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统一与分裂-第二章-第三节〖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11 17:23:58 2000), 转信
内乱外患,国土沦丧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以后,列强侵入中国,用武力迫使清朝签订了一
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甚至连条约也不签订,凭借实力造成既
成事实。
中国失地最多的是在中俄边界。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将两国边界最东段乌第
河以南一块列为“待议地区”,没有划定归属。俄国的势力扩张到远东后,便不经
过任何谈判就占据了这一地区。库页岛一赂是清朝的领土,但清朝只接受当地人的
朝贡,从来不加经营,以至在俄国和日本都侵入该岛的还一无所知。直到1850
年(道光三十年)俄国单方面宣布库页岛为俄国领土也未加过问。1858年(咸
丰八年),通过《瑷珲条约》,俄国夺取了黑龙江北岸的土地。1860年的《北
京条约》,俄国获得了《瑷珲条约》规定为“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并且规
定库页岛上的“土人”不能再过海向清朝纳贡,实际上承认了俄国对该岛的占领。
在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的东岸,有一片汉人聚居区,称为江东六十四屯,《瑷
珲条约》规定仍归中国所有,条约签订后还划定了界线。但到1900年俄国占领
东北后,用烧杀手段驱赶中国居民,强占了这块地方。
1868(同治七年),俄国吞并了中亚的浩(霍)罕和布鲁特。1870年
,又趁阿古柏叛乱之际,占据了中国的伊犁。光绪三年(1877年),清朝出兵
平定新疆,要求俄国退出伊犁。俄国以改订《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为撤退的条件
,逼清朝签订了《伊犁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根据这两个条约而进行
的勘界产生了十一个具体的界约,到1884年(光绪十年)确定了从沙必乃达巴
汉到乌孜别里山中的中俄边界线,大致就是今天的中苏边界。这条界线以西至巴尔
喀什湖、阿亚古斯河之间的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从此不再为中国所有了。
在平定阿古柏叛乱时,刘锦棠进后帕米尔高原,将八个帕(当地地名,指以谷
地为中心的地区)中的六帕收回。1884年后,俄国继续向南扩张,英国也通过
其保护国阿富汗侵入帕米尔。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英、俄两国在伦敦订
约,瓜分了属于中国的帕米尔大部,中国内剩下一帕(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县)。
此外,香港从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起被割让给英国,以后又增加了九
龙的一部分。英国和葡萄牙还“租借”了九龙的大部和澳门。英、法帝国主义在它
们维持殖民统治的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与中国的边界用种种手段侵占中国的领土
。甲午战争失败后,根据中日《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在1895年被日本占据
,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由中国收回。
1851年兴起的太平天国与清朝对抗了十四年,波及十余省,并以天京(南
京)为首都了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太平天国政权的疆域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
浙江、湖北的大部分或一部分,临时占据的地区更多。在此期间,清朝内部处于分
裂状态。
在太平天国政权被消灭以后,清朝对内的统一并没有真正恢复。一方面,列强
在沿海地区设置租界,划分了势力范围,建立了一个个国中之国。对这些地区,清
朝的统治权已经部分或全部丧失。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绝对控制已成为过
去,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乱”中膨胀起来的汉族武装与地方实力 的
结合,形成了一股足以与朝廷抗衡的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在列强的支持、利用
和操纵下,不时出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局面。到了末年,北洋军阀和地方实力派实
际上已经掌握了清朝的大部分权力。
以上的分合大势可以说是中国史的常识,并没有什么异议。根据这些情况,我
们可以作一个粗略的统计:
历代统一时间起讫表
第一标准统一时间 第二标准统一时间
221BC-209BC(秦)
年 108BC-22AD(西汉)
50AD-184AD(东汉)
代 280AD-301AD(西晋)
589AD-616AD(隋)
起 630AD-755AD(唐)
1279AD-1351AD(元)
讫 1382AD-1644AD(明)
1759AD-1840AD(清) 1683AD-1850AD(清)
合计 81年 950年
如果以历史上中国最大的疆域为范围,统一的时间是八十一年。如果把基本恢
复前代的疆域、维持中原地区的和平安定作为标准,统一的时间是九百五十年(详
见上表)。这九百五十年中有若干年,严格说是不能算统一的,如东汉的中期、明
崇祯后期等。
如果以秦始皇灭六国的公元前二二一年至清亡的一九一一年为计算阶段,第一
标准的统一时间占总数的百分之四,第二标准的统一时间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五。
如果从有比较确切纪年的西周共和(公元前841年)算起,前者约占百分之
三,后者约占百分之三十五。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修改:.zcm 于 Oct 11 17:22:14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 转寄:.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bbs.whnet.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