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inu (石弩),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华西列夫斯基(15)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y 22 21:19:27 2001),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graphy 讨论区 】
【 原文由 ztxc 所发表 】
第十五章 白俄罗斯大逐鹿
----------------------------------------------------------------------------
----
              钢铁洪流军魂铸,移师西线大逐鹿;
              驱逐德寇出国门,遣将驱兵智谋足。
    1944年6月22日是个不平常的日子。
    3年前,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大举进攻苏联的。而现在,
当苏德战争经过整整3年的激烈作战和反复较量之后,苏军不仅早就牢牢地掌握了战
争的战略主动权,而且在南部广阔战场上已把侵略者逐出国境,战争很快就转到了
敌国战场。
    在苏联西部地区,即在有着广袤的森林和大片沼泽地带的白俄罗斯地域,一场
千里逐鹿、横扫敌寇的新的大战马上就要展开了。
    先一天的夜间,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它左右两翼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波罗
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突击部队,已经进入了指定的作战出发地。
    当天,各地段上先遣营的侦察作战突击小队已经冲向德军的前沿阵地,火力侦
察开始了。远程航空兵的轰炸机群和歼击机群也从隐蔽地域移向了指定机场。由各
种口径火炮组成的强大火力配系的炮群也都退去了伪装,黝黑发亮的炮简直指战场
前方。
    到了下午,前线各方面军的部队都已经拿到了战斗命令和军事委员会的号召书。
突击集群的将士们正在分别以营为单位召集党员会议、团员会议及各种座谈讨论会。
    在隐蔽在一片森林中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部里,参谋人员往来穿梭,电话
铃声不断。华西列夫斯基和方面军首长们不时地起来又坐下,坐下又起来,他们在
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报告和汇报。他们格外关注的是今晚和次日拂晓的气象部门的
报告。到21时,气象部门最后一次的消息传来了:和前几次预报结果一样,午夜至
明天上午该地区仍是阴转多云。
    怎么办呢?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拿着刚刚送来的气象报告单来到了华西列夫斯基
面前。华西列夫斯基接过报告单看了一眼,面部表情并无任何明显变化。他站起身
来,轻轻地向旁边踱起了方步。一会儿,只见他转过身子,以征询的口吻平静地说
道:“我看,我们只能在没有远程航空兵支援的情况下单独使用炮兵火力配系了。
无论如何,进攻时间也不能拖后一点儿,这是全局的需要。”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赞
同地点了点头。随后,他们找来了苏军炮兵副司令奇斯佳科夫上将,最后研究了~
下如何进一步加大炮群火力的问题。
    22时45分,方面军参谋部和作战部的两位首长前来报告说,经过核实和整理,
各先遣营的侦察战斗结果表明,正面敌军的防御没有出现新的变化,部队还另外发
现了敌人的几个防御炮火配系。此外,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近卫第6集团军所属
的第22军,已经随先遣营之后开到了被打开的突破口附近。他们的先遣营已经突破
了敌人的第二道堑壕,突破正面已经被推进了6公里。华西列夫斯基与方面军首长商
量决定;一切行动按预定计划进行。
    6月23日晨6时,各个预定地段上的轰击炮群发言了。猛烈的炮火像道道闪电,
急速地穿过密密而厚实的云层。紧接着,就听到了前方敌军阵地上传来的山崩地裂
的爆炸声。清晨的宁静被打破了。
    与此同时,在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作战地段上空,苏军的远程航空兵及方
面军所属空军部队的机群也呼啸着冲向敌军防御纵深的上空。原来,这是该方面军
首长和空军作战部队专门挑选了90架轰炸机和优秀飞行员,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克服
困难去执行任务。
    大约40分钟过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突击集群在
各个地段上同时发起了冲击。仅在这两个方面习的突破正面,就有13个师的强大兵
力向前猛烈地推进。其声势之大,犹如铺天盖地的滚滚巨浪。敌军阵地上,翻卷着
火焰的浓烟直冲天际,巨大的枪炮声和喊杀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慑人魂魄。
昨天,德军防御前沿的部队与苏军先遣营交火后,他们也未感到这是大规模进攻之
前的火力侦察和选择突破方向之举。因为德国统帅部和集团军司令官们一直都向他
们宣传说,苏军的夏季攻势将是南方方向,根本不可能是他们所在的西部正面。可
是,见了今天这阵势,他们明白了。但为时已晚。
    到当日日终时,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两个强大突击集群——近卫第6集团
军和第43集团军——已经从预定方向突破了敌军的防御,并从西北部迁回到了维捷
勃斯克的后面,推进纵深达15公里。而且,这两个集群在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支援下,
还在不停顿地向前推进,马上就要前出到波洛茨克一维捷勃斯克铁路了。显然,他
们是要沿这一方向向前面的西德维纳河挺进。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布德利夫中将指
挥的坦克第1军,它的任务是等候时机以便投入到日渐扩大的突破口去发展和扩大战
果。
    与之相对应,在维捷勃斯克以南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所属的第39和第5两大集
团军,也在迅速突破的行进间切断了南北铁路,并胜利地渡过了卢切萨河,大体保
持了与北面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友邻部队相等的推进速度。现在,在维捷勃斯
克的西南部,德军只剩下一条宽度约20公里的狭长走廊地带。因此,下一步的任务
就是尽快地使第39集团军和北邻的第43集团军在奥斯特洛夫诺村地域会师,从而完
成对敌维捷勃斯克集团的战役性合围。
    鉴此,华西列夫斯基立即通过电话与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和巴格拉米扬商定,必
须在最近两三天内完成上述合围任务,并尽可能使这个合围圈增大。时间的紧迫性
在于,当时该地域西南方向有德军的预备队。如果稍有迟缓,圈内的敌军可能向预
备队部署方向撤逃,而敌预备队也可能前来增援接应。为此,他们又决定,只有派
第5集团军部队加速进攻,事先抢占前方的先带村地域,才能有效地阻止敌预备队的
增援行动。随后,再把奥斯利科夫斯基中将指挥的骑兵机械化集群,在不迟于第二
天晚上以前投入在鲍古舍夫斯克附近的突破口。一俟该集群前出到先诺村地域,就
可以根据新情况的进展使之进一步推进,切断维捷勃斯克—列佩尔公路,并从西面
回过头来再对奥尔沙方向做深远迂回。
    在奥尔沙方向,近卫第11集团军和第31集团军在第一天就遇到了敌军的顽强抵
抗。原来,这里有敌军在工事防御和炮火配系方面都十分强大的一个集群。去年冬
天的作战中,西方方面军就曾在这里严重受挫。现在,这两个集团军已经突破了敌
军第一道坚固防御,正在艰难地向前推进。他们力图在第二天的再次进攻之前进入
敌军的第二道防御。由于他们的进展有限,作为大本营预备队的强大坦克第5集团军
仍在原地待命。这时,它距近卫第11集团军和北面的第5集团军均有大约一天行程的
距离。究竟把它投入到哪个方向上呢?这就要看哪个方向可能最先出现较大的战役
广场了。因为。只有这样,该坦克集团军才能利用广泛的机动发挥出它的最大威力。
    第二天清晨,即6月24日,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继续在
各自的方向上发展进攻。
    在维捷勃斯克北面,近卫第6集团军和第39集团军在一次遭遇战中与敌军展开了
一场空前激烈的战斗。经过4小时激战,疯狂反扑的敌人被击退了。阵地上留下了不
计其数的德军尸体,某些地段上刚刚萌生出的绿绒绒的小草,也全被染成了黑红色。
稍后,这两个集团军乘胜突进,前出到西德维纳河,并在行进间强渡该河,夺取了
该河南岸的一个登陆场。在第43集团军渡河时,先是遇到了德军航空兵的轰击,随
后正面又出现了从另一个方向扑来的德军步兵集团。这样,顽强的对垒作战又开始
了。苏军战士凭着胜利的余勇,拼力掩杀,只进不退。有些步兵战士则直接抱起机
枪向前冲锋,大量的坦克残骸都被当成突击行进的临时工事。终于,敌人被打退了,
但该集团军的推进速度则因此而大大地慢了下来。
    这时,南面的第39集团军进展异常迅速,正在缩紧合围圈。原来的那条狭长走
廊地带已被他们扌契入近8公里,而且还在继续向前推进。该部侧翼的第5集团军也
在迅速向前推进,其前锋部队已经前出到了距先诺村地域只有6公里的地方。
    当天中午,华西列夫斯基打电话给巴格拉米扬说:“现在,合围维捷勃斯克敌
军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第43集团军的行动了。刚才我了解过,第39集团军的进展
很快,我在电话中对柳德尼科夫表示了祝贺。你应该设法使第43集团军至迟在一天
后与柳德尼科夫的第39集团军会合,会合地点应在格涅兹季洛维伊切地域通往维捷
勃斯克的公路上。”放下电话后,华西列夫斯基来到了担任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第
二梯队任务的斯大林格勒近卫机械化第3军。在这里,他和方面军司令亲自找到奥布
霍夫军长,命令他的坦克部队必须在15时展开,以扩大并加深第39集团军和第5集团
军之间的突破口。是晚,该部就已赶上并超过了上述两支部队,并在第二天由坦克
搭载自动枪手率先突入了先诺村。
    20时,经斯大林同意,华西列夫斯基按原预定方案把强大的坦克第5集团军划入
了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建制,并当即下令给该集团军首长罗特米斯特罗夫,要求他
立即突入鲍古舍夫斯克地域,利用第5集团军的突破口从后方迂回奥尔沙,向托洛钦
和鲍古索夫方向挺进,以加强方面军左翼部队对奥尔沙敌军集团的攻击。但是,当
时罗特米斯特罗夫对把他的坦克部队拨给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很不满意,因此执行命
令并不坚决,以致该方向上攻击奥尔沙的近卫第11集团军险些受挫。后来,斯大林
对此大发雷霆,责令罗特米斯特罗夫采取迅猛坚决的行动,否则大本营将予以军法
追究。
    6月25日,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坦克第5集团军终于开始了指示方向的坚定突击。
但很快,它便在鲍古舍夫斯克附近遭到了敌军强大集团军的反突击,部队进攻几乎
又告停顿。而这时,正在正面方向攻击奥尔沙的近卫第11集团军和第31集团军也与
顽强抵抗的德军杀成了胶着状态。显然,他们一时也很难突破。这样一来,奥尔沙
方向的战役展开便很可能大大迟于维捷勃斯克方向。甚至,它也要落后于晚一天发
起进攻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行动。那么,结果必将要影响到白俄罗斯第2和第1两
个方面军对莫吉廖夫和博布鲁伊斯克的进攻。
    华西列夫斯基心里十分着急,怎么办呢?他踱步走出指挥所,看了看云层低低
的天空,又看了看湿湿的地面。突然,他想起来了,他记得赫柳金将军指挥的空军
第1集团军在这样的天气里也曾派出过飞行大队在奥尔沙正面实施空中打击,那么,
为什么不能把它调到坦克第5集团军这里来用一用呢!想到这里,他急步走回指挥所,
把自己刚才的想法与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说了一遍,后者也表示可以一试。随后,华
西列夫斯基以大本营代表的身份直接与赫柳金通了话并征询对方的意见,没想到对
方立即回答说:“这完全可以,但现在几个飞行中队刚刚被派向了奥尔沙方向。不
过,我可以立即命令他们改变飞行航向,以执行您的新命令。”
    华西列夫斯基的眉头舒展开了。他立即打电话给罗特米斯特罗夫,要求他马上
组织新的进攻突击队,15分钟后将有航空兵给他们以火力支援。结果,90架佩—2式
轰炸机和180架伊尔—2式强击机从奥尔沙方向改变了航向,由它的正面直飞向后方
的鲍古舍夫斯克地域。德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空中打击轰蒙了,他们说什么也想不到
苏军空军居然能在离地面不到150米的云层下面对他们发动奇袭。由于天气的关系,
德军这里的部队根本都没有布置高射炮防御措施。这样,坦克第5集团军终于在当天
晚上攻占了鲍古舍夫斯克城。
    与此同时,在25日下午,维捷勃斯克南北方向的第39集团军和第43集团军也在
先诺村以东的预定位置会合了,敌维捷勃斯克集团5个师以上的部队陷入了合围圈内。
该部敌军发觉被合围生,立即在刚合拢的两军结合部处发动大规模突围行动。然而,
任其怎样动作,强大的合围像一支有力的铁钳,不公不能挣开,反而咬得更紧了。
得到这一消息后,华西列夫斯基经与两位方面军首长商量,一致认为,这部分德军
是突围无望了。苏军则必须使主力继续向西挺进,以追求更大的战果并扩大战役的
成功。
    到26日,留下的第39集团军和第43集团军一部已经把合围圈紧缩到了最小的极
限,并向走投无路的敌军提出了投降的最后通牒。德军提出给他们几个小时的考虑
时间,苏军答应了。几乎就在苏军的眼皮底下,德军在自己的部队内举行了讨论会。
两个小时的规定时间已经过去,德军仍无正式回答。于是,苏军开始了进攻。不到
1个小时,德军便开始大片大片地投降,他们根本不再继续执行指挥官的抵抗命令。
在被俘的敌军中,有4名将军。于是,华西列夫斯基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军
事委员以及在此的苏联空军副司令便分别对他们进行了突击审讯。由于被俘后他们
是分开关押的,因而谁也不知道别人是否也已被俘。这样,华西列夫斯基在审讯德
军步兵第53军军长戈尔维策上将时便出现了这样的笑话:该上将认为他的被俘纯系
偶然,是他个人疏忽的结果。而且,他还认为他的部队仍在城郊地区与苏军作战,
并提出要求说,如有可能请告诉他郊外战斗的最近进展情况。华西列夫斯基不动声
色地对他说道;“您的要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但我想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您最好
还是亲自向您的部下打听。”
    戈尔维策一时怔住了,他觉得这位苏联元帅说得很矛盾:怎么一会儿说可以告
诉他,随后又不告诉他了呢?这时,突然听华西列夫斯基对外边喊了一声:“带进
来吧。”
    片刻,上将的两名部下——第206师师长希特尔中将和他的参谋长施米特上校—
—低着头慢慢地走了进来。
    华西列夫斯基平静地说道:“请您直接问他们吧。”戈尔维策一抬头,顿时大
惊失色。他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维捷勃斯克大捷的当天,应华西列夫斯基的请求,最高统帅部同意给切尔尼亚
霍夫斯基授予大将军衔。稍后,经华西列夫斯基申请,又有4位集团军司令级的中将
被授予上将军衔。此外,首都莫斯科的224门礼炮齐鸣20响,为维捷勃斯克的解放者
们庆功祝贺。最高统帅斯大林也为前线部队发来了嘉奖令,要求嘉奖所有参加该市
解放以前围城的各个部队。同时,斯大林还提出要对表现最为优异的部队授予维捷
勃斯克的称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希特勒和德国统帅部,失败带来的怒气被发泄到了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布什元帅身上。同他的前任一样,这次他也被希特勒撤了
职,接替他来的是德国陆军元帅莫德尔。然而,莫德尔元帅的临危授命本身,也在
逻辑上包含了这样一个推理:一旦他也战败,那么等待他的命运只能是与其前任一
样。说来也是,40天之后,可怜的莫德尔元帅果然被赖因哈特上将取代。
    却说奥尔沙地域的进攻局势,这几天也突然变得格外明朗起来。到26日傍晚,
近卫坦克第2军已经通过迂回前出到了奥尔沙以西15公里通向明斯克的公路干线上了。
由此再往西,则是更强大的坦克第5集团军突出地。它的任务是继续向西跃进,占领
鲍里索夫,并进而直取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同天夜间,担负奥尔沙正面进攻的近
卫第11集团军和第31集团军,终于突破该城郊外的德军防御。第二天,奥尔沙就被
攻克了。
    向西推进路上的这颗钉子被拔掉后,整个近卫第11集团军和第31集团军的各部
队便马不停蹄地沿着奥尔沙——明斯克公路干线疾驰西指,到7月1日,这支大军会
同坦克第5集团军一举攻下了明斯克西北部的屏障鲍里索夫。至此,整个白俄罗斯第
3方面军各部队便全部前出到了别列津纳河一线。显然,下一步的攻击目标就是白俄
罗斯西部的最大城市——明斯克。
    还在鲍里索夫未被攻取时,华西列夫斯基就感到应该看得更远些。因为,他相
信,用不了几天,最多三五日,巴格拉米扬的。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部队就将解放其
正面的列佩尔和波洛茨克;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部队在夺取鲍
里索夫之后,也将解放明斯克。因此,必须立即着手战役的新阶段,即不使德军有
机会在白俄罗斯东北和东面筑起任何一条新的防线,而必须把他们一鼓作气地彻底
赶出白俄罗斯,赶出整个西部国境线。鉴此,他在6月29日同斯大林通话时提出:在
全部解决白俄罗斯境内德军的同时,必须着手进行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战役。
而这之前的当务之急必须是,使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前出到波兰和东普鲁士边境,
从而彻底切断敌军“北部”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使前者孤立于波
罗的海沿岸,对其实施陆上和海上的双重封锁;而对后者则必须加以坚决彻底的歼
灭。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的这种分析表示完全赞同,并答应他可以在前线开始具
体部署和组织。
    随后,应华西列夫斯基的要求,大本营把预备队中精锐的近卫第2集团军和第5
1集团军拨给了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同时总参谋部又把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强大
的第39集团军也划归它的建制。这样,该方面军就成为了当时战场上最强大的武装
部队。
    7月初,解放明斯克被提上议事日程。
    此前,希特勒要求莫德尔死守明斯克,并说要把该城变成在俄国作战的最后一
座堡垒城市。这样,莫德尔便在明斯克以东建立起一条由多尔基诺沃到戈洛伊斯克、
斯莫列维奇、直至切尔文的强大防线。为此,德国统帅部还从苏德战场的其他地段
和欧洲国家调集一些新的预备兵团,连同莫德尔的“中央”集团军群的一些警备部
队和特种部队也被调入这条防线。但是,就像早些时候别列津纳河防线一样,这条
防线也没有能够“防”住苏军西进的强大铁流。希特勒的愚蠢在于,他应该为保存
自己的有生力量而主动将该集群撤回到波兰或本土,而不是硬把他们送到苏军已经
张开的口中。当然,不甘心失败并拼力挽回失败,这就是一切失败者所经常陷入的
一种逻辑悖论。
    7月1日,当鲍里索夫被攻克后,坦克第5集团军便插向东北方向。第二天便前出
到了斯维斯洛奇河河源附近,从而封锁住了德军北去的道路。第31集团军和近卫第
11集团军则坚守东部方向并冲入敌军斯莫列维奇一段的防线。近卫机械化第3军渡过
维利亚河后,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占领了维列伊卡,从而堵住了德军向西北方向
的退路。随后,白俄罗斯第1和第3两大方面军主力分别由南北两个方向开始向明斯
克西部包抄迂回。到7月3日,这两支大军胜利地在明斯克市中心会合。
    至此,莫德尔方发觉,自己苦心经营的这道防线不但丝毫没用,反倒真正地把
自己拴到了四面苏军的中间。先前,他想方设法要把部队调到这一地域以加强防守,
现在,他则不得不琢磨怎么把这些部队弄出去以脱离苏军的手掌心。然而,一切努
力都没用了,苏军白俄罗斯的三大方面军正在呈向心运动向他压来:在西北和北部
的是第3方面军;正东面的是第2方面军;在南部和西南的是第1方面军。这就像一只
中国人所喜欢吃的巨形饺子,苏军是面皮,德军则成了它里面的饺子馅。
    作为“饺子馅”的部队,包括有从莫吉廖夫方向败退下来的第4集团军,从维捷
勃斯克、奥尔沙以及博布鲁伊斯克各方向逃出来的坦克第3和第9集团军残部,还有
莫德尔刚刚调来的那些预备兵团。以前侥幸溜出的和新近送进来的,这次可真要一
锅端了。此间,合围圈内这些德军曾于7月4日到8日做过3次企图突围的冒险尝试:
一次是向北,一次是向西南,随后又向正南。但是,这些冒险都未能得逞,相反倒
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伤亡。据后来被俘的一名德军上将供认,仅在这3次突围中,他们
就损失了大约4个师的兵力。
    按大本营原来的计划,最后消灭合围圈内敌军的任务是交给整个白俄罗斯第2方
面军及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所属第31集团军的,但由于敌人越来越丧失战斗力,合围
圈也在越来越缩小,最后便责成白俄罗斯第33集团军和原指定的第31集团军来完成,
并决定此后第33集团军也归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建制。7月10日,这两支方面军开
始向合围圈内的德军发起紧缩进攻。敌军虽然还在某些地段负隅顽抗,但整体状态
已是苟延残喘,甚至气息奄奄了。到12日,被合围的敌人开始举白旗投降。有些德
军士兵干脆把白衬衣一撕两半,把枪筒穿到一只袖管内高高扬起。经初步清点战场,
被俘者约在3.8万之多,其中军官达780多名,将官11名。还缴获了德国第4集团军的
全部技术兵器、装备和后勤单位。
    此间受命接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的古德里安后来曾经写道:
          “中央”集团军群方面的情况,自 7月 20日以来就更悲
      观了,实际上是已经不堪收拾。俄军在贝里西拉与波洛茨克
      大沼泽地之间的攻击已经获得成功。6月22日到 7月3 日之
      间,它已经在罗格齐夫、乔赛、奥尔沙以北和维捷勃斯克的
      两侧地区突破了德军的阵线,在整整地歼灭了德军25个师
      后,继续压迫德军逐步后撤。在最后数天内,俄军对于战果
      的扩张更是获得了惊人的胜利,不仅德军“中央”集团军群
      已经站不住脚跟,而且“北部”集团军群也被拖住,陷入了
      全面崩溃的局面。
    7月5日,在明斯克获得解放之后,华西列夫斯基来到了该市市区。看到这座昔
日秀丽的城市已经变成废墟,他的心情极为沉重。尤其是那些饱受法西斯蹂躏的市
民们的饥黄而憔翠的面庞,更令他不忍卒视。整个城市几乎被离去之前的敌人炸掉。
发电厂、火车站、大多数工业企业和文化设施都不见了踪影。在较大的建筑物中,
敌人没来得及炸毁的只剩下白俄罗斯政府大厦、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新楼和
红军之家等。因为,德国人曾在占领期间用这些地方来办公……
    明斯克和波罗茨克的解放以及明斯克东部合围圈内德军的被歼,在事实上结束
了白俄罗斯战役第一阶段的战事。
    在这个战役的第一阶段,主要是为了突破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战略防线。
因此,当时大本营的战略要求是四大方面军——白俄罗斯第1、第2、第3方面军和波
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沿各个方向实施向心突破,并在维捷勃斯克、奥尔沙、博
鲁布伊斯克和明斯克等地域合围、歼灭掉敌军主力集团。现在,当这些任务完成后,
就出现了立即追击敌人、进一步扩大突破口、横扫西线全部德军、驱逐其出苏联国
境的新任务。
    因此,最高统帅部在给上述各方面军的新训令中,就提出了各部队应立即沿所
在地域离心方向实施突击和追击的任务。当时,大本营要求,在中部作战的白俄罗
斯第2和第3方面军,必须直接向西挺进,前出到波兰东部地区。而在它们两翼的部
队则分别呈扇形向西南和西北做大幅度展开,即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向西南、波罗的
海沿岸第1方面军向西北然后向北全面展开。这样,整个战略布局像一把展开后的巨
大扇面:白俄罗斯第2和第3方面军是轴线到中部的扇面;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是它的
左翼扇面;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是它的右翼扇面。这个巨大无比的扇面覆盖了整
个苏联西部的白俄罗斯地区。其前端和左右两侧还分别覆盖了部分乌克兰、波兰、
东普鲁士和立陶宛广大地区。
    从7月中旬到8月下旬,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直接指挥下,这只巨大无比的扇
面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扇动。结果是,在扇面中部的白俄罗斯获得了完全解放,两翼
和前部的乌克兰、波兰东部、立陶宛也被解放。苏军的整个西部战线一口气向前推
进了600公里!其中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经前出到华沙城下。
    华西列夫斯基未参与直接向西部方面挺进的工作。此后,他负责的方向转向了
西北和北部,即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再往后,则是对东普鲁士的进击。
    7月6日到9日,华西列夫斯基还在白俄罗斯前线接待了前来访问他这位苏军总参
谋长的英国和美国驻苏联军事代表团。
    这次活动当然是根据最高统帅斯大林的指示安排的。原来,英美两国从诺曼底
登陆作战以来,就注意到了苏联红军这场大规模的以巴格拉季昂将军的名字命名的
白俄罗斯战役。他们隐约地感到,苏联人的这次反击作战很可能像1812年击败拿破
仑一世那样,彻底地把侵略者全部赶出俄国。那么,此后呢?也就是说,苏军将以
怎样的行动出兵波兰和欧洲呢?这才是他们所特别关心和担心的事情。
    本来,在苏美英三大国首脑德黑兰会晤及以后的多次信函联络中,他们已经答
成了初步协议,这就是法国和德国西部地区由英美军队来负责解放并占领;东欧诸
国和德国东部包括柏林由苏军来负责解放和占领。但是,当苏军前出到波兰首都华
沙时,所距柏林的距离正好与英美军队距那里的距离相等,这种情况使后者开始另
外打起主意。其中主要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罗斯福倒还不太强烈)曾经暗暗想使他
们的军队首先突入柏林,从而在战后欧洲树立英国的突出地位,这样也可以遏制布
尔什维主义的苏联对欧洲的扩张。因此,丘吉尔一再怂恿罗斯福,要求派代表团到
苏德西部前线去看看实际正在发生的情形究竟怎样。这样,他们便向斯大林提出了
正式请求。
    那么,这时的斯大林在想什么呢?
    首先,对英美军队6月6日诺曼底登陆作战及其由此真正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苏联的态度是欢迎的。虽然斯大林早在库尔斯克会战胜利后就说过没有欧洲第2战场
苏联也能单独地打败希特勒法西斯之类的话,但他还是乐于看到德国在东西两线同
时作战的局面。这样,一来可以减轻苏联战场的压力,二来也可以加速希特勒德国
的灭亡进程。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苏联这时并不惧怕英国和美国。斯大林一直相信,苏军经过3年现代化战
争的考验和锻炼,肯定要比美国和英国的军队更有战斗力。因此,迅速解放东欧和
占领柏林的计划,完全可以由苏联自己决定时间和方式。此外,斯大林与罗斯福之
间已有较充分的谅解,他知道罗斯福不会完全支持丘吉尔的愚蠢而又贪心的想法。
    第三,关于德国纳粹可能想与英美单独媾和一事,斯大林更有他有力而正确的
判断。一次,他对莫洛托夫和朱可夫等人说:“现在,希特勒就像一个疯狂的赌徒,
他一方面要与苏联作战到底,另一方面则把希望寄托在英国人和美国人身上,他在
想以坚决地抵抗苏联来换取英美可能的与之单独媾和。但我相信罗斯福与丘吉尔是
不会同他做这种交易的。他们为了保障自己在德国的政治利益,将不会同已经完全
失去人民信任的希特勒分子相勾结。更何况,他们也不愿意和不敢因此而永远背负
起其本国人民和全人类的骂名的。”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斯大林才有充分的把握。事先,他曾在电话里告诉华西列
夫斯基,要尽可能好好地款待这两位英美使者,他们要求到前线去实地观察也完全
可以允许。华西列夫斯基当时觉得,最高统帅似乎也可以做一个颇为不差的外交家
呢。
    到华西列夫斯基这里来的是英国驻苏军事代表团团长伯劳兹将军和美国驻苏军
事代表团团长迪安将军。可是,他们并不是一起来的,先是伯劳兹将军,而后才是
迪安将军。华西列夫斯基只知道斯大林对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态度并不完全一样。一
般说来,他对罗斯福和美国的态度要好一些,而对丘吉尔和英国的态度则差一些。
这在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人们早就获知了。但这次这样安排是斯大林的意思
还是两位客人的主张,他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华西列夫斯基对他们的接待则是一样的。会晤有时安排在森林里,有时
则直接安排在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司令部里。他们分别向华西列夫斯基通报了诺曼
底登陆作战的情况,而华西列夫斯基则向他们介绍了包括白俄罗斯战役在内的苏军
1944年夏季战局。
    随后,请他们观察了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一个作战地段的战斗情况。在他们的
要求下,还请他们看了一些被俘的德国将军。
    华西列夫斯基用以招待他们的是那种极为别致的战地宴会……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169.229]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hinu.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0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