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从乞丐到元首-7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y 26 16:19:31 2001), 转信

发信人: jackson (冷冰冰),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Thu Jun  3 17:40:13 1999) , 站内信件


(5)
    无论是希特勒还是墨索里尼,都不知道英国正在认真考虑是否就波兰被入侵一事向苏联
宣战。英政府之所以如此,系教派人士和“克莱夫顿小组”施加压力的结果。因为他们认为
,真正的敌人系赤俄,不是德国。毕竟,希特勒向波兰所提之要求是合理的,只是方式可憎
。与此同时,对希特勒的围攻已名存实亡。在一次乘火车前往法国边境的旅途中,包乘组人
员对威廉?夏伊勒说,自战争开始以来,此处边界上未发一枪一弹。他亲眼看到,双方似乎
都在遵守非官方的停火协定。“法国只要发一颗‘75’炮弹,我们的火车就会完蛋,德军
在铁路沿线拉大炮和给养,法军并未打扰他们。真是一场奇异的战争。”事实上,它真是怪
到了如此的程度,以致当时海军大臣建议皇家空军去轰炸德国西南部的木材厂时,英国空军
大臣金斯里?伍德爵士竟回答说:“啊,不能这样做,那是私人财产。下一次你会让我去炸
鲁尔了。”
    在这些动荡的日子里,希特勒的主要进攻武器是戈培尔――战争的爆发使他重新受宠。
他的宣传的主要矛头是针对法国,目的在于离间它和英国的关系。戈培尔冒着雨雪,亲临”
两壁”视察,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看看身在几百码外的马奇诺防线里的法国兵在干些什么。
他的结论是,普通的法国兵精神不振,愁眉苦脸,普遍厌战,完全可作为他自身关切的事物
和偏见的牺牲品。“戈培尔知道”,他的秘书维纳?瑙曼回忆说,“普通的法国小兵是需要
一张床,一个女人,一间暖屋,一个自己的花园和安逸。”他担心的是犹太人、英国人,以
及最重要的,是这场荒谬的战争。因此,宣传部长戈培尔便指示德军向真空地段那边的陆军
高声友好地问候,并与法国士兵进行兄弟般的交谈。宣传队用大喇叭广播新闻和消息,以证
明德国与法国实在不是敌人。晚间,德军向马奇诺防线里的法军播送缠绵的法国歌曲。在节
目结束前,广播员大致会说:“晚安,亲爱的敌人,与你们一样,我们也不喜欢这场战争。
谁该负责呢?不是你们,也不是我们。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互相射击呢?又一天结束了,我
们大家又可睡一晚甜觉。”最后播送的一首录制好的催眠曲。白天,传单在法军头上满天飞
――画中画的是,一个法国兵在前线发抖,而他的妻子却与一英国兵同枕共席。
    对法国老百姓的宣传却又不同了。德国人用许多秘密电台,劈头盖脑地向他们广播,说
他们的政府如何腐败,犹太人如何赚钱,希特勒的陆军和空军如何强大得吓人,等等。有份
传单效果特别好。那是德文版的《诺斯特拉达穆斯预言集》――它预言,法国必将被第三帝
国征服。
    在国内,戈培尔令德国人咬紧牙关,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因为敌人“已决心将德国一
举永远消灭”,他们的生活已岌岌可危。12月中旬,他下令禁止各报刊登和平言论。“根
据这一指示,在圣诞节问题上,各报和各电台均应避免感情调子。”只有一天,12月24
日,可以庆祝。为使前线和后方团结一致,1939年圣诞节广播的主题是:“士兵的圣诞
――人民的圣诞”。
    在法国的英军,对戈培尔的宣传漠不关心。事实上,战争已变成了蹩脚的笑话比赛。英
国的百姓也与英军一样厌战,把战争称为“虚假的战争”。张伯伦宣读周报时,越来越多国
会议员打盹。
    希特勒则在等待一连5天好天的到来――把笑话变成可怕的战争。他的空军司令也在进
退维谷。戈林不得不给人以等得不耐烦的印象,但私下里却希望坏天气得以继续,因他怕空
军尚未作好作战准备。他亲自出席每天一次的天气会议,缠着气象台长迪新不放,要他提供
更多的情况。希特勒还胁迫迪新作更长时间的预报。他坚决拒绝。“我的元首”,他答道,
“我会大胆地预报3天内的天气,但不会蛮干――报不了5天内的!”
    戈林绝望了。他用10万马克的巨金雇来一个造雨者,施维弗勒先生。戈林元帅是想要
连续5天的好天气呢,还是要坏天气得以继续,这谁也不清楚。但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施维弗勒仅有的工具是一台不响的收音机。另方面,米尔契元帅却希望有好天,因为他
同意元首的看法,即,时间在敌人的一边。尽管有不足之处,空军仍占有空中优势。但是,
由于美国飞机源源不断运往英法两国,这个优势渐渐减弱。
    1940年1月10日,等得不耐烦的元首希特勒,再次为入侵订下了时日:一周后,
日出前15分钟。那天没结束,命运又来干预。空军的一架轻型飞机在边境迷航,在比利时
降落时坠毁。在那天升空的飞机中,这架最重要:机上有个未经准许的乘客赫尔穆特?莱茵
伯格少校。少校身上有个公文包,里边塞满了空袭比利时的作战计划。莱茵伯格在焚毁文件
时被比利时军虏获。但他通过德国驻布鲁塞尔大使馆向空军司令部报告说,他已把计划烧成
“微不足道的碎片,顶多只有巴掌那么大。”在惊愕之余,戈林还焚烧了一叠同样厚的纸张
作为试验。试验的结果还不能令他信服。于是,他夫人便建议他用“千里眼”――对一个用
过“造雨者”的人来说,这个建议并非不寻常。雇来的一群“千里眼”们异口同声地说,文
件未存下一片纸片。
    他们的报告或许已令戈林宽心――希特勒却不然。他估计作战计划已泄露给了敌人,便
下令取消入侵计划。正确的是他,不是那帮“千里眼”。残留的纸片已足以使比利时人得悉
入侵之事。这份情报被送往伦敦,在那里,人们半信半疑。
    例如,哈利法克斯告诉内阁说,“我非常怀疑,这份文件是否是真的。”总参谋部同意
此说,显然,这份文件是预先安排好的。他们沉醉在自己的攻势中:一支远征军在挪威登陆
。这个一举而成大功的想法,使新任海军大臣非常感兴趣。即使上次大战中他曾有过类似的
痛苦经历,那时,他据理办事,直到内阁被争取过去,否决此举。
    希特勒也准备夺取挪威。在此之前,他从未考虑采取这样的行动――毕竟,这些北欧人
,如同在1914年那样,会守中立的――直到他的盟友斯大林入侵芬兰,打乱了他的算盘
。希特勒害怕,这可能会给盟国以借口,开进挪威,从北面包围德国。他批准对入侵挪威的
可能性进行研究,但紧急度极低。后来,2月底,令人吃惊的报告送上来了:英国人在斯堪
的纳维亚登陆迫在眉睫,这使希特勒成了入侵挪威的热烈的鼓吹者――他担心,英国若在挪
威找到了落脚点,波罗的海便会被封死,他的潜艇便会全部被困。同样可怕的是经济威胁。
德国使用的铁矿,半数以上来自挪威和瑞典;铁矿供应就此告终,他的战争经济便告吹。因
此,希特勒便于1940年3月1日下令同时占领丹麦和挪威。这要有“和平占领的性质,
目的在于用武力保护北欧各国的中立”,但是,任何抵抗均“会被可能的手段”击溃。
    时间这个因素令希特勒异常关切。两天后,他便决定――“在战争史上最大胆,最重要
的决定”――在入侵西方之前发动进攻。进攻将于3月15日开始。
    与此同时,他还设法支撑与他的两个盟国正在恶化的关系,特别是与俄国的关系,因为
它已进入了令人不安的阶段。
    在征服波兰不久,两国便开始就贸易协定一事,展开谈判。德国派了个37人的经济代
表团出访莫斯科;苏联派了个更大的代表团回访柏林――苏联代表团带了个采购机器和军用
物资的货单,价值15亿马克。德国人目瞪口呆,因为苏联人所需的机械和军备,大都是他
们战争生产所必须的。结果双方展开了一场凶狠而长时间的角逐,最后由斯大林本人将之推
上高峰。他牢骚满腹地宣布,德国人若不让步,“条约便不签订。”
    这,希特勒是不能允许的。2月初,他指示里宾特洛甫致函斯大林,让他重新检讨对德
国的立场。显然,斯大林(他的顽固的谈判已从德国人那里得到了某些让步)已醒悟到,他
已将他的盟友逼得走投无路(两个月以前,他的宿敌托洛茨基曾说过:“在希特勒的败钟敲
响以前,欧洲的许多许多人已被消灭。斯大林不想居身于其中,所以,他机警得很,不愿过
早脱离希特勒。”)斯大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策略,要求停止争吵。他同意德国在两
年零三个月内交货,答应在一年半内,将原料交给德国。在所有障碍都被清除后,这份条约
于3天后签字。德国代表团兴高采烈。“这份协定”,团长报告说,“意味着通向东方的大
门已为我们敞开。”
    希特勒既高兴又宽心。比诸克里姆林宫里的同事,他更为入神。斯大林是他唯一想深刻
地了解的世界领导人。他详尽地盘问了从莫斯科回来的使者,把有关他的盟友的最微小的细
节都问得一清二楚。据克里斯达?施洛德的回忆,他不时打断对方的话,热情地高喊,“斯
大林其人是个残忍的家伙,但你不能不承认,他又是个异乎寻常的人。”这几乎像是在谈论
他自己。
    解决这个俄国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另一个问题:那年3月,芬兰人被迫接受了苏联的
苛刻和平条件,结束了他们之间短暂的流血战争。希特勒原为要支持这一不受欢迎的事业感
到尴尬,现在,他如释重负,把注意力转向更加丰饶的竞技场。其中之一是意大利。不久前
,他曾就墨索里尼之不受欢迎的建议作了回答,在这方面跨前了一步。他详尽地为自己的行
为辩解,对意大利进行狂热地吹捧,像一个女学生给她的最新迷恋对象写信一样,用了许多
斜体字。
    自然,信会被如此长时间担搁,它肯定要由一位有名望的人士转交的。于是,到了次日
,3月9日,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带了一大群随员,离开了柏林。他们中有顾问、秘书、理
发师、医生、体操教员和按摩师。在首次会见时,墨索里尼对里宾特洛甫所提出的“意大利
是否参战?”的问题作了谨慎的回答。他说,他有意“对冲突进行干预,打一场与德国的战
争相平行的战争。”但是,时日要由他来选择。里宾特洛甫试图将他就范,却未成功,他只
同意与希特勒见面。3月18日,星期一,这两位独裁者冒着大风雪,在勃伦纳山口会面。
    会议开得热烈真诚,希特勒成了会议主宰。他讲得心平气和,故作姿态。他说,他此行
的目的是“将局势解释清楚”,以便让意大利总理作出自己的决定。
    让施密特觉得奇怪的是,墨索里尼利用仅有的几分钟发言时间,着重阐明了他欲参战的
意图。他说,这不过是选择最好的时机的问题罢了。两人在永远信任,永远友好的气氛中分
了手。但希特勒却指示施密特勿将会谈纪要的副本交给意大利人。“意大利方谁会看到这份
文件,会告诉哪个盟国的外交官,这谁也不知道。”墨索里尼似乎觉得,他最近所作的参战
誓言是错误的。在返回罗马的途中,他指着窗外纷飞的大雪说,让雪一直落到南方的埃特纳
去才能把意大利民族变成武士的民族。希特勒主宰会谈一事虽然使他恼怒,但他确切知道,
他的盟友不会在陆上发动攻势了。

(6)
    不久前,希拉赫夫妇偶然在总理府发现元首戴眼镜看书。
    (*希特勒的秘书用大号字码打字机打印文件,以便元首在公开场合不戴眼镜就可看清
楚)。他连忙把眼镜取下(他不准霍夫曼在他戴眼镜时拍照),用手揉眼睛。“你知道”,
他承认了,“我要戴眼镜了。我一天天老了。我要在50岁而不是在60岁时发动战争,原
因也在于此。”他翻阅着伦敦的画册。“多高兴呀,没有巴罗克式的建筑,”他猛然合起书
。“这种东西我不能再看了。”
    他下定决心让德国首先到达挪威。4月2日,他下令于一周后开始进攻,时间是清晨5
时15分。反希特勒集团也同样决心不让入侵发生。为此,他们需要哈尔德这个人。不久前
,他曾保证助以一臂之力,但一直在动摇。为了让他行动起来,他们让他看了穆勒的备忘录
――它提纲挈领地谈到了教皇如何秘密参与和英国和谈一事。总参谋长对此印象深刻,却泪
流满面。他哭泣着说,他的良心不允许他行动。

    计划的失败并未使勇敢的奥斯特上校泄气。他决心亲自行动以阻止希特勒。4月上旬,
他密告荷兰武官,挪威将遭入侵。但是,由于这份情报只转到挪威驻柏林使团的一成员手中
,而他又觉得不值得将它转给奥斯陆。英国人也不相信收到的类似报告,不相信希特勒正在
做他们自己计划在一、二天后要做的事情。一种过分自信的气氛笼罩着唐宁街10号。
    星期天上午,4月7日,德国海军分成5队,分别朝挪威6个城市进发。在其中3个城
市――纳尔维克、特隆黑姆和斯塔万格――船舱里装满了战斗队的德国商船正在邻近海面严
阵以待。其时,英国的舰艇正在纳尔维克下方海面布雷,为他们的入侵作好准备。皇家海军
的舰艇“萤火虫”号发现了两艘德国的驱逐舰。伦敦认为,德国海军企图占领纳尔维克,但
所用兵力有限,这两艘军舰系其中的一部分。直到星期一上午,英内阁才得悉,敌军舰也朝

至少另外3个挪威港口接近。大臣们张口结舌,但要阻止希特勒,现已为时晚矣!星期二清
晨,德军发动进攻了。上午8时,纳尔维克已被两营德军占领。这两营德军系希特勒啤酒馆
起义时的老战友,爱德华?狄特乐准将率领的特种高山兵。中午前,其它港口也相继陷落。
但是,在古老的奥斯卡堡,入侵者遭到抵抗,抵抗者坚守的时间足以令皇室家人、政府官员
和国会议员等安然乘火车逃离奥斯陆。挪威银行的黄金和外交部的秘件,共装满23卡车,
远离首都。
    在丹麦,德军所遇抵抗甚微,计划执行之顺利,有如纸上的一样。因为某种原因,丹麦
的海军一炮未发,陆军也只打伤入侵者20名。至半夜,战斗全部结束。丹麦国王投降,下
令停止一切抵抗。他对德国行动部队的参谋长说,他会尽力保持国内的和平与秩序。接着,
他便开始吹牛拍马了。“你们德国人”,他说,“又完成了令人无法相信的事情!人们必须
承认,你们干得真是出色!”
    当天快结束时,希特勒似乎也在挪威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直到英国海军突然出现。星
期三上午,5舰英国驱逐舰突然闯入纳尔维克港,打沉两艘德国驱逐舰和所有商船――只有
一艘幸免。3天后,英舰“瓦斯巴特”号率一驱逐舰队返身前来,把余下的德舰全部击沉。
    这个消息令希特勒非常紧张。他对勃劳希契说,看来,纳尔维克恐怕守不住了。至4月
17日,希特勒的烦恼又非常明显了。他看见谁就骂谁。勃劳希契、凯特尔和哈尔德都不敢
吭声,作战部长约德尔唐突地宣布,出路只有一条:“集中力量,坚守,不放弃。”接着,
他与希特勒辩论起来,好像他们是同级似的。把旁观者吓得目瞪口呆。后来,作战部长发了
火,把门一摔,冲出门去。希特勒一声不吭,从另一扇门走了出去。当晚,他便令狄特尔:
“尽量坚守。”19日,新的危机消息又传了过来。躲在挪威北部崎岖海岸山间的挪威国王
哈康七世,即20世纪里唯一由民众投票选举的君主,坚决拒绝由挪威法西斯党魁、罗森堡
的信徒维德孔?吉斯林组成新政府。
    至此时,英军两个旅已在纳尔维克和特隆黑姆附近登陆,共1.3万人。随着英军的攻
势加剧,登陆部队不断增加,至周末,德军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此时,米尔契亲自指挥
空军前来救援。他派了两架巨型水上飞机,满载特种高山部队飞往纳尔维克;然后又亲自指
挥俯冲轰炸,削弱了挪威中部英军和挪威军的抵抗力量。4月28日,英国下令撤出大部分
陆军。次日,哈康国王及其政府成员乘英国巡洋舰转移至北极圈内的特罗姆塞,并在那里临
时建都。
    现在,除纳尔维克外,挪威的大部分地区已在德军控制之下。在纳尔维克,狄特尔的6
000名士兵仍在与盟军的2万名士兵英勇奋战。4月的最后一天,约德尔告知希特勒,奥
斯陆与特隆黑姆之间的通讯联系已经建立。午餐时,“得意忘形”的希特勒承认了自己的错
误,感谢他为胜利作出了贡献。
    元首也对狄特尔和米尔契表示感谢,双双予以提拔。他把米尔契大加夸奖,在一次会议
上说,由于米尔契掌管空军,在挪威看来大势已去时,救德军于危难。“为什么呢?”他抑
扬顿挫地问,把与约德尔争论一事忘得一干二净,“只因为有我这样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
叫不可能的人!”
    巩固了北方后,希特勒再次将精力转向入侵西方的问题上。对原先草拟的进攻计划,他
从未喜欢过,因为这是上次大战中使用过的战术的翻版,且缺乏想象力:从法国北部和比利
时杀向英吉利海峡各港口。他的目标不但是消灭法国的陆军,而且还要占领海峡沿岸,把英
国与其盟国切断。此外,德国还要建立潜艇和空军基地,为进攻英伦三岛作好准备。
    “这还是施利芬计划”,他对凯特尔和约德尔说,“只是沿大西洋沿岸向右包抄而已。
连续打两次这样的战役是打不赢的。”即使打赢,它也违反了他们闪电战的原则。他曾发誓
不让这一代人再受他在弗兰德受过的苦难。按他的计划,他将越过阿登山脉,在南部更远的
地方进行大胆的穿插,用机械化部队突破色当,席卷至英吉利海峡。接着,主力便挥戈北上
(一反施利芬计划),插进英法两军的后方,挡住他们的退路。他的副官们发现,元首一夜
又一夜地研究一幅特制的立体地图,以确定色当是否应突破之处。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将军或许是陆军中最出色的战略家――也独立地策划了
类似的进攻计谋,将它呈给了勃劳希契。勃劳希契不予采纳,理由是风险太大。但当元首听
说曼斯坦因有此“风险大”的建议后,要他陈述详情。令曼斯坦因惊奇的是,元首听了很高
兴。这样一来,他不但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还对计划作了些改进。最高统帅部既不喜欢希特

勒之修改后的计划,也不喜欢曼斯坦因的计划。他们群起而攻之,但希特勒力排众议,讥笑
反对派为“施利芬崇拜者”被裹在“僵硬如化石”的战略里。“你们该多读些卡尔?梅依的
著作!”
    2月末,希特勒――曼斯坦因进攻计划被正式采纳。待挪威战役快结束时,作好了沿西
线行动准备的德军已达136个师。他们万事俱备。只待连续好天的出现。5月1日,希特
勒将进攻日期定在5日。但是过了48小时后,由于气象条件不好,他又把5日推迟到7日
――然后又推至8日。戈林仍在祈求给他多点时间。但荷兰传来的消息却令人大吃一惊:取
消休假,疏散人口,设置路障。希特勒很紧张,同意延期至星期五,即5月10日,但又说
,“再多一天也不行!”他说,前线200万官兵处于进攻状态,工作是越来越困难了。

    至此时,希特勒已下定决心,不再等待连续5天的好天便发动进攻,因为为此前提他已
付出了3个月的时间代价。他是在赌博,靠的是过去证明如此有效的工具――“直觉”,即
产生于不耐烦的逻辑悬念。星期四上午,亚琛附近的一名兵团司令报告说,当天出现了大雾
。接着便有人预言,大雾将会消散,10日是个好天。希特勒令他的专列准备从柏林城外的
一个小车站出发,并特地采取措施,不让他的心腹左右知道他的目的地和此行的目的。在漫
长的旅途中,希特勒外表虽然平静,但是随着进攻期限的即将到来,他内心也受折磨,很是
忧愁。列车在汉诺威停住,以等待最后的天气报告。这一次,气象局长狄新(他后来获一金
表,作为奖赏)预言10日是个好天。希特勒确认了进攻令,进攻移于拂晓开始。他虽比平
常早些进房休息,但无法入眠。据预报,天气已转好,他仍在为天气发愁。
    对成功的更大的危险还是来自他自己的情报机关。受到希特勒信任、能得悉此次入侵的
始终详情者,屈指可数。其中之一是卡纳里海军上将,而他所知的又无一不告诉他的性情暴
躁的副手奥斯特上校。当晚早些时候,奥斯特曾在晚餐时告诉他的老友荷兰的武官说,希特
勒已下了最后一道进攻令。晚餐后,奥斯特在最高统帅部稍事停留,并获悉,此次不会在最
后一分钟再次推迟。“那猪猡已去了西线”,他对荷兰武官说。荷兰武官首先将此情报转给
了他的比利时同事,然后与海牙通话,用密码说:“明日拂晓。严守!”
    10日凌晨4时25分,元首的专列抵达了目的地――欧斯寇顿。这是个小镇,与荷、
比边境相隔不远。在群星密布的天幕掩护下,元首乘车前往其新的指挥部“岩巢”。当他在
炸开林木茂密的山顶而建成的指挥所――地堡内坐定后天已开始放亮。他对了对表,大为惊

奇(“我当时大怒”)。原来,天亮的时间比人们告诉他的早15分钟。
    在面西25英里外,他的部队正在冲过比、荷、卢三国的边境。他的空军遮黑了天空―
―为此次进攻,他集中了2500架飞机,比盟军能派上天空的飞机总数多得多。德机一群
群向西飞去,把70多个敌机场炸成废墟。空降部队夺取了荷兰的主要据点,滑翔部队从天
而降,准备夺取比利时的明碉暗堡。元首最感兴趣的,要算是对埃本?埃马尔的炮台的进攻
了。部队出发前,他曾亲自给指挥官们和与此滑翔战斗有关的无衔军官训话,还使用了模型
地图。他“热切地”等待着战报。11日中午,这座被认为攻不陷的炮台,连同默兹的一座
桥梁,已落入德军之手。听此消息后,希特勒欣喜若狂。不久,更有意义的消息便传来了:
敌人反攻了!“当消息传来,说敌人正沿整条战线前进”,希特勒回忆说,“我高兴得真想
哭!他们中计了!进攻列日是一条聪明的计策。我们不得不让他们相信,我们仍然忠实于旧
的施利芬计划。”




--
--
※ 转寄:·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02.204.8.23]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a.bbs@bbs.sjtu.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9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