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北京,谁知道真相?(1)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un 3 15:25:31 2001), 转信
发信人: baobd (心情),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Dec 9 17:26:33 2000)
作者简介
陈实,北京某报高级记者、副总编辑、长期从事政治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有论文与专
著多种。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长篇记叙报告,记录了北京抗议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夫大使馆期间的街头活动
、校园动向、媒体运作与高层动作。作者以亲历其境的优势,处处展现目击与身经的第
一手画面,由此透视了这次反美浪潮的种种深层困境:保持政治稳定与渲泄民众情绪的
两难,利用民族主义与“给美国人消气”的矛盾,自强自大的骄傲在面临挨打时的愤怒
与尴尬,借助政治口号来实现商业利益的玩世不恭……作者活动面广、联系面广、笔触
伸展到下至酒吧间上到中南海,很能发掘种种不为人知的有关内幕,北京政治生活中一
贯的那些大阴谋与小手腕都在这里栩栩如生地亮了相。
序《北京,谁知道真相?》
吴国光(《人民日报》评论部前主任编辑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
北约导弹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之后,国际政治中出现了两个不解之谜。一个是:究
竟北约是“误炸”还是有意攻击中国使馆?而无论是失误还是故意,究竟是什么原因导
致出现这样的事件?这个不解之谜,恐怕是要留给西方媒体特别是美国媒体去探讨的。
美国媒体不是有所谓“深度调查报道”的传统吗?既然能把总统窃听这样的“水门事件
”和总统性生活这样的“拉链门事件”都给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为什么不能揭开贝尔
格莱德中国使馆被炸之谜呢?
第二个不解之谜,则关系北京。中国使馆被炸,北京和中国其他很多城市都爆发了文革
以来所仅见的激烈反美游行示威。这已经很让许多外国观察家感到意外了:一则因为中
国当局把所谓“稳定”看作生命线,自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以后早就使出了浑身解
数防止任何群众游行,怎么能够平地里冒出这样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二则,过去二十年
来,中国从老百姓到领导人,基本心态都是唯恐不够亲美,忽然间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反
美情绪?如果进一步分析,让人不解的问题更多:这次反美浪潮一个月以前,中国总理
朱镕基还要去“给美国人消气”呢,怎么忽然中国人自己生这么大气?也在这次反美浪
潮之后不过四个月,中国国家主席又和美国总统克林顿握手言欢、讲什么两国“战略伙
伴关系”了,这到底算什么名堂?
于是,围绕所谓“五八”轰炸事件和中美关系,从北京到香港,谣言漫天飞。有的说中
南海里某人失势,有的说中美之间有什么阴谋,有的甚至说到那些被炸死的记者:为什
么大使馆里炸死的偏偏都是记者?这些记者的命运,除了当局给他们加上的“烈士”光
环之外,还有什么异乎常人之处?听说他们都是中国国家安全部派出的特务?严肃一些
的人士,则在追问:“究竟中国的反美示威是不是政府鼓动的?或者在什么程度上是群
众自发的?为什么北京是那样应对这次危机?究竟这一炸一“游”对中南海的权力格局
有什么影响?其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又有什么后果?一般民众究竟是如何感受这一炸一“
游”?他们对于这次事件究竟知道多少真实的消息?
热闹是有的看。可是,俗话说,“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陈实的这本《北
京,谁知道真相》,就是一本又能看热闹,更能看“门道”的好书。当然,“门道”有
大有小。大的可以关乎国家政局和国际关系,直指民族主义和政治稳定等大到在不能再
大的题目;小的却也十分有趣,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城里的世态民心,窥听天子脚下的蝇
营狗苟。说实话,作为研究中国政局和中美关系的学者,我久在寻找有关北京如何应对
使馆被炸这件事的详实材料,也想直实了解反美示威的深层运作,但是却一直苦无所得
。见到朋友送来的这本书稿,在我便有了“久旱逢甘霖”的读后感慨。
本书的作者,已经在北京一家大报任职多年,早就辗转升迁到了相当高的负责位置。其
实,我多年以前在北京人民日报任评论员的时候,和他有过几面之交。只是,说实话,
我本来以为他这些年来官也做了,人也胖了,没有想到他还有这种热情和才力,居然冒
着不大不小的政治风险,又来写了这样一本长篇报道。作者是惯常出席包括中宣部“吹
风会”在内的高层会议的,那些会议固然都是北京当局掌控新闻的手段,但却充满了在
报上完全读不到的“内部消息”。作者堪称北京“地头蛇”,方方面面的关系像蜘蛛网
一般,这就使他能够了解包括政治高层和社会底层在内的不同方面的情况。有意思的是
,像他这样的人士,现在都很沉迷于所谓“因特网”,一个“小老鼠”在手,就满世界
周游于“网上”。我们长期生活在自由世界的人,头疼的是信息爆炸,因此我就最怕“
上网”,而陈实他们是搞信息的,却生活在信息匮乏的社会,于是自然会千方百计地利
用一切可以收集到信息的渠道,这是可以想见的。小道、大道、胡说八道,在他们眼里
都能看出一些多多少少的“门道”。
光说北京为南斯拉夫使馆被炸死的记者举行“悼念仪式”这件事吧,你看他们能看出多
少门道:为什么不能开“追悼会”而只能举行“悼念仪式”了;从会场里先来了狗转一
圈,他们就判断会是什么样的领导人要出现了,哪位领导人来了哪位没有来了,来了这
家报社没去那家报社了,来了之后什么表情了,用了这个词没用那个词了,这又有什么
弦外之音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懂政治的人都知道这些琐事很重要,问题在于:第
一,你有没有渠道了解到这些真正的细节;第二,你没有头脑去分析这些细节。就拿香
港和北京的关系而言,许多人说香港人不了解北京政治。我看,其实问题也不过就在这
里:香港人自己搞政治,谁敢忽略这些七七八八、婆婆妈妈的动作?他们有这个本领了
解和解读香港本地政治的这些动作。一说到北京政治,他们听的都是官腔,见的都是官
脸,就以为官话就是北京政治的真正语言了。这样的人,即使对轰炸、游行、中美关系
没有兴趣,我也还是要劝他们好好读一读本书。游行等等,那都是政治的现象,本书试
图探讨的是政治的“深层”运作――这个题目没有起错。
当然,这不是一本理论书。所以,它对任何问题的答案,都不是一套理论。这是一本现
场报告,答案是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给出的。其实,本书在写作上的最大长处,也就在
于它用事实和形象说话,而不是三言两语告诉你作者的判断是什么?不打算将作者的倾
向强加于你。我对本书的阅读经验告诉我,有关“五八”轰炸事件之后出现的北京之谜
的诸多问题,本书都有详尽和真实的答案。比如说,中国的媒体在这类事件中是如何运
作的?这个问题,其实不仅仅在研究“轰炸”和游行这件事情上是个值得关心的问题。
在中国当局对待法轮功的动作中,在大陆方面对待台湾提出的“两国论”的反应中,中
国的媒体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共产主义政权对于媒
体的掌控,在相关的学术研究中有许多经典的论述。可是,一则,经过改革之后的中国
政权,面对已经相当商业化的媒体,究竟如何掌控?这还是个新鲜的问题。二则,学术
研究毕竟不是一般大众喜欢读的东西,又用是抽象的语言说话,毕竟不如本书这样的记
叙和描写来得生动与丰富。既然本来的答案是生动和丰富的,我想,这里最好不要自作
聪明地去替它总结,还是由读者自己去阅读和理解为好。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itcoco.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