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统一与分裂-第四章-第二节〖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11 17:29:46 2000), 转信
第四章 第二节 有民斯有土
引言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103个郡
、国(郡级政区)的登记人口是59594978人。这是史学家一致认为可以接
受的比较准确的数据,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个中原王朝全国性人口统计数。在这
以前,虽然没有留下确切的人口数据,但据估计,在战国中叶已有二三千万人口。
从史料中大量大规模战的记录来看,这一估计大概不会离事实太远。到太平天国运
动爆发的前夕,清朝的登记人口已达到四亿三千万。
当然,人口数量与一个国家的疆域大小产不存在直接的比例关系,人口的多少
同一个政权的扩张愿望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统一和分治、分裂的过程中,人口
并不是一个无关的因素,却是毫无疑问的。
亿兆斯民
秦朝以前各国的疆域扩张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以武力夺取别国的领土,一
是开发无人区。从西周时数以千百计的诸侯合并为战国七雄就是这样进行的,而其
中战争是主要手段。
人力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战争的胜利又会带来俘虏、土地、
人民,直接增加人口,或者为增加人口准备了条件。即使是付出极大人力牺牲的战
争,只要获胜,对方的人口必定会减少更多,相对的人力优势还是存在的。当时尽
管已经出现了数以十万计的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但总的说来还是地广人稀。所以
,不仅中原周边的诸侯国有很大的扩张余地,就是在黄河中下游这样的中心地区,
国与国之间也还有不少无人居住的空地,有时一支数万人的大军行程千里却会无人
知晓。各国周围未加开垦的“草莱”就更多了。以开垦方式扩展国土同样需要人力
,因而各国的君主,如孟子所见的梁惠王,无不关心“寡人之民”与“邻国之民”
的消长。应运而生的上计制度就是要求县一级的地方官每年向国君汇报全心全意辖
地内人口的增减,到战国时期各国已普遍实行这项制度。
秦国在商鞅变法时,就采取了招徕邻国人民及增殖人口这两方面的措施。招徕
人口只是引诱邻国人民逃亡或强制迁移被占领地区的人口,对总人口的增加并无影
响。增殖人口的措施却产生了颇大的作用,并且对汉代人口的增加也有积极意义。
具体的办法是:“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即用加倍征收赋税的办法迫
使已有成年儿子的家庭分居,以便让青年及早负起家庭的担子,及时组织新的家庭
,生儿育女。因家庭贫穷,无力让儿子分家结婚的,就只能让儿子给人家当赘婿。
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用强制的和习惯的压力使男女青年早婚早育,从西汉沿用这一传
统来看,它对人口增殖显然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秦朝以后,人口数量对中原王朝的疆域扩张也具有重大作用。因为除了少数军
事据点可以不考虑人口条件外(但长期的军事据点也必须考虑粮食和物资的补给)
,其他作为版图之内的地区都必须有人居住,才有实际意义,否则就没有必要也不
可能设立政区。而新开拓的地区的忧来源无非是两个方面:本地尚在的原有人口和
外来移民。
中原王朝的人口的绝对数字,在当时都是世界冠军,公元初的西汉末有六千万
,2世纪中叶的东汉不少于此数,8世纪中期的盛唐估计有八千万以上,12世纪
初的北宋已经超过一亿,17世纪初的明朝接近二亿,19世纪50年代的清朝达
到了四亿三千万的高峰,绝对数量都非常大。但由于幅员辽阔,人口密度还不大,
所以在明末以前,作人个别地区外还没有形成相对饱和,一般不会产生寻求疆域扩
张的人口压力。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修改:.zcm 于 Oct 11 17:28:03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 转寄:.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bbs.whnet.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6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