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inu (石弩),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华西列夫斯基(6)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y 22 21:18:17 2001),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graphy 讨论区 】
【 原文由 ztxc 所发表 】
第六章 苏德战争之初期
----------------------------------------------------------------------------
----
               反击计划初就日,苏德战端骤然开;
               前线后方御敌策,作战部长总牵怀。
    1941年6月22日凌晨,法西斯德国在苏联边境西部约100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突然
发起了侵苏战争。至此,希特勒蓄谋已久的、苏方随时在准备的苏德战争终于爆发
了。
          1941年6月22日是赌命运的一天。在午夜后2点10
      分,我进入了兵团前沿指挥所。它的位置在波豪卡莱以南的
      一个了望塔里面,距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西北方约9英里
      的地方。当我在3点10分到过该地时,天还是黑的。3点15
      分,我方炮火开始射击。3点40分,俯冲轰炸机开始了第一
      次攻击。4点15分,第17、18两个装甲师的前卫单位开始渡
      过布格河。4点45分,第18师的领头战车开始涉水渡河。为
      了完成这个任务,它们已经具有防水装备,这是在海狮作战
      计划中已经试用过的,可以使它们渡过深度达13英尺的
      河水。
          6点50分,我在柯罗德罗附近,坐着一艘攻击艇渡过了
      布格河。我的活动指挥部,包括两辆装甲无线电通信车,一
      些能够越野的车辆和一些摩托机车,在8点30分也开始跟到
      了我的后面一同前进。我开始尾随第18装甲师的战车后面前
      进,不久就到了里斯拉河的桥上。这个桥的攻占对于第47装
      甲军的进展是具有极大重要性的。在那里,除了一些俄国的
      哨兵以外,我没有发现有任何其他的人。当他们看到我的车
      队之后,俄国兵马上回身就跑。有两个我的传令官,不听我
      的命令,自告奋勇地去追击他们,结果都冤枉地送掉了性
      命……
    上面这段文字,真实地记录了法西斯德国第2装甲兵团在苏德西部边境中段向苏
联发起突然进攻的大致情形。它的作者是有“闪击英雄”之称的德军第2装甲兵团司
令古德里安将军。这是他在自己的自传性著作中,对他率先于“中央”集团军群所
负责的地段突入苏联境内发动闪击的自白。
    当时,希特勒法西斯用以突然攻击苏联的部队共有3个大的武装集群;“南部”
集团军群,由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负责在普里配特沼泽地的南面发起进攻;“中
央”集团军群,由波克元帅指挥,任务是在普里配特和苏伐尔基峰之间发起进攻;
“北部”集团军群,由李布元帅指挥,以东普鲁士地区作为进攻出发基地。战争狂
人希特勒的作战意图是,务使该3个集团军群突破边境附近的苏军防线,然后将其包
围并分别加以歼灭。各集团军集群的强大装甲兵团主要负责带头突破,并一直向苏
联境内纵深地带挺进发展,以阻止苏军后退过程中建立新的稳固性防线。据古德里
安叙述,当时希特勒并没有哪一方面是主攻方向,而且3个集团军群的实力配置也大
体相等。如果说有所不同的话,也只是在装甲兵团的配备上,即“中央”集群有两
个装甲兵团,而“南部”和“北部”集群只有一个。
    希特勒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的阴谋企图,确是蓄谋已久的。
    当年,他在奥地利兰德斯堡监狱里所写的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中,就已经
把独霸西欧大陆与东进扩张苏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他声称,要使德国成为“地
球的主人”,在西方首先就要击败德国的宿敌法国,粉碎徒有其表的不列颠王国;
在东方“必须积极扩张,主要是牺牲俄国”。1939年11月,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签署3个月后,希特勒在一次军事会议上竟厚颜无耻地说:“我们与俄国之间是签有
条约,但它只能在有价值时才予以遵守。”1940年6月初,当德国法西斯军队前出到
英吉利海峡沿岸一带时,希特勒在一次与龙德施泰特的谈话中表示,他“自己毕生
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报复布尔什维主义”。一度,他曾想在1940年秋就发动侵苏战
争,但后来因为准备尚未就绪(主要缺乏一定数量的机场和新式装甲战车),且加
以秋季已经逼近而放弃了。因为他不想重蹈当年拿破仑的覆辙。他一直认为,拿破
仑远征俄罗斯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严寒而招致的。
    被战争机器推着四处旅行并已兴奋到狂不可止状态的这个第三帝国的矮小领导
人,如果不是极力回避,那么必是早已忘记了德国大政治家格勒纳将军在《施利芬
的遗嘱》一书中所做的具有先见之明的预言:
          谁想认识东方战场的战略性质,谁就不应该无视历史的
      追忆。在容纳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维斯瓦河与乌拉尔之间
      广阔平原的大门口耸立着的拿破仑一世这个警告的形象,他
      的命运应能使任何攻打俄国的人在对俄国进攻之前感到不寒
      而栗。
    还在1940年莫洛托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柏林之行以前的8月间,法西斯德国
对苏战争计划的基本方案就已基本制定完毕。它使用的名称代号叫“巴巴罗萨”,
意为蓄有红胡子的人。选用这个代号并非偶然,它是德国皇帝胖特烈一世的绰号,
现在用他的绰号替东进侵苏计划命名,用意即在“消灭俄罗斯的有生力量”。12月
18日,希特勒亲自签署了关于准备执行该计划的第21号训令。“巴巴罗萨”计划宣
称:“德国武装力量应做好准备,以便在对英战争尚未结束以前,以迅雷不及掩耳
的军事战役一举击溃并彻底战胜苏俄。为此目的,陆军必须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部
队……准备工作必须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
    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根植于“总体战”和“闪电战”的理论基础。一般
说来,它可以代表法西斯德国军事艺术的“最高成就”,它是在对外扩张的年代里,
在对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法国和英国的战争中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的一次
综合应用。法西斯希特勒和他的帝国将军们的进攻理论的出发点是:苏维埃制度不
稳固,苏军训练无术而不堪一击。这样,苏联及其军队都被认为是无法抵御古德里
安的坦克兵团、德国空军的第一流飞机及德国陆军铁拳的集中打击的对象。关于对
苏战争胜利的最后期限,则更显示了希特勒法西斯的狂妄与骄横,如,最先E.马克
斯认为需要7—19周;总参谋预计说最多不超过16周;布劳希奇稍后认为是6—8周;
到最后,希特勒在与冯.波克元帅的交谈中则夸下海口说,苏联在3—6周内即将完
蛋。
    1941年4月30日,希特勒把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的开始时间定在了6月22
日—….
    在战争开始的瞬间,包括此后的一段日子里,苏联军队,尤其身处一线而又相
对薄弱的边境地区的军队猝不及防,以致出现了一攻即溃的局面。
    虽然苏军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反击侵略战争的准备,苏联政府和总参谋部也为
战争做了相当的部署和动员,苏联人民也无时无刻不在枕戈以待,但毕竟战争是在
被动局面下迎来的。它的到来,犹如一次巨大灾难的突然降临,人们只能预防它的
到来,但还不能十分准确地得知它将在某时某刻到来。更何况,当时苏军对敌人进
攻方向还做了不正确的判断,各部队的战略防御还在匆忙而紧张的部署之中,连最
高军事委员会和总参谋部也未估计到敌人进攻会来得这么快……
    据《苏联外交政策史。1917—1985》一书披露,当时苏联政府和斯大林虽然十
分清楚地知道,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对它爆发的日期推测却犯了错误,斯大林
“错误地认为希特勒不会在近期贸然破坏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来,即1942年8月,
当斯大林在莫斯科会见丘吉尔时,他自己也承认是把时间估计错了,他说他已经知
道战争迫在眉睫,但是还“想争取6个月的时间用于对付这一进攻的准备”。
    因此,直到这年的5月初,总参谋部经斯大林同意才开始发出把大量兵力调往西
线的指示。而且,按照当时的决策,调往西部边境的5个集团军群,都是在隐蔽条件
下秘密运输过去的,这当然也妨碍了部队集结的速度。朱可夫元帅在回忆录中写道:
“未经斯大林的许可,依据隐蔽计划的规定,我们是绝对禁止部队向边界前沿做任
何调动的。”
    到临战前,西部各边防军区已经有170个师的兵力,这个数目已经超过了当时苏
军武装力量的一半。这些部队集结于一个正面达4500公里,纵深达400公里的宽大地
域。第二梯队各师则位于离边界50—100公里的地方,而预备队各兵团则远离边界150
—400公里。同时,按总参谋部制定的“反击侵略计划”规定,所有的装甲坦克师都
被编到了第二梯队和预备队。在整个苏军部署中,第一梯队的边防部队的力量显得过
弱,各预备队的战斗方向也不够明确。至于第二梯队,则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展开,也
没有全部开进到指定地域。
    进入6月份,总参谋部接连不断地收到西部边境各军区和集团军作战处送来的一
个比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报告:
    “德军已在与我国交界的边境地区集结完毕。”
    “敌人已经在边境的许多地段拆除其早先设置的铁丝网,并在扫雷。迹象表明,
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军队冲向我方做准备。”
    “德国人的坦克集群已经进入了出发地域,夜晚我们这里可以听到坦克发动机
的轰鸣声。”
    “敌人静下来了。我们感到这可能是进攻的前兆。”
    “据刚刚抓获的越境敌军俘虏供称,他们最近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要开始,每
人分到的食品很多。”
    “一位自称是德国共产党员的德军叛逃者报告说,希特勒肯定在不出6月里对我
们发动突击。我部认为他说的较可靠。”
    在这些日子里,总参谋部作战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寸步不离自己的岗位。华西列
夫斯基更是忙碌无比,他每隔一两个小时就需要向国防人民委员汇报一次情况,其
中最主要的就是像上面这些有关敌军最新动态的情报。有些被认为是极重要的情报,
他则需要亲自向斯大林本人汇报,并在那里与总参谋长一起对这些情报作出分析。
在听取了斯大林的意见后,根据必要与否向各有关军区和集团军发出相应的具体指
示。
    6月22日零时整,正在作战部深夜执勤的华西列夫斯基,突然收到了总参谋长朱
可夫交来的由他和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签署的一道重要命令。根据指示,他必须
即刻将该命令发给列宁格勒军区、西部特别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基辅特
别军区的司令员和军事委员。
    命令全文如下:
          1.1941年6月22日到23日德军可能在列宁格勒军区、
      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和敖
      德萨军区正面实施突然袭击。袭击可能以挑衅形式开始。
          2.我军的任务是:不受任何挑衅行动的影响,以免使问
      题复杂化。与此同时,列宁格勒、波罗的海沿岸、基辅、敖
      德萨各军区部队进入一级战斗准备,以防德军或其盟军可能
      的突然袭击。
          3.兹命令:
          (1)1941年6月21日夜间,隐蔽占领国境线筑垒地域各
      发射点;
          (2)1941年6月 22日拂晓前,将全部飞机,包括陆军航、
      空兵的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加以周密伪装;
          (3)所有部队进入战斗准备,部队应分散和伪装起来;
          (4)防空部队不待对征用兵员补充进行紧急动员即进入
      战斗准备,对城市和防御目标应采取灯火管制的一切措施;
          (5)在没有特别命令的情况下,不得采取任何其他措施。
                                    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
                                    红军总参谋长朱可夫
    据介绍,6月21日17时,斯大林突然召见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向他们当面讲了他
所得到的可靠情报。于是,3人在一起共同商量的结果,便形成了这道命令的大致内
容。最后,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又一起起草了该命令。这时距敌人发起进攻还有7小时。
待交给华西列夫斯基转发时,则只剩不到4小时了。实际上,当时许多苏军部队都未
能在德国军队进攻之前接到这项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命令文件,这真是天大的遗憾!
    命令发出后,华西列夫斯基要求作战部的全体参谋及一般工作人员各就各位,
务必保持总参谋部与上述各前线军区司令部畅通的电信联系,一旦无论哪个作战方
向有军事冲突或受到攻击的消息,立即向他报告。
    暮春之夜,显得那么静谧,安然。时间仍在按它自己的方式慢慢地走着,仿佛
丝毫也不吝惜自己的流逝。
    突然,直接联通西部特别军区司令部的那台“博多式”电报机传来了讯号。接
收员立即忙碌起来。随后,联通其他各军区的电报机的讯号声也响了起来。之后,
数十部电话都相继铃声大作……
    最先到的消息是西部军区司令部的,他们报告说,据边境部队报告,4点20分左
右,敌人开始炮击,随后是飞机轰炸,接着就是装甲兵的坦克战车越过了国境线……
目前,德国人的装甲部队正在横冲直撞地向我纵深地带挺进,步兵部队根本无法抵
抗……
    大家终于像醒了一样,彼此的神色异样,眼神、目光和话语里传递的信息都是
一个:可恶的法西斯德国强盗终于向我们动手了。有些女话务员都哭出声来,她们
无助地看着自己身旁的首长和战友们。此后,整天整夜里,作战部一片嘈杂不断,
接线员和话务员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大声点!请再大声点!”“我这儿听不清!
请再重复一下!”
    战争爆发的当天,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政府首脑们便齐集最高军事委员会办
公地点,斯大林也把总参谋部的各部主要负责人召去开会,共同讨论对付敌人侵略
的有效措施。同时把各有关机构按战时生活状态进行了新的调整和改组。
    第二天,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正式成立。其成员主要有:国防人民委员铁木
辛哥元帅(主席),苏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
林,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元帅、布琼尼元帅和海军人
民委员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同时,大本营下又设立了一个常设顾问处,其主要成
员有:瓦图京、沃兹涅先斯基、沃罗诺夫、日丹诺夫、米高扬、沙波什尼科夫、日
加列夫、库利宁、麦列茨科夫以及党政军其他活动家。后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
团、联共(布)中央和苏联人民委员会联合成立了由斯大林任主席的国防委员会。
    同一天,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组建情报局的决议,任命戈利科夫中将出
任该局局长。为与此协调工作,总参谋部决定把为政府发布前线事态消息做准备工
作的任务交给了华西列夫斯基负责。
    与此同时,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和总参谋部的意见,决定将原各军区按所处
位置和作战方向改变了名称。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改为西北方面军;西部特别军
区——西方方面军;基辅特别军区——西南方面军;列宁格勒军区——北方方面军;
莫斯科军区——南方方面军;敖德萨军区——第9集团军。
    7月19日,斯大林被任命为苏联国防人民委员,8月8日,被任命为苏联武装力量
最高统帅。从这一天起,苏联的最高战争指挥机关才开始被称做最高统帅部大本营。
    在整个战争期间,大本营都可以说是最高统帅领导下的一个常设机构。不过,
它的工作方式是很特殊的。不能把大本营看作是一个最高统帅领导之下的、由经过
批准的成员参加的、字面意义上的经常开会的机构。要知道,大本营的大多数成员
往往同时肩负其他重要职务,他们经常呆在远离莫斯科的前线,如身为大本营成员
的铁木辛哥就被任命为西方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则被任命为西北方向总司令,
布琼尼是西南方向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在7月29日未被再度任命为总参谋长之前,
则一直在西方方面军执行特殊任务。但是,有一点是固定不变的,即大本营的每个
成员都与最高统帅保持直接的联系。斯大林明白,大本营所肩负的主要职责是何等
的重要,因此认为不可能,而且也没必要把他们全部召齐开会。为了拟定某一战役
计划或讨论有关作战的重要问题,只是把驻在该地区的大本营成员、方面军司令和
军事委员召来。有时在政治局部分委员或国防委员在场的情况下,当场就把问题决
定下来,即形成为所谓的大本营训令或命令等。
    既然如此,总参谋部便成了大本营或最高军事统帅的办事机关了。通常的情况
都是,总参谋部提出必要的情报并加以整理,然后据此提出可行性建议提交给大本
营,或直接与最高统帅一起商讨,待经后者批准,则直接形成为命令发往各前线部
队。
    战争爆发最初的两个月里,华西列夫斯基的工作岗位一直在总参谋部作战部。
那时,作战部简直像一所蜂房,“蜜蜂”从前线飞回来,带来了紧急情报,立即给
分发到当时根据战斗方向成立的3个处——西方处、西北处、西南处。各个方面军司
令部都把他们的情况汇总到这里,经过处理再转给最高统帅或大本营,然后他们再
把新的训令或命令下达给前线各部队。当时人员短缺得厉害,很多首长也不得不去
做某种具体工作。
    作战部内挂满了各种比例和各种用途的地图,电话机话筒上的连线长达10米以
上,这为的是一边听电话,一边随手在各处的地图上作好军事标记。10多部“博多
式”电报机和数十部电话终日终夜地工作。有时这还不够,则只能靠通讯飞机或侦
察机与前线保持联系。华西列夫斯基经常向同僚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准确而可靠
及时的情报,对一个参谋人员来说就像空气一样必不可少。”前线有什么变化?我
军和敌军的部队位置现在哪里?战斗在什么地区进行?援军要派往何处?什么地方
需要技术兵种?需要哪种技术兵器?……所有这些,都需要有条不紊地、不误时机
地传到大本营,传到最高统帅那里。
    有一次,华西列夫斯基正在地下的电报房里同西南方面军通话。通话中,他突
然需要到上面去取一些必要的文件。恰好在这时,空袭警报响起来,上面的人们纷
纷向地下部分涌来。而他则不能因此而不去取那些急需的文件,因为电话那一端的
前线同志还在等着他呢。当他快步走到电梯旁时,忽然看到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
会委员们正从电梯里往外走,显然,他们是为躲空袭而下来的。当斯大林看到他要
往上去时,便来到了他跟前。斯大林指着他对莫洛托夫说:“瞧,我们的作战部长
在这儿呢,也许这空袭是冲着他来的吧。”一句话,说得莫洛托夫和其他国防委员
们都笑了起来。
    然后,斯大林向华西列夫斯基问好:“您好!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这一
段时间您在哪儿躲着来着,我怎么老也见不到您哪?”
    “我仍在总参谋部工作。现在真是太忙了”说完,华西列夫斯基急着要走开。
    “已经发出空袭警报了,您还到哪儿去啊?”斯大林不解地问。
    “我正在同西南方面军通话,急需到上面去取些文件,马上就回来……”还没
说完,电梯门便自动关上并向上升去。
    斯大林很有感触地叹了口气,说道:“战争爆发以来,总参谋部的同志们工作
量是最大的。他们真够辛苦的!”莫洛托夫接过话头,道:“然而也是最默默无闻
的,人们只知道指挥战争的有最高统帅,有前线的司令官,甚至包括基层的指挥员。”

    忽然,斯大林问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去年冬天您的柏林之行,也曾经有
这位谦逊的高级参谋随行吧?您对他有什么印象,或者评价呢?”
    “噢,这的确是一位十分谦逊而忠诚的好同志。他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话语
不多,很沉着。记得在使馆休息的时候,他还专门自己去找负责情报工作的同志了
解情况。那时,他便十分关心希特勒发动进攻的突击方向问题。总之,斯大林同志,
我认为这是个有培养前途的好同志。”
    斯大林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
    战争的形势发展到7月中下旬,苏军已经初步稳住了自己的阵线。像以前一样,
这时的中部战线仍是苏德战场的主要方向。由于激烈的斯摩棱斯克会战中苏军的拼
死抵抗,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得以从自己的预备队抽掉了几个方面军在这一方向上建
立起了新的战略防御正面。接着,又建立了以朱可夫元帅为司令的大本营预备队方
面军,这便可靠地掩护了莫斯科方向的安然无恙。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持续两个月的斯摩棱斯克会战中,虽然最后西方方面军
被迫放弃了这座城市,但它却为粉碎法西斯希特勒的闪电战奠定了基础,并迫使敌
人不得不修改了其反动的“巴巴罗萨”计划。这就是,敌人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
不得不放弃了原来要求古德里安装甲部队直捣莫斯科城的计划。最后,该集群被转
移到了西南方向,他们企图通过攻击基辅、渡过第聂伯河来实施迂回进攻苏联首都
的罪恶计划。
    与此同时,西北方向的法西斯进攻虽然被暂时止住了,但敌人正在组建新的突
击集团,下一步的打算便是,突破苏军西北方面军刚刚建立起来的防御正面,最后
直取列宁格勒。这说明西北方向的局势仍是严峻甚至危险的。
    7月30日,大本营召回了西北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和军事委员日丹诺夫,以期
研究加强保卫列宁格勒的措施,刚刚接替朱可夫元帅再入总参谋部工作的沙波什尼
科夫总参谋长也参加了对该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研究过程中,伏罗希洛夫曾向斯大
林提出建议,希望能把现在总参工作的华西列夫斯基派到他那里去担任参谋长。他
还顺便讲了20年代末期他在莫斯科军区工作时与华西列夫斯基交往的一些情况。他
说,从那时起,他就对华西列夫斯基产生了很好的印象,并确认后者是一个善于思
考、沉着而又机敏干练的好苗子。斯大林当时并没有表示明确态度,只说:“等晚
上再做决定吧。”
    沙波什尼科夫回到总参谋部后,已经是翌日凌晨4点多钟。由于他一直是华西列
夫斯基的老上级,两人关系又好得不同寻常,当下,他便把这一情况透露给华西列
夫斯基,并想听听他本人对这种安排的意见和想法。
    闻听之后,华西列夫斯基感到有些意外,便态度恳切地说道:“是的,当年伏
罗希洛夫元帅曾对我抱有不少的好感。但是,今天和过去不同了。您想想看,如果
像扎哈罗夫这样有才干而在作战方面又受过全面训练的人担任这一职务都不能使克
利门特.叶弗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满意,那么毫无疑问,我就更不合适了。”
    听了这番话,沙波什尼科夫觉得也有些道理。因为,华西列夫斯基这么多年来
~直都是在军训部机关和总参机关工作,确实缺少直接作战的经验。于是,分手前,
他只是说:“不管怎样,你先研究一下西北方向的作战情况吧。也许晚上大本营开
会时就会对关于你的任命有个决定的。”
    沙波什尼科夫走后,华西列夫斯基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埋头研究西北方向的战
争形势,以及最近一个阶段以来的有关文件。他心里想,不管怎么样,如果真的命
令下来了,总是要执行的。
    深夜,沙波什尼科夫从大本营回来了。“你猜,大本营对你的新任命是什么?”
总参谋长站在华西列夫斯基的桌前问道。
    华西列夫斯基看了看这位可敬的长者,没有吱声。只是随手拿起一支描地图的
红蓝铅笔,自顾自地在手里转动着它。
    “听着,是作战部长兼副总参谋长。”
    俩人都笑了。华西列夫斯基接着说:“这就是说,我将不会离开您了?我真高
兴,我最愿意做的事之一,就是直接在您的手下工作。因为这样我可以学到许多的
东西。”
    沙波什尼科夫明白,华西列夫斯基说的确实是由衷之言。
    晋升为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之后,华西列夫斯基的工作便更加繁
忙。因为,自此以后,他必须每天随同沙波什尼科夫到最高统帅那里汇报工作,讨
论问题,研究战役计划……有时,一天就要往克里姆林宫去好几趟。好在这时大本
营和总参谋部都搬到了基洛夫大街。这是因为,在敌机来轰炸时,从这里能迅速而
方便地转移到基洛夫地铁车站。这时,该地铁站已经不对乘客开放,车站的大厅与
铁路已经隔开,大厅里重新安排了许多办公室,不仅总参谋部的地下办公室在这里,
而且还专门在这儿为斯大林准备了一间带有安全装置的办公室。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1941年9月,也就是战争进行了3个月之后的苏德战场上双方
的大致态势及未来战局走向。
    西方战场虽然在8月间还有较激烈的战斗,但随着法西斯德国军队战略计划的改
变,特别是把古德里安的精锐第2装甲兵团集群转移到西南地区作战以后,宽大的西
面的苏德双方则只是一般的军事对峙态势。苏军也因此对敌人猛攻莫斯科方向的担
心解除了。由于大本营预备队方面军所建立起来的牢固战略防御正面的出现,基本
上保持了西线中央无战事的局面。
    与此相反,原来相对平稳的西南方向和南方方向现在突然吃紧。一方面,敌
“南部”集团军群加强了攻势;另一方面,撤至这一地区的古德里安集群也发动了
相当猛烈的攻势。在这样严重的局面下,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就出现了战
场上的对比劣势。为此,苏军最高统帅部曾专门组建了勃良斯克方面军,以抵抗德
国在这一地域谋求闪击突破的企图。但由于种种原因,抵抗没有奏效,最后不得不
撤出基辅等战略地区,从而使敌军前出到了第聂伯河等纵深地区。
    显然,该方向之德军下一步的作战目的是通过顿巴斯地区,最后与敌中央集群
共同逼指莫斯科城。
    在北方和西北方向,敌“北部”集团军群通过新组织起来的3个突击集团,已经
在科波尔高原地区、卢加地区和沿卢加—列宁格勒公路3个方向开始猛烈突击,企图
一举攻占列宁格勒。苏军西北方面军在敌我力量对比上也处于明显的弱势,要求大
本营增派预备队支援。为此,最高统帅大本营决定组建列宁格勒方面军,以便在敌
人攻击方向前面建立能够阻击其前进的防御正面,从而解救列宁格勒之危。
    按斯大林的意见,原大本营预备队方面军总、司令朱可夫元帅出任列宁格勒方
面军的司令员。与此同时,因西南战线失利而被撤的布琼尼元帅西南方面军司令之
职,由大本营成员铁木辛哥元帅担任。相应地,铁木辛哥让出的西方面军总司令一
职则由科涅夫将军代替。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169.229]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hinu.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4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