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四章:吹牛皮乱放「卫星」(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y 25 21:23:49 2001), 转信

发信人: maxam (小农),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Wed Mar 14 21:42:14 2001), 转信


  如今山东一带,二十多个世纪之前是齐国,那里有块叫「阿」的
地方,在当地父母官「阿大夫」的治下,「田野不辟,人民穷馁」。
但是阿大夫专门吹牛,虚报政绩,齐威王一度受骗,后遣人赴阿查明
真相,将他下油锅烹了。有人认为齐威王这个一国之君,居然能探明
地方官员的劣行,可见很有点了不起。其实,他手只有一个阿大夫在
吹牛搞浮夸,要识破真相并非难事;要是下边的大夫们全部向阿大夫
看齐,他大概也就被蒙在鼓裹,成为糊涂君主了。
  一九五八年的中国,情况就是这样,全国两千馀县,几乎个个都
出了「阿大夫」。
  大跃进的号角吹响不久,《人民日报》便从六月开始刊登各县的
阿大夫们报来的牛皮经。先是河南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爆出小麦亩产
二千一百零五斤的新闻,算是放了第一颗「高产卫星」。以后各地逐
渐加码,到第二十九颗卫星出现在《人民日报》时,亩产已达七千三
百二十斤。以后连地处高原的青海,也参加了这场吹牛大合唱,打出
八千五百八十五斤的牌子,镇住了各路好汉。水稻就更神了,报上的
数字一个比一个惊人,七千、一万、一万五,乃至湖北蹦出了三万七、
安徽蹦了四万三的「奇迹」。到了九月份,一行特大铅字赫然出现在
《人民日报》上:「广东穷山出奇迹,一亩中稻六万斤」。为了说明
此数字之不虚,那篇报导特地强调,省委秘书长在场验收,决非小巴
拉子们胡吹乱说。至于整个大跃进运动的头号冠军则属广西环江县,
中稻亩产十三万斤,可以说是《人民日报》在历史上留下的最荒唐的
记载。
   虽然卫星都是某某生产大队放的,但大队书记还是农民,只有公
社领导才是「国家干部」,只有他们才能令手下的宣传干事们编造谎
言而脸不变色心不跳。至于调动报社的记者拍新闻照片,公社书记,
社长的官衔又嫌太小了一点。真正在各地兴风作浪,将粮食产量几倍,
几十倍地夸大的,是那班阿大夫的徒子徒孙--各县的县委书记们。
  八月间,湖北麻城县稻子亩产三万六千九百五十六斤的消息见报
时,《人民日报》特别发布了一幅新闻照片,显示四个小孩站立在田
间的稻穗上,照片下的说明是:「孩子们站在上面就像站在沙发上似
的。」不过,这个奇迹很快又落伍了。一个月之后,又一幅照片问世,
其说明为:「三个人站在上面也压不倒。」
  一九五八年八月间,《人民日报》还屡次鼓吹「人有多大胆,地
有多大产」,宣传「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条件论者可以休矣
!」
  一言以蔽之,一九五八年的那几个月中,《人民日报》制造了不
知多少贻笑千载的新闻。
  到了一九八五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表示他赞成刘少奇六一
年关于「这几年的事情是中央领导一半,《人民日报》领导一半」
(注1:见《记者文学》一九八九年五月号陈峰的文章。)的说法:
「大跃进我们犯了错误,中央要负百分之五十的责任,《人民日报》
要负百分之五十的责任。」理由是「如果当时没有《人民日报》同志
的瞎吹一气,我们大跃进的错误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么大。」(注2:
一九八五年五月十日北京中南海,与香港《百姓》杂志社长陆铿的谈
话。)
  这话似乎有道理。《人民日报》这份发行量数一数二的报纸,它
推波助澜比共产党通过它的组织散发文件的效率更高,危害自然也更
大。但问题在于:谁是《人民日报》?它不是「党的喉舌」吗?既然
它不过是中共中央属下的一个机关刊物,而不是与中共平起平坐的什
么机构,它怎么配与中央平分责任呢?
   一九五八年三月,毛泽东在发动大跃进的成都会议上说过,「组
织指导工作,主要靠报纸。」整个大跃进过程中,毛也是通过《人民
日报》来制造「大跃进新形势」的。这裹有个例子。当时山西省洪赵
县向中央报告说,将小麦和谷子嫁接,亩产可达到八万九千斤。要是
再将小麦改良成一株多穗,产量将高得无法估量。中共中央对此报告
不仅不斥之为无稽,反而大为称赞,转发全国,同时指示「原报可以
在报上发表」。(注3:《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第五十
至五十四页,转引自《晚年毛泽东》第一六五页。)③所以,《人民
日报》不过是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充当喉舌而已。说到「瞎吹一气」
全国上百份报纸,统统与《人民日报》一个腔调,它们又该承担百分
之几的责任呢?
  制造新闻的不光是报纸,还有党的宣传部控制的电影制片厂,尤
其是党的一大喉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该厂在大跃进闹得最红
火的时候制造了一系列荒唐透顶的消息,比《人民日报》有过之而无
不及。它拍摄了一部《沸腾的广西》。这是一部纪录片,里面有这么
一个镜头:一群头戴草帽的农民在割稻子,右边沉甸甸的稻穗上散乱
地放著几迭茶碗,一只显然盛满开水的大木桶,桶上写著两个大字:
「请茶」。 幕幕上出现这个镜头的同时,画外的解说词是:「罗城
县创造了稻子亩产十三万斤的高产卫星。」这部纪录片还有一个同样
惊人的新闻:某人民公社「放射了震惊全国的日产铁二十万吨的大卫
星」。后来这部片子的摄制者还撰文介绍这个公社:「这是多么了不
起啊!他们一天的干劲,等于完成全广西一九五八年全年的产铁任务
。」(注4:《电影画报》一九五九年第二期)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拍了一部《丰收曲》,其中有湖北某
大队的一百七十亩稻子平均亩产万斤,河南某大队大萝卜亩产二十八
万五千九百四十四斤的镜头,验收精确到了斤。再加上影片中还有毛
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亲临农村指导的场面,谁人还敢怀疑!
  一九五七年,数以千计肯说真话的党内外新闻工作者被打成「右
派份子」,逐出新闻机构劳动改造去了。剩下的不是秋后寒蝉,便是
墙头枯草,不可能指望他们在一九五八年挺身而出,历数人民公社的
弊端,痛陈大炼钢铁之荒诞,抨击大跃进之无稽。当时《人民日报》
社社长是饱学之士邓拓,他对大跃进的做法是不满的,但既然党的副
主席周恩来、陈云都不能出面阻挡,他又有何本事扭转乾坤?他充其
量只能借古讽今,用曲笔隐晦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罢了。
  当年九月间,邓拓的《新编唐诗三百首》即将排印时,他发现了
一首无名氏的题壁诗。那诗不见于《全唐诗》,是宋人在嵩山一个寺
院里见到,推断为唐诗的,诗云:「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
空,争似满炉煨□□,慢腾腾地暖烘烘。」(「争」作「怎」解--
作者按)
  邓拓深夜打电话通知中华书局,说这首诗「非常好」,一定要编
辑将这诗放进《新编唐诗三百首》裹去。他显然是欲借此表达自己对
「蓦地烧天蓦地空」的大跃进的不满,但他却不能改变做党的喉舌这
一既定的办报方针。既然各地报来的数字都有省委作后盾,他是无权
扣压不发的。换上任何一个人,只要不是「砍头只当风吹帽」的勇士,
就必定也会把《人民日报》办成世界第一吹牛报的。一九五九年,邓
拓因为宣传毛的指示不力,被毛赶出了《人民日报》。随后,饥馑遍
布全国,农民成百万成百万地饿死,《人民日报》根据中央指示照样
日复一日地高唱「形势大好」的调子,掩盖事实,欺骗世人。说它有
错,也只错在只知有党不知有人民而已。
  大跃进闹得最红火之时,经济学家薛暮桥已离开国家统计局局长
的职务,在中央财经小组工作,但秋天召开全国统计会议时,有五、
六个省的统计局长还是去找他,向他诉苦。他们告诉薛,各省报往中
央的钢铁、粮食的数字都是假的。如果他们拒绝上报,省委要唯他们
是问;去年反右时已有不少反对造假的统计干部包括统计局长被扣上
右派帽子打下去了,他们实在不愿步其后尘,戴著帽子去劳改坐牢。
但是如果将假数字报上去,又违犯了统计纪律。他们不知如何是好,
请薛出主意。薛暮桥只得说:「现在大跃进的浪潮谁也顶不住,就按
省委意见上报。」「总有一天中央会问实际数字。」
  二千多年前,齐威王号称为王,其实只相当于当今一名省级干部。
我们当代的齐威王们却一个个变成了靠吹牛邀功的阿大夫,中央又不
派人去捉他们下油锅,那荒唐闹剧自然愈演愈烈,不可收拾。
  毛泽东虽然高高在上,被阿大夫们的报告骗得迷迷糊糊,倒还没
有忘记「耳闻为虚、眼见为实」的古训,决定亲自下去看个究竟。八
月四日,他跑到河北徐水县,就是那个宣布要「一步登天」的地方,
想掌握第一手资料。然而他的马列主义不灵光,还是受了蒙蔽。明明
亩产才二百多斤,公社社员们肚子还填不饱,可是县里的阿大夫们却
有本事在参观者所到之处的墙上刷上白粉,写上「人有多大胆,地有
多大产」之类的口号,画上大如牛的肥猪和几个人才能抬得动的白菜。
他们还有本事将四、五岁的孩子训练得规规矩矩的,一律穿上新衣服,
列队欢迎参观者。当被问到吃些什么时,孩子们能异口同声地背诵道:
「吃饺子、烙饼。」其实,除了神志不清者,谁都看得出孩子们是在
咽著口水撒谎。可是当徐水大夫们告诉毛粮食已经吃不完时,他竟然
真相信了,大为兴奋地说:「你们这粮食吃不完,怎么办呀!粮食多
了,以后就少种一些。一天做半天的活儿,另外半天搞文化,学科学,
闹文化娱乐,办大学、中学,你们看好吗?」(注5:一九五八年八
月十日《人民日报》。)「一天吃五顿也行嘛!」他还兴致勃勃地对
陪同的河北省委书记解学恭说:「过去几千年都是亩产一、二百斤,
你看,如今一下子就是几千上万!」
  那些「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阿大夫们是怎样蒙过毛泽东本
人的呢?这很难查考,但是当时各地的「卫星」一般都是这样放出来
的:干部下令家家户户卸门板,将一、二十亩甚至三十亩地的稻子紧
紧密密地排在一块块门板上,然后集中运到一块一亩地大小的稻田裹。
自然,这只能连夜干,否则一天过后稻子就倒伏了。那些点头称许、
以为眼见是实的首长们,怎么就没有注意到许多农家少了门板,这真
是一个谜。也许大凡能在乡里当个干部的,多少有点计谋,让下去参
观的首长看不出破绽。不过这类把戏也不难戳穿。中央军委办公厅的
机关干部到天津郊区参观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田」时,见一个小孩
坐在尚未收割的稻子上。稍加审视,便发现那小孩屁股底下有一盏灯,
进而追问,方知那亩稻子来自十八亩田。四川省委书记阎红彦也没有
被那些小干部的把戏骗过去。他闻说温江地区有个公社放了颗亩产三
万多斤的「卫星」,便亲自去察看,发现那是将几十亩田里的稻子并
在一处的结果,戳穿了那个牛皮。只是在大跃进的高潮中不好给下面
泼冷水,更不能处分那些造假的跃进积极份子,他只是很婉转地批评
道:「像这样搞高产,花很多劳力,抛撒又大,划不著嘛!」
  毛泽东本为农家子弟,本知道一亩土地只能打三、四百斤粮。一
九五八年六月十四日,他接见河南封丘县应举合作社社长时曾问:
「应举社的小麦每亩收了多少斤?」回答是一百五十斤,所以他并非
不了解农业现状。问题是为何两个月之后他就轻信了徐水大夫的牛皮?
据当时的电力部副部长、毛的兼职秘书李锐回忆:五九年七月十一日
他在庐山会议期间曾问毛:「主席,您怎么也相信了亩产万斤呢?」
毛回答说一位科学家写文章说太阳能利用得好就能办到,所以他相信
了。毛早年在湖南读师范时对自然科学课程不感兴趣,「没有好好地
去学」(毛三十年代对艾德加.斯诺的谈话),四十年后他轻信了那
位科学家,因此受到惩罚。至于那位那位科学家,相信毛对李锐说出
了名字(大约李锐不欲揭人短而在回忆中隐了其名),这是著名的流
体动力学和导弹专家钱学森。他在全国发行的大报上撰文说,太阳光
能射到地表,只要利用其百分之三十,亩产就可能达到四万斤。(注
6: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六日《中国青年报》,转引自谢春寿《大跃进
狂澜》第六十五页。)由于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竟然使一向鄙视
知识份子的毛泽东误入了岐途,令人为之扼腕。
  其实,到农村去走一下,就可以办别真伪了。主持北京工作的中
央委员刘仁见到报上的「卫星」之后,跑到京郊去,指著麦长势不错
的一块地问老农:「这块麦子这么好,一亩地能打五千斤吧?」老农
马上来气了:「这是瞎说……¨只有傻蛋才会相信!」刘又问:「那
你看究竟能打多少?」回答是「我看三百五十斤顶了天了!」
  毛泽东相信亩产万斤的报告,也不尽是由于轻信,这与他一贯过
份迷信「精神变物质」很有关系,是主观唯心主义在他脑子里作
祟的结果。自从他年轻时接受「观念创造文明」这一观点起,唯心主
义已在他脑子裹呆了四十年,他在一九五八年的表现决不是偶然的。



  在三月间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的秘书陈伯达作长篇发言,讲到
在中国「生产力沉睡了几千年,现在一下把它叫醒过来,它的力量是
不可估量的」。这本是浪漫的文学语言,也可以说是唯心主义。因为
在中国有的只是缺乏先进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和原始的耕作工具,从来
就没有什么「生产力」睡在地下。但毛听了这话□大为兴奋,插话道:
「左舜生(一九九三--一九六九,湖南长沙人,一九四九年前曾任
国民当政府农林部部长--作者注)他们叫『醒狮派』……¨我们才
是真正的醒狮派。狮子一醒来,它就要发泄了。」(注7:《中共党
史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五期第三十八页。)只要一下「唤醒」中国的
百姓,「生产力」就会从地底下涌出,「使亩产一百多斤或几百斤粮
食向亩产几千斤甚至几万斤转化」,毛对此是深信不疑的。(注8: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引自
马辂等著《国防部长浮沉记》第七页。)当年十月,他与武汉大学校
长李达的一场争论可以说明这一点。
  哲学家李达和毛一样,也是一九二一年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十
二名代表之一。由于他和毛都已故去,这个故事是当时湖北省委干部
梅白披露的,(注9:《春秋》一九八八年第一期。)但当时的省委
第一书记王任重说,毛、李谈话「我没有参加,更不会让梅白参加」,
(注10:《春秋》一九八九年第一期)因此断定梅白所写是谎言。
不过梅文中毛说的话似乎不像是编造的,而且毛的卫士长李银桥的回
忆与梅白大致相同因此引述在此(注11:李银桥《走下神坛的毛泽
东》第二三六至二四○页。)
  按梅的说法,李达到了武昌东湖客舍,一见毛便直呼毛的字道:
「润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通不通?」毛说:「这
个口号同一切事物一样也有两重性」,并作了一番解释。李达听得不
耐烦,打断了毛的话,说:「你说这口号有两重性,实际上是肯定这
口号是不是?」毛当即反问:「肯定怎样?否定又怎样?」李气冲冲
地说:「肯定就是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限大……现在人的胆子太
大了。润之,现在不是胆子太小,你不要火上加油,否则可能是一场
灾难。」未及说完,梅在旁示意李止住。毛发觉了,说「你不要搞小
动作,你让他说,不划右派」。于是李继续说:「你脑子发热,达到
三十九度高烧,下面就会发烧到四十度,四十一度,四十二度……这
样中国人民就要遭大灾大难,你承认不承认?」
 
  当时头脑发烧的不只毛泽东一个。党的二号人物刘少奇的热度与
毛不相上下,甚至更热些。他的家乡湖南宁乡县的县委寄给他的《宁
乡快讯》上有亩产六万五千斤的「卫星」,他大概相信了,所以九月
下旬在江苏视察时说:「(亩产)一万斤还能再多些吗?你们这里条
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这样再过八年,就可以用三
分之一的地种粮食,三分之一种树,三分之一休闲。」(注12:一
五八年九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十月中旬,他到了安徽,省委农
村工作部部长张世荣告诉他粮食太多了,明年打算减少播种面积。他
不作调查,当即表示赞同:「我看这个方针对,将来就可实行用三分
之一的田地种粮食……」
  不学无术的党阀康生到处鼓吹大跃进,他竟然跑到安徵农学院去
做报告,说「甘薯接在西瓜秧上,结果甘薯长得像西瓜一样大。」
「烟草九公尺多高,像四层楼那么高,而且是大面积的,书本上根本
没有。」当有人向他汇报说一些老教授不相信一亩地能收几万斤粮食
时,他竟声色俱厉地将「资产阶级」教授们训斥了一通。
  因为轻信了牛皮,中央竟要求全国的国营农场平均亩产水稻三千
斤。农垦部部长王震断然拒绝这一指令:「三千斤达不到,一千斤也
达不到。」可见王震还是位明白人,比打包票要在一九五九年生产三
千万吨钢的冶金部长王鹤寿高明不知几许。
  当年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党的另外一位副主席朱德元帅同为农
家子弟,也比毛泽东高明一些。一九五八年秋天,他的家乡四川仪陇
县有三位青年到北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份子大会」,朱德
将他们请到家中作客,问他们:「稻子收得咋样?」这三位积极份子
一连串吹牛的数字脱口而出,朱德却不轻信,又追问了几个问题,马
上使来客哑口,露了馅。不过,当他被邀到广东番禺县参观番薯(又
名白薯、地瓜)亩产百万斤的「卫星田」时,虽翻开泥土看出了破绽
,却只说了一句,「番薯排列得像军队那样整齐」,没有公开揭主人的
短。
  同样是元帅,同样参观了那块亩产百万斤番薯的奇迹,外交部部
长陈毅却相信了眼见的「事实」,并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证实那奇
迹之不虚。
  同年底,国防部长彭德怀到湖南平江县,直截了当地问县委书记
:「老王,今年亩产多少?」王老实回答:「部份高产田亩产才八百
来斤。」彭又问:」最高的才只有八百?」答:「只有八百。」「你
好,说了老实话。」彭当即夸奖,「别的地方一报就是八千斤、上万、
几万斤呐!」
  
  同时,有一个省的负责人向中央吹牛说已解决了全省的水土流失
问题。总理周恩来闻知,即带领水利部的负责人坐上直升机到那里转
了一段路,看到荒山秃岭依旧,戳穿了那个牛皮,可惜的是,吹牛不
犯法,大大小小的阿大夫们无一受罚,照旧大权在握,威镇一方,照
旧吹他们的牛皮。
  五月间,河南省长葛县的县委书记吃了豹子胆,竟敢跑到中央在
中南海的会场上去吹牛,说是他们将全县一百多万亩土地全部深挖了
一遍,做法是先将表层熟土剥下放置一旁,将下边一尺五寸深的生土
翻出,用锄头将土块一一打碎,搅拌上肥料,再埋下去,然后覆上熟
土,于是产量翻了一番。一辈子老谋深算的毛泽东,竟然天真地立即
相信了那位县委书记的说法,夸奖说「这是一大发明」,并当即要求
全国各县照此办理,在三至五年内按一尺五寸的标准将全国的土地都
挖一遍。
  
  由于一切都靠手工,如果按长葛县县委书记说的去做,一人一天
只能翻两平方米,就算加班苦干,干它四平方米,全县按二十万个劳
力计,别的什么都不做,全部投入这项工作,也要七百五十天才能干
完,可见这位县委书记完全是在胡说八道。但毛居然轻易地被一个七
品芝官骗过去了。
  毛泽东熟读史书,自然明白随文帝留下的民富国强的大好家业是
如何被炀帝败掉的。征辽外加挖个大运河,便弄得神人共怒,掀翻了
他的金銮殿,千馀年来,成为所有治国者的前车之鉴。而今若按毛泽
东的指示将全国的土地都挖一遍,那土方量是多少?不算不知道,一
算吓一跳:相当于一百米宽、十米深、一千五百公里长的大运河整整
三百条。三至五年内挖三百条大运河,另外还有几千万人在炼钢,这
个江山难道他不想要了?不是的,他只是轻信了长葛大夫的胡言,又
忘了请秘书核实一番而已。
  长葛县委书记敢到「朝廷」上去吹牛是有靠山可依恃的,省里的
吴芝圃大人公布的河南省的跃进数字比他长葛县伟大得多:全省大搞
水利工程完成的土石方量,要是铺成一米厚、三十四米宽的大路,可
以从地球直铺到月亮,或者相当于开挖四十八条巴拿马浑河,一百一
十条苏伊士运河。


--
--
※ 转寄:·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11.100.13.166]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a.bbs@bbs.sjtu.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4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