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27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Oct 13 19:15:01 2000), 转信
第二十七章 家
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一日上午十点半左右,红军开进了哈达铺。这是由毛泽东
、周恩来(此时健康状况已大为好转)、彭德怀、林彪及其他高级指挥官率领的主力
部队。先头部队已于两天前抵达这个甘肃小镇。
红军到家了。他们爬雪山,过草地,穿过了陌生的藏族区,终于回到了汉族地
区,回到了汉族同胞中间。尽管这里的汉民都信奉伊斯兰教,红军战士觉得,哈达
铺就象是他们的家,那里的人长得和他们一样,语言也一样,毫无隔阂之感。他们
知道,虽然前面还要翻过许多山峦,还要涉过许多河流,还要进行许多战斗,但是
,再也不会受饥挨饿了,再也不用后撤退却了。
哈达铺群众倾城出动,热烈欢迎这些跋涉。二万四千里走进这座古城的男女战
士,他们以欢呼、笑脸和各种食物来欢迎这些疲惫憔悴,但斗志旺盛的红军战士。
在这里,每个战士领到了两块闪闪发光的银元,这些银元是被他们背着经过了
雪山、草地和老虎嘴似的腊子口保存下来的。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大家都要
吃好。”他们确实吃得不错,只要用五元钱就可以买一头—百磅重的猪,二元钱买
一只肥羊,一元钱买五只鸡,一毛钱买十二个鸡蛋,五毛钱买一百磅蔬菜。食盐和
面粉也得到了补充——红军在当地没收了一吨盐,六吨面粉,以及许多大米、麦子
和小米。每个连队都杀猪宰羊。战士们每顿饭有三荤两素,比过年还吃得好。这简
直是天堂。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好的饭菜,一些战士吃得太多,撑坏了肚子造成
减员。
周恩来和总部的办公室设在一座清雅的寺庙里,毛泽东则住进了一座漂亮的商
人的庭院(现仍完好)。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一日,哈达铺只有二三千居民( 五十年
后翻了一蛋 ),他们看到红军战士讲究礼貌,行为端正,纪律严明,哈达铺的男人
十分高兴,他们说:“真是好战士! ”哈达铺的妇女见到女兵,觉得十分惊奇——
这些短头发、穿军装、皮带上挂着手枪的人真是女的吗? 她们把女兵请到家中,仔
细端详,摸摸她们的胸脯,跟着她们去茅房。消除了疑虑,确信她们真是女兵后,
她们又高兴地让女兵们讲战斗故事。
哈达铺的老百姓对来访者的好奇心和好客态度至今未减半分。五十年后的今天
,人们夹道欢迎来访的外国游客,他们过去从未见过西方人——那些浅发碧眼的怪
人。
毛泽东已率领红军到了哈达铺,下一步要去哪? 他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是
的,他们还要北上,去甘肃,去陕西,甚至去宁夏,他们要去打日本。但这只是笼
统的方向,不是确定了的目的地。长征以来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毛泽东自己只大略
地知道他要去的方向,但缺乏具体的目标,此时也是如此。
现在,在距江西的出发点成千上万里之遥的哈达铺,长征确切的目标才日渐明
确了。
红军先头部队在攻占哈达铺时果断地拿下了邮局,这是很长时间以来他们占领
的第一个邮局。他们在那里找到了国民党的报纸,毛泽东和他的指挥宫们兴致勃勃
,一口气读完了这些报纸。证明他们早些时候在两河口会见张国焘时所听到的传说
居然是真的:陕北不但有一支共产党的队伍和一片苏维埃根据地,而且毛泽东的朋
友、著名的群众领袖、英勇无畏的红军二十六军军长刘志丹仍然活着,统帅着他的
部队。二十五军的徐海东也在那里。
这个有关去向的重大问题终于获得了解决。十天之后,毛泽东在榜罗镇公布了
他与陕北红军会师的计划。在部队集中起来后,召开了政治局、中央委员及高级指
挥员的会议。政工干部分别向所在部队讲话作宣传。毛本人也在早晨六点钟向在一
所小学里召集的军、政干部会议讲了话。他讲了抵抗日本侵略和陕北根据地的问题
,讲了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及从根本上加强纪律等问题。政委们当天就向部队传达
了这一讲话。根据各种回忆录说明,这时的毛泽东开始越来越强调抗日的路线了。
就要到家了。红军已踏上了家乡土地。正朝着自己的同志和根据地前进。他们
面前只剩下一千里的路程了。诚然,在同四方面军张国焘发生冲突之前,他们也曾
有过这样的希望。但是,他们感到这次情况有所不同。他们毕竟经受住了在第四方
面军问题上发生的危机,证明红军仍然是一支活跃的有生力量。它虽然只剩了六千
人——可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啊! 一年来,他们征战南北,含辛茹苦,作出了重大的
牺牲,他们克服了重重障碍,在大半个中国传播了红军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
他们不再是一伙在蒋介石的精锐部队面前衣衫槛楼、争吵不休和狼狈逃命的人
。他们将把长征转变为胜利,长征已不再是退却,不再是连下一步逃往何方都不知
道的东躲西藏。这一切变化都发生在他们渡过金沙江之后,战斗的主动权已不在国
民党一边了。毛泽东领导的部队组织严密,上下团结,能征善战,有共同的精神和
目标。此时,作战部队中的大多数成员都是干部,普通战士幸存无几。这些干部深
信中国必须进行一场革命,他们就是这场革命的核心力量。
这种想法在最后一千里的长征途中举行的集会上和毛的讲话中已见端倪。正如
他在哈达铺所说的,我相信所有的“指挥员们、战斗员们在经过了两万多里的长征
的洗礼和战火的考验之后,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将会以你们的勇敢无畏和丰富的
战斗经验,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我们的目标——完成长征北上,打击日本侵略
者。”
第二天,照例是早晨六点钟,这支红军队伍在毛和彭德怀率领下( 林彪和聂荣
臻率领着前第一军团剩下的部队 )向北进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通渭。在那里,又
进一步进行了政治宣传鼓动工作。那天晚上,通渭城的中心广场举行集会。广场事
先搭好了一个讲台,四周红旗飘扬。驻在城里的所有部队都集合在这里,杨尚昆、
保卫局局长邓发和参谋长叶剑英分别讲了话。他们高唱《马赛曲》,会后举行了这
个城镇空前盛大的宴会——大小盘子中盛满了猪肉、牛肉、鸡肉;还演出了文艺节
目。李克农和袁欣为大家唱了歌、表演了魔术。
红军向北疾进。他们遭到国民党军队、特别是马家军骑兵的骚扰,但并不严重
。一天下午,他们越过西(安)兰(州)公路, 翻过高达一万一千英尺的六盘山,然
后在山的另一边宿营。
十月十四或十五日,正当他们即将离开环县的羊肠小道,到达陕西边界的时候
,毛的警卫员陈昌奉看到了五个人骑着马朝他们奔驰而来。他们身强力壮,年纪不
大,身挎驳壳枪,头缠白头巾。到了面前,急忙翻身下马,开口便问:“毛主席在
哪里? ”陈问他们是谁,其中一个人说:“老刘派我们来给毛主席递交一封信。他
在哪?”
据陈说,他们是红军二十六军司令员、毛的朋友刘志丹派来的代表。毛会见了
这几位代表,然后走到一些正在休息的红军连队,大声告诉他们,二十五军和二十
六军的代表来迎接我们了,我 们即将进入陕北苏区了。
十月十九日傍晚,毛泽东的队伍穿过黄褐色的山谷——头道川,来到地处陕西
黄土高原心脏地带一个尘土飞扬的小镇吴起。他们的北面是万里长城、南面是华夏
祖先黄帝的陵墓,在黄河以南这片黄土高原上,在这块中华民族发祥的土地上,红
军找到了自己的家,他们在贫瘠的吴起,在黄土窑洞里,找到了自己的家。在未来
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将越来越习惯于窑洞生活。
这时,马家军骑兵东闯西窜,仍不断骚扰红军后续部队。彭德怀命令战士们加
快前进,他不愿让落在后面的部队死在凶残的国民党骑兵手里。他们翻越了老爷山
、子午岭,进入了陕西。在那里再次与马家军骑兵交火。这一带的地势比较平缓,
利于骑兵活动。红军被搅得不得安宁。
毛泽东到达吴起镇的当天晚上,就亲自召集指挥员开会。他建议:“砍掉这条
尾巴,即马家军骑兵,结束几周来红军所受的骚扰。”二十日,毛泽东对红军和吴
起地区的游击队进行了部署。这里有三条河流穿过吴起,毛将他的部队部署成半月
形,引诱马家军骑兵进人中间的洛河河谷地带。二十一日凌晨,毛泽东进入大马梁
山顶上的观察位置(山顶至今仍有一棵孤零零的树作为标志)。
马家军骑兵共四个团,每团约一千人,他们首先发起进攻,进入了河谷。毛的
部队人数不比他们多多少。上午七时,红军向马家军骑兵主力团开了火。不到两小
时,马家军骑兵主力团及其他三个团都从战场上落荒而逃。
那天战斗后的下午,毛会见了两位地方领导人,听完他们的汇报后,毛立即叫
来两名可靠的干部——贾拓夫和王首道,派他们带一连行动迅速的战士,以最快的
速度赶往瓦窑堡。他们的任务是‘救出二十六军绿林式领袖刘志丹及其同志们( 数
目不详)。他们正坐待二十五军伙伴的处决。
一九二九年夏天,堪萨斯城的一位年轻人,埃德加·斯诺来到了黄河河套以南
的黄土高原上。斯诺当时二十四岁,是来调查关于饥荒并进行报道的。在那次旅途
中.斯诺结识了另一位西方的年轻人,他就是新西兰人路易·艾黎。他们一起在中
国目睹了人民饿死的惨景。在赤日炎炎下,久旱无雨的黄土高原一片死寂,没有绿
色,树木光秃秃的,树叶被摘光了,树皮也被剥净了。路边横着骷髅似的死尸,没
有肌肉,骨头脆如蛋壳。饱受饥荒缺衣无食的少女,半裸着身子被装上运牲口的货
车运往上海的妓院。路边的尸体都是骨瘦如柴,稍有一点肉的立即被吞噬掉了。这
是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零年的大饥荒的一角。中国有六百万人死于这次饥荒。当时
,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在《纽约时报》的内版占了半个专栏。
就在那个可怕的夏天,刘志丹赶回陕北老家保安。他父亲是保安的一个小地主
(旧照片上的刘家大院远比不上毛的韶山故居),这一年庄稼颗粒无收,佃农交不出
租子。有一位名叫袁耀秀的红军老战士,他曾在刘志丹手下工作过,一九八四年时
七十七岁,仍住在吴起镇。他回忆说,那一年刘志丹二十六岁,身材比一般人略微
高些。他英俊、细瘦,脸总是红扑扑的,常常带着微笑。他能言善辩,有着一副洪
亮的嗓子,对着上千人讲话,每个人都能听清他说的每一句话。
每当刘志丹走在保安街上,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常常一开口就滔滔不绝讲
上几个钟头。大家都知道他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 在这个偏僻的穷山沟
里,就连地主也并不很富有 )。
地主贴出告示——不管饥荒还是干旱,佃农必须交租。刘家也要刘志丹写这样
一个告示。他说,岂有此理,人们连饭都吃不上,哪有粮食交租纳税。他不仅不写
告示,还来到佃农中间,组织他们抗租。他问道;“这样的情况你们究竟还能容忍
多久 ?”刘家的许多佃农纷纷响应他的号召,起来反抗。政府也被迫宣布暂停交纳
租税。
刘志丹在一九二五年就加入了共产党。他曾在黄埔军校学习,一九二九年,担
任了陕北地下党委的成员。
刘志丹是位人民的英雄,人人都知道他,并传诵着他的光辉事迹,亲昵地称他
为“老刘”。他们说,他把自己家的财产都没收了。“他献身于追求真理和人民的
解放。”战士袁耀秀这样的描述他。
这位陕西“罗宾汉”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对人民的热爱超过他对辩证法政
治说教的感情。一九三一年,他组织了一支革命队伍(二十六军前身)。可是,就在
那一年,一位名叫杜衡的政委兼省委书记指责他拒不与国民党打大仗。刘志丹靠边
站了。“布尔什维克”路线的追随者杜衡取而代之。结果,他把二十六军引向了惨
败。只有刘志丹和少数几个人逃了出来。杜衡本人后来被国民党俘虏,成了叛徒。
刘志丹突破重重包围回到了陕北,人们纷纷前来投奔,他很快重建了第二十六
军。另一位游击队司令高岗带着几百人也加入了他的队伍。
高岗担任了刘志丹的政委。他能力很强,但正如一位中国人所说,他有“乱搞
女人”的坏名声。刘志丹对此当然不能容忍,对高岗行为放荡不羁的问题,有一次
刘曾提出要处决他。
刘志丹第二次重建的二十六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到一九三四年,他在陕北已
经创建了一个根据地,包括了二十个县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刘志丹的二十六军和另
一支号称二十七军的小部队共有五千人。
但是,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之中。三位中央委员会代表流落到陕北,他们都对刘
志丹怀有敌意,试图把他赶下台。他们声称,刘与国民党有秘密接触。实际是,他
同打进国民党内部的一些共产党秘密党员保持着联系。
红二十五军,即周恩来早在一九三四年春派程子华去的那个军,经过十个月的
颠沛流离,终于来到了陕北。
程子华坐着担架来到陕北,他的同事徐海东司令员也是坐着担架来的,两入都
坐了几个月的担架了。
二十五军及其指挥官程子华和徐海东的艰难历程不育为人类求生的又—史诗。
程子华从江西出发,途经汕头、上海和汉口,历尽千辛万苦,于一九三四年十月抵
达河南,来到了二十五军。他率军来到豫西边远的桐相和伏牛山区。
一九三五年早春,二十五军转移到了附近的陕南。一天,当他们正在庾家河开
会的时候,国民党六十师——蒋介石最神速的一个师,从朱阳关席卷而下,从背后
袭击了他们。战斗非常激烈。程子华一九三零年时左臂曾受伤,他习惯于用右手托
着左胳膊。现在,一颗子弹再次击中他的左臂并穿透了右手,使他落下了残疾。(
五十年后,他只能使用一只象爪子似的右手 )。副军长徐海东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
,子弹从右边穿过,从后脑穿出。他昏迷了近一个多月之久。二十四岁的钱信忠医
生,当时正站在这两位指挥员身旁。他也负了伤,但不严重。他是上海德国人办的
同济大学毕业生,他用磺胺柯衣定为两人治病,这是一种德国早期制造的磺胺类药
品。他说,如果没有这种药,要挽救他俩的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后来程于华的伤口严重感染。他的胳膊是用一把普通的利刃刀动的手术,甚至
连可用来止痛的茅台酒也没有。吴焕先政委接任指挥,二十五军终于在陕南建立了
一个根据地。他们知道刘志丹和二十六军在北部活动,但没有取得联系。一九三五
年七月,他们从国民党的报纸上获悉第一方面军正向陕北进军,正当他们也向那里
运动的时候,吴焕先牺牲了。程子华和徐海东从担架上又接任指挥。程任政委,徐
任军长。
程子华记得,在九月十八日,二十五军在陕北一个名叫永平镇的地方与二十六
军、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十五军团。仍躺在担架上的徐海东任司令员,刘志丹任
副司令员,程子华任政委,高岗任政治部主任。看来一切都顺利。这支联合部队在
甘泉与张学良的一个师交锋,打了一次胜仗。
在此之前,二十五军曾俘虏过了一名国民党军官,名叫张汉民,张说他是地下
党员,并说刘志丹可以证明。他们不加理会,却当即处决了他。后来,陕北党里的
“布尔什维克”们批评了刘志丹,并设法说服二十五军,让他们相信刘志丹实际是
国民党的地下人员,他领导的二十六军已被敌人渗透。于是,队伍内部的逮捕开始
了。起初,没有动刘志丹。他们对下级干部进行清洗时,把 刘志丹调开去执行一
项任务。但当他骑着马赶路时,碰到了一位年轻的通信员,身上带着一封写给十五
军团领导的信,这位年轻人把信交给了刘志丹,信中有一份即将准备逮捕的干部名
单。其中包括刘志丹本人。刘志丹把信重新封好,告诉通信员把信送给十五军团司
令员徐海东。然后,他到保卫局去报到。他把左轮手枪放在桌上,对保卫局的人说
:“我知道你们在找我。”他以为这会消除他们的疑心。然而,保卫人员却把他关
进了牢房。他们没有想一想,真的国民党特务早就逃跑了。哪会自己送上门来。疑
心病迷了人。
一九八四年,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已五十六岁,她身材纤细,有着橄榄色的皮
肤,高高的颧骨和一张圆圆的小脸,口才很好,讲了她所知道的一切,一九三五年
时她仅五岁,但没有忘却那年的九月和十月。她和母亲到关押刘志丹的地方,站在
外边,希望能看他一眼,但失望而归。
主持肃反的人不愿人们知道抓起了谁。他们甚至把刘志丹的马也关了起来,以
免人们看到它单独拴在马厩里而引起议论。当囚犯被押解过街时,犯人头上都套上
一个布罩。有一天,这位五岁的女孩和她的妈妈从一队蒙着布罩的犯人旁边走过,
其中一个人咳嗽了几声,她们觉得咳嗽的人就是刘志丹。
刘力贞神态庄严地谈起了半个世纪以前发生的事情。一天,她和母亲一道去看
瓦窑堡城门附近挖好的大坑,听人们说,犯人将会活埋在这里‘有的则说把他们枪
毙或砍头之后,这个大坑将成为他们的集体墓穴。那次是毛挽救了刘志丹和其他被
捕人员的性命。要不是他在关键时刻赶到,并亲自派人到瓦窑堡营救,刘志丹和他
的同志们当时就恶运难逃,人头落地了。这是在封闭的阴谋政治圈里歇斯底里大发
作的又一例。
周恩来在十一月底到了瓦窑堡,他将被捕人员迎出牢房。战士们早就议论纷纷
,为了解救牢房中的同志,必要时全军一道动手。毛不愿责怪(有责任的)军人,他
认为,由于他们对某些事情无法理解,使他们成为愚昧无知的受害者。
父亲从监狱里被释放之后,刘力贞只见过他一面。她回忆说:“我觉得陌生,
过了好长时间才敢走近他。”
他胸上曾带过镣拷,所以行走很困难。毛安排他负责组织和指挥二十八军。一
九三六年三月,他东征去与国民党作战。不久,他在战场上牺牲。年仅三十四岁。
刘志丹的女儿说,她父亲生前没有什么嗜好,只喜欢抽烟。直到今天,她的母
亲仝桂荣仍在父亲的遗像前燃着一支烟。仝桂荣已七十九岁,但精神不减当年。这
位娇弱的妇女不无羞怯地告诉我们,她与刘志丹是早在襁褓之中就定了婚的,在她
十七岁、刘志丹十八岁时两人完了婚。“我怕你们会取笑我。”说罢,她不好意思
地眨眨眼睛。她虽拄着拐杖,但却身强体健。刘志丹牺牲时,她正患伤寒,未能参
加葬礼。一九四三年,当刘志丹的遗体被安置在他的诞生地保安( 为纪念他,已改
名志丹 )纪念堂时,她让人打开了棺盖,看到他穿着她缝的衣服时,她感到欣慰。
刘志丹牺牲时,除了手枪和战马之外,别的一无所有。她要求将这两件遗物送给需
要的人。
她摸着脑袋,以一副挖苦的神态说;“当时,国民党还要出二百块大洋买我的
脑袋哩。”她说她年轻时,是个“不问政治的人”,对政治毫不关心,直到一九三
四年国民党军队抄了他们的家之后,“我才参加了革命。”有人说:“该是参加的
时候了——可你为什么等了这么长时间才来呢?”
仝桂荣和女儿刘力贞为埃德加·斯诺一九三六年在保安给她们照的一张像片感
到自豪,照片上的刘力贞戴着一顶小红军帽,帽上的红星是她母亲给缝上去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被国民党捣毁过的保安(志丹)纪念堂又被红卫兵砸
烂了,刻有革命领导人的题词的纪念石碑被毁了,刘志丹的家再次被赶到了农村。
全桂荣提醒他们说:“这不是新鲜事,只不过是一九三五年的重演。”刘力贞说,
这是和过去一样的迫害——只不过这次是来自“左”派。刘力贞是医生,被迫到农
村去劳动。她丈夫张光,现任西安一家报纸的编辑,当时也被送到一个生产队。刘
志丹的弟媳写了一本关于刘志丹的长篇小说。毛的秘密警察头子康生在毛面前说,
这是一份拥护高岗(被指控为叛徒)的政治文件,于是她和大夫双双被捕,横遭虐待
。与刘家关系密切的朋友也受了株连。
刘志丹的女儿瞪着炯炯有神的两眼严肃地说,刘志丹留下的唯一遗产是他的精
神。至今,当老战友们见到她母亲时都禁不住流泪。她们怀念她的父亲,珍视他对
革命的贡献。
红军来到陕北,并非处处都是危机,有时也有人间趣事。毛泽东越来越爱开洛
甫和小刘英的玩笑了。自从刘英与“中央队”一起工作以来,她与洛甫几乎形影不
离。这难以逃过毛的眼睛。洛甫是党的总书记,他和毛大部分时间在一起。
刘英和洛甫一起到达瓦窑堡后,就决定结婚。“从渡金沙江以来,我们关系越
来越密切,”刘英回忆说,“但到了陕北之后,我们才生活在一起。”
他们本来决定不举行婚礼。“我们太穷了。”刘英说。由于毛对他们的婚事感
到非常高兴,并要他们举行一个招待会,这样才举行了一次招待会,但未设盛宴。
从江西直到延安时期,洛南一直在毛的左右。后来,他们明显地逐渐疏远了,
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洛甫担任了——段时间的外交
部长。刘英和毛的夫人贺子珍关系很好,一九二七年,她们—起去了莫斯科。洛甫
任外交部长时,刘英也在外交部。
洛甫和刘英的爱情(洛甫三十五岁,刘英二十七岁)是长征中仅有的几起恋爱之
一,双方感情始终如一。
陕北也有悲剧。红军刚刚到达吴起镇,赫赫有名的突击团——一军二师四团的
指挥员杨成武和王开湘就患起伤寒,王比杨更严重。仅仅几天之后,杨成武就得悉
王已不在人世了。原来王开湘在持续高烧(温度高达摄氏4o度)、神志昏迷的情况下
,从枕下抓起手枪,将一颗子弹射进自己的脑袋。王有两件心爱的东西,一支手枪
和一块金表。整个长征途中,他每晚都擦手枪,直擦到闪闪发亮才罢手。
几乎与此同时,在长征中一直被抬在担架上的王稼祥病情突然恶化,他发着高
烧,昏迷不醒,人们以为他活不成了。杨尚昆一直陪着他,
后来成为军队卫生部门负责人的王彬医生为受伤的王稼祥治疗,王的腹伤严重
的时候,腰部曾插入一条引流的橡皮管。人们这时才发现,王稼祥濒于死亡的原因
是腐烂的管子造成伤口感染。管子拔掉了,伤口进行了处理,他的烧也退了,生命
得救了。
后来,王稼祥很快被送往莫斯科治疗。苏联医生花了半年时间才使他的伤口愈
合,并使他基本上康复。他们曾设法使他的体重增到一百三十二磅,但未成功。后
来他在苏联接替要回国的康生,担任了中国驻共产国际的代表。
毛虽然找到了家,但斗争并未完结,同敌人的斗争,红军队伍内部那种随意发
动、有饽常理的斗争都不会完结。但是,就在这片沟壑遍布,河流干涸,狂风怒号
,红沙飞扬的黄土高原上,毛和共产党将深深地扎下根来。他们在陕北安了家、不
是只呆一周、一月或—年,而是住许多年。毛在吴起镇只停留了三天,随后即前往
瓦窑堡。在那里,住到一九三六年初;然后去保安,在那里直住到一九三七年一月
十日。这十年是革命的酝酿时期(这是革命孕育成熟的十年)。
毛尚未完成聚集力量的任务。现在,他只有自己的一方面军残部和争吵不休的
二十五军、二十六军和二十七军。但是,他预料队伍将迅速扩大。不久,由贺龙和
肖克率领的二方面军,由难驾驭的张国焘率领的四方面军,以及编入四方面军的毛
自己的那些部队,还有朱德和刘伯承等指挥员都将前来会合。毛对此深信不疑。
在瓦窑堡的新窑洞里,他诗兴油然而生。他把一张木凳拉到松木桌旁,让警卫
员点上煤油灯,这盏灯从红军跨过于都河上的浮桥之日起一直陪伴着他,他从锡制
文具盒里取出砚台,研好墨,用驼毫小楷笔蘸了一下墨汁,开始在一张宣纸上写起
来,诗句一气呵成: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结束了。究竟牺牲了多少人,永远也搞不清楚。长征开始时
,有八万六千人,长征结束时只剩下不足六千 人,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征途中
。红军不断招募新兵、充实力量。那些“损失”的人也并非全都牺牲了,有不少人
脱队逃跑了。
计算数字并没有多大意思。这是用热血和勇气谱写的史诗,是胜利和失败的史
诗,是沮丧和憧憬的史诗。这种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中国革命赖以成
功的基础。
中国革命将从这些奋斗牺牲的传奇故事中汲取无尽的力量。
--
花儿就是这样红
※ 修改:.zcm 于 Oct 13 19:13:17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来源:.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202.114.3.239]
--
※ 转寄:.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bbs.whnet.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3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