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uran (小丽,电话~~~~),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北魏——第一章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un Apr 15 20:59:19 2007)
第一章 大鲜卑山
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将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公元386年)至隋文帝开皇元年(
公元581年)这一历史时期称之为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黄河流域各族大融合时期。我们讲述
的北魏王朝便居于这段历史当中。北魏建立于公元386年,灭亡于公元534年,立国149年,
11位皇帝,先后三易都城,第一任都城在盛乐(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12年,随后东迁平
城(山西大同)95年,最后南迁洛阳42年。关于北魏王朝,我们却不能从它正式建国的公
元386年讲起,因为建立北魏王朝的鲜卑拓跋部的历史还要上溯四百余年,我们要去西汉时
代的大鲜卑山。
关于北魏鲜卑拓跋部的起源,《魏书》序记,开宗明义的记载道:“昔黄帝有子二十
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
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
字,刻木纪契而已。”
这篇文字记载了拓跋部祖先和他们的生活地点以及生活方式,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祖
先是昌意的小儿子,昌意是谁呀?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中的一位,他是嫘祖所生。我们生活
在大鲜卑山,在幽都的北面,以放牧射猎为主要的生活方式,风俗淳朴,刻木记事。这段
话翻译出来,好懂。只剩一个问题,文中所称的“大鲜卑山”在哪里?他给了我们答案,
幽都的北面,幽都又在哪里呢?《淮南子》卷19,“修务”中记载,尧时“东至黑齿,北抚
幽都”,有人说,幽都指今内蒙古东北一带,也有人说幽都指幽州。那么具体的地点还是确
切不下来。大鲜卑山何在,无凭查考。千百年来,史学界聚讼纷纭,以至于有人干脆认为
“鲜卑山乃具神话之意味,未必能指出今为何地”,而成了千古之谜。
但是在《魏书·礼志》中有一段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一丝线索:“魏先之居幽都也,凿
石为祖宗之庙于乌洛侯国西北。自后南迁,其地隔远。真君中,乌洛侯国遣使朝献,云石
庙如故,民常祈请,有神验焉。其岁,遣中书侍郎李敞诣石室,告祭天地,以皇祖先妣配
。” 并且说出了石室的位置,“石室南距代京可四千余里。” 真君即太平真君,魏太武
帝拓跋焘的年号,代京,我们也就知道,是指平城。既然有石室,而且还祭祀过,那只要
我们找到石室,便可破解千古之迷了。可是石室又在何处呢?
1980年7月30日这个神秘的石室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考古学家米文平先生在大
兴安岭北段嘎仙洞中发现了当年李敞在石壁上的刻文,千古之谜豁然开朗。
现在,我们第一个应该考证的就是拓跋部的祖先是不是黄帝的子孙?应不应该相信魏
书的记载?黄帝的孙子能不能离开黄土高原,跋山涉水来到大兴安岭?这个问题可能也不
可能,不可能也可能,谁又能说清楚呢?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他是不可能到达的,可按
照人定胜天的规律看,又是可能的。其实我们用不着讨论这个话题,当时生活在中原的汉
人已经给他们下了定义,鲜卑,五胡之一。
鄂伦春人有一首诗:朝阳 总是从东方升起,无论 松柏的影子有多长, 它总是和根连
在一起。 无论 你来自地北抑或天南。我们的心 总是和你连在一起。
无论汉人也好,胡人也罢,我们都是华夏民族的一员,当你读完北魏王朝,你就会深
刻的理解这首诗的含义,正是拓跋鲜卑人让我们的血液流在一处。
嘎仙洞位于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甘河镇东北三十公里处,在群山怀抱之中,离地面约
二十几米的半山腰中高悬着一个硕大的山洞,这就是被史书称为“鲜卑旧墟石室”的嘎仙
洞。
祝文为汉字隶书,字形古朴苍劲。竖写十九行、共二百零一个字。经过漫长岁月的风
化侵蚀,但大部分文字尚清晰可辨。祝文全文如下:
维太平真君四年,葵未岁七月廿五日,天子臣焘使谒者仆射库立官中书侍郎李敞、傅
雀用骏足,一元大武,柔毛之牲,敢昭告于皇天之神:
启辟之初,佑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来南迁,应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
惟父。拓定四边、庆流后胤。延及冲人,阐扬玄风。增构崇堂、克翦凶刃,威暨四荒,幽
人忘遐。稽首来王,始闻旧墟,爰在彼方。悠悠之怀,希仰余光。王业之兴,起自皇祖。
绵绵瓜爪,时惟多。归以谢施,推以配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
荐于:皇之帝天、皇之后土。
以皇祖先可寒配,皇妣先可敦配。
尚飨!
东作帅使念凿。
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分为四个洞室,四室浑然一体、气势雄伟
,其幽暗深邃,又显得神秘莫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庄严。那么
住在这样一个石室里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有首领吗?
魏书给出了答案,“至成皇帝讳毛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
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成皇帝毛,是北魏建国后,追封的第一位皇帝,当时他并不
称皇帝,也不称王,而是叫做可汗,可汗亦做可寒,始自鲜卑族,是鲜卑人对部落贵族的
尊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无确切名号之前的鲜卑首领悉称可汗)。为自己祖辈效力的皇
帝的祖先立传,魏书的作者魏收怕有吹嘘的成份在里面吧?他的所谓统国三十六,大姓九
十九,也就是生活在大兴安岭里以捕食狍子、马鹿等动物为生的森林部落,他们吃兽肉,
穿兽皮,住窝棚,过着群居的生活,典型的原始社会。
在阴暗石室的篝火映照下,可汗毛之后的第五代,一位叫做推寅(注意,无论是毛还
是推寅,现在他们都不姓拓跋,拓跋这个字号尚未出现,我们现在称呼他们为鲜卑部落)
的可汗做出了关系到这个鲜卑部落的一个重大的决策,南迁!关于南迁决策的原因,寻遍
史书,亦无记载。我们从自然、地理、世界历史发展变化中可以找到它的起因。
一、人口的持续增长。使环境成为制约鲜卑人继续发展壮大的瓶颈。大兴安岭虽然物
产丰富,但动物的繁殖赶不上人类的破坏快。可汗毛时代,大的部落已经有三十六个,小
部落也有九十九个了。到了推寅一代,人口必定有增无减,本着居安思危的想法,寻找另
一处丰衣足食的乐土也是摆在推寅面前的一道必须解决的课题。也许问题早就提出来了,
只是历代可汗们下不了决心,我想推寅可汗肯定是被逼得没有法子,狼多肉少啊!
二、大兴安岭地区恶劣的气候环境。严寒、暴风雪是大兴安岭的常客,让他们苦不堪
言。
三、周遭邻国局势的变化。称霸草原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的衰败了。推寅可汗所处的
时代没有确切的纪年,但我们大约推断出他生活年代是在东汉初年。
--
现在开始,老子只会恨你一个人,答应你的每一件事都要放鸽子,对你讲的每一句话都要违心,一定要欺负你骂你,要鄙视你,别人欺负你,老子要在第一时间出来一起欺负你,你开心呢,老子要弄得你不开心,你不开心呢,老子就让你更不开心,永远都要你觉得我是你梦里面最万恶的的男人!!!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0.46.78.11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