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oneman (夜行人),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海空大战中途岛(4)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r 22 17:53:17 1998), 转信
美国舰队反击
就在南云的突击舰队向中途岛发动第一波空袭的同时,美国方面也在
积极准备发动对日本入侵舰队的反击。
6月4日黎明,日出前半小时。美国海军第17特混编队指挥官弗莱
彻少将,从“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派出了10架侦察机去搜寻敌人的舰
队。不过首先发现日本航空母舰的,还是从中途岛起飞的“卡特莱纳”式
水上侦察机。
清晨5:25分,霍华德·艾迪上尉驾驶一架从中途岛起飞的“卡特
莱纳”水上侦察机,在靠近南云突击舰队航行的海域,恰巧钻出了云层。
当他发现那一大批灰色的舰只时,着实吓了一跳。“发现敌人的航空母舰”
艾迪用无线电向基地报告。
弗莱彻少将接到敌人舰队的确切情报后,却不能从他所乘坐的“约克
城”号航空母舰上派出舰载机首先出击。因为他所派出的10架侦察机的
燃油快用完了,需要把飞行甲板空出来,先让侦察机降落。
清晨6:07分,弗莱彻少将向“企业”号航空母舰上的斯普鲁恩斯
少将发去电报,命令第16特混编队首先向敌舰队发起空袭,第17特混
清晨6:07分,弗莱彻少将向“企业”号航空母舰上的斯普鲁恩斯
少将发去电报,命令第16特混编队首先向敌舰队发起空袭,第17特混
编队随后跟上。
斯普鲁恩斯少将本来计划再航行3小时,也就是当天上午9时,再出
动舰载机进行攻击。因为到那时,他同日本舰队之间的距离,将缩短到160
公里以内。这对于航程有限的舰载攻击机和战斗机,作战比较有利。
不过他的参谋人员提出了不同意见。特混编队参谋长米切尔·布朗宁
上校认为,如果把出击时间定在上午7时而不是9时,那么就能使出击的
飞机在日军航空母舰最脆弱的时刻,也就是在他们空袭中途岛的飞机返回
母舰降落的时刻,正好抵达敌舰上空发动攻击。
这是一个大胆冒险的主意。因为飞行距离比原计划远了,危险也增大
了。他的攻击机和护航的战斗机都可能由于油料耗尽而无法返航。要是在
平时,斯普鲁恩斯是不会冒这个险的。而这一次,由于有可能给日本舰队
来个突然袭击,他也就把危险置之度外了。
经过深思熟虑,他作出的关系此次战役胜败的第一个重要决定,是采
纳布朗宁上校的意见,把出击时间提前到上午7时;第二个同样重要的决
定,是命令两艘航空母舰上的大部分飞机出动参加袭击,把宝一次全部都
押上。
当时,第16特混编队所辖的两艘航空母舰,拥有飞机数量分别是:
“企业”号79架,“大黄蜂”号79架。
上午7:02分,14架“毁灭者”式鱼雷攻击机,32架“无畏”
式俯冲轰炸机在10架“野猫”式战斗机护航下,从“企业”号航空母舰
上起飞;15架“毁灭者”、35架“无畏”在10架“野猫”护航下从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这样,总共29架鱼雷攻击机,67架俯
冲轰炸机,在20架战斗机的护航下,离开航空母舰,远程奔袭敌人舰队。
他们的油料只够勉强返航,但是飞行勇士们义无反顾,杀奔战场。斯普鲁
恩斯少将只留下8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36架“野猫”式战斗机来
保卫自己编队的安全。
弗莱彻少将率领的第17特混编队跟在斯普鲁恩斯后边大约15海里。
他过了一个半小时才命令飞机起飞。他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载机95
架。等到12架“毁灭者”式鱼雷攻击机和17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
在6架“野猫”式战斗机的护航下飞离“约克城”的甲板,已经是上午9
点06分了。
南云舰队受袭
当四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再次停满飞机时,初升的红日,象耀武扬
威的日本国旗,已经完全跃出了太平洋海面。
南云突击舰队在送走袭击中途岛的第一波攻击机群后,第二批突击飞
机立即从各航空母舰的下层甲板,一架一架地由升降机提升到上层的飞行
甲板上。
当四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再次停满飞机时,初升的红日,象耀武扬
威的日本国旗,已经完全跃出了太平洋海面。
这次留在航空母舰上等待出击的第二批飞机,大部分是中岛B5N2
“97”式舰载鱼雷攻击机。鱼雷机的飞行员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精华。
尽管这支日本舰队的所有指挥官都确信,在附近根本不可能有美国的航空
母舰;根据山本大将的估计,美国航空母舰最早也要到6月7日,才能赶
到中途岛海域。不过南云中将为了防备万一,还是把他最优秀的飞行员留
在舰上,以便对付美国舰队的进攻。
“97”式鱼雷攻击机是当时世界上性能优越的舰载轰炸机,盟军方
面称其为KATE轰炸机。时速378公里,载弹800公斤。它既可挂
鱼雷,攻击对方的航空母舰或其它舰只,也可以挂炸弹,轰炸机场等地面
目标。这时,它们挂的都是鱼雷。
6月4日凌晨6时,南云的旗舰“赤城”号发现空中有美国侦察机在
活动。它就是艾迪上尉驾驶的“卡特莱纳”水上飞机。日军舰队开始感到
不安,担心遭到随之而来的空袭。
7:00,南云中将收到了友永大尉发来的关于需要对中途岛施行第
二次攻击的电报。他还来不及作出反应,7:10分,处于舰队最前方的
一艘驱逐舰打出了旗语:“发现敌机。”信号旗在日舰桅杆上升起,警报
声响彻海空。
6架“复仇者”鱼雷攻击机和4架B-26轰炸机在“赤城”号航空
母舰右舷出现。这是从中途岛起飞的第一批美国攻击机群。
它们从1200米高度的云层中钻出。日本主力战舰重炮齐鸣,高射
炮的连发炮火震耳欲聋,20多架“零”式战斗机扑来阻击。
美国飞机列成单行,不顾猛烈的炮火,朝着“赤城”号扑来。“零”
式战斗机迅速击落了3架,其余7架鱼雷攻击机继续向日本航空母舰进逼,
越飞越近。它们轮番丢下鱼雷,又跃上高空。其中一架几乎同“赤城”号
相撞,接着被击中焚毁。
这10架美国轰炸机的全体飞行人员,在没有战斗机护航下,自知难
以生还,仍然视死如归。只可惜它们发射的鱼雷都错过了目标,无一命中
敌舰。最后只有1架“复仇者”和2架B-26返回了中途岛。
遭到美机首次空袭之后,南云判定这些美国飞机必定来自中途岛。他感
到必须尽快把中途岛的航空力量消灭干净。再加上友永刚才发来的再次袭击
的建议,南云终于下令再次进攻中途岛。为了空袭中途岛,就要把已经停放
在“赤城”和“加贺”号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的飞机,重新用升降机运回下
层甲板,以便将挂在机身下的鱼雷卸下,再往飞机上配挂炸弹。为鱼雷机改
挂炸弹的命令,是7:15分发出的。当机械兵把这些飞机从飞行甲板上往
下降时,航空母舰上到处是一片紧张混乱的气氛。南云改装鱼雷机的决心,
实际上是他的参谋长草鹿替他下的。因为草鹿认为,对他们的航空母舰来说,
此时来自中途岛的飞机,比可能碰上的美国舰队更危险。
与偷袭珍珠港时一样,草鹿是南云舰队里实际上的最高指挥官,许多大
主意都是他出的。当然,每次在采取行动之前,他都要征求南云的同意。而
南云对他总是言听计从。
但是,舰上飞机换装炸弹的作业开始后还不到15分钟,就传来了令人
震惊的消息:巡洋舰“利根”号派出的一架远程侦察机,完成了500公里
的弧形搜索任务准备返回时,突然发现10艘美国军舰正在向东南方向破浪
前进。这时大约是上午7:30分。
南云接到这个报告大吃一惊。航图室迅速计算的结果表明,美国舰队离
他只有320公里。如果那10艘舰只中有敌人的航空母舰的话,那么南云
的4艘航空母舰此刻就处于相当不利的境地。因为“赤城”,“加贺”两艘
的4艘航空母舰此刻就处于相当不利的境地。因为“赤城”,“加贺”两艘
航空母舰上的鱼雷机,几乎全在下层甲板上重新装挂高爆炸弹,无法立即派
他们出发去攻击美国舰队;而对方的航空母舰却可能已经派出飞机前来攻击。
日本人确实运气不佳。“利根”号巡洋舰上那架侦察机,如果不是因为
弹射器出了故障而推迟半小时起飞,本来会在鱼雷机降到下层甲板去换装炸
弹之前发现美国舰只的。那样的话,日本的鱼雷攻击机此刻就可能正朝美国
航空母舰飞去了。而现在,就在日本舰上人员手忙脚乱的给飞机卸装武器的
时候,取胜的时机丧失了。
7:45分,南云下令暂停对鱼雷机的换弹,他需要重新估计一下形势。
但是日本人还来不及做出新的决定,美国飞机的第二次袭击又开始了。来的
是中途岛的后续轰炸机。领头的是16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这种舰载
机是美国陆军A-24B陆基攻击机的改型,时速410公里,航程1243
公里。它们没有战斗机的护航,当然不是日本“零”式战斗机的对手。还没
有靠近敌人的航空母舰,就被击落了一半;其余的也被驱散。接踵而至的,
是15架时速475公里的B-17“空中堡垒”轰炸机。它们从6000
米高空朝海面星罗棋布的日本舰队水平投弹。可惜由于瞄准精度太低,一颗
也没有命中。接下来的11架“守护者”俯冲轰炸机,也没有战斗机的护航,
在敌人的防空炮火和战斗机的阻击下,未能突破敌舰防线。
中途岛美机对南云舰队的这两次攻击,虽然都未成功,但是却打乱了日
本人的作战计划。美军多机型的轮番进攻,先是鱼雷机,再是俯冲轰炸机,
还有高空重型轰炸机,虽然未给日本舰队造成损害,却给南云很大的压力,
使他感到中途岛基地的厉害。同时,就在美机第二次袭击的高潮中,8:09
分,南云受到了“利根”号派出的侦察机发出的令人宽慰的消息:“10艘
美国军舰乃是5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没有航空母舰的美国舰队是构成
不了危险的。于是,南云下令继续准备攻击中途岛的陆地目标。甲板上再次
陷入一片混乱:飞机继续卸下鱼雷,换挂普通炸弹。但是10分钟后,大约
8:20分,南云受到了另一个危险的消息:“利根”号派出的侦察机用无
线电报告:“发现敌舰队,后方似乎随有航空母舰。”舰队的参谋们不相信。
因为附近如果真有美国的航空母舰,他们早该发动进攻了。
但是草鹿少将相信这个报告,南云也相信。这位日本海军中将根据经验
判断:具有这样规模的敌人舰队,至少会有一艘航空母舰。
他下令立即停止往飞机挂炸弹,相反地,要马上发起对美国舰队的攻击。
面对敌方航母的威胁,日本人只得把中途岛暂时丢开了。
换挂鱼雷的紧急命令,使日本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更加混乱。为了争取时
间,卸下的炸弹,都堆放在甲板上。
8:30分,袭击中途岛返回的友永机群,已飞抵日本舰队的上空。
现在,南云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这正是所有航空母舰司令官们最害怕
发生的事情:他派往中途岛的第一批突击飞机,已经返航,需要立即让他们
在母舰上降落;第二批突击飞机还未能起飞。还有那些保护航空母舰的“零”
式战斗机,燃料快要用完了,也要降落加油。
要不要把飞行甲板上的攻击机派出去攻击敌舰呢?这些飞机还没有换装
鱼雷,只能用装在弹架上的杀伤力较低的炸弹去空袭,而且也没有战斗机护
航。而没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去攻击防卫森严的航空母舰,恐怕只会落得
个同刚才那些美国飞机同样的下场。
到底怎么办呢?草鹿少将心想,如果马上发动进攻,舰上的跑道被起飞
的飞机占用,那么油箱空空的友永机群,就无法返回母舰,日本海军就将白
白损失几十名最优秀的飞行员。他征求渊田中佐的意见。渊田焦虑地望着友
永的机群在母舰上空盘旋,许多飞机的油箱中只剩下最后几滴燃料了,而那
些飞行员许多都同他有私交。“我看,我们的飞机得首先降落加油。”渊田
说。
于是停在“赤城”和“加贺”两艘航空母舰甲板上的飞机再次入库,给
急待补充油料的“零”式战斗机和从中途岛归来的精疲力尽的袭击者腾出地
方。这一大批飞机,一架接一架着舰,总共花了40分钟的时间。当最后一
架飞机的轮子触到甲板时,已经是上午9:18分了。
这时,南云中将命令突击舰队把时速增至30海里,把前进方向从东南
改为东北,暂时撤离美军舰队所在的方向。他要等舰上的飞机重新装备好,
再用他那庞大的海空力量,给美国的航空母舰以致命的打击。
日军四艘航空母舰上的人员,都在拼命地为36架俯冲轰炸机,54架
鱼雷攻击机和为他们护航的战斗机,做着出击前的最后准备。
这项准备工作需要延续一个小时。攻击机都挂装了致命的“长枪”攻舰
鱼雷。时间紧迫,来不及把卸下的炸弹送到下面的弹药库中去,而是匆忙地
把它们堆在一边。日本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这样卖力地摆弄鱼雷和炸弹,
恰恰是在安排自己的坟场!
当日本人避开美国舰队的方向,在自己的航空母舰上埋头为进攻飞机作
准备的时候,美国飞机还是找到头上来了。
9:25分,从美国“大黄蜂”号起飞的15架“毁灭者”鱼雷攻击机,
低低掠过海面朝“加贺”号右舷飞来。
他们经过2小时又20分钟的远程飞行,已经相当疲劳了。更糟的是,
为他们护航的10架“野猫”战斗机,此刻也同他们失散了。“野猫”为了
占据对“零”式战斗机的有利高度,一直在高空云上飞行。当云层下的鱼雷
机发现敌舰队的时候,不得不在没有战斗机护航下投入进攻。
几十架“零”式战斗机向他们扑来,20毫米的机炮喷出猛烈的炮弹,
这些老式的鱼雷机毫无还手之力。当空中15个黑点中的最后一个,化为一
阵轻烟消失时,在舰上观战的日本水兵欣喜若狂,狂叫喝彩。
然而贺采声未绝,在舰队边缘警戒的驱逐舰就接连发出紧急警报:“敌
鱼雷攻击机正从低空飞向右舷!”“敌鱼雷机逼近右舷!”
这时是上午9:40分,从美国“企业”号上起飞的14架“毁灭者”
鱼雷攻击机,也抵达了日本舰队上空。他们同样与自己的护航战斗机失散了。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奋不顾身地向“加贺”号航空母舰发动攻击。发出的鱼
雷,几次险些命中目标,但是在猛烈的防空炮火和敌人的战斗机的阻击下,
进攻又一次失败了。只有4架“毁灭者”死里逃生,返回了中途岛。
没让日本人喘口气,上午10时整,南云舰队遭到了美国舰载鱼雷机的
第三次攻击。这次是来自“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上的12架“毁灭者”鱼雷
机,有6架“野猫”战斗机护航。
当他们逼近“苍龙”号航空母舰时,数量远比“野猫”多的“零”式战
斗机,已经把美国的护航机团团围住。
失去护航的美国鱼雷机,对“苍龙”号的攻击,也未能取得战果。最后
只有2架美国攻击机,逃脱了被击落的命运。其它美国飞机,全部丧身海底。
这样,从3艘美国航空母舰上派出的41架鱼雷攻击机,损失了35架,
只有6架勉强返航。
6月4日从黎明到现在,日本人的运气似乎好得不得了。美国近百架轰
炸机和鱼雷机发动的5、6个批次的轮番空袭,竟然全部落空,未伤日舰一
根毫毛,而自己却落得个大败而归。
上午10:24分,南云舰载飞机的全部出击准备已经完成,第一架护
航战斗机已经滑出甲板起飞。南云突击舰队的飞机就要实现对美国航空母舰
的毁灭性打击了。
--
~~ ~~`` 我曾踏月而来
~~ ~~ 只因你在山中
~~ ~~ 在独自诉说着的热泪里
~~ ~~ 犹见你微笑的面容
~~ ---------我是Loneman,但是我并不孤独.........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0.15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2.4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