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十章 大灾劫咎由人祸(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y 26 16:22:17 2001), 转信
发信人: maxam (小农),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Wed Mar 14 21:56:25 2001), 转信
一九六○年来临时,无数农民正绝望的境地中无声无息地死去。
可是元旦那天,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杂志刊登的却是这样的文章
(作者为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全省一千二百十三个人民公
社和三十三万多个公共食堂,都像钢铁一样巩固起来了。」「一九五
九年河南省所以能够战胜几十年没有过的....严重乾旱,保证了
农业的大丰收,就是人民公社发挥巨大威力的结果。」过了半个月,
第二期的《红旗》又有一篇长达十一页的文章,歌颂「在党中央和毛
泽东同志领导下」取得的「一九五九年农业战线上的伟大成绩」,说
五九年「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基础上,继续获得了大跃进」。文章
虽然提到五九年的天灾,但讲的是「重灾保产,轻灾增产,无灾大增
产」,「大灾不减产,小灾大丰收」。正如五九年十月二十日《人民
日报》所说:「安徽战胜历史上最严重的乾旱,水稻、棉花、甘薯样
样增产。」「山东坚持六十天抗旱,平原、山区、丘陵地带处处报喜
。」没有一丁点儿灾难的影子。二月一日出版的第三期《红旗》,又
刊登文学家点缀升平的文字,「水肥鱼又肥,大片稻子插上丰收牌」
。说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农民生活「一步高一步,一层高一层,就
像上楼梯,越高越好看。」
一九六○年一、二月间,全国饿死的农民当不少于四、五百万,
但中共中央主办的杂志当时就是用这样的文字蒙骗世人,粉饰太平。
同年十月一日国庆节那天,《人民日报》更大字宣告,「两年来,全
国大部份地区连续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六一年一月中共八届九中全
会发布公报,也将国民经济的「困难」归咎于「连续两年遭受严重的
自然灾害」(一九六二年后又将「两年」改为「三年」),所以有必
要费点笔墨在此论证一番。
首先,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就是丰歉年年相交替,从未有过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遍布全国的「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翻开《中国
历代天灾人祸表》(注1:一九三九年,陈高佣编。)以二十世纪为
例,辛亥革命前的十年间,数一九○九年的灾害最重,也不过是局部
地区的天灾:「福建漳州等地,水。黑龙江黑尔根等处,水。湖北荆
州等处,大水。江苏溧阳等数县,水。广东佛山等县,水。吉林省城
等处,大雨。甘肃全省亢旱。湖南长沙旱。」像这样的自然灾害人类
目前尚无计躲避,但一个廉洁、有效的政府应该能够对付。偌大一个
中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边有北方,一省或数省遭灾,只要政
府健全,完全可以避免饥馑。一九一○年前后,清廷内外交困、摇摇
欲坠,救灾虽不力,却也并未引致全国性的饥馑。第二年它不堪武昌
起义之一击而土崩瓦解,也不是由于灾民造反,与明末的情形完全不
同。
至于一九五九年至六一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我们先来看五九
年。五九年的成灾面积(受灾减产百分之三十以上为「成灾」)低于
五六年和五七年(注2:关于受灾面积的数字均取自一九八三年《中
国统计年鉴》第二一二页。),而五六年、五七年除广西人为造成的
数百人饿死外,并未造成饥馑。所以五九年并无足以引致饥饿的天灾。
但另一方面,由于大跃进搞乱了正常的农业生产,一九五九年的
粮食产量只有三千四百亿斤(注3:见《中南财经大学学报》一九八
六年第一期。)比五七年少了五百亿斤。显然,这减产与天灾无关。
三千四百亿斤本饿不死人,可是中共中央当时得到的统计数字却是五
千四百零一亿斤。(注4:《红旗》杂志一九六○年第二期第十七页
。)各地多报了产量,就得多缴「馀粮」,党的干部层层追逼下级完
成「国家任务」,结果把农民的口粮徵去了一大半。山西农民一天口
粮五、六两就算是不错了,许多地区农民一天仅一至二两粮,甚至断
粮。所以,可以肯定,一九六○年麦收之前,农民所以缺粮是因为官
家「徵收过头粮」,而不是由于天灾引起的歉收。
两千万人大多数是在一九五九年十一月至六○年夏收前几个月青
黄不接时死去的,六○年是否有「自然灾害」同他们没有关系。他们
饿死时,《人民日报》正在发布社论,鼓吹「以更高的速度持续跃进」
,正在为全国「跃进浪潮日高夜涨」叫好,而毛泽东正在政治局会议
上号召「把世界各国都抛在后面」。那年即使有灾害,他们也是死在
灾害之前,并非天灾的受害者。当时国家还有粮食,只要县委书记像
赵树理那样如实报告缺粮的情形,政府将徵收过头的那部份粮食退还
农民,他们就不会饿死。实际情形是,「领导干部」们掩盖真相,把
守交通要道,使千百万饥民处于绝望无援的境地,坐以待毙。而有幸
活下来的人也因为饥饿而无力操持农活,荒废了农作物,有的乾脆就
没有种上。正如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所说,春耕季节,「地里
看不见人迹,村里看不见炊烟」,致使六○年全国性大减产。
一九六○年全国粮食产量仅二千八百八十亿斤,(注5:见《中南
财经大学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一期。)比五九年减少近五分之一,比五
二年的产量还低,但人口却比五二年增加了将近一亿。死了那么多人,
各省都不敢再吹牛了,一下子又都向中共伸手要救济。但六○年粮产跌
得太厉害,国库粮食不够分,城里人都降低口粮定额「支持国家」,但
仍无济于事。这也就为何年底时湖北省长「砍脑壳」也要向管财政的副
总理李先念要粮,而李「砍脑壳」也拿不出粮的原因。
至于一九六○年的自然灾害虽比较严重,但成灾面积比七八、八○
年只略多一点,所以也不是造成全国饥馑的大灾害。如十月一日《人民
日报》所说:「华北、西北不少地区七月以前一直缺雨;广东、江苏、
山东和东北相当部份地区遭受台风涝灾也比较重。」(七月底时,台风
在辽东半岛登陆,引致百年未遇的洪水)但是,从党报上看不出任何危
机:
九月三日:陕西省「战胜了乾旱」,「初步摸到了无雨保丰收的系
统经验」。
九月六日:社论号召南方十三省争取稻高产多收。
九月十二日:辽宁战胜洪水侵袭,生产「在很短的时期内迅速恢复
」。
九月二十日:「全国各地涌现了很多亩产千斤左右的小麦高额丰产
田」。
九月二十六日:贵州「全省中稻、玉米相熟,各族社员们喜气洋洋
,开镰收割」;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获得了大丰收」。
于是十月一日郑重宣布:「人民公社已使我国农民永远摆脱了那种
每遭自然灾害必然有成百万、成千万人饥饿、逃荒和死亡的历史命运。
」
且不说《人民日报》是在粉饰太平,睁眼说瞎话。天灾不等于饥饿
和死亡,这话本不错,但前提是政府功能正常。譬如一九四九年,国内
战争在华北刚刚平息,严重的灾害就来临了。先是久旱,继而暴雨、洪
水泛滥。全国一亿亩农田受灾(约占当时农田的十五分之一),灾民达
四千万。河北、天津、唐山,沧州一带,千里平原成了一片汪洋。十月
前董必武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十月建国后任副总理兼中央防汛总指挥
部主任。他指示「不许饿死一个人」,并说「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对各
级人民政府的考验」。当时,至少据官方说,河北果真没有饿死一个人
。
可是一九六○年的各级攻府,正如前述,已完全不是一个功能健全
、运作正常的政府,大量的政府官员掩盖真相犹恐不及,遑论救灾。而
他们所以那样做,多半出于无奈,因为直到此时毛泽东仍然「不知道或
不相信」(赵紫阳语)无数的农民已经饿死,还在发他的跃进烧。既然
毛说一九六○年要以「更高的速度持续跃进」,政府官员自然不敢报告
「大事不好」。像作家赵树理那样,敢在大家「持续跃进」时开口向上
级讨粮食赈济饥民的,实在少之又少。由阳城县人民所说「要不是赵树
理,我们早饿死了」,亦可以推断,六○年上半年农民饿死与否,主要
取决于中共县委、省委书记们是否向上级说了实话。只要他们肯向上司
说实话,承认过去吹了牛,把农民的口粮充作「馀粮」交进了国库,那
么多半能讨回一些粮食,使治下的饥民免于一死。但他们就是没有那么
做。到了六○年夏、秋两季,粮食大幅度减产后,纸包不住火了,可是
已为时太晚,再说实话已来不及了,国库空了,再向上伸手要粮当然要
不来了。
应当说明,要是一九六○年完全按照毛泽东的主意行事,灾难本会
更加严重的。那年产钢二千二百万吨的计划本来是在庐山会议后为反右
倾而几度加码上去的,毫无完成的可能。到了夏季,毛见这个计划可能
泡汤,著急了。有一天,他将李富春、薄一波这两位主管计划和经济的
副总理找去谈话,说:「办钢铁要大搞小土群、小洋群...,今年要
动员七千万人来干。」又说:「实力政策,实力地位,世界上没有不搞
实力的....手中没有一把米,叫鸡都不来。我们处于被轻视的地位
,就是钢铁不够。要继续跃进....十年搞一亿吨,上天。」(注6
:《党史研究》一九八○年第六期。)
除了「继续跃进」,毛在七、八月间的北戴河会议上又提出,要在
「右倾机会主义」进攻面前「争气」,要在国际上「争气」,说是「国
内外注目」,能不能完成钢产量计划是个「政治性问题」。
他的政治局同志们明知经济承受不了,明知这样搞必然导致破坏生
产,将其他行业搞瘫痪,但是他们没有勇气提出异议,只有遵命去做,
拼出全部工业力量去搞钢。只是「动员七千万人」去炼钢之议,即第二
轮的「大炼钢铁」,由于省委书记们正被饥荒弄得焦头烂额,没人有本
事再各自动员几百万人上阵而被「冷处理」,慢慢拖掉了。
如果说那些干部们在三年大跃进中做了什么好事的话,这抵制第二
轮「全民炼钢」可算作一条。否则,在两千万人已经饿死之后,大家还
「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像一九五八年那样再逼七千万青壮农民去炼
钢,那么只要他们还没饿到走不动的地步,就会一个个变成陈胜、吴广
,不知多少中国人会死于动乱了。
但是,即使「动员七千万人来干」的疯主意未得实行,一九六○年
也是毛泽东「三年大跃进」的第三年。说来后人简直难以相信,就在那
天天有人饿死的时候,整个中国在「反右倾、鼓干劲」、「持续跃进」
的口号声中,「『共产风』比一九五八年刮得更加厉害。一九五八年的
『共产风』只刮了四、五个月,而一九六○年的『一平二调』搞了一整
年。」(注7:《党史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三期第十三页。)
所谓『一平二调』,指的是人民公社搞「平均」、「共产」,无偿
调拨农民的农具、机械、耕畜、马车。糟蹋别人的家当不心疼,人民公
社用行政手段共来的财产很快就损坏、报废掉了。据山西省统计,全省
正常使用的农具比大跃进之前的五七年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
牲畜也一样,由于所有权不再归农民,他们自然也就不再爱惜牲口
了。譬如北京郊区农村,牲畜一律归生产大队所有,但是大队并没有土
地,耕作仍在其下属的生产队,使用牲口的还是农民,而不是大队干部
。结果就如北京市委一九六一年在京郊怀柔县调查后所写的材料中说的
那样:「公社化以来,不少生产队的牲畜逐年衰弱的情况相当严重。一
九六○年全县大牲畜除牛以外,都死多生少....有些社员对牲畜的
看法是:『牲畜死了是大队的,小队可以吃肉』,好像与己无关。」农
民对集体财产漠不关心,后果马上就显示出来了。
据四川的学者调查,一九六○年的「共产风」使都江堰灌区这个历
来的粮仓也出现了危机,六一年粮产比五七年少了一半。(注8:《南
充师院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二期。)
刘少奇在一九六二年初著手纠正大跃进错误时,提到「三分天灾,
七分人祸」。如果就造成国民经济困难的原因而言,这勉强能成立;但
就饿死千百万人这点而言,则是不正确的。两千万农民基本死于人祸,
与天灾无关。
以甘肃为例,宋平一九七二年出任甘肃省委书记,他下乡调查后,
发现由于连续两年乾旱,农业失收,许多农民没饭吃,没裤子穿。五月
间,他向周恩来报告,周即派林业部长罗玉川赴甘肃,开仓放粮,结果
便没有饿死人(个别死人难免)。而一九五九、六○年的旱情并不比七
一、七二年更重,却死了一、二百万,就是当权的书记们层层撒谎,隐
瞒真相,未及时开仓的结果。
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将彭德怀骂成「祸首」,而今这项
帽子该还给毛泽东,给他自己扣上才合适。
由于饿死的农民几乎全是在公共食堂吃饭期间饿死的,我们不妨就
食堂问题再说几句。本来,一九五九年上半年时大跃进的恶果已祸及全
国,全国各地开始零星地饿死人,毛泽东也觉得问题不少,同意纠偏,
其中重要一条便是「整顿公共食堂」。五月间,中央明文规定,「粮食
分配到户,各人自愿参加(食堂),口粮依人定量,节馀全部归己」,
并指示公社将自留地发还社员,恢复允许社员私养家畜家禽的政策。这
么做很得人心,曾一度使农民喘了口气。毛六月底在老家湘潭韶山冲对
乡亲们说「食堂不好可以散嘛」时,也没有打官腔。可是七月庐山会议
上他转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弯,将解散食堂的主张斥为「反社会主义」,
又强制性地搞起了食堂。灾难正是从这里蔓延开来的。
一九六○年二月,中央下达批文,说食堂是「必须固守的社会主义
阵地,失掉这个阵地,人民公社就不可能巩固,大跃进也就没有保证」
。三月,又发出指示,要求争取百分之八十、九十以上的人在食堂吃饭
,而且出尔反尔,一改去年五月的「粮食分配到户」的规定,下令将粮
食直接分到食堂。社员家中得不到粮食,只得又端碗上食堂。庐山会议
前,山西一度只剩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人在食堂吃饭,现在则又都像鸭子
一般地被迫进了食堂。
中共的严密组织每当这种时候就能发挥威力。到了四月间,就河北
、山西到四川、贵州等十四个省统计,已有百分之八十九的农户入了食
堂,大跃进最积极的河南则高达百分之九十九,显然将边远山区的农民
也赶进了食堂。(注9:《党史研究》一九八六年第六期。)
山区农民进食堂,受苦更甚。一九六○年二月中央下文指示各地「
固守」食堂这个「阵地」之后,云南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率队到农村作
调查。在澜沧江山区,他见到一个老太婆挎著篮子,在风雨中爬坡上坎
去食堂,浑身上下像泥水中滚过一样。农民还告诉他,这位老人只爬两
道山梁,不算远,最远的有三十里,每天骑上毛驴上食堂,一天就忙著
吃两顿饭。可是,当晚阎召集干部会说:「三十里路骑毛驴吃饭,谁发
明的?该让他去。」但当地干部却不以为然,说:「没有三十里,大概
有十五里。」阎向在座的县委书记提出,边强地区的食堂「能办就办,
不能办就散」也未获响应。县委书记虽不愿同省委书记唱反调,却更不
敢同中央不一致。这样,农民们就只能照旧翻山越岭去食堂喝稀粥。
翻山越岭去喝粥,不只云南,有山的地方都如此。中共中央工业交通
部部长高扬作为「右倾机会主义份子」到贵州一家工厂去「改造」,就
有这种经历。他于二十多年后这样回忆道:「我带著两个小儿女,爬过
一道山梁,排了长队,才买回一小锅满是清水的豆腐脑....」
在强制办食堂的同时,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之前中共中央下达的将
自留地发还社员的文件也成了一张废纸,农民的自留地重新被收走,食
堂也就成了他们唯一可以获取食物的地方。食堂每日配给的食物远不足
维持生命,又失去了种植粮食以补充食堂配给不足的自留地,人们也就
失去了求生存的手段。
阎红彦于一九六一年七月总结云南省内问题时明白指出:「不顾实
际情况,硬要没收自留地的结果,也造成了死人。」(注10:一九六
一年七月十五日在昆明西山地、县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可见,食堂
制度和没收自留地,正是掐断农民脖子的那把钳子的两臂。为了「固守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陈地」,农民付出了千万条生命的代价。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全国到处都在饿死人。可就在这时候,整个
一九六○年,党的喉舌《人民日报》一如既往,还在侈谈「大跃进的高
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我们的伟大的理想」(注11:一九
六○年六月十四日社论。),还在那儿粉饰太平:「我国各地农村的公
共食食堂,自从今年春季整顿以来,越办越好」,「已经进入健全发展
的新时期。」(注12:一九六○年六月二十一日社论。)
由于被「大跃进」的虚假数字迷惑,中共高层对于国家形势处于混
沌无知的状态,连比较冷静的周恩来也不例外。这可从出口粮食一事上
得到佐证。
一九五八年中国出口(指净出口数,即出口减进口)了二百六十六
万吨粮食,虽比五七年的一百九十二万吨高了不少,大致仍属正常贸易
。但五九年就不同了,不少省市从年初开始就有人饿死,政府首脑如果
不是对局势混沌无知,就应改出口政策。然而五九年竟出口了四百一十
九万吨;而到了天天都有大批人饿死的六○年,仍然出口了二百六十五
万吨。(注13: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第四二二、四三八页。
)本来,一九五九年粮食产量比五七年减少五百亿斤,折合二千五百万
吨,即使完全不出口也已经不足,可是出口却比五七年增加了二百二十
四万吨。仅这二百二十四万吨(折合四十五亿斤)粮,就够三千万人吃
半年,足以从五九年秋熬到六○年夏。然而这些本属农民口粮的粮食却
被吹了牛的地方干部当作「馀粮」缴售给了国家,转而被需要外币的政
府运到国外去了。
省委书记们可以掩盖真相于一时,但灾难那么大,没人有本事长期
捂住,大约在一九六○年年中,各地的真实坏消息逐渐传到北京,中南
海震惊了。灾难之严重远远超出了每个人的预料,每一天都有无法计数
的农民在饿死,现在轮到政府的管家周恩来收拾烂摊子了。他知道,人
民不能靠伟大的空话充饥,他有责任让人民有饭吃!
出口粮食的事他当然有责任,但他不是洞察一切的神仙,他连国家
有多少粮、缺多少粮都不模底,因为谁也弄不清各省上报的数字哪是真
的,哪是假的。他的第一要务就是弄清缺多少粮。从六月到九月,他让
粮食部的陈国栋、杨少桥两位部长每周到他家中去一次,从夜里十点到
次日凌晨两、三点,他亲自戴上眼镜打算盘,与粮食部长们一起核实粮
食产量。他工作如此细致,以致李先念、谭震林两位副总理戏称他是「
粮食部长」。
当时,中国最大的几个城市上海、北京、天津、渖阳都只有几天存
粮,有的城市库存竟只够支持一天,一个风雨就会造成断粮。党副主席
、政府副总理陈云提议进口粮食,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按照杨少桥的
说法,「吃进口粮,这在当时可是个禁区!」但那是什么「禁区」,却
语焉不详。后来,赵紫阳曾说毛泽东「拒绝批准进口粮食」,至今未有
公开资料透露其细节,我们只知道当时的外贸部副部长雷任民的一句笼
统的话:「经周总理、陈云同志建议,党中央决定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
以渡危机。」
一九六○年十二月底,周恩来临出国登机前在机场同陈云、外贸部
长叶季壮商议,决定进口一百五十万吨粮。飞机到达昆明,周又得到陈
的意见,认为必须进口二百五十万吨才能渡过难关。最后,六一年实际
进口五百八十万吨。减去出口一百三十六万吨,净进口四百四十万吨。
由于决心大、动作快,第一艘运粮船于六一年初就自澳洲抵达天律港。
为了运粮,周又招呼外贸部紧急进口一千二百辆卡车,交粮食部专用。
这批粮食虽然平均全国每人摊不到二十斤,但差不多够一亿人吃四个月
,维持到五月份麦收,因此杨少桥说:「这些冲破禁区来的粮食在当时
不知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可惜的是,周恩来直到六○年秋天才弄清全
国缺粮的数字,尽管火速行动,在六一年初进口粮食拨往各地时,已经
又有一批农民饿死了。
此时已被削职为民的张闻天在家,摸摸索索地打开保险柜,将自己
在庐山发言的纪录给夫人看:「我讲的实在没什么错啊!」
毛泽东身居中南海,不可能对局势一无所知,他不肯认错,但为表
示与人民同甘共苦,他决定停止吃肉。毛何时开始不吃肉,据他的卫士
长李银桥说是一九五九年十月南下视察归来后开始的,前后共七个月未
吃肉。(注14:李银桥著《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第二五九页。)但也
可能李银桥记忆有误,因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六○年一月在上海开会鼓吹
号召「大跃进」、「反右倾」,毛不大可能已经不吃肉了。六○年十月
间,国家侨务委员会副主任方方曾流著眼泪对一位华侨说:「毛主席已
经三个月不吃肉了。」)叶剑英的女儿回忆:她当时在北京上大学,因
营养不良而浮肿。有一天下午没课,便回家吃午饭,打算饱餐一顿。吃
了一阵后她才发现父亲未动筷子。这时叶剑英才对她说:「你知不知道,
这几天,毛主席都不吃肉了。他对炊事员讲:『全国人民都没有肉吃,
为什么还要给我肉吃?』每次端上肉来给他,他都让端回去....」
当时中国的大学暑假是不开课的,因此毛泽东大约是六○年上半年某天
开始不吃肉的。
--
--
※ 转寄:·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02.204.8.23]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a.bbs@bbs.sjtu.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9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