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inu (石弩),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华西列夫斯基(14)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y 22 21:17:32 2001),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graphy 讨论区 】
【 原文由 ztxc 所发表 】
第十四章 巴格拉季昂计划
----------------------------------------------------------------------------
----
              疗伤病榻亦运筹,只因大战费思谋;
              扇形阵势百万军,计借古人好名头。
    当华西列夫斯基还在克里米亚前线紧张地部署攻打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进攻时,
斯大林与朱可夫元帅、安东诺夫副总参谋长等就在莫斯科开始了1944年夏季战役作
战计划的运筹帷幄。
    1944年夏季战役,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白俄罗斯战役。其实,早在1943—1944
年冬季战役正在激烈进行时,苏军最高统帅部就已经决定,应该在夏季实施几次重
大战役,以最终解决和歼灭部署在斯摩棱斯克以西广大正面上的法西斯“中央”集
团军群,并彻底解放自战争爆发以来一直被法西斯军队所占领的白俄罗斯领土。要
知道,这些地区的广袤领土及生息在它上面的无数苏联公民,已经被法西斯摧残蹂
躏达3年之久了。
    华西列夫斯基当然清楚,最高统帅之所以一再催他加快克里米亚战役的进程,
就是因为必须抢时间以及早展开白俄罗斯战役。一方面,需要他这位副国防人民委
员①和苏军总参谋长回莫斯科投入白俄罗斯战役有关的一切运筹帷幄与精确计算;
另一方面,也需要尽早地把那些已经完成了解放祖国南方疆土任务的精锐苏军部队
调运到新的作战方向上。
  ①华西列夫斯基担任此职是在1943年5月,当时国防人民委员会再度改组,人
民委员为斯大林,副人民委员只两人,即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
    4月23日,朱可夫从乌克兰第1方面军前线被斯大林召回莫斯科。斯大林、朱可
夫、安东诺夫3人首先在最高统帅部开始了白俄罗斯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拟定工作。
就在这次具体研究和议论的过程中,斯大林曾打电话给尚在克里米亚前线的华西列
夫斯基,希望他能抽出一两天时间来莫斯科谈谈他对于这次战役的设计和意见。但
当时正在研究攻夺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紧要时刻,华西列夫斯基表示不能回去,并
说再有8—10天就可以了。那时将攻克该要塞,整个克里米亚战役也就要结束了。
    可是,斯大林已经急不可耐。他当时一方面要求华西列夫斯基就地写一份关于
整个夏季作战设想的报告先交上;另方面则提出要乌克兰第1方面军先行发起这次战
役。但后者当即被安东诺夫有根据的分析否决了。朱可夫显然也同意安东诺夫的意
见。这样,斯大林便说:看看华西列夫斯基的建议再说。但是,你俩先拟定个初步
方案,以便届时我们共同讨论。
    结果,就像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斯大林的急切心情没有使华西列夫斯基回到
莫斯科,反倒是德军残留的那枚地雷把华西列夫斯基从前线送回了莫斯科。
    万幸的是,华西列夫斯基的伤势并不特别严重。斯大林亲自下命令给他调来了
最好的医生,要求对华西列夫斯基的头部做认真彻底的检查和治疗。结果表明,伤
口并不深,并未危及颅内脑组织,主要是颅外创面较大和颅骨轻微损伤。这样,虽
经医生一再劝阻和挽留,华西列夫斯基还是坚持提前出院了。他心里明白,最高统
帅和战争形势都急需他立即返回自己那特别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当然,他本身也
非常愿意并急切地希望回到正在进行的战事运筹和指挥中。
    其实,还在住院医疗期间,华西列夫斯基一刻也未停止对白俄罗斯战役计划的
思考和运筹。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一来(指住院),我就有‘机会’再次考察
总参谋部正在起草的白俄罗斯战役计划的细节。”
    这次战役的代号叫“巴格拉季昂”,同以往的每次战役一样,它的代号也是根
据斯大林的建议而确定的。“巴格拉季昂”是一位俄罗斯著名将军和英雄的姓,他
的全名叫彼得·伊方诺维奇·巴格拉季昂。181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远征俄国时,
先是大败于莫斯科的熊熊大火,旋即在博罗季诺会战中受到重创,50万大军只剩了
2万余人,仓里逃出俄国,以致最后彻底败北于比利时南部的滑铁卢。巴格拉季昂即
是这次会战中的著名英雄之一。
    住院期间,华西列夫斯基还从向他汇报的第一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及作战部长
什捷缅科那里得知,当时还对包括这次战役在内的整个1944年夏季战局计划采取了
许多隐蔽和保密措施。
    为使计划避免外泄,当时知道该计划全貌的,除了斯大林外,只有朱可夫、华
西列夫斯基、安东诺夫、什捷缅科和另外一名作战部副部长5人。此外还规定,对该
计划严格禁止公文往来,同样也禁止在电话上交谈或利用电报传送。各方面军的战
役企图也只有司令员、参谋长和军事委员3人参加拟定。文件必须是手写的,要汇报
的话也只能司令员亲自来。大功率无线电台禁止使用,训练用无线电通讯网也只能
使用距前沿不小于60公里的小功率发射台。而且,作业时要在专门的无线电监督下
使用低架无线进行。
    为了迷惑敌人,总参谋部特别指示在南方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要在南部各方向
上故意显示出加强兵力的集中。在这些假的集中地域内,每天都安排有大量的坦克、
汽车、火炮和人群的运动与配置,在坦克和火炮模型的配置地点故意设置高射炮群
防卫,甚至在某些地段还采用出动歼击机巡逻的办法,以显示它的对空防御措施。
与此相反,在大量部队已经秘密调进指定位置的西部中央方向,故意派出小股部队
在白天进行热烈甚至是热闹的“防御性”作业,所有前沿地区的工事和筑垒都是完
全防御性的。此外,向这里大量调入的各种作战物质和装备,包括各部队在内,都
是不经任何中转方式而直接进行的;如必须中转,则事先全部车站内外实行戒严。
其实,连铁路工作人员也不知这是大战前的物资和人员集中。
    后来的事实表明,这种保密和隐蔽的方法确实大大奏效,以致德国统帅部一直
认为苏军夏季攻势的方向不是在西部中央方向,而是在南部;即使在西部方向有所
行动,也是次要的牵制性局部战役。因此,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它的地段未采
取任何积极的防御措施,相反倒在南方方向大筑特建反坦克堑壕,集结兵力并调运
预备队。当时担任德军第4集团军司令官的蒂佩尔斯基尔希后来写道:“加里西亚前
线德军莫德尔将军认为,除了他所在的地段外,俄国人不可能在其他方向上进攻。
德国最高统帅部也完全同意他的观点。”
    为实施这次重大战役行动,苏军最高统帅部还对各主要参战的方面军进行了新
的调整和调动,建立了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2、3方面军。
    此外,当时还规定,在这条突击线的南北两端,分别安排有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
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做掩护性侧翼进攻。在上述4个方面军的后侧的是大本营预
备队,其中两个最有力的集团军——克列伊泽尔的第51集团军和扎哈罗夫的近卫第
6集团军,是从克里米亚战场上刚刚调过来的。此外,预备队的编成内还有4个诸兵
种合成集团军,2个坦克集团军,52个步兵和骑兵师,6个独立坦克和机械化军,33
个航空兵师。另外,在白俄罗斯地区敌军后方活动的还有37万多人的游击兵团和大
型游击队。
    稍后,最高统帅部又把担任主要突击的上述4个强大方面军部队分别编成了两个
集团。A集团由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组成,共有39个步兵师,
2个坦克军,l个骑兵军,6个炮兵师(其中2个是火箭炮兵师)。B集团由白俄罗斯第
1和第2方面军组成,共有3时步兵师,1个坦克军,l个机械化军,3个炮兵师(其中
有1个火箭炮兵师)。两集团加在一起,计有77个步兵师,3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
1个骑兵军,6个炮兵师,3个火箭炮兵师。
    与苏军正面而对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包括有坦克第3集团军、第4集团军、
第9集团军、第2集团军。这些部队加在一起总共有42个师。若把该集团军群侧翼的
其他集团的兵力也加上,总共也才只有63个师。
    上述说明,不论在作战准备、方向判断还是兵力配置等各方面,苏军都占有绝
对的强大优势地位。尤其可笑复可怜的是,这时的希特勒和他的纳粹战略家及将军
们对这些还不清楚。
    5月20日,伤愈出院的华西列夫斯基第一次应召到斯大林的办公室,同时参加的
还有朱可夫、安东诺夫和什捷缅科。他们这次是在最高范围内审定“巴格拉季昂”
战役计划的细节问题。当时,该计划只有1份手写稿,系由作战部副部长格雷兹洛夫
将军亲手书写的。据什捷缅科后来回忆,它的全部内容只有一份简短的文稿和一张
战役计划图。
    第二三天,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几乎全是在斯大林那里度过的。其中第三天,
还召集来了所有担任主要进攻方向的那4个方面军司令员,以及苏军各兵种领导人和
总参谋部的部分人,以便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经过这次充分的讨论,
总参谋部又负责对战役计划做了进一步的修正和明确,“其目的就是合围并消灭明
斯克地域内敌冲央’集团军群的有生力量”。
    5月30日,最高统帅和大本营最后批准了“巴格拉季昂”战役计划,并规定从6
月19—20日开始执行。
    关于这个计划的特点,华西列夫斯基曾有8个字的精彩概括:“简单明了,大胆
宏伟。”他具体写道:
          (“巴格拉季昂”)计划简单明了,同时既大胆又宏伟。
      它的简单明了表现在,它是以关于利用在白俄罗斯战区形成
      的对我们有利的苏德战场态势这一决定作为基础的。同时我
      们也清楚地知道,这些翼例对敌人是最危险的,也是防御最
      严的。计划的大胆来源于不惧怕敌人的对策而力图在一个战
      略方向上实施对整个夏季战局有决定意义的突击。能够证明
      计划宏伟的是,计划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
      分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它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还规定
      了为实现军事战略的总任务和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大量方面军
      战役。这些战役是计划中规定同时实施或相继实施的,它们
      看起来是孤立的,但是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就在“巴格拉季昂”战役计划被批准的当天,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又被召到
斯大林的办公室。像往常那样,斯大林对他们说:既然计划已经完成并通过了,那
么大本营目前的任务就是帮助各方面军的首长和部队更好地准备战役,然后实施战
役。希望他们最好马上就分头到各个方面军去,那里最需要他们。斯大林就问他们
愿意到哪个方面军去,两人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共同表示愿意到被指定的地方去。
这样,斯大林便开始点名指派了:朱可夫去白俄罗斯第1和第2方面军,而华西列夫
斯基则到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去。
    5月30日夜间,斯大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4人再次聚到克里姆
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这是白俄罗斯战役前苏军正副最高统帅和正副总参谋长的最
后一次聚会。在这里,他们结束了运筹帷幄“巴格拉季昂”大战的最后一道工序,
这就是研究并起草了给白俄罗斯各方面军的各个训令,关于立即投入准备白俄罗斯
战役的指示和战役实施第一阶段的具体任务。第二天,这些由斯大林和朱可夫俩人
联合签署的训令便直接发往了各方面军部队。与此同时,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俩
人以大本营代表身份分别签署的给巴格拉米扬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
和扎哈罗夫的训令也发了下去。他们要求这4位方面军司令员在他们到达部队之前,
先行确定好完成战役准备和开始进攻的日期。
    31日,华西列夫斯基还在总参谋部直接召见了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员切尔尼
亚霍夫斯基上将,后者因病未能参加5月23日斯大林主持的那次讨论战役计划的大本
营会议。华西列夫斯基向他详细地介绍了“巴格拉季昂”战役的全部计划和该方面
军的具体任务,并亲切地询问他还需什么具体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切尔尼亚霍夫斯
基对这次会见感到由衷的高兴。他知道,华西列夫斯基将同他一起负责实施所在方
面军的战役作战任务。而且他还知道,自己这次首次出任方面军司令员一职,也是
经由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直接推荐的。
    记得还是在南方作战前线时,斯大林在一次电话中请华西列夫斯基推荐一位未
来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员。当时华西列夫斯基回答说,有关白俄罗斯战役的一
切问题,他与安东诺夫曾谈过多次。因此,他个人和总参谋部的意见是把年轻而勇
敢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作为该方面军司令员的唯一候选人。后来,斯大林同意
了他的意见,并在4月间发出关于任命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命令。
    顺便说一下,当时斯大林还向他提出了关于正在筹建中的白俄罗斯各方面军高
级首长的人选问题,并指定要从他所最熟悉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中抽选这些高级指挥
人员,以便在白俄罗斯战役中能够得心应手地加以有效使用。那时,除了上面提到
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以外,华西列夫斯基还从乌克兰第4方面军中推荐了两位集团军
司令,即扎哈罗夫和克列伊泽尔,此外还有一些军一级的指挥人员。后来表明,这
些建议没有白提,扎哈罗夫接替了彼得罗夫成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克列伊泽
尔和他著名的第51集团军,先被安排到大本营预备队进行短期补充和休整,随后就
被派到白俄罗斯战役的主要作战方向担任主攻集群了。另外的那些军长和他们的部
队也很快被调去参加白俄罗斯战役。
    6月4日,华西列夫斯基由莫斯科出发,他的大本营代表指挥所同白俄罗斯第3方
面军司令部在一起。出发前一天晚上,斯大林又把他和朱可夫召到克里姆林宫。这
次,斯大林没有更多地对这两位爱将提出什么要求,只提醒他们要经常让他了解前
线战事的发展情况。在特地为他俩准备的宴席间,斯大林频频举杯祝酒,祝他们和
他们所在的部队取得胜利,大败法西斯。
    当天16时,华西列夫斯基一行来到了设在斯摩棱斯克州红城附近的森林中的白
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焙。在他的指挥所里,已经事先准备好了能同大本营、总参谋
部及各方面军和各集团军司令保持经常与可靠联系的电报、高频电话及无线电通讯
设施。同他一起到达并将展开工作的还有苏军炮兵副司令奇斯佳科夫上将,空军副
司令法拉列耶夫空军上将。他们的任务是帮助华西列夫斯基协调这两个方面军的炮
兵和空军的行动。此外,还有一个直接受华西列夫斯基领导的以波塔波夫中将为首
的总参谋部军官小组。
    晚餐过后,华西列夫斯基听取了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关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战役
计划及其实施准备工作方面的汇报。根据大本营5月31日的训令,这个方面军的战役
任务是与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左翼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协同动作,粉碎位于其
正面的敌维捷勃斯克一奥尔沙集团。为达到这一目的,规定将实施两个突击:一个
是由第39集团军和第5集团军在方面军的北面实施。其中第39集团军应当从西南面迂
回维捷勃斯克,与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左翼协同动作,粉碎敌维捷勃斯克集团并
占领该城;而第5集团军则穿过鲍古舍夫斯克、先诺和卢科姆利诸地域,挺进到别列
津纳河上游。另一个突击由近卫第11集团军和第31集团军负责实施,该两集团军在
粉碎敌奥尔沙集团后,应沿明斯克公路干线向鲍里索夫发起进攻,并利用坦克和骑
兵的快速部队来扩大和展开这一总方向上的胜利。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还向华西列夫斯基报告说,他们经过研究已经决定,方面军
将迅速建立完成上述任务的第一梯队4大突击集群。这些突击集群将以上述各集团军
的精锐部队组成,平均每个集群约有步兵师5—6个,同时配以坦克旅1—2个。作为
方面军第二梯队组成的,主要是几个快速兵团,如近卫机械化第3军、近卫骑兵第3
军和近卫坦克第2军。后来,大本营又给增派了强大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切尔尼
亚霍夫斯基还介绍说,为保证各突击集群能顺利地冲破敌军防御,方面军还抽调了
146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764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加强第一梯队的加强兵思这样,
就使平均每公里的突破正面上有44辆坦克和175门大炮。
    华西列夫斯基对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这种集中使用加强兵器的作法很表赞赏,
但他强调指出,必须严格协调步炮合同以及整个步炮兵与坦克兵和航空兵之间的行
动。
    第二天,在方面军首长的陪同下,华西列夫斯基还专程到第5集团军视察并了解
了前线的部署和伪装等问题。随后,他又专门召集各前线航空兵部队首长会议,与
随行的空军副司令法拉列耶夫等一起研究了航空兵部队的协同作战问题。
    6月8日拂晓,华西列夫斯基离开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带着随员马不停蹄地赶到
了巴格拉米扬大将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部。在这里,华西列夫斯基对一切
都感到熟悉和亲切,颇有一种如鱼得水之感。因为,该方面军司令员巴格拉米扬和
参谋长库拉索夫两个人都是他1936—1937年在总参军事学院学习的老同学,从那时
到现在,他们之间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尤其是库拉索夫,他们认识得还更早
呢。那是在1935年冬。当时,华西列夫斯基正以伏尔加河流域军区司令部军训部长
的身份去参加一次由白俄罗斯军区组织的战略野外训练作业。库拉索夫正好在白俄
罗斯军区司令部工作。后来,当华西列夫斯基1940年升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之职后,
他便把还在总参学院当主任教员的库拉索夫调任他原来的职务。1941年8月,他成为
总参第一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后,库拉索夫再次接替他的工作而成为作战部副
部长。那时,他们相处得非常好。
    多年好友这次又要在新的岗位上共事,这大概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和乐事吧。
当天,他们整天都在巴格拉米扬的指挥所里,华西列夫斯基先后听取了方面军司令、
参谋长、各兵种首长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关于战役准备过程以及战役的物资保障等方
面的报告和说明。
    按照大本营5月31日的训令,该方面军在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在白俄罗斯第
3方面军的配合下粉碎敌维捷勃斯克一列佩尔集团,前出到恰什尼基和列佩尔地域西
德维纳河南岸。为此,必须用近卫第6集团军和第43集团军的兵力来突破戈罗多克西
南敌人的防御,进而强渡西德维纳河并攻占别申科维奇。在协助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右翼完成合围并消灭敌维捷勃斯克集团后,该方面军主力拟向西继续发展进攻,一
举攻占列佩尔市,切断德军第16集团军和坦克第3集团军之间的联系。
    为此,该方面军首长决定把部队展开为一个战役梯队,并把坦克等作为快速集
群使用。此外,他们还确定了各集团军突击集团的编成。具体说来,在近卫第6集团
军中,由步兵第22和第23军组成第一梯队,由第103军和近卫第2军组成第2梯队进行
突破;在第43集团军的突破集团中,由步兵第1和第60军组成第一梯队,步兵第92军
作为第2梯队。在方面军预备队中,除了坦克第1军外,还有一个步兵师留在突击集
团的右翼。
    华西列夫斯基认为该方面军的战役计划是完全可行的。这样,波罗的海沿岸第
1方面军的战役准备就顺利通过了。当夜,华西列夫斯基又回到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在此后的几天中,华西列夫斯基一直在为铁路工作的缓慢而发愁。因为,一旦
承担进攻任务的部队及其所需要的物资和技术器材不能如期到达指定位置,任何周
密的计划也等于白费。而且,由于铁路运输的拖延,必将会使战役发起时间推迟,
而这给高度集中起来的部队和大量技术兵器的隐蔽和伪装又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
困难。因此,他曾多次向斯大林打电话并递报告,要求最高统帅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他甚至在6月13日夜写给斯大林的报告中说:
          完成您的指示的准备工作正在全速进行,正在研究各个
      细节。现有部队在您指定的期限之内无疑将会准备就绪,大
      家对胜利充满信心。
          但是,对于铁路能否把炮兵第4旅和第15旅、奥斯利科
      夫斯基将军的骑兵军、弹药、燃料以及罗特米斯特罗夫所属
      各兵团按时运到,我们仍感担心……我再次报告,开始的最
      后日期将完全取决于铁路工作,我们方面已经作好而且还在
      继续做着一切努力,以便不耽误您所规定的进攻期限。
    朱可夫也就这一问题向斯大林提出报告,抱怨铁路运输极为缓慢。他说:“在
我负责的地段上,铁路运输现在已成了最大的问题。据我了解,不仅各种装备和技
术兵器,而且连作战部队也未全部到达指定地域。”因此,他建议必须迅速加强这
一工作的领导,甚至请斯大林出面加以干预。
    由于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的一再催促,终于引起了最高统帅部的重视。后经
斯大林亲自过问,交通人民委员会才改变了原运输计划,但是,这种修正已经太晚,
以致最后不得不把进攻时间推迟到6月23日。
    每当大战之前,都是华西列夫斯基最为繁忙的时候。作为苏军总参谋长,他要
对所有的方面军和各集团军负责领导工作。总参谋部和大本营还要为考虑其他方向
的作战或下一步的战役规划征求他的意见,或干脆要求他主持这些工作。而作为派
赴某一指定位置的大本营代表,他也丝毫不能因上述问题而推卸自己的责任。因此,
他常常有一种恨不能分身几处的想法。
    6月18日深夜,斯大林突然给他打电话,问他能否在不影响自己负责的当前地段
工作的情况下来莫斯科两三天。有什么办法呢?只有应命以赴才好。于是,第二天
他就回到了莫斯科。待见到斯大林后,他才知道是北部战线上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出
现了新的问题。原来,列3格勒方面军经过激烈拼杀在卡累利阿地峡战线上挫败了芬
兰军队。正当他们准备鼓起余勇突破芬军的最后一道防线时,突然得到可靠消息说,
德国统帅部已命令防御在南卡累利阿一线的兵力迅速向卡累利阿地峡运动和集结。
这样,列宁格勒方面军的进攻便很可能会因敌军的顽强抵抗而停顿下来,甚至会出
现由于敌军的反冲击而使该方面军严重受挫的危险。
    当晚,华西列夫斯基就与斯大林和安东诺夫一起从各个方面研究起来。经与列
宁格勒方面军首长电话联系,又与卡累利阿方面军首长通话,终于理出个大致的头
绪。他们认为,列宁格勒方面军仍应坚持原来的强攻措施,但必须尽最大可能提前
发动;而卡累利阿方面军必须在南卡累利阿地域即时发起斯维里一彼得罗扎沃茨克
战役,以牵制住苏军的北上增援行动。战役发起的时间最迟不得晚于6月21日。同时,
大本营还命令奥涅加湖和拉多加湖的区舰队全力以赴地配合卡累利阿方面军的行动。
    此后,斯大林指示安东诺夫向华西列夫斯基介绍了盟军正在实施之中的诺曼底
登陆行动及其最新进展情况。安东诺夫说,现在是登陆行动的第13天,盟军已经把
初时的3个不大的登陆场连成一片,并正在向科汤坦半岛方向作扩大展开。总之,目
前的推进速度应该说是极端缓慢,这显然与其大量兵力和兵器不相匹配。斯大林请
华西列夫斯基谈他的分析和看法。华西列夫斯基认为,这。可能是盟军在静中观变
的一种战法,即看看德军会不会再从苏德战场继续撤兵西驰,或者干脆是英国人要
稳住德军。当话题谈到英美军队此次诺曼底登陆作战对苏德战场的可能影响时,他
们一致认为,苏军一旦开始大规模的白俄罗斯战役行动,并继续顺利地在北方进攻
芬兰,希特勒和他的统帅部将再会把西线部队部分地移到东线来。
    第二天晚上,斯大林又专门请华西列夫斯基把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
岸第1方面军的详细准备情况向他报告。他们对在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进攻地段正确
地使用坦克第5集团军问题,作出了新的安排。华西列夫斯基建议,应把该坦克集团
军由原来的奥尔河一鲍里索夫方向转移到鲍古索夫斯克一鲍里索夫方向上来。因为
这一突破方向比原来的距离要近,地形也较好。而且,前方正面又没有更强大或密
集的敌军。最后,斯大林同意了这一建议,表示暂时可以把坦克第5集团军留在大本
营预备队,一旦需要,华西列夫斯基就以大本营代表身份对它发出命令。
    正当华西列夫斯基要返回即将展开进攻突击的前线时,斯大林又把电话打到了
总参谋部,要他先不要走。显然,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
    果然,是朱可夫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前线打来电话。他要求大本营允许把该方
面军的进攻日期向后推迟一天,即由原定的6月23日改为24日。斯大林为此征询华西
列夫斯基的意见。他回答说,这事他要与巴格拉米扬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商量一下。
    商量的结果是,两位司令员认为可行。特别是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还保证说,这
不会给他的侧翼带来什么不安全。
    华西列夫斯基当然也认为是适宜的。随后,他由此又突然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
于是,他向斯大林建议说,这样,“我们便能够在6月22日夜间,即在白俄罗斯第3
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开始突击进攻之前,利用大本营派给白俄罗斯第1方面
军的远程航空兵了。待我们用过之后,再让它们回到原先的位置上,即在6月23日夜
间继续执行它先前的指定任务,岂不两全其美?!”
    斯大林听后笑了:“我完全同意,但这必须与朱可夫元帅沟通一下。”接着,
他又说,“这对你们还有一个好处,而这是您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同志没想到的。”
    “什么?”华西列夫斯基问道。
    “你们还可以多增加一天进攻的时间呢。”
    俩人都笑了起来。
    6月20日,华西列夫斯基终于被放回了前线。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169.229]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hinu.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7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