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统一与分裂-第四章-第一节〖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11 17:28:16 2000), 转信

                        第四章  第一节  受命于天  之

胡骑南下
    中国历史上农业民族的政权,其稳定的疆域和股不超过当时的农牧业分界线。
它们占领过牧业区,但大多不能巩固;它们也接纳过游牧民族,但最后将它们改造
成了农业民族。从这点上说,农业民族不具有统一中国的条件;相反,牧业民族却
能做到这一点。
    牧业民族的生存条件比农业民族低,因而农业民族无法适应牧区的生活,牧业
民族却完全可以生活在农区,尤其是黄河流域的农区。牧区大多无法辟为农区,而
区却一般都能变为牧区。所以农牧界线往往随着游牧民族的南迁而南移,却不能随
着农业民族  的北上而向北推进。登台从东汉后期直到唐朝初年,黄河中游黄土高
原不少地区都由内迁的游牧民族居住着,这些地区大多变为牧地或半农半牧区,而
除了辽、金等北方政权时期外,农业区的北界一般都没有越过阴山。
    牧业民族对农业民族有定的依赖性,而农业民族对牧业民族却很少或没有依赖
性,所以牧业民族对农业民族大多采取攻势,而农业民族一般采取筑长城、闭关、
断互市  、禁出入这样的守势。随着生产的民展和物质生活水准的提高,绝对的牧
业民族几乎已不再存在了。如西汉时的匈奴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农业,对农产品、纺
织品和手工业品也有了一定的需求。唐以后的牧业民族对茶叶、纺织品、铁器的需
要量很大。中原王朝往往以禁止这些物品的输出作为向牧业民族施加压力的手段,
却不考虑由此引起的严重后果。获得这些必需品又成为牧业民族武力掠夺或入侵的
出发点。
    农业民族的文化程度一般比牧业民族高,农业区的生活水平一般比牧业区高。
牧业民族在占据农业区后,会自学或不自学地接受农业民族的文化,逐渐改变它们
的生活习惯和政治制度。如拓跋鲜卑在建立北魏政权并进入黄河流域以后,已经在
奶多方面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到孝文帝在位期间(471-499年)更采取了
一系列非常彻底的“汉化”措施,他不顾群臣的反对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
洛阳,规定南迁的鲜卑人不许返回平城,一律在洛阳入籍,死了也必须葬在洛阳,
甚至将皇族的姓拓跋也改为元。除非受到致命的打击或强大的军事压力,这些政权
的统治中心总是要逐渐南移,越来越深入农业区,而不会留在牧区,更不会向北迁
移。如拓跋鲜卑开始建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以后迁至平城,最后迁到
洛阳。又如辽朝(契丹)起初建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期迁
至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金朝开始的都城在上京会宁府(今黑
龙江阿城县南白城),以后迁都燕洋(今北京市)。蒙古在窝阔台汗时建都和林(
喀拉和林,今蒙古哈尔和林);忽必烈时建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以后建都大都,在今北京市。
    中国农业区的统一是由汉族完成的,但中国历史上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统一都是
由牧业民族完成的,牧业民族的三次南下为中国的统一作出了更大的贡献。第一次
南下可以追溯到东汉后期,魏、晋时都未停止,以拓跋鲜卑的南下建立北魏为高潮
,在统一北方的基础上上隋朝完成了消灭南朝的使命。唐的统一实际上也是以此为
基础的。第二次南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唐朝后期的一些藩镇就是南下的少数民族
的首领,五代中的三代都是由沙陀人建立的,以后从契丹(辽)、女真(金)一直
到蒙古(元)灭南宋,建立元帝国。第三次则是满族南下建立清朝,最终完成了统
一中国的伟业。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修改:.zcm 于 Oct 11 17:26:36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 转寄:.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bbs.whnet.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