他都不得不支支吾吾。在接受了一幅
富士山的画卷后,戈林开玩笑地保证,“如果日本拿下了新加坡”,他就要去看看富士山的
真面目。日本的特使松冈朝性情暴躁的纳吉上校点点头说:“你得问他。”
松冈喋喋不休地说,他希望在最近的将来能与斯大林签订一项条约。里宾特洛甫说:“
此时此刻你怎么能与苏联签订这种条约?你要记住,苏联是不会白给人家东西的。”这话使
松冈好生奇怪,因为要搞四大国条约的想法是里宾特洛甫对他说的。纳吉认为这是个警告,
但松冈仍兴致勃勃,即使奥深玛大使私下告诉他,苏德两国有可能很快交战时,他仍兴致盎
然。
与松冈会见后,希特勒一天的日程仍未结束。他签发了第二十五号命令,号召同时进攻
南斯拉夫和希腊。当天午夜,他把南斯拉夫一事告诉了墨索里尼。“说真的,我现在并不认
为这一局势是灾难性的”,他写道,“但是,局势仍然很困难。就我们而论,我们必不可犯
错误,以免最终危及整个局势。”所以,他便采取了一切必要的措施,采用必要的军事手段
,对付正在发展的危机。“总理,我现在紧急地请求你,在今后数天内切不可在阿尔巴尼亚
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在客气地提醒对方切不可再进行无望的冒险从而危害局势后,他要
求“绝对保密”,并在这四字下画了一道,以加重其重要性。
这封既客气又拘泥形式的信强调了两人之间的新的关系。在希腊和非洲和冒险遭到失败
后,墨索里尼已不再是“老大”了。在元首眼中,他身上已打上了不可原谅的、失败的记号
。希特勒所受的委屈是可怕的――虽然仍可争议:希腊战役的破产,不但推动了英国在利比
亚成功地发动反攻并使佛朗哥不敢支持直布罗陀战役,而且迫使德国在最不适宜的时刻去对
付反叛的南斯拉夫。“巴巴罗沙”不得不向后推迟最少一月。
(5)
希特勒虽然将“巴巴罗沙”计划推迟的责任推给南斯拉夫战役,但是,陆军装备的大大
不足――他的责任――却是更加主要的原因。无论如何,希特勒并未把计划的推迟视为灾难
,尽管他有这个恐惧:“我生怕俄国人会采取主动,发动进攻。”但是,当他把主军将领召
至总理府并向他们宣布进攻的确切日期以及――这是更加重要的――就“两种相反的意识形
态之间的斗争”向他们训话时,他似乎并不但心。3月30日上午11时,执行“巴巴罗沙
”计划的几个高级将领,连同他们的参谋人员,都集中在内阁的小屋里――那里已放好一个
讲台。与会的200余人,按军阶和职务的高低,坐成几个长列。希特勒是从后面进来的。
一阵椅子的挪动声后,与会者肃然起立,待希特勒走上讲台后,众人方才坐下。他表情很严
肃,谈到了军事和政治形势。在四年内,美国不可能达到生产和军事力量的高峰。因此,现
在是在欧洲进行大扫除的大好时机。他说,与俄国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坐以等待是灾难性
的。进攻将于6月22日开始。
他说,延迟是不可能的。原因是,没有一个继承人能有足够的权威去承担发动这一战争
的责任。他,只有他,才能在欧洲屈服之前阻止布尔什维克这架压路机的滚滚向前。他号召
众人起来将布尔什维克的国家一举毁灭,并消灭红军。他还保证说,他们将很快取得胜利、
辉煌的胜利。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处置被征服了的俄国人,如何对待战俘和非战斗人员。
军方的首领们僵硬地坐着,一动不动,脑子里在想着自己会不会被派去执行这项计划。
这些人都是职业军人,对希特勒在征服波兰后对波兰犹太人、知识分子、牧师和贵族所采取
的残酷措施十分反感。他们的恐惧又因希特勒的又一个大声恐吓而加深了:“对俄战争,绝
不能讲什么义气!这场战争是意识形态和种族差别的战争,必须用空前的决心去打。要毫不
留情,坚决不发慈悲!”会场上未出现反对意见,就跟入侵波兰时一样,连无意的反对意见
也未听到一声。
那天上午,希特勒要求他的军事将领,将战士的荣誉拿出来妥协,使他们蒙受了最后一
次的屈辱的考验。与许多一如希特勒既憎又怕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的人们一样,他们也不大愿
意加入他的十字军。今天,他们认为只为补偿在战争中得到在凡尔赛失去的俄国领土的生存
空间,业已退居幕后,希特勒的真正的入侵理由已昭然若揭:消灭布尔什维主义――就是说
,消灭犹太人。
与此同时,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入侵准备已告完成。在贝尔格莱德街头,每天都发生示
威游行。其中,有些是当地的共产党为执行苏维埃的巴尔干政策而煽动的。事实上,俄国是
急于要支持南斯拉夫去反对德国的入侵的,因为它于4月5日与南斯拉夫的新政府签订了一
项条约。但这并未令希特勒泄气。次日拂晓,德军以压倒优势的兵力跨过了南斯拉夫的边界
。德机开始有计划地轰炸贝尔格莱德――很有意思,希特勒为这次行动取的代号暗语是“惩
罚”。苏联领导人与南斯拉夫签订的条约的墨迹未干,对此事作的反应是明目张胆的“事不
关己”,只在《真理报》的后版上刊登德国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的消息,对德机对贝尔格莱
德进行的24小时破坏性的轮番轰炸也只顺便提了一下。
希特勒警告戈培尔,整个战役将历时两月。戈培尔将这一消息也转告了众人。这个结论
系根据对敌人的力量作了粗略的估算后得出的。不到一星期,德国和匈牙利的部队便开进了
与废墟相差无几的贝尔格莱德。在“惩罚”过程中,1.7万名平民死于非命。17日,南
斯拉夫的残余部队投降。10天后,德国坦克开进了雅典,希腊战役宣告结束。德军以高昂
的能源、燃料和时间为代价,沿着原始的铁路和公路,将29个师开进了战区。在这支庞大
的部队中,只有10个师参战,而且6天多来才作战一次。德国是以大锤砸蚊。“巴巴罗沙
”之推迟,更应负责的是德国情报机关的惊人的失败,而不是墨索里尼。
入侵巴尔干半岛所费的代价令希特勒目瞪口呆。但是北非事态的惊人发展,却大大减轻
了元首的吃惊程度。埃尔温?隆美尔将军仅以3个师的兵力,攻破了昔兰尼加,离埃及只有
几英里之遥。这次胜利令希特勒和敌人都同样惊奇。它抵偿了英国对地中海东部的占领,破
坏了英国的威望,也说服了斯大林与德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虽然也受到挑衅。苏联领导人
除了对巴尔干半岛发生的侵略视而不见外,对希特勒正计划入侵他的国家的谣传亦充耳不闻
。许多消息来源处,包括美国国务院,都向他提出了警告,在莫斯科的外交人士已在公开谈
论即将发生的冲突。“这样,美国大使斯坦哈特的(犹太)夫人说”,一个德国外交官向柏
林报告说,“她想在军队开进莫斯科前离开那里。”
几个月来,苏联自己的情报机关也在预言德国将进攻苏联。但是斯大林并不相信他自己
的情报人员。随着报告的增加,他的偏执狂也与日俱增。他相信,德国若不先与英国议和,
便不敢进攻苏联。他认为德国不会如此愚蠢,这些谣言纯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捏造,这些
国家希望在他和希特勒之间渔利。在捷克特工人员发来的一份令人瞠目的报告上,斯大林用
红笔批道:“这情报系英国的挑衅。务必查清其出处并惩罚非魁祸首。”
耶列绵科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也证实了斯大林的无理怀疑。“他未能在整条战线上采
取紧急或决定性的防卫措施的原因就在于此。他生怕相信这些谣言,便会给希特勒分子一个
口实,他自己的希望是让资本主义和纳粹互相毁灭。无论如何,在红军得以全面武装以前,
他不想去惹希特勒进攻。”
对抚慰日本,他也同样急切。对刚从柏林前来的日本外相松冈,他待之如贵宾。在签订
中立条约后,他公开表示高兴。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庆祝宴会上――是在贝尔格莱德陷落当
天举行的――斯大林亲自端着盘子给日本的几个使者送菜,拥抱了他们,吻了他们,还在他
们周围跑来跑去。这份条约是他的外交策略的胜利,令人信服地证明,对德国将进攻俄国的
谣言,他完全可以不予理睬。若德国有进攻苏联的想法,它当然不会允许日本与苏联签订这
种条约的。
斯大林兴高采烈,亲自送日本代表团上月台,醉醺醺地与日本人道别。他拥抱了纳吉将
军,还将个子矮小的松冈搂在怀里,给了他几个亲吻。“在欧洲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他说
,“因为日苏已签订了中立条约!”
几分钟后,也就是日本人乘坐的火车开出站台后,他一手搂着德国大使冯?德?舒伦堡
说:“我们一定要继续当朋友。你现在的一切工作都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转身看见一
个上校,当知道也是德国人时,便吼叫道:“我们会继续当你的朋友――不管发生什么事情
!”这里,他所指的或许是诸多德国飞机飞越俄国领空一事。因为在过去两周来,这类事件
便发生过50起。然而,在拥抱了舒伦堡后仅两天,由于一架德国飞机在深入苏联领空几乎
100英里后紧急着陆,斯大林便采取了行动(机上发现一架照相机,几卷未爆光的胶卷和
一张破烂不堪的苏联地形图)。苏联向柏林正式提出抗议,并称,自3月底以来,德机入侵
苏联领空的事件就达80起。即使如此,抗议的调子还是温和的。对继续如潮水般涌来的情
报――最新的一份是英国大使克里普斯提供的,他预言希特勒将于6月22日发动进攻(长
期以来,英国情报机关的“超级”机密就试图将重要的情报转给苏联而不泄露其来源)。”
为此”,休?特里沃―罗帕回忆说,“我们在莫斯科专门设了个联络官。但是,由于得不到
苏联人的信任,他无法与俄国的有关人士联系。我记得,他有次告诉我,他接近苏联人最成
功的一次,是在剧场里一位俄国将军向他招手。”
“与在伦敦的俄国人打交道,我们倒幸运一点”,阿舍尔?李说,“我们把“超级”机
密的主要情报给了他们。”李与五花八门的人物来往:苏联秘密警察的一名军官,空军武官
,飞机试飞驾驶员,一名带上校军衔的最高苏维埃成员。但是,这些人也疑心重重。据李称
,他们实际上置‘超级’机密的情报于不顾,至少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是这样。”――依
旧置若罔闻。
在德国外交部,虽然人人都在怀疑对苏联的进攻迫在眉睫,但直到此时希特勒才将“巴
巴罗沙”一事告诉里宾特洛甫。怏怏不快的外长“要求再向莫斯科展开一次外交行动,但希
特勒不允许再改变行动方针。”他禁止里宾特洛甫与任何人讨论此事,然后便向身在莫斯科
的冯?德?舒伦堡大使保证:“我并不想与俄国交战。”两天后,希特勒再次确定了进攻的
日期,即克里普斯提过的6月22日。
至此,德国要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角力,这已用不着怀疑了。但是她并没有一个
得力的盟友。日本远在天涯;意大利又有缺憾;西班牙坚决不妥协;维希的法国又靠不住。
胜利反而削弱了希特勒的联盟。他对他国之轻易征服令他的所有朋友――包括南斯拉夫
、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这些小朋友在内――都很不安。他的唯一力量就是陆军,而对一个征服
者而言,只依赖武力是个致命伤。打赢战争,靠的是政治,不是武器。拿破仑从英国人那里
得到了这条痛苦的教训――英国人有这个传统:宁愿输掉几仗,却要打赢战争。在欧洲大陆
上,英国打输了对德的战争,却赢得了英联邦各国的支持和美国的援助。
希特勒想在东方取得胜利的唯一希望是与苏联内部数以百万计的反对斯大林的人们结成
联盟。但是,除非他听从罗森堡集团的劝告,即温和地对待他们,否则,他不但会丧失建立
一个真正的“大联盟”的最后一个机会,而且还会把潜在的盟友变为残忍的敌人。
--
--
※ 转寄:·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02.204.8.23]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a.bbs@bbs.sjtu.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1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