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统一与分裂-第四章-第三节〖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11 17:33:21 2000), 转信
第四章 第三节 民以食为天 之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开发过程的先后,在主要农业区内部的各个地区间的发
展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当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比较发达的农业社会,足以供养几
千万人口时,长江以南的大多数地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同样在黄河流域,关
东(约指今太行山以东、河南大部及其以东地区)和关中(今陕西差距平原)的经
济实力也很不一样。在西汉末年,前者除了供养四千万人口外,还要输出数百万石
粮食,后者由于耕地有限只能养活二百余万人口。即使在关东,豫东、鲁西平原和
渤海西岸地区也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是真正的粮仓,后者受不利自然条件影响,土
地并没有充分利用。
就全国范围而言,黄河流域曾经长期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是经济重心所
在。但到唐末五代以后,南方的经济实力大大超过了北方,以后南北的差距越来越
大,南方的粮食和手工业品成了北方的必需品。明清时,由南方向北京运送粮食成
了大运河的主要任务。到了近代,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内地相形见绌。鸦片
战争以后,沿海城市逐渐成为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经济中心,东西的差距也越来越明
显了。
假定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干预,在这样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商品经济微不
足道的国家里,人口分布是应该与粮食产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一致的,因为在一
个范围明确的地区中,根据它提供的粮食所能养活的人口和手工业、商业所能消化
的人口而配置的数量,是最合理的选择。但实际上这是绝对做不到的事情。
这是因为:第一,一个政权的军事行动和兵力部署不可能与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及分布同步或重合。出于防御外敌的需要,有时必须在不毛之地部署重兵,军事行
动频繁的地区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发生大天灾的时候正在进行大战,这是经常会出
现的事情。第二,政治中心,尤其是全国性政治中心的选择不可能仅仅考虑经济因
素。王朝建都一般首先考虑御外和制内这两大因素,还要考虑现存条件的利用,所
以多数情况下反而设在地区性的经济中心,而不是全国性的经济中心。第三,人口
的移动一般落后于经济的变动,文化中心的转移也慢于政治中心的转移,在安土重
迁观念深入人心的社会中更是如此。例如当南方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北方时,北方的
居民的地区优越感并没有消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北方对人口的吸引力还是比南
方大。五代时首都早已迁到开封,但唐朝的故都洛阳到北宋时还是一个文化中心,
自然还会吸引大批文人。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修改:.zcm 于 Oct 11 17:31:40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 转寄:.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bbs.whnet.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