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北京,谁知道真相?(12)寻人启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un 3 15:25:39 2001), 转信
发信人: baobd (心情),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Dec 9 17:36:56 2000)
寻人启示
二点已过。到报社。
到老总处报到。老总说已派出几个人,分别到使馆区、新华社、光明日报、朱颖家里..
....我说还是那几个老地方,他反问我有什么新地方可去。
"细腰"信,主题"寻人启示"。是下载的一个海外网站上的贴子:
"同胞们!同胞们!同胞们!喂!我喊话你们听不见哪?先别着急往美国大使馆扔砖头,
美国大使馆就立那儿跑不了,咱想啥时候砸就砸它两下。前两天我爱人给我气受,叫我
‘滚’,我生气,生存权都被侵犯了,就想砸美国大使馆去――要不是美国政府逼咱中
国政府说出‘生存权’的概念,我不就忍了?这么多的事儿?但终于没胆儿去。现在好
了,大使馆可以随便砸了,真解气呵!但是,且慢,同胞们,别光注意死的那仨人。你
们没注意到出大事了吗?别光砸美国大使馆,美国吸引你们去砸大使馆,这其实是他们
的一个阴谋,是想分散咱们的注意力!难道你们没发现咱们国家又失踪了了七个人吗?
七个人呵!比仨多一倍还多呵!要是这七个人......呜――(我哭了)我真不敢往下想
呵!"
"什么?哪七个人?两三天前全国人民还天天在晚七点半时见的那七个人呐!天天老能见
到的时候还挺烦,老骂中央电视台怎么天天当咱老百姓的面开政治局常委会,也不怕泄
密!偶尔有缺席的人,电视台也让咱们放心,及时播出一些他们以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
命精神深入敌后的镜头,这也挺好,他们要是不深入敌后,咱们怎么见得到外国的风光
,知道‘敌人一天天灿下去’呵!现在可倒好了,三四天都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了,这
怎么得了呵!都是我烦的!啪!(声响达一百多分贝――我打我自己嘴巴呢)所有烦过
电视台每日常委会的人,都打自己的嘴巴。但要注意适当悠着点儿,还得留把子力气砸
美国大使馆呢!"
"同胞们,咱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张贴寻人启示。什么?到电视台把晚七点的《新闻联播
》包下来反复播这条启示?万万使不得!不是钱的问题――咱老百姓在他们身上花钱什
么时候吝啬过?!退休金、失业保险不得都给他们用过?要能找到他们,别说是给他们
,就是给他们的家属再往银行里存上大把的票子咱们也心甘情愿啊!不去电视台,是怕
泄漏国家机密,要让外国人知道这七个人失踪,他们还不乘虚而入?别嫌麻烦。这七个
人为咱们国家干了多少事呵!咱们为他们发个寻人启示还不是应该的吗?咱们现在分头
行动,到处张贴寻人启示,多贴,电线杆子上,车站牌上,楼道门口......对了,男女
公厕也别忘了,总之,铺天盖地,到处贴,无论如何也得盖过那些治性病的小广告。
"什么?怎么写?第一人,你们就写‘那脖歪’(英语‘第一’的意思,但我已发誓以后
不和美国人说一句一样的话),有弹钢琴的特长(四级达标,升重点初中不加分),善
于合唱指挥,国内外巡回演出过。前两天,五月四日出席电视台直播的合唱会时不是还
指挥过吗?还把‘铿锵有力’读成了‘煎酱有力’,最后还没头没脑说了一句‘中国人
民是不可战胜的!’――也许他对美国轰炸这事儿有预感?此等大事怎么不事先告诉‘不
可战胜’的中国人民?――反正找到他就什么都知道了......特征?特征吗......如果
非得说的话,特征倒是有一个,不穿外衣时,能看到腰带系在胸口处。什么?找他干嘛
?呦,他可重要,他一出来,不用别的,讲几句英语,那些从小就讲英语的美国人全都
得傻!"
"第二个人嘛,说心里话,其实不找也罢,但还是得找,否则安定团结实现不了,这是大
局,现在只能顾大局了。再说,光把其它人找到,电视台也不好安排出场顺序。注意,
千万注意,在他的名字中间要加俩或仨空格。为什么?因为此人看字有一字一顿或两顿
的习惯,如果把名字连写,有可能造成即使他看到启示也不知道是找他的结果。对了,
还要注意:名字最后一个字‘朋’与‘鸟’之间一定写得紧凑些,大小适中,以免他顿
错地方把‘鸟’字顿出来,这样他也不会知道咱们是在找他。如果那样,说不定他发善
心又去帮咱们找什么鸟,添乱,那还不乱套了......"
"第三个人,对就是‘舍得’(英语‘第三’的意思),他是‘舍得’,把中国什么都‘
舍’出去了,想加入世贸!他会给人消气儿,前一段说是‘那脖歪’让他去美利坚给美
国人消气儿。这不,美国人的气儿刚消,就把中国大使馆炸了。现在中国人也需要消气
儿,让他赶快出来!怎么给自己人消气儿的时候,人就不见了,见鬼!"
"第四个人,要抓紧找到,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成那个样子,少不了有门窗要修理,
这是拿手好戏。什么,不便亲自动手?不动手,监监工也好呵!以防大使馆的整体结构
没被美国炸塌,再给中国那些包工队修塌了,就像重庆那座大桥和其他很多地方的房子
似的――死了多少人啊!仨人的几十倍也不止吧?再说,南联盟战后重建,木匠活儿少
得了?那可是个大市场呵!别忘了咱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呵!多给回扣,还有揽不下来
的活儿?"
"第五个人,就是不念稿子不说话的那个人。这个人可重要,中国党和政府不就是发文件
管理国家的吗!不念文件,中央精神怎么能够家喻户晓?饭可以不吃,文件不能不听啊
!千家万户都在等着这个能跨世纪念文件的人呢,找不到他,下个世纪,谁来念党的文
件呵!没有党的文件,中国人哪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哪!再说眼下也急呵,中国抗议美国
的照会还没人念哪!"
"第六个人,找,快找,他是孩子头呵!那么多孩子在美国大使馆前练习投掷,想使中国
在投掷项目上有所突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国争光。虽然奥委会和政府都是‘重
要的在于参与’,但到底怎样,也得给孩子们一个说法呵!孩子们可都等着他给判成绩
哪!到底及格不及格呵?他不出来,孩子们怎么知道下一步该走多远哪?"
"第七个人,‘关键人物’,必须找到。为什么?这还用问?要美国人自己查找轰炸中国
大使馆的凶手,不见得行。实在不行,咱们还得派关键人物带领中纪委的一干人马赴美
呢!关键人物去,肯定查他个人仰马翻,水落石出。啥腐败案查不出来呵?希同同志的
案子复杂吧――可不光是女人的问题哩,最后还不是查他个一清二楚?就美国那两下子
,还独立检察官呢,什么斯塔尔,屎蛋!要让关键人物去查,什么‘死鸡’(斯基)活
‘鸡’(巴)的都得被关键人物捂在腐败分子的裤裆里――堵他个正着儿!"
"哈哈哈......"我实在忍不住,放声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
......
"笑什么?"老总推门进来。我把电脑推给他说,"你自己看"。
老总边看边笑,看完后还"嘿嘿"乐了好一阵子。
"瞎闹!"老总嘴上这么说,但笑意还挂在脸上。
"发这样的启示,说明已经有人对常委迟迟不露面表示不满了。"我分析道。
"晚上就露面!""上面"已经通知,六点有重要新闻,注意收看。老总说。
"什么重要新闻?谁露面?"我问。
"江泽民讲话。"
"出来的还是晚了点儿。我估计江泽民是看到网上这个贴子,多少看出点儿民意,有了压
力,所以,决定出来露下面。"我说
"别瞎猜!江泽民上哪儿去看这个贴子?你别到处扩散这个东西呵!"
"这个贴子只不过是把大家的想法说出来了而已,出这种事,已经两天了,国家领导人一
个都不出来,这太不正常了!"
"是有点不大对劲儿。平时争先恐后地往‘头条’里挤,什么芝麻大的活动都去照上一面
......这已经有几天没露面了?"老总问我。
"我可不注意他们几天没露面了。他们天天露面,对我来说和天天没露面一样――我对他
们露不露面从来不关心。"
"还是你潇洒!"老总对我的话显然不以为然。又说:"不过,常委不露面,也许是出于保
持外交弹性的需要吧?"
"现在不露面还保持弹性?这弹性也未免大了点儿!我看这是没有弹性!再说露面就没有
弹性了?"我对他的话也不以为然。
"六点注意看电视台新闻吧。你先看看这个。"老外把手里一个拿着的一张报纸放到我桌
子上,推门而出。
......
我摊开报纸。是《环球时报》。今天早晨我出来时,家门口的报摊儿上已告售完。吕岩
松的《中国使馆被炸亲历记》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视线。我眼前出现了吕岩松的影子,
仿佛能看见他说话时的神态:"......"
"自四月二十四日北约对南空袭以后,为了安全起见,我和妻子赵燕萍从记者站搬到了中
国大使馆。光明日报驻南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也随之住入使馆。因为大使馆有地下室
,北约空袭时可以藏身。"
"前不久,北约用导弹炸毁了南总统米洛舍维奇的总统官邸,而本报记者站的房子就与其
仅一墙之隔。这段时间记者因搬到使馆而稍感安全。"
"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坐落在贝尔格莱德市区、萨瓦河左岸的诺维比奥格拉德新区。这是近
年建成的一幢五层高的白色花岗石建筑。"
"......"
"五月七日晚上,北约再次摧毁了南斯拉夫供电系统,贝尔格莱德一片漆黑。中国驻南斯
拉夫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关注事态发展。"
"说起来也是不幸中的万幸。晚上十一时半,潘占林大使见天色已晚,而且天气又变得很
凉,就劝大家早点休息,第二天好早点起来工作。于是大家返回了楼上宿舍。没想到大
使的这句话救了我们十几个的命,因为北约随后发射的几枚战斧式导弹正好落在我们刚
刚坐过的地方,如果我们晚一步上楼的话,大家肯定都没命了。"
......
"大家听了大使的话,陆续回楼休息。当地时间七日二十三时四十五分,我和夫人小赵从
楼下回到大使馆三层的住处,由于停电,当时屋里漆黑一片,我们还没来得及点蜡烛,
屋顶上一块水泥板就在记者脚前十几厘米的地方落下。我们还没对那声巨响有所反应,
就看到我前面的屋顶轰然塌落。紧接着,第二次爆炸声又响起,只见整个使馆大楼内一
片白光,不是红光,而是爆炸近在眼前时发出的那双刺眼的白炽灯一样的白光。这时我
意识到,使馆大楼被击中了。"
"我们来不及多想,出于一种本能,迅速走到窗前拿起照相机、摄影包和海军、海事卫星
电话朝门口冲。这时,住在同一楼道的三个人中有两个也出来了,大家手拉手,互相搀
扶着迈过废墟。这时门都已经炸拧了,什么都看不清,滚滚浓烟散着涩涩的苦味,呛得
我们眼睛都睁不开,也喘不气来。当时没有水,也根本找不到毛巾捂嘴,只能用手捏着
鼻子往楼下走。可楼梯已经炸毁了,有的楼梯栏已经没了,我们只能拉着从房顶掉下来
的、被炮火烧得烫手的钢筋一步步往下挪。"
"来到院子后,我们先看了一下情况,发现整个使馆的院子正燃着熊熊大火。使馆地下室
的车库里面有很多战备储备汽油,厨房里还有一些煤气罐,也在陆续地爆炸。这种情况
下,大家根本没办法进去救人,但大家谁都不肯走,一定要等到把同志们救出后一起走
。但后来情况实在太糟了,大家只好在浓烟中摸着栅栏绕过弹坑,然后翻出院墙,用手
机打电话叫救援人员。"
"这时候南斯拉夫方面的救援人员也赶到了,当时使馆跑出来的人还很少,不到十个人。
大家非常焦急地问其他人的情况怎么样,好多人冲回院子来回喊。楼上还继续着火,大
约还有二十人被困在里面没有出来,大家为此非常紧张。这时从二楼传出呼救声,有四
五个人在呼救。浓烟呛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一些人拿着床单和窗帘绳往下爬,有个同志
下到一半的时候床单断了,他从二楼的高处跌下来,造成骨盆破裂,伤势十分严重。有
些人在下楼的时候被划伤或烫伤。"
"这时,我们又发现五楼还有一些人根本没办法下来。轰炸之后,他们没有忙着自救,而
是冲进办公室,抢救国家财产。由于没法带着这些东西下楼,他们宁可呆在楼上等着救
援人员来接他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云梯把他们救了下来。从五楼一共救下了三
个人。"
"这时,院子里的伤员已经很多了,使馆一秘曹荣飞和另一名外交官郑海峰满面鲜血。其
中曹已神志不清,我一见他的面就问:老曹,邵云环在哪儿?邵云环是老曹的爱人,也
是新华社记者,我们当天下午刚刚一起从另一个被炸城市尼什回来。老曹听了一点反应
都没有,只是一遍又一遍边哭边说:‘我的鞋子呢,我没有穿鞋,我没有穿鞋。’情景
惨不忍睹。很快救护车把他们都拉到医院去了。另外,使馆办公室主任刘锦荣受了重伤
,一双胳膊折了,头部也受了伤。虽然伤势很严重,却依然守在现场问其他人怎么样了
,直到大家把他抬到救护车上。还有几个同志没有穿鞋,据他们回忆,当时刚刚躺到床
上,就听到一声巨响,只见窗户向床上飞来,他们本能地滚向床的另一侧,而这时,门
和柜子又在导弹的冲击波之下从四面压过来,很多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死里逃生的。还
有几个受轻伤的,文化参赞刘鑫泉也受了伤。"
"大家镇定之后开始清点人数,发现缺了四个人,一个是新华社记者邵云环,一个是光明
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还有使馆武官任宝凯。大家非常焦急地向救援人员指这几
个人的住处,希望能尽快去救他们。"
......
"中国使馆潘占林大使一直在现场指挥抢救。轰炸发生在半小时后,南联盟外长伊万诺维
奇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及内务部长赶到大使馆,对使馆人员表示慰问,强烈谴责北约
的暴行......"
......
"新华社记者邵云环是第一批被救出来的,她住的房间正好是北约导弹击中的地方。据救
援人员讲,她的床已经被炸飞了,墙也没了。救援人员在二楼找到了邵云环的尸体,把
她绑在担架上,从二楼慢慢运了下来。她的双脚光着,头发散落在脸上,一双胳膊显然
是断了,在空中荡来荡去。她应该是在被炸后的第一时间内死亡的人......"
......
"几个小时后,北约的轰炸渐渐向郊外转移了。南斯拉夫的救援人员又来了。凌晨三点多
钟,终于找到了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的尸体......"
"又过了一个小时,小许的夫人朱颖也被找到了,这是个一九七一年才出生的女孩,从二
楼炸到了地下室。爆炸前十五分钟我们还和朱颖在一起谈笑......"
"武官任宝凯是最后一个被找到的人。大家在医院里和楼里各处找了很久,一直没有找到
,可以说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后来大家不甘心又把南斯拉夫的救援人员找了来,反复
说了半天,援救人员才同意再进楼里寻找。上午八时十五分,任武官终于被找到,当时
,他已完全失去了知觉,只有一些呼吸。但医生表示,有希望把他救活。"
......
"击中大使馆的至少有三枚导弹,其中一个弹坑直径十几米。"
......
"被炸当晚在中国使馆的三十名外交人员和记者目前共有三人牺牲,二十多人受伤,其中
两人重伤。伤者目前正在贝尔格莱德医院接受救治。据悉,中国已派一架专机前往南斯
拉夫进行救援。(本报贝尔格莱德五月八日电)"
吕岩松在文章中还说,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夫妇住的那个房间本来是分给他住的,但由
于那个房间的设备比他现在住的这个好,所以被吕岩松以"大哥"的身份硬是"谦让"给许
杏虎夫妇了......
文章中,吕岩松还后悔把夫人也带到了南斯拉夫......
这篇现场目击记,是所有对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进行报告的文章中,描述得最详细、因
而也是最权威的一篇。
......
翻开《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社和光明日报负责人对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南斯拉夫大
使馆造成记者伤亡,表示最强烈的抗议。
我比较了一下两"社"负责人的"最强烈抗议":......"社负责人严正指出,北约袭击中国
驻南使馆的野蛮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
本准则的肆意践踏,也是对全世界新闻工作者正当采访权利的严重蹂躏。新华社负责人
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和严重谴责,并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最强烈的抗议。"
......
"光明日报社负责人今天发表谈话,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
共和国大使馆、造成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人员伤亡,表示最强烈的抗议......"
"光明日报社负责人严正声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使馆,造成光明日报记者
等人员伤亡,这是对中国主权和国际关系准则的野蛮践踏和粗暴侵犯,是对全世界新闻
工作者履行新闻报告神圣职责的公然挑战。"
看来,这就是两"社"的头儿昨天到"海里"开会开出的结果:不只是抗议的"烈度"一样―
―最强烈的抗议,连内容也一样,核心是三点:侵犯了中国主权,践踏了"国际关系准则
","蹂躏"了新闻报告权,并且不论是"指出"还是"声明"都为"严正"。
同这两个"严正"的"指出"或"声明"可以看出,"海里"最初的感觉是非常愤怒的。但反应
还不乏谨慎――或许是有所保留,以便后发制人;或许是信息不灵通,还是不便大肆发
作......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itcoco.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