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olariswong (空心菜),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毛泽东传2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Sep 17 13:48:48 2000), 转信

发信人: masedin (※枫之舞~弧月斩※), 信区: Biography       
标  题: 毛泽东传(23)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Sep 10 06:50:46 2000)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一九三九年、一九四○年之交,毛泽东接连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
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的
完整理论,并对它作了系统的说明。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是一次飞跃,是一
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它不仅回答了当前时局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而且回答了中国现阶段
民主革命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毛泽东在这个时候写出这些文章,决不是偶
然的。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从原来遭受严密封锁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变成全国性的大
党,公开走上全国政治生活的大舞台,受到人们越来越密切的关注。他们渴望了解中国共产
党对时局和中国未来前途的看法。中国共产党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也必
须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主张来,把人们吸引到自己高
举的大旗下来。

    国民党内的顽固派,当政治中心还在武汉时期就起劲地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
党”的主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种宣传更变本加厉。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国家社会党
的张君劢发表《致毛泽东先生一封公开信》,在主张取消边区、取消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同
时,还要同毛泽东讨论“共产党之理论”,咄咄逼人地写道:“窃以为目前阶段中,先生等
既努力于对外民族战争,不如将马克思主义暂搁一边,使国人思想走上彼此是非黑白分明一
涂,而不必出以灰色与掩饰之辞。诚能如此,国中各派思想,同以救民族救国家为出发点,
而其接近也自易易矣。”①中国共产党的叛徒、号称国民党“理论家”的叶青(任卓宣)更
公开主张:“三民主义可以满足中国现在和将来的一切要求。它的实现,中国便不需要社会
主义了,从而组织一个党来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事也就不必要了。”他还说:国民党外的一
切党派,不止今天,就是将来也没有独立存在的理由。蒋介石自己也在一九三九年九月发表
一篇《三民主义之体系及其实行程序》的长文,鼓吹所谓“以党治国”、“以党建国”、
“要使抗战胜利之日,即为建国完成之时”。②这就把“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十分尖
锐地提到每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的面前,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对这个问题系统地表明自己
的立场和观点。

    中国共产党早就说过: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所解释的三346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
论①

    ②蒋介石:《三民主义之体系及其实行程序》,《青年中国季刊》创刊号,1939年
9月30日。

    张君劢:《致毛泽东先生一封公开信》,《再生》第10期,1938年12月16
日。

    127

    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最低限度的纲领基本上是不相冲突的。因此,中
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真诚地愿为它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在当时来说,强调这一点,对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又说明:两者之间仍然是有区别的。既
然有区别,而一些人又正在叫嚷只要有一个三民主义就够了,要共产党把自己的旗帜收起
来,在这种情况下,就迫使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把自己的旗帜更加鲜明地打出来,同形形色色

冒牌的或歪曲了的“三民主义”宣传分清界线,系统地阐述自己的理论和纲领,为中国人民
指出中华民族要建立一个新社会和新国家的前途。这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战爆发以来共十多年成功和失败的
丰富经验,已经成为一个政治上成熟了的政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已经能将马克
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纯熟地结合起来,能够系统地回答前面所说的那些问题,将党
关于现阶段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纲领这面大旗更加鲜明地打出来。用毛泽东后来的话说:“在
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
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
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
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经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
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他说,只有经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在抗日时期,“中
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①这就是新民主主义这个全新
的理论能够在这时由毛泽东系统地提出来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早就感到,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
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进入抗战时期后,中国共产党
面对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比过去更艰巨,更复杂。这使毛泽东更深刻地感觉到理论的重要
性。因此,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他就向全党发出学习理论的号召。他指出:“我们的任
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
题。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
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②六中全会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进行了
艰苦的进一步的探索。美国作家斯特朗在访问记中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
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
敏锐、思546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①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353页。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825、826页。

    129

    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毛泽东是她曾经采访的对象之一。一九三九年,毛泽东
已经四十六岁,长期的战争磨难和陕北的艰苦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但是,在如此艰苦的环
境中,他一面紧张地处理着战争年代的繁杂工作,一面坚持进行理论研究,常常“通宵达
旦”,“废寝忘食”。工作疲劳时,他就用力握几下用来当作“镇尺”的铁条,舒展一下关
节,算作休息。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经过长时期
的思考和探索才提出来的。这个理论以中国的实际国情为出发点。而要真正懂得中国的实际
国情,并且依据它提出正确而完整的革命理论,是极不容易的。它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大革命时期,特别是十年内战时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农村所进行的周密而
系统的调查研究,使他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深刻的了解,与此同时,他撰写了有关中国革命问
题的一些重要文章,包括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在内,都是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准备。
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一个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新阶段,他阐述党的理
论、路线、战略、方针和政策的著述,更加丰富了。

    毛泽东在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发表的《五四运动》一文中已经说到:“二十年前的五四
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民主
革命的完成依靠一定的社会势力。这种社会势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进步
的资产阶级,就是革命的工、农、兵、学、商,而其根本的革命力量是工农,革命的领导阶
级是工人阶级。如果离开了这种根本的革命力量,离开了工人阶级的领导,要完成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是不可能的。”他在五月四日所作的讲演《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把正在进行
着的中国革命称作“我们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他说:“这个革
命,资产阶级已经无力完成,必须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它在打倒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后,要“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主义的制度”。
“它比起现在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来是不相同的,它跟将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相
同。”但是毫无疑义的,“中国将来一定要发展到社会主义去,这样一个定律谁都不能推
翻”。

    毛泽东在这两篇文章中已经明确地讲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五四运动起已经
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需要由工人阶级来领导;它要建立的是既不同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
态、又不同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将来要发展到社会主义去。显然,毛
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这时已在酝酿、思考和形成中,只是还没有把“新民主主义”这个明
晰的概念提出来,也没有来得及进行系统的论证和说明罢了。

    最早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个科学概念,是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写成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
产党》中。这是毛泽东和其他几个在延安的同志合作写作的一个课本,第二章“中国革命”
是他自己写的,第一章“中国社会”是别人起草后经他修改定稿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
党》最早发表在延安出版的刊物《共产党人》上。建国后,这篇著作经他审定收入《毛泽东
选集》。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第一次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区别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
主义革命,并且明确地规定:“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
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为什么中国现阶段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是由中国的实际国
情所决定的。

    毛泽东写道:“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
题的基本的根据。”正因为如此,《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部著作,首先从分析中国社
会着手,以此为基础,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
的论述。

    他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
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其中又以帝国主义的民
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因而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在日本武力侵入
中国以后,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勾结日本公开投降或准备投降的一切汉奸
和反动派。中国革命的任务,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
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这两项革命任务是互相关联
的。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中国革命的艰巨任务谁能完成呢?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动
力问题。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状况等方面的特点逐一进行分析后,得
出结论:中国无产阶级有着许多突出的优点,所以能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中国
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但如果单凭它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
利的,而要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
统一战线。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中,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
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

    中国的资产阶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毛泽东明确地提出:“资产阶级有带买办性的大资
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区别。”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别。毛泽东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是
带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因此能成为革命的力量之
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没有完全断绝同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的联系,因此,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当民众革命力量强大起来时表现得
最为明显。毛泽东指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
上能够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而在另一时
期,就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成为反革命助手的危险。在抗日时期内,他们不但和大
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投降派有区别,而且和大资产阶级的顽固派也有区别,至今仍然是我们
较好的同盟者,因此,“对于民族资产阶级采取慎重的政策,是完全必要的”。同时,还指
出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分属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在抗日战争中,对亲日派大资
产阶级与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应加以区别。前者是投降派,应该打倒;后者是顽固派,具有两
面性,对他们应采取革命的两面政策。此外,许多中小地主出身的开明绅士,即带有若干资
本主义色彩的地主们,还有抗日的积极性,还需要团结他们一道抗日(关于大资产阶级与民
族资产阶级、亲日派大资产阶级与非亲日派(即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大地主与中小地主及
开明绅士之间的这些区别,当《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最初在《共产党人》上发表时还没
有讲到。一九四○年三月十一日,毛泽东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第一次讲
到这个问题。同年四月以后,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这部分作了相应的修改,见
该年十一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编辑出版的《党建论文集》所收的这篇文章)。

    由于中国社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也就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就决定了:
“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
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正在中国和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
展起来,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
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的社会必须经过这个革命,才能进一
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否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得出的最主要
的结论。

    毛泽东还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带来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
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
这种社会主义因素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中的比重的增长;农民、知识分子
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已经或者可能承认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权;民主共和国的国营经
济和劳动人民的合作经济。加上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使中国革命的前途走向社会主义,而
不是资本主义。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部著作的发表,大大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它对中国
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作出了如此系统而清晰的说明,使原来令人感到
眼花缭乱的纷繁的社会现象顿时显得那样井井有条而易于理解,使人们在复杂多变的局势面
前感到心明眼亮,能够始终清醒地把握住基本的方向,保持一致的步伐。它在当时和以后很
长时间内产生的巨大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新民主主义”这面大旗高高地举起来了。那么,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们的特点是什么,还有其他许多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以发挥和说明。

    一九四○年一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
长篇演讲,题目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个长篇讲话,从下午一
直讲到入夜点起煤气灯的时分。”“拥挤在会场里的五六百听众,被他的精辟见解和生动话
语所鼓舞、所吸引,聚精会神,屏息静听,情绪热烈,不时响起一阵阵的掌声。”①一个月
后,这篇演讲首先在《中国文化》创刊号发表,稍后几天在《解放》第九十八、第九十九期
合刊上登载时,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自己说,他这篇讲话的“目的主要为驳
顽固派”②,但它的意义远远超出这个范围。

    毛泽东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他十分明确地回答:“我们
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
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
会和新国家。”

    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纲领。

    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毛泽东主要概括了两点。第一,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的社会
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且是伟大的一部分。第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
走。关于后一个问题,过去中国共产党内存在过许多混乱的思想,主要是:有些人常把民主
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混淆,急于在民主革命阶段采取一些社会主义革命的措施;托
陈取消派又认为中国现阶段既然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就应该由资产阶级来领导,无
产阶级只能在将来再去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虽曾提出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256
毛泽东传(1893—1949)

    ①

    ②《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60页。温济泽:《听
毛泽东讲新民主主义论》,《征鸿片羽集》,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第473
页。

    136

    义前途”,但究竟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仍没有说清楚。直到这时,毛泽东从理论上很好
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第一步是进行新民主主义的革
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
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是不行的。这两个阶段又必须相互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
政的阶段”。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说:我们要建立的“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
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文章为这个新国家描绘出一幅完整的宏伟蓝图。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毛泽东指出,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
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历史已经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是不能尽此责任
的,这个责任就不能不落在无产阶级的肩上了。他说: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
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
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不是
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也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
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国体问题,就是社会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还有一个政体问题,即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可以采取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实行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各级政府,这种制度即是民主集
中制。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地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也才能最有力量地去
反对革命的敌人。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
民主主义的政治”。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毛泽东提出,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
所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整个国民
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
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在农村,没收地主
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容许富农经济的存在。在“耕者
有其田”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关于新民主主义的
文化:毛泽东说:“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后,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
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说:在现时,
毫无疑义,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但是,既应把对于
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宣传,同对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区别开来;又
应把作为观察问题、研究学问、处理工作、训练干部的共产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同作为整个
国民文化的新民主主义的方针区别开来。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里,再一次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他说:“形式主义地吸收
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
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
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
它。”

    这样,毛泽东就把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具体内容,把中国
共产党所要建立的新中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为人们勾画出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轮廓。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驳斥了顽固派散布的一种论调:你们共产党既然把社会主义社会制
度推到后一个阶段去了,你们既然又宣称“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
现而奋斗”,那末,就把共产主义暂时收起好了。毛泽东写道:“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
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决
不能成功的,更不必说革命的后一阶段了。”他还具体分析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有哪些相
同的部分,也有哪些不同的部分。

    《新民主主义论》是一篇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的文章,也是一篇有着很强论战性的文
章。对这篇文章,毛泽东酝酿的时间很长,写作过程中反复修改,并征求过一些同志的意
见。二十多年后,他还曾讲到:“《新民主主义论》初稿写到一半时,中国近百年历史前八
十年是一阶段、后二十年是一阶段的看法,才逐渐明确起来,因此重新写起,经过反复修改
才定了稿。”①连一向攻击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理论的反动文人叶青也不得不表示,自从读到
《新民主主义论》,“我对于毛泽东,从此遂把他作共产党理论家看待了”。①文章在党内
外更引起重大的反响,使许多人对当前奋斗的目标和中国未来的方向有了清楚明白的了解,
使越来越多的人奔集到新民主主义的大旗下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无产阶级是否掌握了领导权。关于无
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内早就提出来了。但是,在中国这样复杂的环境中,无
产阶级怎样才能实现领导权?这个问题,毛泽东也经历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而在《〈共产
党人〉发刊词》一文中作出了全面的论述。他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
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
法宝。”关于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毛泽东写道:“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
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
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
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而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正确地处理统一战
线问题,又正确地处理武装斗争问题,又正确地处理党的建设问题”。这是他对中国共产党
十八年来的斗争历程作出的重要总结。

    毛泽东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章,令人难以置信地,都是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写出
来。他住在延安杨家岭的两间窑洞里,里间是寝室,有一张木床、一个小木方凳、一个木
箱;外间是办公室,有一个旧书架、一张作为办公桌的旧方桌,还有一些小方凳。他习惯于
通夜工作,到天快亮时才睡,上午十时又起来继续工作了。当时担任他的保卫参谋的蒋泽民
回忆道:

    “毛泽东写文章是非常辛苦的。延安地区没有电,夜晚毛泽东写文章时点两根蜡烛照
明,烛光昏暗而又跳动,很影响视力,容易使眼睛疲劳。毛泽东写累了,就揉揉酸胀的双
眼,再继续写,一夜之后,他的脸上沾了一层烟尘。”“毛泽东写文章用的是毛笔。写前打
好腹稿,然后挥笔而就,疾书成文。他写东西时,桌子上一般不放书籍和报纸,不参照别人
的东西。”“他埋头书写很长一段时间后,往往要停下笔休息几分钟,或者点燃一支烟吸,
或者站起来,到门外的空场上走一走。如果他表情是平静的,面带微笑,和我们或公务员唠
几句嗑,那么,他已经完成一部分文稿了。”“毛泽东写好文章,有的进行反复修改后,让
我们送给中央首长传阅,有关军事方面的文章都要送给朱德看,政治方面的文章送给王稼祥
看,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后,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他再一次修
改。”①毛泽东为什么能够作出这样巨大的理论创造?一方面因为他始终立足于无限丰富的
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他认识上的每一步深化,都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生活中种种新情况和新
问题的细心观察和深入思考,来源于反复地同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从来
不作那种脱离实际的个人冥思苦想;另一方面在于他勤奋地刻苦地钻研马克思主义著作。他
的办法是:“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读些马列主义经
典著作,还可以从中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争论和批判中,加深对马
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认识。”他曾对曾志说:“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
就翻阅过多少次。”①毛泽东一向认为,指明革命的方向和前途是十分重要的,但单有这些
还不够,还需要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政策和策略。他说:只有“把理论与实际政策说清楚”
②,问题的解决才算完整。当然,那时更多地吸引着毛泽东注意力的,还是目前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中的实际政策问题,而不是未来新中国方方面面的具体政策,但这两者之间又有着许
多一脉相通的地方。

    到一九四○年底,已是皖南事变的前夜,形势十分严峻,毛泽东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一
点也没有放松对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对统一战线策略上的新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8
56毛泽东传(1893—1949)

    ①

    ②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0年12月4日、13日。

    曾志:《谈谈我知道的毛主席》,《缅怀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9月
版,第400、401页。142

    十二月四日、十三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毛泽东在会上指
出,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大体上要分大革命、苏维埃与抗日战争三个时期。总的错误是不
了解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不平衡性。苏维埃末期犯了许多“左”的错误,是由于马列主义没
有与实际联系起来。他提出应当组织一个委员会,对党的各项政策问题进行总结,有的还要
制订出条例来①。

    十二月二十五日,在中共中央全面总结这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关于时
局与政策的党内指示(指示中的政策部分就是收入《毛泽东选集》的《论政策》)。指示明
确地指出:“在目前反共高潮的形势下,我们的政策有决定的意义。”“在整个抗日战争时
期,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决不会变更的;过去十年土地革
命时期的许多政策,现在不应当再简单地引用。”指示批评了土地革命时期出现过的一些
“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指出:“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
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

    指示着重阐明和规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系列政策,包括:统一战线下的独立自主
政策,既须统一,又须独立;在军事战略统一下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是游击战,
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在同反共顽固派斗争时“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
各个击破”,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在敌占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采取“荫蔽精
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政策;在国内关系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
力,孤立顽固势力等等。

    指示从具体的阶级分析出发,特别强调需要作出种种区别,如要把反对抗日的亲日派大
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主张抗日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又要对主张抗日但又动
摇,主张团结但又反共的两面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两面性较少的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
主、开明绅士加以区别。在国际上,对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也要加以区别。如此等等。并且
明确地指出:“在这些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上述各项不同的政策,都是从这些阶级关系
的区别而来的。”关于各项具体政策,指示也根据统一战线中的策略原则,分别就政权组
织、劳动、土地、税收、锄奸、人民权利、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规定了明确的具体
政策。指示最后要求:“以上所述各项统一战线中的策略原则和根据这些原则规定的许多具
体政策,全党必须坚决地实行。在日寇加紧侵略中国和国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实行反共反人
民的高压政策和军事进攻的时候,惟有实行上述各项策略原则和具体政策,才能坚持抗日,
发展统一战线,获得全国人民的同情,争取时局好转。”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确定,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已经日见成熟。经过十八年的风风雨雨毛泽东终于为
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建设新中国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在早年就曾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
趋赴”。①这面旗子应该色彩鲜明、简单明了、又有着十分丰富而确定的内涵,才易于为更
多的民众所理解和接受。中国人从五四运动前后接受马克思主义起,经过二十年的艰苦探索
和曲折经历,才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独立自主
地立起了“新民主主义”这面旗帜,使越来越多的民众“有所指望”,“知所趋赴”。这是
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对抗日战争中后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以后的中国革命
和建设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蓑烟雨任平生                  masedin@263.n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173.43]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polARISWONG.bbs@smth]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6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