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ick (缘份的天空),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西 安 半 月 记(04)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Apr  9 12:16:50 1998), 转信


十二月十三日

  八时起,侍者入言,张清晨六时即来此,以委员长方睡,不敢惊动。余命再请
邵主席来。未几,张又来,执礼甚恭如昨,对余请许其再进一言。答以疲甚,无精
神说话。彼无言退出。

  宋文梅与绥署侍者以早餐进,且声明此为彼等私人所购备者。谓:“我等知委
员长不愿再食公家之食,特以私人出资为委员长备此。委员长一身系国家民族之重
,昨已终日未进粒米,今日务请纳我等诚敬之意,勉为进食。委员长自身即不为身
体计亦应为国家珍惜此身。”余曰:“多谢尔等之意!余此时尚不觉饥饿,如需食
时,当再告尔等也。”是日,仍竟日未食。而侍者每一小时必进茶点一次,意极□
□;见余不食,辄忧形於色。此种诚意,出自内心诚□之流露,亦殊今人感动。十
一时力子又来见。余腰部及腿膝均作痛,不能起坐,邵乃坐床侧与余谈。宋营长仍
在旁监视,如昨日状。余命其暂退,宋谓:“奉张副司令命令不敢擅退,务请原谅
!”自始至终,监视未撤去。邵言:“张顷来访,力言委员长在绥署起居太不便,
今特预备高培五师长宅,供委员长居住。彼处前有草地,房舍亦清净,且有御寒设
备,於身体较宜。移居後,张亦得朝夕趋谒。以委员长盛怒未已,不敢进言,故嘱
余转劝。”邵言毕,余告以:“决不能迁住何处。此为西安绥靖公署,亦即为行政
院在□之机关。余为行政院长,唯居此乃为无亏於职守。汉卿如不能送余回洛,余
即死於此,可以此言告之也。”邵又言:“张谓委员长怒气太盛每见必严词诃斥,
致不能尽所欲言;如再进见,盍少假以词色?”余告邵曰:“余对汉卿期许过殷,
且彼平日每自认为子弟,甚至谓事余如父,则余对之严词诃责,亦何不可?汉卿平
日在余前畅所欲言,但在今日,则必汉卿不提出任何条件,余方能倾听之。可告汉
卿:勿受人迷惑,作联俄梦想;亦勿自以为即使失败,尚可漫游海外。须知如此做
法,如不速自悛改,世上无论何国,何人,皆不以为友,直将为举世所不齿耳。汉
卿今尚自谓尊敬余,信仰余;应知凡自称尊敬,信仰领袖者,如闻他人诬谤其领袖
而不亟起纠正制止,反以中立自居或默认其说,则其尊敬与信仰皆为不诚,终必叛
变其领袖而自趋於灭亡。汉卿日前向余报告,在灞桥对请愿者说话曾谓:『我可为
你们的代表,有话可以代达;同时我亦可为委员长的代表,可酌量考虑你们的要求
。』彼自以所言甚得体,言时甚得意。余当时即纠正其谬,谓一人决不能做两方面
代表而站在中间,所谓信仰领袖应如此乎?如再晤张时,可以昔日余脱离陈炯明之
故事告之。盖陈炯明之叛 总理,余早已察知其微。余昔奉 总理命,参加陈氏戎
幕,陈氏初甚信任余;嗣陈氏知我信仰 总理之心无法撼动,乃忽变态,时时加余
以难堪,余皆愿为革命忍受之。一日共餐,叶举在座,大言诋毁 总理谓『孙大炮
』如何如何;陈氏态度自若似无所闻。余愤不可遏,置箸离座,邀陈至别室,问以
亦闻叶举所言否,何以任令毁谤 总理而不纠正之?陈漫词慰解,终无诚意表示。
余遂知其必叛 总理,立即束装归里。迨陈氏实行叛变, 总理蒙难,余冒险犯难
,驰赴黄埔,随侍 总理於永丰舰中与陈氏作殊死战,势不两立。凡人信仰领袖,
必绝对服从,不可有丝毫之怀疑,更不得持中立态度。汉卿今日之事,所由来亦非
一朝一夕,乃仍矢言信仰余,服从余;此真未闻革命大道,宜其一切轻率,毫无诚
意与定见,殊可悲也!”旋问力子:“曾见虎城否?何不令其来见?”并嘱力子移
入大楼与余同住。力子诺之,尚不知张等允许否也。

  是日,张连来见余四次,神色较前沈默。晚间又穿军服来见,启门见余睡,即
言:“委员长已睡,不惊动了!”旋即出至大厅,似集多人有所商,声细不可辨,
似闻有交人民审判之语。是夜十二时半,宋文梅入言:“孙铭九来见。”余告以已
睡,宋又言:“孙必欲入见,乃来请委员长移居者。”孙即入内,携手枪见余,频
言:“今晚必请委员长立刻移居。”余曰:“此处即我死处,余誓死决不移出此室
。尔等二人俟我死後,可传命即以此室外大厅为余营墓可也。尔持武器入室,形同
胁迫;余此时虽无武器,须知余有正气,欲杀则杀我可耳,但决不移居,”孙词色
稍和缓,频频请移居,至二时尚不去。余大怒曰:“黑夜持武器缠扰不已,是何理
由?余为尔之上官命尔立即出去,即应遵命立即出去。”孙乃退。余知叛部之意甚
险,决以正气与精神力量与之斗争。自念幼读圣贤之书,长隶革命之籍。古来忠烈
,刀锯鼎镬,甘之如饴,千载下犹懔然有生气;景行既夙,应求无□。而 总理之
大无畏精神,尤为後死者所宜秉持勿失。逆料今後险恶情状,可以想像而知。昔耶
稣受恶魔四十日之磨折试炼,其恶战苦斗尤甚於余今日之所遇;余唯提高正气之力
量,以与叛部作激烈之抗争,且当准备以十字架被难之精神,於叛部交付所谓人民
公判时作最後之牺牲,以求不□於慈母之教,无负於同志之望而已。到此自验此心
究竟作何景象,□觉神明泰然,无负平生所期,引为自慰。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0.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