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十二章 毛「皇帝」不知罪己(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y 26 15:07:19 2001), 转信

发信人: maxam (小农),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Wed Mar 14 22:03:40 2001), 转信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稼祥负责对各国共产党和革命组织的
交往。他于二月间向中央提交一个报告,主张对外应采取和缓(非激
进)的方针,援外亦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现在毛泽东批他搞「修
正主义」,他便靠边成了闲人,以后被撤了职。
  一九六二年时,毛泽东尚没有足够的力量与整个党对抗,他对付
不了刘少奇和邓小平控制下的严密的党组织,也就无法掀起一场以刘
、邓为目标的政治运动,更不能设想倒掉周恩来。他的攻击只到邓小
恢、陈云为止,便转而去准备文化革命了。严格来说,毛当时是转而
寻求倒刘少奇之道,而非准备文化革命,因为迟至一九六五年,他仍
然没能找到倒刘的途径,他所能做的仍然是「清君侧」,清除彭真等
人。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个名词被发明时,毛仍然不知道
如何打倒刘。六六年八月「红卫兵」的出现是他意外的收获。这已超
出本书的议题了。这里要说清的只是:一九六二年下半年时,他已经
企图打倒刘少奇了。
  一九六六年文化革命的种子,早在六二年就已经播种下了。为阐
明这一点,特引述毛泽东本人的几段话如下。
  一九六四年二月,毛同一位外国领导人谈话时说:「一九六二年
上半年,我们党内有些人在国内主张『三自一包』,目的是要解散社
会主义的集体经济,要搞垮社会主义制度。『三自一包』是他们的国
内纲领。这些人中有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还有副总理。除此之外
,每个部都有,每个省都有,支部书记里更多....」(注14:
《党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六期第四十四页。)
  一九六六年六月十日,毛对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说:「『文化
大革命』是积累多年的产物,牛鬼蛇神放了多年的毒,主要是在一九
五九至一九六二这四年。」(注15: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十年后
的评说》第二三八页。)
  一九六七年二月三日,毛对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两位领导人卡博
、巴卢库解释为何要搞文化革命时也提到六二年,说那时「修正主义
要推翻我们」。
  刘、邓在一九六二年是否有推翻毛的企图是不难弄清的。毛对卡
谈话时,刘、邓已经倒台,可以用来安在刘头上的罪名已全部用上了
,可是没有一条可以同「推翻」毛扯上关系。正因为拿不出罪证,第
二年他才通过康生搞出了一个诬陷刘是「叛徒、内奸、工贼」的材料
。其实毛并不见得真认为别人要推翻他,他只是自己退居二线后发现
失策,想重新抓权,可是师出无名,不好明说。而刘、邓鉴于几年大
灾大难的教训,尽管对毛依然敬畏三分,却也不甘拱手请毛主宰一切
。从刘少奇的角度来看,确实也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把几亿人的命运
再交给毛去折腾。文革中毛控制国家后的灾难也证明,刘抓权不放是
有道理的。毛搞不了文的便动武的,搞不了合法的便来非法的。文革
中的「夺权」就源出于此。至于毛说刘要「推翻」他,别人相不相信
他倒是不很介意的。
  党的高层领导人中,无人有意推翻毛是事实,很多人对毛不满却
也是事实。譬如党副主席、政府副总理陈云,一九六一年六月在青浦
县搞调查,记录了一个农民的牢骚:「蒋介石手里受难,吃饭;毛主
席手里享福,吃粥。」之后,有人指出,说这话的是个「坏人」,他
的话不能代表农民的意见,但陈云还是把这话写进了《调查纪要》。
  由于毛泽东总说「成绩是九个指头」,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便
说:「九个指头,一个指头,但一个指头可能是杜勒斯的癌症。社会
主义建设的经验这几年不够,可是这几年左倾错误的经验够了。」
(注16:黑雁男著《十年动乱》第四十八页。)(按:杜勒斯是当
时因癌症死去不久的美国前国务卿)
  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一九六一年九月说:「长征苦?长征还没有
大跃进苦。」又说:「少奇同志说,搞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犯了严重错误,这错误中央负主要责任。」这里中央显然主要是指毛
。(注17: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对广东省高级知识份子的报告
。见首都红代会斗争陶铸筹备处」印发的材料。)在六二年三月的一
次报告中,陶铸乾脆就说:「要跟共产党走,不是跟哪个人走。」(
注18:一九六二年三月五日,全国话剧歌剧创作会议,见同上材料
。)
  一九六一年底,身为山西人的彭真在与山西干部的谈话中,也「
挑衅地提出『三面红旗是红旗?是灰旗?是白旗?』的问题,并五次
叫嚣『人民公社要垮台』」。如果说这还不能说明彭真对毛不满,那
么当时他让北京市委书记邓拓领导一批干部查阅五八年至六一年毛和
中央批发的全部文件,这件事是足以说明问题的。参与此事的市委宣
传部长李琪说:「目前的问题是全国性的问题,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犯
了路线错误。」另一位则真截了当地说:「彭真让我们查中央文件中
的问题,可以用来纠正中央的错误,让毛主席冷静下来检讨。」(注
19:以上均见一九六七年八月七日《北京日报》。)
  点名批评毛泽东到这种程度的不多,一般人只是委婉地说几句而
已。譬如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大跃进中是一员积极份子,一九五
九年庐山会议上斗彭德怀,他更是一员大将。但他毕竟是邓小平的老
部下,当刘、邓与毛岐见逐渐加深之后,他就不那么死心塌地追随毛
了。六二年,他先后在四川省委召开的会议上说:「我们四川有些问
题,为什么别的省也有这些问题呢?原因就是大家都是一个妈养的嘛
!」「这几年犯了一些错误,主要是死了一些人....以前为什么
不检查呢?主要是为了体贴毛主席的苦衷。」(注20:见重庆大学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编印的《打倒李井泉》一书。)
  更多的是不点毛的名,只是对毛坚持高举的「三面红旗」予以抨
击。如农业部部长兼党组书记廖鲁言在一九六二年说过:「总路线、
人民公社、大跃进,对不对?对了,为什么闹成这个样子?」「社会
主义国家的农业生产,没有一个搞得好的。」(注21:引自北京农
业大学和农业部一九六七年刊印的批判廖鲁言的材料。)
  广东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也说过这样的话:「三面红旗不红,如
果不彻底解决问题。就红不下去了。」(注22:一九六七年十月三
十一日,广东《野战报》。)
  贵州省委书记苗春亭则攻击大跃进:「天天讲跃进,搞得饭都没
吃的。没饭吃还有什么可谈呢?」
  稍低一级的干部,如河北保定地委第一书记李悦农甚至对下级说
:「以后不许再提三面红旗了,要只提总路线。」他实在很聪明,因
为总路线只是一句口号,是红是白均无大碍,而人民公社和大跃进才
真正是祸源。一九五八年八月四日毛泽东去李悦农管辖下的徐水县参
观,说粮食多了「一天可以吃五顿嘛」时,他就在旁边陪同。大跃进
时他积极过、风光过,如今也醒悟了。
  主持宣传部门,天天领导报刊、电台去喊「三面红旗万岁」的干
部也厌倦了靠说假话、大话度日的生活,开始说真话了。但说真话就
要付出代价。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其五被撤了职,以后又被
开除了党藉,而野心家张春桥则因此而捞到了升迁的机会。陈其五的
真话流传于世的只是片言只语,且只能从文革中批判他的文章里去找
:「他恶毒地咒骂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是『三面黑旗』,说什
么总路线『从头到尾有错误』,大跃进是『大破坏』,人民公社弄得
『十室九空』;声嘶力竭地鼓吹『三自一包』,宣扬『分田到户』。
」陈的官职虽不高,但他与刘少奇关系很近。据他自述:「我对少奇
同志是十分敬爱的,他不但是党的领袖,在个人关系上也永不能忘。
是他批准了我的党籍。」「我的名字也是他要我改的,第一个写『陈
其五』三个字的,就是他。」(注23:以上均引自一九六八年四月
十七日上海《文汇报》。)
  陈其五「咒骂」大跃进是「大破坏」,「三面黑旗」,鼓吹分田
到户,多少反映了刘少奇系统的那批干部当时的观点。当时,连自一
九五九年邓拓被毛赶离《人民日报》社后就兼管《人民日报》和新华
通讯社的吴冷西也敢于「攻击三面红旗」了。他在六二年二月一日说
:「到现在为止,这个局面,不是大跃进,是大跃退。....这是
人祸,不是天灾。」(注24:新华社「革联」编印的《吴冷西对抗
毛泽东思想言行一百例》。)
  吴冷西说的是实话,一九五八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
,目标是年产一千零七十万吨钢。几年跃进过后,六二年的钢产量只
有六百六十七万吨。(注25:《经济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三期第四
十一页。)同大跃进前的一九五七年相比,一九六二年的工业总产值
倒是增加了百分之十九点九,但这是以更低的效率、更不经济的途径
大量消耗资源的情况下实现的,所以结果是国民收入反而比五七年下
降了百分之十四点五。六二年,人民赖以生存的粮食、棉花的产量,
甚至比中国步入「初级社会主义」之前的五二年的产量还要低。(注
26:《党史研究》一九八七年第四期第六十九页。)粮、棉、油、
肉,同国民党时代收成最好的一九三六年比,除粮食产
量略高一点外,都低了一截。若按人均占有量计,就都远低于一九三
六年了。(注27: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第一八四、一八五
页。)农业产值可资查核的数是:一九六一年比五七年下降了百分之
二十六(注28:《党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另据《天府新论
》(成都)一九八九年第一期刊载的韩西林的文章说,农业总产值一
九五七年是五百三十七亿,一九六○年是四百十五亿。)的的确确是
吴冷西所说「大跃退」。不过吴只是在新华社的内部会议上这样说,
作为「党的喉舌」,《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每日公开刊发的稿件仍是
假话连篇,无日不喊「三面红旗万岁」。自然,这不能苛责他个人,
因为连刘少奇在公开场合也在说这样的假话:「从一九五八年以来,
我们实现了连续三年的大跃进。」「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是完全正确的,完全
必要的。」(注29:一九六一年六月三十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于中共干部,不求其在公开场合说真话
,凡是能在党内会议上说几句真话的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一九六二年的确是中共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由于对毛泽东坚
持左倾路线的不满,相当多的干部在思想感情上同他疏远,而逐渐在
刘少奇麾下集合起来。
  譬如副总理李先念就这样说:「少奇同志懂得经济工作,实事求
是,真正接受了三年教训。国家有希望了。」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副总理谭震林在全国农业和计划会议
上作长篇报告,多次提到「少奇同志说」,「少奇同志讲」,「陈云
同志倡议」,「小平同志倡议」,显然冷落了毛泽东。
  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在文革中被打倒,他在检查中曾承认
自己一九六一、六二年「对三面红旗动摇」,与刘、邓「思想感情有
共同之点,很自然地感到对路」。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则自认「对
邓小平有较高的迷信」。
  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二日曾被毛批为「从
来不向中央作报告,以至中央同志对组织部同志的活动一无所知,全
部封锁,成了一个独立王国」。但安子文不服,曾公开对人说:「中
央,谁是中央?北京中央负责同志很多,刘、邓、彭才能代表中央。
」由于毛「退居二线」,安只向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和主持中
央书记处的邓小平、彭真报告本是正常的,并不违反党的原则。自然
,安亲近刘、邓而疏离毛,这也是事实。
  在毛无端整了那么多人之后,对毛敬而远之本十分正常。文革中
被毛称作「阎王」而打倒的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曾说过一段很耐人
寻味的话:「一不小心,掉入右派深渊,反党深渊,右倾机会主义深
渊,修正主义深渊。以后少搞点深渊....」(注30:一九六一
年六月二十三日,在全国电影故事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经过一个一个政治运动,同毛直接打交道的高层干部恐怕都有类
似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刘少奇因此而逐渐成为「中共」的旗
帜,这是一九六二年前后在中共发生的一个巨大的变化。毛泽东不能
容忍这一点,他要寻找夺权之道。后来这条途径果然被他找到了,这
便是文化革命。
  其实,文革浩劫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一九五九年七月底在庐山会议顺利地打倒了彭德怀后,毛泽东认
为自己的地位已足够稳固,便于八月二日接著在庐山召开的八届八中
全会上说:「准备明年开党代会。看形势,如需要,今年九、十月开
也可以。」他准备在六○年甚至五九年就召开中共九大,原因是他估
计经济形势很快会好转,粮食、头发卡子都有了,就可以用「事实」
痛斥右倾份子,开一个胜利的大会。不料,才过了半年,全国各地就
大批饿死人。无论他是否相信,他都知道形势不妙,因此就再也不敢
提开全国代表大会的事了。
  按中共党章,一九五六年召开八大,至迟应在六一年召开九大。
但六一年时,刘少奇在中央委员会的声望已逼近毛泽东,要是有人根
据八大新党章中设立「名誉主席」一款提议毛任名誉主席,很可能会
获得通过。毛的面子虽然可以保住,但他必会成为一个多馀的人物,
而不像「退居二线」那样仍然有军委主席一职在身,可以寻机而起。
更重要的是,如果刘少奇担任主席若干年后,有人要追究大跃进失败
的责任,要对两千万农民饿死一案提出控诉,甚至清算他的路线,他
就无盾可护了。因此,六一年是最不该召开党代会的一年。
  不该开就不开,党章约束不了毛泽东。他已经这样做过一次了。
一九三五年中共长征到达陕北,应该召开七大,但当时毛尚未巩固其
地位。总书记张闻虽然听他的,但张国焘的实力却胜过他。张之后又
有斯大林的亲信王明,因此毛一直拖到延安整风中将王明彻底搞垮之
后,才在四五年召开七大,此时距召开六大的一九二八年已有十七年
了。
  毛这一套是向列宁学来的。庐山会议结束第二天,即一九五九年
八月十七日,他在一次讲话中说:「列宁当时的政治局只有五个人。
在困难时期有人反对他,说他不民主,不召开会议。列宁说会还没有
开,可是革命胜利了。....列宁说你们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的派别,要你们来干是不行的。」在毛看来,党章执不执行,会议召
不召开,只取决于是否有「资产阶级派别」夺他的权的危险,所以一
直拖到一九六九年将刘、邓及一半的中央委员清洗之后才召开九大。
  毛从未公开解释为何从八大到九大拖了十三年,倒是文革中他的
主要打手张春桥及康生替他作了坦白。一九六九年一月十五日,张春
桥与上海华东师大范大学的学生领袖座谈时说:「像刘少奇问题,想
想多可怕,如果运动(指文革——作者注)前召开九大,很可能刘少
奇当主席,毛主席做名誉主席....按原来的党章九大早就开了,
那刘少奇当了主席,彭德怀很可能当国防部长,邓小平、罗瑞卿就都
上去了。罗瑞卿是假党员,陆定一早就是叛徒....」
  一九六八年一月二十一日,康生在接见云南军区干部时指著云南
省委书记赵健民说:「你认为我们党没有民主,代表大会长期不开。
这是谁的话?是赫鲁晓夫。....我批评了你,你说要辩论。」说
著掉转头对众人说:「同志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开了九大,刘少奇、
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那些乌龟王八蛋,
就选到我们党内来了....赵健民,你要开党代表大会,这个话你
讲过没有?」
  赵;「讲过。」
  康:「哪一年?」
  赵:「一九六一年。」
  康:「在什么地方?」
  赵:「在昆明,刘少奇从国外回来时讲的。」
  康:「要是按党章的话,五年开一次,开了九大那就糟了。这是
一切反革命修正义的一张王牌....」
  要是一九六一年的刘少奇坚持原则,坚持按党章办事,毛会像文
革中那样将刘搞掉、整死吗?不可能,除非暗杀,毛没有任何途径可
循。毛可以坚拒召开会议,但九大是否延期应由政治局决定,而这样
的会似乎没有开过。主持党务的刘少奇可能从未将这列入议事日程。
他不可能忘了此事,而且既然他将三年来发生的事称作「人祸」,便
不可能不清楚谁是祸首,因而未必不愿见毛退休。
  九大被搁置,可能的原因有三。
  一是开不成。召开九大便有毛退休可能,人人都知道这一点。既
然毛不想开,刘若坚持要开,便等于伸手夺权,赶毛走路。如果毛愿
意走,中央委员们自会选刘为主席;但若毛不愿,他们却决不会用投
票的方式请他走,首先周恩来就不会赞成。
  二是刘已实际主持党务,可能觉得不必王图党主席的虚名。
  三是刘被毛制造的假象迷惑住了。
  一九六一年九月下旬,毛泽东两次会见英国二次大战时的统帅蒙
哥马利元帅。会见前,他便打算藉与蒙氏会见的机会把迷惑、稳住刘
少奇的烟幕弹施放出去。本来他对一九五六年的中共「八大」是不满
意的,会后不久他就在一次会议上半认真地说过「大家拥护『八大』
,不拥护我。」(注31:《中共党史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五期第三
十四页。)可现在他需要用「八大」决议为自己作掩护了。
  在见蒙哥马利的前一天,为会面做准备时,毛谈到「八大」的新
党章:「里头有一条,必要时中央委员会设名誉主席一人。为什么要
有这一条呀?必要时谁党名誉主席呀;就是鄙人。....谁当主席
呀?....以前,两个主席(指党主席和国家主席——作者注)都
姓毛,现在一个姓毛,一个姓刘。过一段时间,两个主席都姓刘。」
  二十三日,毛、蒙谈了三个半小时。道别前,蒙欲第二天再谈一
次,毛以要去别处推却了。但大约因为蒙未问及毛的「继承人」问题
,毛认为失去这个施放烟幕弹的机会甚为可惜,次日凌晨又通知蒙再
谈一次。
  这次会面,毛开门见山主动引出「继承人」的话题,说:「中国
有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说自己活不过七十三
岁,即只能再活四、五年。
  蒙哥利亚顺势询问毛:「你的继承人是谁?」
  毛说:「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
,就是他。」
  蒙又问:「刘少奇之后是周恩来吗?」
  毛说:「刘少奇之后的事我不管。」(注32:《我眼中的毛泽
东》第一九七至二○一页。)
  由于毛与外宾的谈话纪录一向作为文件发给高级干部,因此刘少
奇必定知道此次谈话的内容。当时蒙哥马利眼见毛在长江中游泳,健
康得很,曾经对毛的悲观说法大惑不解。他不知道毛正在耍计谋,
将自己扮成消极、与世无争的角色,以软化刘取而代之的决心。
  在制造了那么大的灾难之后,本来这个党无论如何应当如期在一
九六一年召开大会、总结教训。如果召开九大,毛很可能被逼退休,
再也不能祸害中国。可惜的是,刘少奇虽不太可能相信毛活不过五年
的说法,但对于自己的「接班人」地位却深信不疑。他绝未料到毛在
一年后会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做口号打击他,更想不到毛会
对他暗藏杀机。
  总之,一九六一年是可能请毛退休的唯一机会,也就是说,六一
年是避免文革浩劫的唯一机会。六二年上半年时,刘、邓还能在相当
程度上控制中共的走向,但此时要求召开九大已名不正言不顺(一九
六一年不开,就没有道理一定要在六二年开)。到了八月间,毛泽东
突然用「阶级斗争」、「资本主义道路」、「修正主义」等似是而非
的理论唬住了中央委员会,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议论「三面红旗」的是非,没有人敢追究三年人祸
的责任,文革的发生就只是早晚的事了。
  八届十中全会结束时,印尼总统苏加诺的夫人正好访问中国。本
来报上只有国家主席刘少奇及其夫人王光美往来接待的消息。但已将
刘视作其主要政敌的毛泽东,决定不让刘的夫人专美,他采取了一个
当时几乎没有人十分重视的行动,将江青请了出来。
  九月三十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位置上印著一条醒目的
大字:「毛泽东主席和夫人江青接见哈蒂妮.苏加诺夫人。」旁边是
一幅半尺见方的照片:毛与印尼苏加诺总统的夫人正在握手,笑容可
掬的江青立在其中,恰处照片的中央。可以说,这是亿万中国人第一
次见到「毛主席夫人」的丰采。
  按照在延安时党的决定,江青是不得以主席夫人名义参与政治的
。如今,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下,全党已顺从了毛泽
东的意志,他也就不再将这条纪律放在眼里。他果断地利用苏加诺夫
人来访的机会,砍断了那条纪律链索,解放了江青。这是一次成功的
尝试和挑战,当年制订这条纪律的周恩来等人默认了毛的行为,从此
江青就要在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尽情表演了。这是中国历史上至关
重要的一天。
  中国共产党的首脑机关既然在一九六二年表现得那么软弱,到一
九六六年毛泽东及其「咬人的狗」(江青自述)江青究然向他们挑战
时,他们惊慌失措,顷刻瓦解,也就不足为怪了。从人祸到浩劫,其
间本来就没有一道鸿沟可以隔开的。

--
--
※ 转寄:·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02.204.8.23]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a.bbs@bbs.sjtu.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0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