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汴京风骚--晨钟卷--篇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Oct 10 19:34:49 2000), 转信

汴京风骚
篇四
----------------------------------------------------------------------------
----
    王安石府邸
    王安石通晓“权位”与“权力”相济成
    “势”的奥秘·一个超越一切权力机构的
    机构诞生了·
    灯火辉煌的厅堂,围坐着意气风发的王安石和他的支持者们。
    十二名家伎乐班,演唱着王安石的新作《彼狂》,起伏跌宕,情动春风,声震
彩梁,奏雄风,唱绝响。王安石和他的支持者将在这雄壮豪迈的乐曲声中,迈出
“熙宁变法”的关键一步。
    歌歇舞停,十二名鲜裙长袖、婀娜多姿的家伎离开之后,商议就在肃穆的气氛
中开始了。
    王安石今晚兴致极好,他衣着随便、举止随和,神态庄重,转动着一双机敏犀
利的眼睛,斜倚在一张软榻上。也许是昨天紫宸殿里的恩宠仍使他处于兴奋和喜悦
之中,他那略为黝黑的脸颊在烛火下闪现着红润之光,显得刚毅而富有朝气。章惇
给他带来了苏轼赞语奇特又十分友好的答复,使他更感到满意。他倚在软榻上的身
躯,难得如此的长时间不曾移动,神情专注而毫无倦色。他打量着沉静的曾布,狂
热的谢景温,兴奋的章惇,沉思的弟弟王安国、王安礼和意气风发的儿子王雱,倾
听着吕惠卿慷慨激昂的议论。也许因为吕惠卿的议论已触及到当前“变法”极需解
决的关键问题,他凝目观察,默默思索着,不漏掉一句传进双耳的声音,不遗落一
个撞入眼帘的神态。他要从眼前这些支持者的言谈话语、一喜一颦中,提取有益的
智慧和启迪,完善自己心底百般筹划的方略。
    吕惠卿,字吉甫,福建晋江人,时年三十七岁,任集贤院校勘之职。其人博学
多才,精明机敏,极富辩才,城府深沉,处事果敢。生性狂傲,有以天下为己任之
志;文学辨慧,有杨雄、司马相如之才。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王安石知常州
军州事,与吕惠卿相识,论及时弊,两心相通;议及革新,志同道合。王安石大喜,
引为同怀知己,以忘年之友待之,并荐于欧阳修,得欧阳修器重,调入京都。吕惠
卿与王安石结交十多年来,事王安石以师礼,虚怀自处,如出门下。吕、王其才互
补,其智相依,在眼前这场风云激荡的“变法”之中,吕惠卿已是辅佐和影响王安
石的主要人物了。
    吕惠卿的一通议论确实尖锐、大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曾公亮、富弼、唐介、
赵抃等执政大臣决不可信赖,他们的反对和掣肘,不仅在紫宸殿,更在所辖的司部;
不仅在于对皇上的影响,更在于对朝臣的控制;不仅在于年龄上、资历上的德高望
重,更在于人事上、关系上的盘根错节。他同时指出:王安石眼下虽得皇上信任,
并被授以参知政事之职,但在人望、人事、人力等方面,都处于极弱的地位。而仅
凭一个圣明的皇帝带着一个雄心勃勃的副宰相,是“变”不了“法”的。他提醒王
安石:盐铁司掌管坑冶、商税、茶、盐的收入,度支司掌管着漕运、供应等方面的
开支,户部掌管着户口、春秋两税、上供、榷酒等事务,这三个部门掌管着全国的
经济命脉。不攫取这三个部门的权力,任何“变法”都是瞎扯。他大胆指出:趁皇
上决意“变法”,并对曾公亮、富弼、唐介、赵抃四位执政大臣失望之机,应立即
呈表参奏,借皇上之力,撤掉他们的执政大臣之职,更换盐铁、度支、户部的官吏,
扫除一切障碍,掌握一切权力,以利于“变法”的推行。
    王安石倾听着、深思着:
    “是啊,‘权位’只是吓人的牌子,‘权力’才是制人的刀子。‘权位’和
‘权力’相济而成的‘权势’、‘声势’、‘时势’,才是历代有作为的人物成就
事业的根本。现时,‘权位’皇帝授予了,‘权势’却需要在斗心斗智中争夺,
‘声势’、‘时势’更须在漫长的岁月中营造。这个相济而成的‘势’,何时才能
形成啊……”
    吕惠卿火辣辣的言论,烧着了一向沉稳谨慎的曾布,他神情激动地附合:
    “朝廷积贫积弱之症,已非一日。积重难返,甘草、山枣之类的药物,已无济
于事。现时正如吉甫所言,只能用大黄、附子之类的猛药,方能奏效于沉疴……”
    曾布,字子宣,江西南丰人,时年三十三岁,任集贤院校理之职。其人颇有才
智,但胸无主见。其兄曾巩,是王安石的密友,曾布以其兄的关系,得入王安石的
门下。
    曾布喋喋不休地说着,王安石微笑静听。一旁,谢景温也有些按捺不住。
    谢景温,字师直,富阳人,时年三十八岁。其妹嫁给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为妻。
其人性格激进,博览强记,颇具辩才。因其屡举不仕,对现行科举考试制度不满,
常言“现以死背明经取士,只能疏漏人才,专取呆才。此弊不除,士人将为书虫矣”,

故鹤居故里,诵究杂学。今年年节,他进京探望妹妹,居王安礼处,朝夕会王安石
于花园,散步交谈,话意投契,过从日益密切。
    曾布沙哑之音刚落,谢景温清朗之声即起:
    “吉甫之论精辟,子宣之言笃实。商鞅之所以兴秦,权逾百官,是以所向无敌;
贾谊之所以忧汉,两手空空,是以泪滴斑竹。愿介甫叔以霹雳手段,建不世之功……”

    王安石静听着,慢慢闭上了眼睛,进入更深一层的思索:
    “谈何容易啊!在自己的头上,毕竟还有着一个年轻的君王,而这个年轻的君
王,有着一颗不定性的心。一经风吹浪打,谁知又会怎么样的变动呢?曾公亮这些
老臣是暂时失宠了,但能一下子撵出朝廷吗?‘事权分离’、‘分权而治’乃大宋
皇帝驾驭群臣的传家信条,是决不可孟浪参奏自招灭顶的。盐铁、度支、户部掌管
着全国的财务,皇室的亲信臣子身居这三个部门的要津,不就是为了保证皇室的无
度享用吗?更换这些官吏,无异火中取栗啊。”
    章惇对谢景温和曾布的议论微微摇头,他插了一句:
    “介甫公初获恩宠,任重道远,还是不要树敌过多为是。”
    谢景温冷声一笑,说:
    “‘树敌过多’?‘变法度,易风俗’,原是翻天覆地之举,能不树敌吗?大
明方升,岂惧漫云薄雾;圣命在肩,岂能望而生畏!”
    章惇不多理睬谢景温,抬头向王安石望去。王安石仍在闭目自忖:
    “是啊,何必要过多树敌呢?天下的路都是弯曲的,绕着道走路虽费时费力,
但毕竟可以避免村犬的吠叫、村夫的怀疑和村丁的盘查。吉甫、子宣、师直,你们
真的没有想到‘掩人耳目’这样一句俗言俚语吗?”
    王安石随着谢景温高谈阔论的终止,蓦地睁开眼睛,向他的弟弟王安礼。王安
国投去询问的目光。
    王安礼,字和甫,时年三十四岁,任崇文院校书之职。为人谦和,处事沉思而
后行。昨天夜里,听到兄长被授予参知政事,并主持“变法”,他的思绪一下子乱
了。大宋百年由辉煌而败落的经历,无尽无休地缠绕着他:
    大宋江山是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的呐喊呼叫声中开创的。建国之后,
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赵上日下火)挟天下要求“统一”之声威,南征北伐,用了
十八年的时间,消灭了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后蜀、北汉等割据一方的小朝廷,
结束了自唐代“安史之乱”之后二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太祖皇帝毕竟是英明的。他吸取了历史教训,从各方面强化中央集权,以防止分裂
局面的再度出现。在朝制上,他以“事权分离”之策,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使以分散宰相的权力,使民权、军权、财权分立而听命于皇帝。在财政上,他以
“不立田制”之策以发展生产,特设转运使掌握州府钱财,以加强皇帝对财政的控
制。在养兵用兵上,他以‘兵将分离’、‘内外相维’、‘守内虚外’之策,借以
避免将帅的威胁和割据。正是这些朝制的实施,保持了大宋朝廷的百年无事。岁月
流逝,年久的朝廷老朽了、腐败了,百年辉煌终于衰落了……
    今天,兄长要主持“变法”,要追回那逝去的落花流水,能成功吗?吕惠卿刚
才的一派主张太狂妄了,足以扰乱天下;曾布的言论只是吕惠卿的注解,没有新鲜
东西,但一个一向沉静稳重的人突然变得焦躁激动,似乎也不是吉兆;大舅哥谢景
温又无端地混了进来,而且放大嗓门鼓吹煽动,难道要在这“变法”尚未开始之时,
就引起一场大混乱吗?王安礼长叹一声,偏转思绪烦乱的脑袋,望着窗外,什么话
也不想说了。
    王安国,字平甫,时年四十一岁。敏悟博学,以诗文称著于世,然屡举进士不
第,性情逐渐趋于孤傲。去年,由朋友韩绛等人的举荐,赐以进士及第,现任秘阁
校理之职。他对兄长主持“变法”亦持保留态度;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在庆历年间
不也“变”过“法”吗?皇帝把他们推上去,又把他们摔下来。老百姓得到什么?
不就是“热火”一阵后的更加凄凉吗?皇帝的翻来覆去;最终还是翻来覆去的“圣
明”。他人在这种翻来覆去中,则是要粉身碎骨,甚至会罪及九族的。此刻,王安
国厌恶吕惠卿的推人入水、曾布的推波助澜,更厌恶谢景温的煽风点火。但又不愿
在这样的场合公开反对以触怒大哥,招惹不快,便随口吟出他去年写的一首《清平
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
    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
    风自在梨花。
    吕惠卿、曾布、谢景温当然都听出了这首词的含意,面色不悦:迂腐而不搭调
的悲哀啊!
    王安石纵声大笑,霍地挺起腰身,笑着对王安国说:
    “平甫,你太悲观了!莫说‘留春不住’,明年又会花满枝头。我欣赏‘春风
自在梨花’的清雅,更欣赏春风吹入茅庐、春风吹入画堂朱户的欢乐!年儿,我有
个想法要禀奏皇上,烦你笔录整理吧。”
    王雱应诺。
    王雱,字元泽,王安石的爱子,时年二十五岁。其人性极敏悟,未冠即著书数
万言,饮誉朝野,时有“小圣人”之称。去年,司马光主礼部考官,赏识其诗文学
识,擢为进士,调任族德尉。传说,王安石的一些奏章,大部是口授而由王雱笔录
整理的。
    王安石稍作沉吟,说出自己的想法:
    “‘变法’如何开始,我看先成立一个办事机构,可以暂名为‘三司条例司’。
呈奏皇上恩准之后,可正名为‘制置三司条例司’。这个办事机构,唯听命于皇上,
筹划‘变法’方略,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的条例,颁布与督察各项新法在全
国的实施。此机构将由主持‘变法’的参知政事负责,以利皇上谕旨的贯彻。诸公
以为如何?”
    王安石这几句轻松的、干巴巴的话语,却像无数巨大的陨石落在听者的心上,
不容你不郑重思索,去探索字里行间的奥秘。连“留春不住”的王安国也皱起眉头
琢磨了。
    王安石把腰身一倒,又歪在软榻上。
    片刻工夫,吕惠卿率先领悟了王安石的用心:精彩啊,自已半个时辰的口舌之
苦,半点比不上这个“制置三司条例司”七个字来得轻松绝妙。什么“执政大臣去
位”?什么“更换三司官员”?什么“权力转移”?都在这“制置三司条例司”七
个字中解决了。王安石啊,你长着一颗什么样的脑袋啊!
    曾布也弄明白了。这种“偷梁换柱”的手法,毕竟比大动干戈、大吵大闹、大
砍大伐高明多了。在朝臣们丝毫不觉疼痛的变化中,攫取朝政大权,而且这一“攫
取”,是以皇帝的名义进行的。沉菏之疾,不服重药而愈,也算是奇迹了。
    谢景温看出门道后,着实佩服他这位叔公的机敏和智谋。神出鬼没的安排,权
力在刹那间巧妙转移,历史上也许不曾有过!
    章惇在沉思中吃了一惊:变革中的斗争,原来不只是呈表、进策、参奏、弹劾,
还有这微妙的心智之搏啊!他抬头望着微笑的王安石,突然想起苏轼的那句评语:
“此老野狐精也”。妙极!他忍不住笑了。
    王安礼此刻也在想,揣度这个“制置三司条例司”和朝廷体制二府(中书门下、
枢密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翰林学士院、一御史台、谏院、秘书省、
馆阁(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寺监(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
太仆寺、大理、鸿肿寺、司农寺、太府寺,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
水监、司天监)的职能关系,猜想这个超越一切权力机构的“怪物”,大包大揽各
种政务的前景……他的眼前似乎已经浮现出朝廷里一片乱哄哄地争执、推倭、扯皮
的局面。他急忙闭上了眼睛。
    王安国在反复地考虑之后,心内突然凄凉起来。他望着兄长,真想哭啊!雄心
勃勃的哥哥,即将成为众矢之的,要在上压下抗、左兑右挤、前拉后扯、明争暗斗
中生活了。一个痴呆文人兼半吊子官吏的哥哥,能经受得住吗?
    王安石在大家长时间的沉默中,似乎看穿了每个人心底的震惊、喜悦和忧虑,
他决定不再征询大家的意见,离榻立起,果断地说:
    “承皇上恩宠,安石此次主持‘变法’,当义无返顾、勇往直前。设置‘制置
三司条例司’一事,至关重要。吉甫、子宣、子厚,我邀请你们进‘制置三司条例
司’任职,与我同甘共苦,望万勿推辞。和甫、平甫、元泽都不进‘制置三司条例
司’,以免招惹非议。还有哪些适职人选,请诸公荐贤举能吧!”
    章惇借机推荐:
    “苏子瞻当代英才,当年以二十五篇《进论》和二十五篇《进策》鼓吹革新,
震动朝野。此人理应重用。”
    王安石点头。
    吕惠卿惊愕了,呆呆望着王安石,神色复杂。
    王安礼推荐苏辙:
    “子由亦当代人才,言行谨慎,任事尽职,亦当重用。”
    王安石点头。
    吕惠卿迅速在脑海中转过弯来:苏轼变革之策,虽与介甫在大目标上相同,但
操术各异,若置于一炉,势必两相撞击、两相掣肘,“变法”之力,将内耗而尽。
况且,两强终究难以相容啊!
    曾布看了一眼谢景温,急忙拱手对王安石说:
    “师直支持‘变法’,且意挚志坚,长于论辩。‘变法’伊始,急需宣扬鼓吹
之人,师直可胜以重任。”
    王安石爽朗一笑,走近谢景温,坦然地说:
    “师直系我姻亲,为了避嫌,不必进‘制置三司条例司’任职了。现御史台多
因循守旧之吏,少刚勇锐进之人,你将来可任侍御史知杂事一职,为‘变法’尽力
鼓吹吧。”
    谢景温急忙拱手:
    “愚侄听叔公安排。”
    王安石高兴地说:
    “至于苏氏兄弟,人才难得,我将亲赴苏府,具帖邀请。”
    吕惠卿急忙上前,含笑拱手:
    “介甫公当代奇人,苏子瞻当代奇才,两人携手共进,‘变法’必成无疑。介
甫公,我记得仁宗嘉祐元年,苏子瞻来到京师,初露头角,一举高榜及第,诗文震
动京都。时公居谏院,欧阳永叔(欧阳修)公曾赠诗于你……”
    王安石回想着,转动着晶亮的眸子。
    吕惠卿一笑,随口吟出:
        翰林风月三千首,
        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来肾恰心尚在,
        后来谁与子争先?
        ……
    吕惠卿突然停了下来,故作遗忘之状:
    “‘后来谁与子争先’,‘后来谁与子争先’……下面的四句已记不得了。”
    王安石的眸子停止了转动,他似乎领会了吕惠卿深沉的用心,眉宇间浮现出几
丝疑虑,旋即又大笑起来。
    章惇诧异:王安石的朗朗笑声,似乎是故意从嗓子眼放出来的。
    这时,户部判官吕嘉问闯进客厅,情急地走到王安石面前,低声说:
    “御史中丞吕诲,刚才进了司马光的府邸……”
    王安石收住了笑,脸色阴沉下来。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
----
上一页    下一页
--
    ╭─────────╮         .----.
    │  Hi!大家好~~~~~~ │      _.'__    `.
    │我是可爱的大头仔~~│  .--(#)(##)---/#\
    ╰─────────╯.' @          /###\
                ╭╮      :         ,   #####
※ 修改:.zcm 于 Oct 10 19:33:54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 转寄:.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melon.gznet.]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3.0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