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统一与分裂-第五章-第二节〖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11 17:39:55 2000), 转信

                     第五章  第二节  行政效率与治理  之

君民的不同选择
    要简单回答这个问题是困难的,因为国家有不同的政体、不同的制度,如果这
是一个地方享受充分的自治权力,中央政府干预较少的国家,地理上的距离并不会
带来很大的不便。可是,从秦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实行这种政治制度的政权,
而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枢的专制国家--无论是统一时,还是分裂时,各个政权无
不如此。二千多年来,专制的集权化有增无减,依靠国家自身的调节已经无法改变
高度统一和地理范围过大这间的矛盾了,而只能由分裂、分治来缓解这一矛盾。
    中国历史上各个政权长期实行力役制,无论是劳役还是兵役,都要在全国范围
内征调,首都及边疆是服役的主要地区,对距离远的地区来说负担就大大加重了,
甚至路途时间会超过实际服役的时间。不堪忍受的百姓从减轻负担出发,宁可选择
分裂或实际上的分裂。西汉初的贾谊就曾证明:当时淮南的百姓迫切希望置于诸侯
国的统治之下,而不直属于朝廷,以便能就近服役,而不必再长途跋涉于淮南和长
安之间。因此有时分裂和分治比统一更受到民众的欢迎。
    由于地方官的合法权力相当有限(除非采取非法手段),所以官员们在遇到大
小事情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立即上报上司,而不管实际效果如何。但上级官员同样
只能自理有限的日常事务,因此向更上一级或朝廷报告也是他们的法宝。中国结构
复杂、内容浩繁的文字和悠久发达的文学传统是大小臣工和他们的幕僚必须掌握的
基本技能,这种繁琐的礼仪制度和请示上报手续又为他们施展身手提供了机会。从
现在还能看到的数以万计、或许是数以亿计的历代公牍、奏折、诏令及各种公文中
,虽然也不乏有关国计民生、军政大事或人事任免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但大量的是
千篇一律、毫无意义的官样文章和歌功颂德、阿谀奉承的文字游戏。一些突发性的
事件经过层层报告,然后得到层层下达的命令,往往已经失去实际意义。
    自然灾害的赈济常常要等到灾情已经非常严重或者灾害发生后很久才能进行,
因而即使采取措施也已失去了最有利的时机。在二十四史的传记中,不止一次可以
发现对清官循吏这样的歌颂:在灾害发生时不等朝廷或上司的批准就下令开仓救济
灾民,而劝阻他的僚属大多会提醒他这样做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就证明,在绝
大多数情况下,绝大多数官员是不会这样做的,所以这些凤毛麟角才会得到史官的
重视而被记录下来。从史料记载看,越是靠近首都,越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往往
自然灾害越多,而边远地区却很少有灾害的记录。这显然并不符合客观规律,只能
证明边远地区不大可能获得及时的救济,因而灾情报告不是没有留下记载,就是被
层层的官僚机构耽搁了;或者是因为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根本就没有上报。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修改:.zcm 于 Oct 11 17:38:10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 转寄:.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bbs.whnet.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