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统一与分裂-第四章-第一节〖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11 17:27:34 2000), 转信

                        第四章  第一节  受命于天  之

运粮之难
    生活在现代交通运输条件下的人们也许无法理解远距离粮食运输的困难,北宋
科学家沈括的计算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在《梦溪笔谈》卷十一中有如下的设计(今
译):
    每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士兵自己可以带五天的干  粮,一个民夫供应一个士
兵,一次可以维持十八天。(六斗米,每人每天吃二升,二人吃十八天。)如果要
计回程的话,只能前进九天的路程。两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的话,一次可以维持十
十六天。(一石二斗米,三个人每天要吃六升。八天以后,其中一个民夫背的米已
经吃光,给他六天的口粮让他先返回。以后的十八天,二人第天吃四升米。)如果
要计回程的话,只能前进十三天的路程。(前八天每天吃六升,后五天及回程每天
吃四升米。)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一次可以维持三十一天。(三人背米一石八
斗,前六天半有四个人,每天吃八升米。减去一个民夫,给他四天口粮。以后的十
七天三个人,每天吃六升。再减去一个民夫,给他九天口粮。最后的十八天两个人
吃,每天四升。)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可以前进十六天的路程。(开始六天半每
天吃八升,蹭中间七天每天吃六升,最后十一天及回程每天吃八升,中间七天每天
吃六升,最后十一天及回程每天吃四升。)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已经到了极限
了。如果要出动十万军队,辎重占去三分之一,能够上阵打仗的士兵只有七万人,
就要用三十万民夫运粮。再要扩大规模就很困难了。(遣送运粮民夫返回要派士兵
护送,因为运输途中还会有死亡及患病的,而且要利用这些减员的粮食供应护送士
兵。)
    每人背六斗米的数量也是根据民夫的总数推算出来  的,因为其中的队长自己
不能背,负责打水、砍柴的人只能背一半,他们所减少的要摊在众人头上。另外还
会有死亡和患病的人,他们所背的也要由众人分担,实际上每人背的还不止六斗。
所以军队不容许有吃闲饭的,一个吃闲饭的人二三个人供应他还不够。
    如果用牲畜运,骆驼可以三石,马或骡可以驮一石五斗,驴子可以驮一石。与
人工相比,虽然能驮得多,花费也少,但如果不能及时放牧或喂食,牲口就会瘦弱
而死。一头牲口死了,只能连它驮的粮食也一同抛弃。所以与人工相比,各有得失

    应该承认,沈括的设计是以周密的安排、合理的调度而且不发生意外为条件的
,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假定一支军队能以平均每天40公里的速
度进退,在30万民夫的供应下,7万作战士兵(另三万负责辎重)的活动半径只
有640公里。汉、唐的军队以长安为起点,还到不了今天的兰州(公路距西安7
12公里);如果要到达今乌鲁木齐,至少要67天半的时间(2699公里)。
即使不考虑粮食的产地,而以汉唐的玉门关或阳关(今甘肃敦煌市西)为起点的话
,往返于今新疆西部或北部的行程也不止16天;要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的
行程就更难想像了。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修改:.zcm 于 Oct 11 17:25:54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 转寄:.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bbs.whnet.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