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统一与分裂-第四章-第四节〖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11 17:34:54 2000), 转信

                    第四章  第四节  殊途同归  之

各取所需
    实际上匈奴并不拒绝汉族文化中对他们有利的部分,如中行说教单于左右人员
统计人口牲畜的方法,或许还包括文字记录。匈奴经常大量掳掠汉人,五方面是为
了增加劳动力,更主要的是他们进行农耕、凿进、筑城、炼铁。匈奴后期虽仍以游
牧为主,但已有了一定的农耕和定居成分,这正是受汉人农业文化影响的结果。
    而汉族的统治者虽然总是以最高文明的拥有者自居,鄙  视一切异族,但在物
质文明面前却不会踌躇。自从赵武灵五采用胡人的短衣作为军服,以骑兵代替战车
以后,马拉的兵车就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被称为“胡床”的椅子传入以后,皇帝
、贵族们首先减轻了下肢的负担,没有人不喜欢,百姓们也逐渐取消了席地而坐的
习惯。胡桃、胡饼、胡麻、胡瓜,...各种带胡的牲口就像今天带洋字的东西一
样纷纷引进,虽不带胡字却同样来自异域的音乐、舞蹈、杂技、魔术、珍宝、香料
等,也首先由上层人物接受享用。甚至胡姬--异族女人,也成为士大夫文人寻求
和歌咏的对象。
    很明显,这种引进都是适合各自需要而且有条件成功的,如果不顾本国、本民
族的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外来文明,往往事与愿违。西汉宣帝时,西域的龟(音丘
)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国王因为多次到长安朝见,十分喜爱汉朝的服饰样式和
礼仪制度,回国后就建造宫殿,修筑专用道路,警卫森严,国王出入时前呼后拥,
撞钟击鼓,完全模仿汉朝的仪式。龟兹国王虽然学得很到家,却遭到西域人的一致
讥讽:“驴不像驴,马不像马,龟兹王真是一头骡子!”我们无从了解龟兹王是否
也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革,但从胡人们把他视为非驴非马这一点看,他大概并有彻
底汉化,事实他也不可能办到。从以后再未见到这一类记载推断,龟兹王的模仿没
有能进行多久。
    同样,如果把游牧民族的制度不加发迹地搬到汉族农业区来,也必然不能适应
,因此统治汉人地区或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也不得不逐步修改他们的制度,调整他
们的政策,而不是照搬原来适应游牧民族的那一套。
    如契丹以游牧民族建国,原来对本民族自然是实行适合逐水草而居、兵民合一
的国情的政策。但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始,就让俘获或归附的汉人长城守居,实
行开垦耕种,在自己境内建筑起与汉族地区的幽州相仿的城市房屋,在这些区域内
实行与中原一样的制度,因此汉人都发下心来,不再逃亡。甚至还有中原汉人为了
躲避虎乱而投奔他的统治区。辽朝皇帝虽仍保持游牧旧习,四时“捺钵”(即一年
中大部分时间不固定信在首都,而是率领契丹文武大臣按不同季节巡游,居处于不
同地点的帐幕之中),但为了适应汉民定居农耕,隶属州县的实际,另有一套以汉
人枢密院、中书省为首的政府机构常驻首都,处理日常例行公事。
    金朝原来实行的是兵民合五的猛安谋克制度,即各个部落的成年男子都应该是
士兵,但没有其他徭役负担,平时就从事生产和习武,一有警报就自备干粮听候调
遣,并根据人数多少分别编为猛安和谋克两种单位。金太祖二年(1116年)规
定每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组成一猛安。但在灭辽、灭北宋以后,对汉民(凶手
大部分契丹人)还是采用了州县制的民政统治。猛安谋克制仅保留在女真人中。
    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初,曾有人异想天开地提出建议:既然汉人对我们国家没有
什么益处,不如把他们统统赶走,把他们的土地变为牧场。但元朝统治者听取了以
耶律楚材为首的一批明智的大臣的意见,没有采纳和种愚蠢的主张,保持农业,维
持了州县行政制度。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文化,无论是物质的或精神的,主要是决定于生产方
式,而不是从属于那一个政权。国家与文化的关系应该是国家顺应文化,而不是文
化服从国家。当然,国家对文人文化也可以起到引导和改造的作用,但这是以经济
的民展和社会状况的变化为前提的,脱离了这一前提的引导和改造必然会起到破坏
作用。统一是国家主权和最高行政权力的集中,而不是文化的一致,更不是用一种
文化去消灭或代替另一种文化。相反,一个真正稳定繁荣的统一国家,必定会容忍
并鼓励多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诚然,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一般不存在什么学习
仿效国内先进文化的障碍,占主导地位的先进文化的影响必定会越来越大,但这一
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在精神文化的传播方面尤其如此。同时,主导文化本身原来
就存在的地域差异会有新的发展,衍生出新的分支来。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修改:.zcm 于 Oct 11 17:33:07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 转寄:.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bbs.whnet.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