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统一与分裂-第四章-第三节〖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11 17:33:04 2000), 转信
第四章 第三节 民以食为天 之
手工业和商业
单纯的小农经济不需要也不可能产生较大规模的交流,因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
农民都自给自足,对外界的需求很少,能够提供交换的物品也相当有限。手工业的
发展却离不开流通和交换,因为手工业产品并非昌为工人自己所用,也不一定在产
地使用。而且,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和工具并非都能由本地提供,手工业工人的食
粮和生活必需品也不一定都能靠本地满足。因此越是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就越需要加
强交流,越需要商业的介入。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大致有三类:一是家庭手工业。这是小农经济的附庸,以一
家一户为单位,产量很小且不稳定,产品大多就地出卖,仅少数由商人收购销往外
地。二是官营手工业。它们往往在一地集中大量劳动力,对原料和粮食的需要量很
大。它们的一部分产品主要供皇家或官府使用,规格特殊,要不要求 高,往往要
作长距离的运输;一部分产品如盐、铁、铜等也供应民众,但因官经营,规模较大
,所以产品的覆盖面较广,也可能有较大距离的输送。三是私营手工业。这类作坊
大小不一,便产品专门,产量较稳定,因原料供应和工艺的传授等关系,行业比较
集中。为猖取大利益,这类作坊一般都设在靠近原料产地、交通便利的城市或集镇
。它们的产品除供应本地外,大量行销各地,有的几乎遍及全国,因此它们与商业
有密切的关系。手工业的中心一般也是商业中心。
在这三类手工业中以第三类对国计民生影响最大,也最需要地区性以及全国性
的交流。因为家庭手工业对本地区这外的经济生活的影响毕竟有限,官营手工业的
产品一般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水大,特殊产品的产销并不反映经济规律。食盐一
类生活必需品虽受到官方控制,但产区、菹区和菹量都比较稳定,不可能有大的变
化和发展。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占了流通货物的大部分,供求双方都不可或缺。在手
工业发达以后更是如此。
在西汉时,齐地(今山东半岛的大部分)的织造业已非常发达,“织作冰纨绮
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官营的三个“服官”的产
品。丝织品在当时还是奢侈品,“冰纨绮绣纯丽之物”更不是一般民众所必需,以
此制成的冠带衣履只能供上层人物和富人使用,所以实际的输送量并不大。断绝了
这一来源,对全国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到了明朝后期,棉布已经成为普通百
姓的必需品,产地集中的松江府(今上海市大部)号称“衣被天下”。由于专业生
产的棉布质优价廉,一些原来依靠家庭纺织的农户也开始购买这类商品,或者部分
投入这些专门手工业之中,如出卖家庭纺纱、胚布等。松江棉布与当年齐地的“冰
纨绮绣”所起的作用,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宋代以后,随着市镇的兴起,手工业日益发达,商品经济越来越活跃,纺织、
造纸、印刷、酿造、陶瓷、冶炼等行业的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生产
这类商品的手工业越发达,社会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地区间的相互依越大。
在手工业生产规模很小时,商品主要中农产品和原料,但剩余农产品并不多,
原料的需求也很有限,所以尽管商业在中国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春秋战国时的
商人已很活跃,但商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是很低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商品并不是
必需品,没有商人照样可以生活。当手工业产品在为普及,人们对它们的依赖性增
强时,商业就成为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手工业工人与农民不同,他们一
方面提供商品,另一方面又是商品的消费者。手工业工人越多,消费的商品越多,
就会促进城镇的扩大,又为商业提供了新的基础。商业的发展必然会形成地区间的
联系,进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商业网络。这种联系和网络只有在统一政权的范围内
才有可能建成,所以商业越发达,对政治统一的要求也越迫切。
由于经济利益的吸引和对某些必需品的需求,有时有分裂政权之间也会形成特
殊的商业网络,例如五代时一些政权间互相开放贸易,宋辽之间除了官方的货物交
易外还有活跃的走私贸易。但这种商业联系无论在数量、品种,还是在辐射面、稳
定性方面与全国性的网络都是无法相比的。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修改:.zcm 于 Oct 11 17:31:18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 转寄:.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bbs.whnet.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