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axs (想去挪威的森林),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康熙大帝2-14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y 14 12:13:08 2000), 转信


十四 怒陈辞赴水明心志 感相助赠簪寄深情????????????


    遭到绑架的最初一刹那间,伍次友很有点摸不着头脑。来的人分明是公差打扮,又出口
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想不通,朝廷早已发过诏令,让各地的地方官照应自己,怎么安庆
府的公差竟敢如此大胆,提名叫姓地来捉拿我呢?

    可是,伍次友很快就意识到,这伙人不是衙门里的公差。因为,就当他正要质问抗辩的
时候,一个满面络腮胡子、凶神恶煞似的人,忽然上前,卡住了他的脖子,顺手将一团破布
塞到他的嘴里,与此同时,一方黑中,兜头盖脸地蒙了上来。伍次友就这样被推着架着带出
了迎风阁客店。

    昏昏悠悠之中,伍次友恍忽觉得他被带到了荒郊野外。听见有人说了声“到了”,接着
只听一个深沉有力的声音问:“伍先生请来了吗?”

    “回将军,请来了。”

    “嗯,好!那个小道士怎么处置了。”

    “我们去的时候,李云娘并不在店里。”

    “那就好!只要这个李云娘不来捣乱。此事就算万无一失了。”

    那人说着话来到伍次友身旁,突然故作吃惊地说:“嗯,这是怎么回事。我让你们去请
伍先生,谁叫你们这样无礼的。快,给先生松绑!”

    众强徒一拥上前,替伍次友摘去眼罩,掏出破布,又七手八脚地割断了绳子。伍次友活
动一下手脚,放眼四望,只见月色昏暗,寒星闪烁,自己正站在一条大堤上。右边是一条
河,左边是星罗棋布的水塘。四周一片死寂,夜风冷透骨髓。他不知道自己被带到了什么地
方,只听到远处传来猫头鹰那参人的叫声,心里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

    黑暗之中,模糊糊地看到,一个高大、健壮的汉子来到近前,施了一礼说道:

    “伍先生受惊了!明人不做暗事,在下乃平西王驾前侍卫,奉王命特来相请。因恐先生
不肯屈就,不得已出此下策,尚求先生见谅。几天来我与先生同住一店,聆听先生作诗讲
学,心里是十分仰慕的。请先生放心,我们决不会为难先生。但从这里至云南,山高水长,
一路麻烦很多,先生必须听在下安排,等到了五华山在下一定负荆请罪!”说罢,又是一
揖。

    伍次友想起来了,这人就是昨天在西阁上和李雨良说话的那个中年人。看来他们是蓄谋
已久了。自己既陷贼巢,想要脱身恐怕不容易了,便索性坐在地上。眼望天上星斗慨然说
道:“多谢将军直言。可是伍某是一介书生,功名不遂,浪迹江湖。胸无治国之才,手无缚
鸡之力,平西王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又何必费这么大的心思呢?

    皇甫保柱却不答话,口里打了个呼哨,对岸芦苇从中箭也似地窜出一条船来。

    众人不由分说,架起伍次友来到船上。皇甫保柱又是一声呼哨,船身荡了一下,离开河
岸。伍次友的心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他听天由命地半躺在黑洞洞的前舱里,心乱如麻。康
熙、苏麻喇姑、魏东亭、明珠、索额图……一个一个笑容可掬地闪在眼前,又一个个地消失
在黑暗里,而那个小兄弟李雨良,却像一直站在自己的身旁。匪徒们的口口声声说的“小道
士李云娘”是谁呢?怎么他们那么怕她呢?我不认识那个女道士啊。船下汩汩水声愈流愈
急,伍次友心里不由得一阵烦躁。他刚要起身不防被人一把拽住。这才知道有人看守在自己
身边,便苦笑一下又坐了回去。

    忽然,眼前亮光一闪,皇甫保柱秉着灯烛走进舱来:“伍先生,这会儿气消了吗?嗯,
看气色还不错。”

    “哼!少给我绕弯子,吴三桂派你们绑了我来。倒底打的什么主意!?”

    “哎――先生不要生气嘛。吴三桂再不好,总是汉人;五华山上虽无金銮宝殿,却不是
胡腥世界!像你这份才情,难道连这个理儿也参不透么?”

    “哼,吴三桂那里有什么,没什么,与我毫不相干!”

    “先生说得好!不过您自命为清白君子,却认夷狄为君父,替靴虏做奴才,这恐怕不是
君子所为吧?何况令尊雅逊老先生也是前明的旧臣呢?”

    “谢将军指教。大明亡国已经二十余年,帝道无常,惟有德者居之,天道无常,唯有德
者辅之。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家父虽事明朝,却不曾降清;在下既然不是明臣,就自然可
以享受大清的恩泽,这有何不对呢,

    伍次友侃侃而谈,似乎,他此刻不是身陷囚笼,而是在讲学,在与人辩论。

    皇甫保柱见伍次友认真起来,也想和他较量一番,心想若能说服了这位老夫子,路上倒
可少些麻烦。想到这儿他说:

    “先生学问渊博,海内敬仰。请问:‘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也,这句话该怎么
讲?”“谁说当今华夏无君?不过君是夷狄之人而已,这有何难懂?”“伍先生,请恕我草
莽之人,少读诗书。请问夷狄之人可为华夏之君,这道理可有古训?”“谁说没有?孟子就
说过:‘舜,东夷之人;文王,西夷之人也’。这些夷狄之人,不光做了华夏的君主,还都
是自古称颂的圣君。你知道吗?”

    皇甫保柱再也答不上话了。他深深佩服面前这位伍先生,不愧是饱学之士,也不愧是皇
上的师父。他也知道,凭自己的那点学问,再辩论下去,更要出丑,便尴尬地笑着说:
“好,好,好。先生高论,振聋发聩,在下愿奉一杯薄酒为先生压惊,不知先生可肯赏
脸?”

    “哈哈――。伍某已被将军锁拿,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既然有酒,何妨一醉!”

    皇甫保柱一声令下,几个下人忙在舱面上摆了酒菜,伍次友昂然上坐,一杯接着一杯地
吃了起来。酒到半酣,皇甫保柱又搭讪着说:“先生豪饮海量,令人更生敬慕。夷狄也好,
华夏也罢,咱们不必去说了。平西王命在下恭请先生,并无恶意。一是想聆听先生的教悔,
二嘛,如蒙先生不弃,盼先生能出山相助。”“什么,出山相助?叫他死了这条心吧!吴三
桂是个什么东西,配和我说这些话?人最可悲者,莫过于无自知之明;无自知之明,又岂有
知人之明?当今皇上乃天下圣君,伍次友以布衣之身,许心相报,这些话请休再提起。”

    “先生这话未免过份。”皇甫保柱将酒杯放在桌上,沉吟着说道,“孔子十五岁方才有
志于学,今皇帝才十六岁,就够得上‘圣君’二字吗?自顺治十七年至今,水旱频仍、灾变
异常,这皆是民心天心不顺之兆。”

    伍次友从容地吃着喝着,不屑地问:“还有什么?”

    “朱三太子聚钟三郎教徒有百万之众,起事只在旦夕之间。眼见中原之地也要狼烟突
起,康熙的日子不长了!”

    “嗯,你说了许多,可是,皇上和朝廷本身如今又有何失德之处呢?”

    这句话,倒把皇甫保柱问愣了。他只知效忠吴三桂,从来没想过这件事,一时间,要他
说出康熙的失德之处,他还真答不上来。

    伍次友心中也是一阵惋惜,钟三郎邪教猖獗,他早就见到了。却不料,竟是朱三太子背
后操纵的。如今自己身陷贼窟,看来,难以把情况报告给皇上了。想到此,他决心激怒皇甫
保柱,任凭一死,也决不跟他们去五华山。他端起酒杯,站在船头对着众贼徒,仰天大笑:

    “哈哈,你回答不出来了吧?不光是你,连吴三桂也是愚蠢得很。前明把守卫疆土的重
任,寄托给他。而他却投降清军,为大清造就了这一统天下。后来,又亲手杀害了永历皇
帝。如今大清天下已定,人心向清,他却又反过手来,妄图叛清自立。这样一个不忠、不
孝、不仁、不义,上不遵天理,下不循民情,反复无常寡廉鲜耻之徒,竟然还想要我为他出
力,也竟然有人为他涂脂抹粉,充当说客,真是天地间的一大奇事了,哈哈……”

    没等皇甫保柱回答,伍次友又接着说:“皇甫将军,适才听你言谈好象是读过书的。我
倒想问你一句,你懂得什么是国士?””

    皇甫保柱来不及回答,只见伍次友端起酒来,一饮而尽,然后“啪”地一声,将酒杯摔
在舱板上。就在众人一愣神儿之际,他已奋身跃人了滔滔河水之中。

    皇甫保柱扑上船头时,只见夜幕漫漫,波光粼粼,除了冰冷刺骨的河水之外,什么都看
不见了。

    北京城里有一条烂面胡同,胡同里设有好几个省的同乡会馆。流落京师的外省人,遇到
难处,总要来这里寻求同乡的关照,找一条落脚谋生之路。所以尽管这里房屋低矮,路面不
平,却每天都挤满了口音混杂,贫富不一的各色人等。而那些叫卖风味小吃,拍卖估衣旧
货,跑江湖打拳卖艺,看手相拆字算卦的各类摊子,也应运而生,熙熙攘攘地挤在这条胡同
里,街口上有座茶馆,虽然也是草棚瓦舍,但在这杂乱的地摊中,却也算得是鹤立鸡群的大
铺面了。

    这天的中午,一个年轻书生,胳肢窝里夹着一卷诗稿,来到了这里。这个人身材瘦削,
面色青黄,神情沮丧,步履艰难。一看,就是个倒了霉的落第举人。他,就是荆门书生周培
公。灯节那天,他在街上遇到奶哥龚荣遇,吃了一顿饱饭,又接了奶哥送给的一大锭银子。
后来,奶哥突然跟着王辅臣回陕西去了,临走俩人连面都没能见上。周培公虽然生性豁达,
并不在意,可是,那一锭银子,在米珠薪桂的北京城里,又能化上几天呢?他一心指望着,
会试下来能弄个一官半职,报答奶母的养育之恩。好不容易等到开考了。周培公施展平生所
学,把文章做得花团锦簇一般。自己翻来复去地看了又看,十分满意,料想断无不中之理。
却不料,无意之中,他却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那时候的考场,有一条规矩。举子们在
答卷中遇到应该避讳的字,必须少写一划而不能写全,比如说,康熙皇帝名叫玄烨。他的这
个名字,人们就不能随便写。写玄字时,上面那一点不能点,如果不小心把这个字写全了,
阅卷官发现,马上就把卷封了起来,文章再好,全都没用,作废了!培公的文章中恰巧有这
个“玄”字,而他一时粗心又写完整了。就因为多点了这么一个“点”,功名,前程,一切
一切都成了泡影。

    周培公一向自视甚高,却想不到竟因这个疏漏,闹了个名落孙山、受人耻笑的下场,连
气带悔,差点病倒了。他不愿意再住法华寺。看那和尚、举子们的白眼,便夹了自己的诗
稿,来这儿的湘鄂会馆,看能不能找到个熟识的同乡,结伴同回故里。

    可是,他实在太饿了。在挤进胡同口时,禁不住那雪白的、喷着香味的豆腐脑的诱惑,
不由自主地向摊上多看了几眼。忽然,一个小姑娘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

    “哎呀,恩公,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周培公抬头一看,原来是灯节那天在正阳门外被刘一贵欺负的小姑娘:“咳!原来是你
啊,怎么,你是在这里做生意的?”

    “不,这豆腐脑担子是我爹爹的。他老人家病了,看病吃药还要花钱。买卖虽小,也不
敢停啊!恩公,你一定还没有用过早点,来,喝一碗吧。”姑娘一边说着,一边动作,手脚
麻利地盛了一碗热豆腐脑,双手捧着送了过来。

    自从落第以来,周培公每天看到的是冷眼,听到的是嘲讽,如今一个贫苦的小姑娘,却
给了他这么真诚的尊重和体贴。他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泪水打湿了眼眶:“不,不,
不,姑娘,我如今混到这般境地,怎能……哎!惭愧呀!”

    “哎!这有什么,人又不是神仙,想干什么就一定办成。看恩公的神气,今科您失手
了,下科再来么,薛平贵住过寒窑,吕蒙正还要过饭呢,有什么可惭愧的,快趁热吃吧,我
给你再买两个烧饼去。”

    一碗热豆腐脑,两个烧饼下吐,周培公浑身都是暖烘烘的。偷眼瞧那姑娘时,见她正神
态自若地涮洗碗具,便立起身来有点拘束地问道:“姑娘,你叫什么名字,住什么地方,能
告诉我么。”

    “我叫阿琐,家就住在胡同北口――您呢?”

    “我叫周培公,眼下穷困潦倒,四处飘零。……”

    话说不下去了。姑娘默默无语地打开钱匣子,把里边的十枚铜子儿,全都倒出来,放到
桌子上,略一沉吟又拔下头上的银簪放在钱上,不好意思地说道;“论恩公心地,神佛定会
保佑。我们小户人家帮不了大忙,这点心意,请恩公收下。

    “不不不!这怎么成?”

    “恩公您要是嫌弃,我就……”

    周培公全身的血都要沸腾了。上前拿起簪子,又拈起一枚铜钱袖在怀里,却把其余的铜
钱推还给姑娘:“小大姐,我领情了!以此一簪一钱为证,不死必当厚报!”说着头也不回
去了。

    阿琐正要叫住周培公,却见自己的担子旁走过一个青年书生,和颜悦色地说道:“姑
娘,他既然不肯受你的赠,你追上去也没用,只是我不明白,你们好象并不认识,你为什么
叫他恩公呢?”

    一边说着,一边随手翻起周培公丢在桌上的诗稿来。

    阿琐含着眼泪,把灯节那天发生在正阳门前的事说了一遍。那青年书生一边听,一边夸
赞:“嗯,这年轻人是个正人君子,刚直男儿。这样吧。他的这本诗槁,我替你追上去还给
他。你小本生意,挣钱不易,这个就送给你吧。”说着把一枚似钱非钱的东西放在桌上,转
身走了,阿琐捡起来一看,原来竟是一枚金瓜子!

    这个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皇帝康熙。他趁端阳佳节,带了九门提督图海微服出
来,查访京师的民情风俗。离开了阿琐的小吃担子,他站在道旁,仔细翻看周培公的诗稿。
前面几页全是诗词一类的东西,后面却画了一些曲曲弯弯的图画,还标着一些符号,不知是
什么?站在康熙身旁的图海,一眼看见这图画,马上兴奋起来,悄悄地在康熙耳边说:“万
岁,此人不仅会文,而且知兵,这上面画的是浙鄂川陕的地舆图。”康熙听了,更是欢喜:
“嗯,此人大才可用,为什么却名落孙山呢?回头,你替他安排一下。”正说间,稿页之中
滑出一张纸来,康熙打开一看,那十分熟悉的笔迹立刻映入眼帘。啊,是伍先生的亲笔书
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ftclsun.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