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从乞丐到元首-7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y 26 16:26:00 2001), 转信
发信人: jackson (冷冰冰),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Thu Jun 3 17:41:38 1999) , 站内信件
(7)
5月10日,英法两国吃了一惊。两国的总参谋部对布鲁塞尔、海牙或自己的情报专家
所提出的警告置之不理〔B1938年,英国情报员M1―6,耗费1万英镑,从一波兰数
学家那里买到了代号为“谜”的密码机的秘密资料。他还买到一份英国护照,一张法国居住
证,允许他和妻子在法国居住。他记住了这部机器的主要部件的图样,并在巴黎左岸的寓所
内复制了一部机器。“谜”的工作机成功的翻制出来后,并在布列茨雷公园安装――这是一
座维多利亚式的大厦,在伦敦北部40英里外。1939年英国宣战时,这架代号为“厄尔
特拉”
(“超级”机密)的机器已可以投入使用。它的首次大贡献是将希特勒入侵西方计划的
电波截获并破译,告诉了英国总参谋部〕。脸色铁青的张伯伦仍似继任首相,但人家却劝他
卸任。
英王乔治六世遗憾地接受了他的辞呈,建议由哈利法克斯接替他。但是,很明显,只有
温斯顿?丘吉尔才得到全国的信任。于是,清晨6时,英王召丘吉尔进宫。在写给《泰晤士
报》的一封信中,丘吉尔曾颂扬过德国元首,但很勉强:“我历来说,如大不列颠在战争中
被打败,我希望我们能找到一位有能力引导我们重新在民族之林中取得合法地位的希特勒。
”这番话并未能抚慰元首。他把丘吉尔看成是最凶恶的敌人,是伤害英德联盟的英国犹太人
的工具。元首钦佩斯大林,对丘吉尔却恨之入骨。这两者是个奇怪的对比。所以,邱吉尔荣
升首相的消息令元首又恼又恨。
正当希特勒的步兵和坦克长驱直入荷兰和比利时之际,戈培尔则在令其部下为下一个宣
传战作好准备,5月11日的宣传干部秘密会议的记录说,“部长为最近的将来所提的原则
是,在敌人的报道中,凡属不正确的或有害于我的,必须立即予以否认。报道之事实是否属
实,这无需核查――关键在于,敌之说法是否有害于我。”更重要的是,必须反复对英法两
国讲明,宣战的是他们。“现在在他们头上的爆发是他们的战争。无论如何我们不要再次中
计,被搞来充当侵略的角色。”
向比利时西部的进军取得了重大胜利。这当然是希特勒之计划的一部分:他想把世人的
注意力从他的主攻方向(通过阿登山脉)引开。5月13日,他的部队几处越过了默兹,朝
色当逼近。希特勒希望在色当突破马奇诺防线的薄弱的一环。
尽管北进节节胜利,希特勒却对数量上处于劣势的荷军的顽强抵抗感到关切。14日上
午,他发布指示,令其部属“迅速”将抵抗力量击溃。于是,从比利时地区飞来一队队空军
,“以便迅速征服荷兰这个堡垒”。不到几小时,德国空军便在鹿特丹投下了92吨高效炸
弹。这次轰炸原是要消灭涅威马斯河上驻守桥梁的抵抗力量的,但炸弹却投进了市中心,炸
死平民814人。此事被民主国家的报界大肆渲染,死亡人数被夸大至2.5万人和3万人
之间。西方报纸也未透露双方达成的把轰炸限于军事目标的默契,首先是被英国人破坏的。
3天前,英国皇家空军不顾法国的强烈反对,派遣35架轰炸机,袭击了莱茵河的一个工业
城,炸死平民4人,包括一名英国女人在内。“5月11日晚的空袭,规模虽然微不足道,
却是个划时代的事件”,英国法律学家AE?J?P?维阿尔评论说,“因为它首次有意违
反了文明战争的基本规则,就是说,敌对行动只限于针对敌方的战斗力量。”尽管希特勒在
荷兰进行了可怕的报复,他却反对轰炸伦敦的建议。他不愿搞得如此过火――在目前。鹿特
丹的悲剧宣告了荷兰抵抗之结束。几小时后,荷军总司令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当晚,德军的
坦克在色当突破了法国第九军和第二军的防线。在嘶声怪叫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掩护
下,三条机械化部队的长龙,轰隆轰隆地朝英吉利海峡挺进。
次日清早,从巴黎打来的长途电话把丘吉尔从梦中吵醒。“我们被打败了!”法国总理
雷诺喊道。“我们打输了!”丘吉尔不敢相信,他的将领们也是这样――他们把德军装甲部
队征服波兰一举,误认为是与笨拙而原始的波军交手的简单行动。
恐怖笼罩着法国――戈培尔又加剧了这一气氛。“此后,秘密电台的任务”,5月17
日他对工作队员说,“是千方百计在法国制造惊慌……它必须提出一紧急警告,说要提防
‘第五纵队’。它还应该指出,在目前形势下,连德国犹太人都是德国特务。”那天上午,
希特勒乘车前往位于阿登山脉腹地的巴斯托尼。“全球都在倾听!”他趾高气扬的宣称。他
来A集团军(由格德?冯?伦斯德将军指挥)司令部的目的,是要讨论向海峡主攻的进展问
题。他兴致勃勃地留在司令部进午餐,还在流露出胜利神情的士兵行列中漫步。
返回德国后,不分享他的快乐的德国人是罕见的。大部分曾为希特勒出巡捏一把汗,认
为他行动过快,危险不小的人们,都坚信元首是绝无谬误的。当4名工业家,包括阿尔弗里
德?克虏伯在内,从广播中听到向荷兰挺进的情况时,个个激动万分,指着西北欧的地图,
七嘴八舌地说:“这里,这是你的。那里,那是我们的。要把那人逮捕,他有两个工厂……
”其中一个工业家忙给下属打电话,要他去请求陆军允许他们中的两人立刻前往荷兰。
5月19日上午,德军几个装甲师离英吉利海峡仅50英里左右;次日晚,第二师开到
了索姆河口的阿布维尔。这样,一个大的陷阱便布好了,陷在里面的有比利时军,全部英国
远征军和法国的3个军。当勃劳希契将攻克阿布维尔的消息用电话通知他时,他惊奇不已,
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他把人人都夸奖了一番。约德尔在日记中写道,元首欢喜若狂,”
谈论中,他夸奖陆军及其领导。他忙着准备和约。该和约的主要要点是:归还近400年来
从德国人手中抢走的土地,还有其它重要问题。”
事态确按其梦想到的一般发展。3天后,A集团军的坦克部队顺利北进,威胁着海峡港
口加来和敦刻尔克。敦刻尔克若有失,英军从海上撤回英国的通道便被切断。听到这一消息
时,戈林将大手往桌上一击。“这是空军的特殊任务!”他高喊道。“我必须立刻给元首说
说。给我挂电话!”片刻后,他便向元首无条件地保证,光凭空军的力量便能将受困的敌残
余部队消灭。他只要求德军的坦克和步兵后撤,以免被自己的炸弹炸中。由于希特勒与陆军
和其高级将领又不和,他想必将此举看成是加强对陆军的控制的良机。他批准戈林从空中将
敌人消灭。
听到这一消息后,约德尔讽刺说,“戈林又在那里夸海口了!”然后,他便乖乖地与戈
林的参谋长通话,为此事作出必要的安排。“我们已经干了!”回到司令部后戈林兴高采烈
地对米尔契说。“空军要去消灭海滩上的英国人。我好说歹说才把元首说服,不让陆军干。
”米尔契并不像他那样乐观,说,炸弹掉进沙内很深才爆炸。另外,执行这样一个任务,空
军的力量是不够的。“这不是你的事,留给我干好了”,戈林说完,又吹起牛来。“陆军历
来想当君子。他们把英国人包围起来,又想尽量少伤害他们。但是元首却想教训他们一番,
让他们好好记住。”
次日上午,5月24日,希特勒到A集团军的前沿指挥部看望了伦斯德及其部属。元首
兴致勃勃,预言战争将在6个星期内结束。到那时,与英国人谈判的道路便大开了。他向英
国人要求的无非是要他们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而已。在讨论战术时,伦斯德将军并不
反对用飞机去减少被困在敦刻尔克的敌人的力量,建议坦克部队之前进止于该城下之运河区
。希特勒同意了,并说,装甲部队要用来打法国人。下午12时45分,令坦克部队停止前
进的命令便以元首的名义发出去了。
当晚,4个装甲师便在阿运河停止前进。坦克部队被搞得摸不着头脑――对岸没有炮火
打来。他们还看清了敦刻尔克的塔楼――宁静的塔楼。是否战役有误?更摸不着头脑的是各
师的师长。他们很清楚由于英军在里尔附近与德军大规模交手,他们费不了多少手脚便可将
敦刻尔克拿下。为何竟不让他们将英军逃往英国的最后一个港口攻下?
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对此表示轻蔑。“我们的左翼装甲机械化部队”,他在日记中写道
,“在元首的直接命令下,便这样停止了进攻!被我们包围的敌军竟留给空军去结果!”哈
尔德多少有点理由相信,戈林为了追求个人的荣誉,对元首说,如果陆军将领取胜,元首在
国内便会威信扫地。这样,元首便被争取过去了。
地面部队的将领们反复阐明观点,要求让坦克和步兵开进敦刻尔克。但希特勒置若罔闻
。5月26日,有消息传来说,英吉利海峡内船只来往频繁(是否可能是英军准备撤退?)
此时,元首才勉强答应从西面向敦刻尔克推进。但是就在同一天,戈林对元首说,空军已摧
毁了敦刻尔克港。“只有鱼才能游抵彼岸。我希望英国兵个个都是游泳能手。”
正当英军和法、荷、比联军退进死胡同时,一支约由900艘船只组成的杂乱无章的舰
队,从英国的10多个港口同时出发。它们中有战舰,有帆船,有舰艇,还有奇形怪状的荷
兰舰只――操纵这支舰队的有职业军官、渔民、拖船船夫、业余航海专家,以及出海从未超
过3海里的业余水手等。这就是所谓的“戴纳摩行动”,即在两天内撤走4.5万人。这个
小小的数字由于希特勒对民主国家之行动的轻视,并未加以考虑。这支由业余和专业航海人
员组成的援救队,像搞体育活动似的,英勇地、有效地撤退英军一举,令希特勒万分惊奇。
至5月30日,126606名英军已被撤回英格兰――每小时还有人被运回来。
希特勒的将领们并不比他更有远见。哈尔德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被包围的敌军正在瓦
解。他承认,有些人“靠凡能漂浮的东西”逃回英国,但他以轻蔑的态度将此比作另一次”
溃败”――这是佐拉写的关于普法战争中法军溃败的小说。然而到了中午,德军最高统帅部
终于了解到了英军撤退的规模,于是便加强了轰炸。然而大雾救了英国人。大雾不但笼罩着
敦刻尔克,连德国的所有空军机场都被浓雾吞噬――那里停着3000架轰炸机!与此同时
,很奇怪,德国第八航空兵团的“斯图卡”轰炸机对这支由小舰只组成的舰队所造成的损失
微乎其微,而投有滩头上的炸弹又深陷沙土后才爆炸,造成的伤亡也很小。
同样令人惊奇的是英国的“喷火式”新型战斗机给戈林的战斗机群造成重大损失。待大
雾慢慢散去,轰炸机起飞后,这些小小的“喷火式”又给它们以致命的打击。
奇怪的是对英军的不停后撤,希特勒竟然无动于衷,似乎这根本不是他的事。当勃劳希
契和哈尔德拚命设法阻止英军像流水似地撤回英国时,希特勒的反应是优柔寡断的,甚至是
懒散的。在这些日子里,在会议上挥舞拳头的是军事将领,而不是他。与纳尔维克危机形成
鲜明对比的是,元首没有拍桌子,没有威胁恫吓,也未采取疯狂的措施去阻止英军蜂拥逃回
英国。他竟让下级去挑作出决策这份重担。
敦刻尔克的防线之守军力量虽然薄弱,却也坚守至6月4日才告陷落,但是,至此时,
338,226名英军和盟军已被运回英国,以备来日再战。关于希特勒的变态行为,此时
海峡两岸纷纷进行猜测。一方面,他批准戈林去轰炸被围的敌军,另方面却又不采取强有力
的行动――显然是帮助他们脱逃――这是为什么?他自己的解释令人越听越糊涂。他对海军
副官说,他原以为英国远征军会像在他的战争中表现的那样打到最后一兵一卒的;他希望将
他们团团围困,待他们弹尽粮绝时,大批俘虏他们,供和谈时使用。但是,当此计――就算
是他的计谋吧――不成,几乎未俘获什么英军时,他并未发怒,甚至都未发急。
还有另一种说法。这是在他视察被打得斑斑驳驳到处是被扔下的书籍、照片、破鞋、枪
枝、自行车以及其它物品的敦刻尔克海滩时对林格说的:“让败军回家,给老百姓看看他们
挨了多重的一顿打,这历来都是不错的。”他也对鲍曼说过,他是故意饶恕英国人的。他抱
怨说,“丘吉尔并不理解我的积极精神。我有意不在英国和我们之间制造一条无法修补的鸿
沟。”
有人认为,元首的动机系出自政治或人道上的考虑。军方人士,包括副官们在内,对此
说均一笑了之。“希特勒故意让英国人脱逃之说,是属于寓言范畴的”,普特卡默说。能同
样接近希特勒的人们也确信,是他对英国人的爱使他怜惜他们的。“作为一个个的英国人,
他们的鲜血是宝贵的,不能让它流”,他对特鲁斯特太太说。“无论是在种族上还是在传统
上,我们两个民族都相同。即使我的将领不明白这一道理,这历来是,现在仍然是我的目标
。”有能耐的外国观察家相信这一理论。例如,弗朗斯瓦?本塞就认为,希特勒从不愿与英
国开战――只想让他们中立。
他曾证明过这点:不久前,他用专列经苏黎世将尤妮提送回英国。他对恩格尔说过,他
为她的命运深表遗憾。“就在我首次能真正使用她时,她却失去了勇气。”她要回去的地方
是敌对的英国。在希特勒入侵比利时后3天,她姐夫奥斯瓦尔德?莫斯雷爵士以及英国法西
斯同盟的其他领袖,便被监禁――没有审判――目的是不让他进行和平宣传。在此之前,莫
斯雷就曾忠告其黑衣党徒务必忠于祖国,他的态度是:“为阻止战争,为使英德两国仍亲如
朋友,我愿战斗到最后一息。
然而,一旦战争爆发,我便为我的祖国而战。”不久,仍在哺育只有11个星期的儿子
的狄阿娜?莫斯雷夫人,也跟着丈夫入狱――入狱令是她的亲戚首相下的。当局准许她将婴
儿带进好莱威监狱,却不准她的19个月的儿子一同进来。按规矩,一个母亲只能带一个婴
儿,而她决定两个都不带,省得让他们手足分离。幸好她的牢房内(地板泡在水中)没有床
,只有一张席子。3年后,莫斯雷染重病,夫妇二人于是获释。众人哗然,肖伯纳却对此加
以取笑。“我觉得,这次的莫斯雷恐惧是可耻的”,他对一女记者说。“一个人便能把他们
吓得魂飞魄散,这些都是什么人?即使莫斯雷龙体欠安,现在也是该释放他的时候了,而且
还要向他赔不是,因为竟让他把我们吓得连忙向《人与保护法案》求救……我们仍不敢让莫
斯雷为自己辩护,还造出如此荒唐可笑的情况来,说是说,在英国任何一家书店里都能买到
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而莫斯雷的作品却连十行都买不到。这件事被弄得荒唐到无法用语
言表达。晚安!”
尤妮提回家后,子弹仍留在头中。她既忧愁又苦恼,无法自己进食。8年后,由于子弹
的移动,她死于非命。
(8)
在敦刻尔克陷落的前夕,希特勒离开了“岩巢”。在离开前,他指示要将“岩巢”完整
保存,作为“全国的纪念碑”。“岩巢”里的每间房子都得按原样保存,每个名牌都得留在
地板上。元首司令部被迁至比利时的一个小村内。这个小村名叫布鲁里德贝希,靠近法国边
境。当希特勒抵达那里时,村子已空无一人,村民已全部撤走。村里已建了个花园,还用沙
子铺了几条路,但元首的地下碉堡里的水泥地仍是湿漉漉的。他给这个和平的景象取了个好
战的名字“狼谷”――是根据他早年在党内活动时的绰号取的。
至此时,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不但让比利时投降,且拒绝流亡。“我决定留下”,他对
首相说。“盟国的事业已失败了。”这看来确凿无疑了:6月5日,德军以143个师的兵
力转而进攻法军的残部65个师。守卫者的坦克为数甚少,且几乎没有空军掩护,而德军又
在沿着长达400英里的战线向前推进。在巴黎,绝望的雷诺向罗斯福呼吁,让他派“足以
遮天蔽日的机群来”――之后,他便卷铺盖走了。
对希特勒这边而言,这正是参战的良辰吉日,墨索里尼表示愿意参战,但他的盟友却劝
他等一等,待德国空军将法国空军消灭后再说。意大利总理无奈,只好耐住性子,等到6月
10日。他的解释信充满了高度信心,却惹得希特勒讽刺挖苦。“过去,我常常不明白他何
以如此幼稚”,元首对其将领说。“这封信证明,在政治问题上我将来必须对意大利人多加
小心。很明显,墨索里尼把此事看作是在罗马大街上散步一般。”意大利人会感到吃惊。”
开始时,他们胆小如鼠,不敢参战;现在呢,他们却迫不及待,想分享战利品来了。”
拂晓,意大利以32个师的兵力进攻法国南部。法国守军只有6个师。但意军作战不力
,前进的速度只能以英尺计。至此,法国北部战线的两端均已崩溃。德军于14日上午开始
进入巴黎。德军B集团军司令冯?包克将军,乘坐联络飞机来到巴黎的凯旋门,刚好赶上接
受首批尖兵的敬礼。在现代战争史上,战役的指挥官赶在部队前头,先行抵达目的地的情形
不多,包克便是其中之一。德军进入巴黎,说是战斗不如说是游行。包克竟有空去拜谒拿破
仑墓。在里茨吃完午饭后,他还去商店买了点东西。
在“狼谷”,戈林正在劝说希特勒对英国轰炸德国居民区进行报复。他们在村子的广场
谈话时,瓦尔利蒙上校偶然听到戈林宣布,他无法再容忍英国人的这些暴行,要“用十颗炸
弹回敬英国的一颗。”然而,希特勒却纹丝不动。据瓦尔利蒙回忆,他当时说,“很可能,
敦刻尔克一役将英国政府吓破了胆,使它暂时昏了头脑。英国轰炸平民的另一个原因是,英
国轰炸机的瞄准器不准,又由未受过训练的机组驾驶。不管属何种情况,我认为应先等待,
然后再采取反措施。”
元首此时的心情是想进行谈判。他利用巴黎的陷落带来的兴奋情绪,通过与赫斯特报纸
的记者卡尔?冯?维冈会见,向西方发表声明。他宣称,只要巴黎敞开,他原并无心攻打”
美丽的法国首都”。接着,他便强烈地否认说,他无意消灭大英帝国,也无此目标。他对美
国的要求不外乎是局部的“门罗主义”:美洲归美洲人,欧洲归欧洲人。
正当德国军队继续长驱直入时,南方的意大利军队拟乎在原地踏步。墨索里尼有幸的是
,法国北部战事的发展。排除了在南方采取任何行动的必要性。至16日晚,德军几乎可以
随意越过法军松散的防线。次日上午快到中午时,希特勒正与其军事顾问们在“狼谷”商讨
战局,忽然有消息说,法国希望停战。听到这个消息,希特勒顾不上尊严不尊严,一拍大腿
,高兴得把腿一收,支起了膝部。西方的纪录片将这一短镜头变成了长镜头。据罗伦士?斯
达林斯说,这部纪录片是由当时在加拿大陆军搞宣传工作的制片人约翰?格里埃森剪接的。
他利用把胶片“绕圈”的办法,把希特勒的姿势变成一系列可笑的“趾尖旋转”。希特勒的
官方摄影师瓦尔特?弗朗茨将这一情景拍进了镜头。他坚持说,他只拍了8格,并把这些胶
片交给了元首。“他欣喜若狂”,施洛德小姐回忆道。人们张口结舌,凯特尔却乘机拍马。
“我的元首”他笨拙地说,“您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指挥官!”
法国的投降使英国受到沉重打击。即使如此,丘吉尔仍在侃侃谈论英国之“最好的时刻
”,使英国人的勇气得到恢复。
从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中又传来另一个抗战的声音――专门对法国广播。“法国抗战的
火焰是不会熄灭的”,戴高乐将军在第二广播室广播说,“永远不会熄灭!”法国,他说,
只是在一次战斗中失利。“她并未输掉战争。”人们并未注意到,那天是6月18日,是滑
铁卢战役125周年纪念日,而那次战役的较量最终是由勃吕查的德军决定胜负的。
中午,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在元首室会晤。这正是希特勒1938年赢得慕尼黑会议历史
性胜利的地方。这一次,意大利独裁者明显地屈服了。他的宣战,在军事上是个欺骗,在政
治上是个赌博。希特勒不靠他人帮助,单枪匹马出征,取得了胜利;不用说,今天该是他说
了算。墨索里尼和齐亚诺两人,发现元首居然宽宏大量寻求和平,都大吃一惊。希特勒“对
消灭大英帝国是否可取的问题,作了许多保留。他认为,即使在今天,这对保持世界均势仍
是个重要因素。”接着,希特勒坚定不移地支持里宾特洛甫以宽大的条款与法国议和的建议
,尽管墨索里尼一再反对。“现在,希特勒是个赢了大钱的赌徒。他起身离桌不想再冒险了
”,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他话中带有保留,还有机敏。在取得这样一个大胜利后
,这真令人吃惊。人们不能指责我对他过于温柔,不过呢,今天我确实佩服他。”
这两个独裁者,还费时在明信片上签名。作为此次会晤的留念。在一张明信片上,墨索
里尼以刚劲的笔触写道:“英雄造时势!”下边,是希特勒秀气的题词:“时势造英雄!”
墨索里尼回罗马时精神沮丧。“实际上”,齐亚诺当晚写道,“总理怕的是,随着和平的时
刻日近,他生平无法实现的梦想,即在战场上显神威,也渐渐消逝了。”
3天后,即夏季的第一天,希特勒乘车前往贡比涅附近的林子,即凯撒的代表曾在那里
投降的那个林子。这是个报仇雪恨的行为,也是个有历史意义的选择。铁路上等待着的是那
辆凯撒的代表投降时使用过的著名的木制餐车。人们将它从博物馆里吊起,通过倒塌的墙壁
,放在原处。下午3时15分,元首的车队抵达了。希特勒面孔严肃,举动庄重,迈着轻快
的步伐,朝餐车走去。他在一块花岗石前停住了脚步,那上面写道:
1918年11月11日,日耳曼帝国被它试图奴役的自由人民摧毁,其罪恶之骄傲在
此地屈服。
威廉?夏伊勒用双筒望远镜注视着希特勒的表情。“在他生平的许多重大的时刻,我都
看到过那张面孔。但在今天,它冒着鄙视、慷慨、仇恨、复仇和凯旋的烈火。”林格回忆说
,当时,希特勒口中念念有词,听来像是“我们必将把能引起人们回忆起1918年那个耻
辱的日子的一切东西全部毁灭。”
在那辆破旧的餐车里,早已摆好了一张长台,两边各放了五六张椅子,供双方代表团就
座。施密特站在上首,以便听到双方的谈话。元首在他的译员身旁就座后,戈林、雷德尔、
勃劳希契、里宾特洛甫和赫斯分别就座。几分钟后,查理?亨茨格将军带领法国代表团进来
了。法国代表团由一名海军上将、一名空军将军、一名前大使组成。他们的脸上还挂着听到
谈判将在何处举行时出现的惊愕的表情。
希特勒和他的同僚们起立。一句话也未说。双方相对鞠躬后使各自坐下。首先由凯特尔
宣读希特勒起草的停战协定的前言。凯特尔说着元首的话时,施密特想,法国人和德国人就
像蜡人一样,面无表情,互相对视。凯特尔说:德国无意用和平的条件去毁谤一个如此英勇
的敌人。“德国所提要求之目的是要阻止敌对行动之重新发生,是要使德国得以继续进行不
得不与英国人打的战争,并且为新的和平创造条件,使通过战争强加在日耳曼帝国头上的不
公正情形得到纠正。”从当时情形看,希特勒似乎是在对英国而不是对法国讲话,并向英国
人提出和平――如果他们高兴的话。在条文中这点变得越来越明显。条文甚至规定,德国放
弃对英国的海上霸权进行挑战的企图。他庄严宣布,他不会将法国海军舰只拿来供自己在战
争中使用,也不使用法国的海军装备(跨过英吉利海峡)。希特勒在作这一承诺时,德国海
军是不同意的,因为在挪威与法国海军的一役中,德国海军损失惨重,他们拟用法国海军装
备进行弥补;希特勒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这一建议,究其原因乃系出自恐惧和希望。他恐惧的
是,他若把法国舰队抓来,英国可能会横下心来打仗,因为这意味着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战
。他希望的是,他的“绥靖”能导致和平,两国同时又达成君子协定式的默契:大英帝国继
续统治海洋,日耳曼帝国则移向东方,谋取生存空间。
施密特读完法文本后,希特勒立刻起身。其他人跟着也起身。大家客气地行完鞠躬礼后
,元首带着大部分人马离开了会场,留下来的只有凯特尔和施密特。接着,约德尔和另外几
个德国将领便进来了。法国代表审阅了停战条款后,他们坚持要将此文本交给设在波尔多的
法国政府。“绝对不行!”凯特尔说。“你们必须立即签字。”
然而,法国代表团却顽强地要求德方给法国以1918年法国给德国代表团的同等礼遇
。几分钟后,亨茨格便与法军总司令魏刚将军交谈上了。“我是在车厢里给你打电话”――
他停了停――“从你知道的那个车厢里。”他报告说,条件很苛刻,但并不可耻。即使如此
,亨茨格觉得,这些条件都是“残酷无情的”,比上次战争中法国强加给德国的要糟糕得多。
谈判拖至黄昏仍无结果。次日(6月20)上午,谈判继续进行,又拖至下午大半晌后
。下午6时,凯特尔完全失去了耐心,派施密特前去找法国人,并下了最后通牒:“1小时
内若不能取得协议,谈判便告破裂,法国代表团将被押回法军阵地。”
别无选择了。下午6时50分,在与波尔多多次通话后,亨茨格将军终于在停战协定上
签了字。仪式结束后,凯特尔叫他停留一会儿再走。待无他人在场时,两位将军无言地对视
着。施密特发现,两人眼中都有泪水。凯特尔控制着自己的感情,对亨茨格如此尊严地代表
他的国家的利益表示祝贺。接着,他便伸出一只手。亨茨格握了握它。
德国电台进行了现场广播,将这些事件送回了德国。当自豪但精神不振的亨茨格一走下
餐车时,那边便传来了有节奏的录音喊声:“我们打,打打打,打英国!”这肯定令德国人
动了心。这是戈培尔玩的花样。不管什么场合,他都要放音乐。但他这次的做法却惹恼了元
首――在条约中,他一直在设法给人以相反的印象。
回到“狼谷”后,希特勒便着手计划出游巴黎。他将一个雕塑家和两个最宠爱的建筑师
――施佩尔和杰斯勒――召来充当向导。“巴黎历来令我着迷”,他对阿尔诺?布列卡说
(布列卡宏伟的古典作品也受斯大林的称赞)。希特勒承认,他长久以来就殷切期望有朝一
日能参观“灯光城”。这是个艺术大都市,首先让艺术家陪他游城的原因就在于此。他确信
,他定能在巴黎找到重建德国重要都市的灵感。“我想实地看看那些建筑,因为在理论上我
对它们熟悉。”
一行人――包括凯特尔,鲍曼和几名副官――来到布鲁里德贝希村外的打谷场上时,天
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们爬进飞机――由波尔驾驶。待他们抵达勒布格时,太阳已经升起
来了。6月23日是明亮而炎热的一天。希特勒爬进车队里为首的一辆敞篷车,与通常一样
,坐在司机身旁。其余的人坐在他身后。当他们朝第一个停留地大剧院进发时,街上渺无行
人,只偶尔有个把宪兵。这宪兵有如履行公事,朝车队潇洒地敬礼。布列卡是在巴黎度过其
最美妙的年华的,看到城市如此死气沉沉,他不禁吃了一惊。
当希特勒沉醉于大剧院之建筑奇迹中时,他的表情也慢慢松弛下来了。早年在维也纳,
他就对这座大剧院羡慕不已。
对它,他就像对总理府一样熟悉,看到这一切,他眼中放射出兴奋的光芒。“这是世界
上最美的剧院!”他失声对随行人员喊道。他察看了包厢,发现少了一个房间。一直陪他们
参观的白发老仆人,既生硬又自豪地告诉他们,这间房子多年前就没有了。“喂,你们瞧,
我多熟悉这里的路!”希特勒带着小学生的自豪说。
在埃菲尔铁塔停留片刻后,他们便前去瞻仰拿破仑墓。希特勒先生以帽捂心,鞠躬行礼
,呆呆地望着那圆形的墓穴。他深深地动了心。末了,他转身对杰斯勒平静地说:“我的墓
由你建造”(后来,他向杰斯勒作了详尽的指示。他的墓必须异常简单,须建在慕尼黑。”
我真正的出生地是在这里”,他说。“我在这里开始搞运动。我的心在这里。”)说完,他
便陷入了沉思。他指示鲍曼,把拿破仑的儿子的遗骨从维也纳迁至他父亲的身旁。
长达3小时的观光以参观蒙马特尔高地――这是学画的人们的圣地――而告终。或许,
它令他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沉思一阵后,他转身对杰斯勒、布列卡和施佩尔说:“你们
的工作现在就开始了。”城市和纪念碑的重建工作便交给了他们。“鲍曼”他说,“帮我搞
这项工作。你要好好照料我的诸位画家。”希特勒再次俯视了延伸在高地下的巴黎城。“感
谢命运,我终于看到了历来让我神往的巴黎的魔术般的气氛”,他说。他命令部队绕开巴黎
,避免在它附近作战的原因也在于此。“这样,我们下边的那幅图画便可留给未来。”然而
,那天早晨看见过他的少数几个巴黎人却被吓得惊慌失措。当他的车队在市场上碰到一群胖
女人时,最胖的那位恐怖地指着他惊呼:“是他!是他!”她的喊声吓得众人四散奔逃,混
乱不堪。
次日,希特勒叫施佩尔用他的名义起草一份法令,宣布柏林的楼房建筑全部复工。“巴
黎不是很美吗?”他说。“应该把柏林搞得比它更美。”希特勒也把布列卡拉到一边,滔滔
不绝地谈论日前之所见所闻。“我爱巴黎――自19世纪以来,巴黎就是个艺术重地――就
像你爱它一样。大战前,我对艺术也雄心勃勃。如果不是命运将我推入政界,我也会像你一
样,在这里求学的。”
停战协定将于午夜后8小时又35分生效,所以,众人在用蜡烛照明的桌旁坐下来吃夜
宵时,气氛倒也热烈。天空越来越黑,远处传来了隆隆的雷声,午夜来临时,有个副官报告
说,敌机来了。灯火熄灭了,众人端坐在黑暗中,只有闪电不时使人们的脸孔闪亮。
香槟酒杯被分发给了众人。大家在对表时,室内安静得令人毛骨悚然。凌晨1时35分
,号角声顿起,吓了人们一跳。不知谁小声告诉布列卡,这是传统的信号,意味着让“武器
休息”。另外一人感动得在擤鼻涕。凯特尔站在黑暗中发表了讲话。他举杯祝酒,号召众人
为最高统帅希特勒元首“连干三杯”。
于是,众人便起身碰杯。希特勒仍坐着,显得有些不自然――他不喜欢这种做作,但又
只好服从陆军的传统。他礼节性地将酒杯碰碰嘴唇,滴酒未饮。之后,他便坐下,低着脑袋
。在这欢快的人群中,他成了一个孤零零的人。后来,他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责任非
常重大呀。”说完,他便离屋而去。
------------------
啸林书院扫描校对||http://goldbook.yeah.net/
--
--
※ 转寄:·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02.204.8.23]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a.bbs@bbs.sjtu.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7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