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ick (kick),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高岗魂断中南海(02)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Mar 30 14:46:51 1998), 转信



第二章 一拍即合

  夜深人静时,正是政治家们思考问题进行决策的最好时刻。高岗也喜
欢当人们进人梦乡时召开会议,密谋大事。他拨通了饶漱石的电话,把他
揣摸到的毛泽东的思想动态告诉了他。
  饶漱石比高岗大两岁,是江西临川人。他二十岁时候加入社会主义青
年团,二十一岁加人中国共产党,他曾在一些同事中吹嘘:“我在中央的
资格,当副总理绰绰有余。想当初,刘少奇也在我的领导下呢。”
  大革命时,他曾在赣东北、浙西一带从事青年工作。一九二九年调任
共青团满洲省委书记,一度代理中央满洲省委书记。结识了刘少奇。刘少
奇刚从苏联参加完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来,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兴
致正高,和饶漱石讲话不免流露出居高临下的神态,很令饶漱石不满。饶
漱石几次向李立三反映刘少奇的问题,李立三说∶“少奇同志宣传上还是
很有一套的,让他当宣传部长总合适吧。”没想到不久,刘少奇又兼任了
满洲省委书记,他只好重新做青年工作。
  一九三一年,饶漱石调回上海,任上海工会联合会党团书记兼中华全
国总工会秘书长,全总上海执行局党团书记。这时,刘少奇巳经当选为中
央政治局委员,并兼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和全国
总工会委员长,依然领导着他。饶漱行开始向刘少奇靠拢了:“少奇同志,
让我们精诚团结吧,在革命处于地下状态时,革命的团结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却向当时负责中央特科工作和担任组织部长的康
生报告∶“刘少奇是个可疑份子。一九三九年八月十日,满洲省委组织奉
天纱厂工人举行罢工。由于混人奸细,满洲省委机关遭到搜捕。刘少奇等
省委负责人也被拘留,但他人狱不到两个月就被释放,随后又有一批同志
莫名其妙地遭到处决。当时很多同志都怀疑刘少奇同敌人作了一笔交场,
当然,这也待查证。”
  临时中央撤离上海后,饶漱石等人赴苏联学习,同时担任全总驻赤色
职工国际代表。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才回国,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局
副书记。一九四一年一月他随新四军军部转移途中爆发了皖南事变。军长
叶挺率领一部份将士浴血奋战,掩护饶漱石等领导人突出重围。当时他得
知新四军政委兼东南局书记项英遇害的噩耗后,饶漱石又命今叶挺下山同
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谈判。叶挺说∶“现在敌人制造事变成功,
正在得意之际,下山谈判无异自投罗网。”饶漱石摆出丁领导人的架子∶
“正是这个时候才显示出我们新四军是不怕死的好汉,才有助于戳穿国民
党制造的新四军叛变的谣言。如果你不敢下山,那只好我去和敌人谈判了!”
  叶挺无奈,只得奉命下山。刚到敌人总部门口,叶挺就被扣留,随后
投人监狱关押起来。新四军在军长、政委全部丧失的情况下,饶漱百担任
了中共中央华中局副书记,代理书记,又兼任了新四军政委和政治部主任。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获悉新四军的情况后,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调回刘少奇
担任华中局书记兼政委,陈毅担任新四军军长。等他们上任后,饶漱石在
一些干部中散布说∶“我这一辈于算倒了血楣了,总也摆脱不了刘少奇的
阴影。在他手下干事,哈事也成功不了!”
  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前往华中地区检查工作时,饶漱石又向他打小报告∶
“新四军攻下盐阜宁等地,消灭了韩德勤顽固派,解放了一些大县城之后
刘少奇就轻敌了,他在城里大办党校、鲁艺、抗大、大学等,就是不抓备
战,后来敌人轰炸,学校散了一大半,人也死伤了好多,城市最后也失败
了,当日寇由七路进攻增加到九路,刘少奇吓得丢下军队,逃到安徽去了,
只留下陈毅去指挥作战。”周恩来调查了情况,认为许多情况不是那样,
劝饶漱石顾全大局时,饶漱石又再次反映刘少奇的其他问题∶“中央派刘
少奇和王若飞、刘秀峰管干部,但刘少奇的地主资产阶级腐朽化生活早已
引起了同志们的极大不满,他每天吃特灶,不管谁给他送礼他都敢要,家
里藏满了罐头、乾鱼、烤香肠之类的东西。听说延安生活极端艰苦,但在
我们这里他就像在天堂上一样,不仅他对同志们没有感情,就是对他的老
婆也是又打又骂,大肆虐待,还要人家像奴仆一样伺候他。他大言不愧地
说:“伺候好我就是为党工作。”王前受不了他的气与他离了婚,但由于
她已有身孕,才不得不又和他复了婚。总之,刘少奇是小人!小人!”
  饶漱石对刘少奇如此积怨,使得周恩来大惑不解。当周恩来来征询刘
少奇对饶漱石的看法时,刘少奇连声喝彩道∶“饶漱石不错啊,很聪明,
很能干,是个年轻的政治家。建议中央很好地重用他!”
  一九四五年六月,饶漱石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刘少奇调到中
央后,他担任了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委。一九四八年后,任中共中央华东
局书记、第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新中国成立以后,被选为中央人民政
府委员兼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
华东局第一书记。成为新一代封疆大吏。
  高岗说∶“饶漱石是我们党内第一流的政治家,苏联的朋友们对他的
印象最好,长得也有气派,代表国家出去保榫丢不了人。”
  毛泽东很明白高岗的意思,只是不明说。
  有时,政治家的本能正在于不轻易地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但在高岗和饶漱石之间就不一定了。
  饶漱石十分敬佩高岗的果断和干练。他到东北参观、谈工作时,发现
东北局的干部都对高岗有一种敬畏的尊重。各机关、学校、工厂的办公室
和庄严场合,都悬挂看高岗的巨幅照片。集会上、热情的干部群众一遍又
一遍些高呼:“毛主席万岁!高岗同志万岁!”街上的大标语处处可见:
“坚决响应高岗同志的庄严号召,迅速掀起建设新中国新东北的高潮!”
  这一切,没有崇高的威望,底下是绝对出现不了这种自发的群众热潮
的。
  “漱石同志,我们的机会来了。主席打算调你进京,我已向主席推荐
了你。”
  “谢谢高老兄,今后我可是要仰仗你的权力和威望了。看得出来,主
席是很相信你的,对你器重而大用啊!”
  “主席对他那个亲密战友越来越失望。很可能在末来的权力分配中,
他要失势。他的思想很右,右得可怕。我和苏联朋友闲谈中,说过刘少奇、
周恩来都是亲美派,他们都有和美国人打交道的经历,对美国佬很迷信,
很恐惧。”
  “我们是亲苏的,是列宁和斯大林的忠实信徒。我希望抽个机会,把
这个观点好好向主席或其他同志讲一讲。不然,大家就会受他的蒙蔽!”
  “放心吧!刘少奇是必倒无疑。他犯的错误不是一般性的认识问题,
而是关系到国家前途的大事,主席是下了决心不会让步啦!”
  确实,高岗认定了自己掌握的是一张绝对输不了的王牌。
  这是有根据的。他早就在暗中观察看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的每一个细
腻的分歧。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至十月十一日,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刚
刚胜利的时候,应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的邀请,和周恩来、叶剑英等人一
道,前往重庆和平谈判。为了防止蒋介石导演“鸿门宴”,毛泽东临行前
委托刘少奇主持全面的工作。毛泽东风趣地对刘少奇说∶“蒋介石者,政
治流氓也。和这种人打交道,准备一手是不够的,必须准备两手。用革命
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
  毛泽东离开延安后,刘少奇曾对李立三、王稼徉、张闻天等人说:
“我们要作好主席发生意外的准备,很有可能回不来了。国民党特务们的
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就在离毛泽东回延安的一个星期前,即一九四五年
十月五日,他指使《解放日报》发表一篇题为《为了国内和平与远东和平,
起来奋斗啊!》的社论,说∶“我们还耍向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呼谕:中
国的国内和平与远东的国际和平,你们与我们是同样需要的。我们希望你
们同情我们中国人民的这个事业,重视中国人民的意见。只要不是疯子,
不是白痴,不管他是哪一个阶级,哪一个民族,在今天这种环境之下,一
定会要求和平。”
  高岗看到这篇杜论后,拿看报纸找到林彪:“你看看延安主持工作的
领导同志右到甚么程度了,竟对美国乞求和平,对蒋介石充满幻想,大概
刘少奇想取代毛主席,向美国和蒋介石暗送秋波吧。”
  林彪坐在椅子里不动声色,只哼了一声∶“和平在蒋介石的脑筋里,
根本就没有这两个字,他只是在要进行欺骗时,才偶而用它一下。我们和
蒋介石是两个敌对阶级的斗争。矛盾是绝对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妥协
是暂时的。蒋介石不消灭共产党死不瞑目。他所谓的和平,实际上是消灭
我们的一种手段。你看吧,这仗非打不可!”他对党内的领导人,只字不
作评价,但话语却顺着高岗讲。这是林彪的聪明之举。因为此时,彭真担
任着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林枫是东北局组织部长,吕正操是东北民主联
军司令,他们三人之间配合得很密切,林彪顾忌到了这种关系,不像高岗
那样信口开河。
  一九四六年二月一日,刘少奇又代表中共中央发布《目前新形势与任
务》的指示,认为国共政协决议通过后,“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胜
利。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
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变为非武装斗争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武装斗争是
一般的停止了,我们的军队将成为国军。国防军、保安队、自卫队,我们
的党也停止对军队的直接领导,指挥将统一于国防部。”
  高岗听说薄一波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傅达刘少奇的指示时还进一步发
挥说∶“和平民主时期已经到来,军队不要那么多了,要多多复员。”于
是,有些解放区大批复员裁减军队,战备一时处于薄弱环节。
  高岗很快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刘少奇同志提出的《和平民主建设新阶段》的姑计极其错误。只会
使人民被麻痹,从而对蒋介石的进攻放松警惕。他还到处宣传“我们要学
会作选举运动,要大家投你的票。和平民主时期不是靠枪杆子逞锋,而是
靠选票进城。”据说,他连自己进城的毛料衣服都准备好了。对他的这种
看法,必须给予纠正,否则后患无穷。”
  几个月后,高岗从东北到延安汇报工作,碰到了毛泽东,毛泽东拉着
他的手说∶“你的信我看了三遍,你的观点是正确的。我同意你的分析。”
  高岗说∶“少奇同志没有武装斗争经验,只长期搞地下工作,思想不
适应作战需要。”
  毛泽东听罢哈哈大笑:“所以就不能让他指挥仃仗喽,只能去搞土政。”
  “他的思想一惯右。”
  “他右点,你左点,我们就可保持在统一和对立之中,不就减少犯错
误了嘛。”毛泽东说,“我对少奇同志也有意见,当面批评不少,他说他
愿意改正。只要愿改我就欢迎。我也希望你经常帮他攻一攻右的毛病。你
的看法,我也有同感。”
  听了毛泽东这番话,高岗更加留心观察,果然发现刘少奇在诸如土改
方案、城市工作和进城以后的方向等重大问题,和毛泽东意见相左。他曾
和苏联的代表秘密交换过意见,他们对中国党的领导人的看法也有独特见
解,认为刘少奇、周恩来只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一九五0年二月,高岗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毛主席∶
    看到你对刘少奇在一九四九年春季的天津讲话的批讦后,深
  感你的指示非常正榷,非常适时。刘少奇在天津讲话时强调∶
  ‘现在,只利工人不利资本家也是不对的,必须加以纠正。如果
  发展下去,只是工人的自杀政策。’他还说:‘今天工人痛苦不
  是资本主义发展才受痛苦,而是资本主义不发展也受痛苦,在目
  前中国条件之下,私人资本主义的剥削有若干发展,对于国民经
  济是有利的,对于中国是有利的,对于工人也是有利的。工人的
  痛苦就是失业,就是怕没有人剥削。所以有人剥削比没人剥削好。’
  等等。他的这种观点就是说,中国只能走资本主义道珞,而不能
  走社会主义道路。他的这种观点已在党内甚至国际上造成十分恶
  劣的影响。据苏联的同志对我说,他们认为刘少奇等人远非真正
  的马克思主义者… 
  对这封信,毛泽东既投有批发也没有写信答复,只是在电话中说∶
“你的信我收到了,也看了。”
  高岗到北京开会时,到毛泽东的住处请示问题时,又提到了刘少奇的
天津讲话。
  毛泽东说:“刘少奇同志的讲话肯定是错误的。他对进城后我们究竟
走哪一条路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受过去的那套白区经验影响太多了。对即
将出现的社会主义工业政策还没有研究。”
  “我对你的思想很接受。苏联同志讲:‘在中国党内,直正懂得社会
主义管理的干部只有高岗等少数人。’”
  “哦,你是工人出身,可能会好些。”
  “不,我研究过苏联的经验,从苏联专家们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社会主义的经验很重要,反正我不象刘少奇那样,只记得从资本家那儿取
经。”高岗不屑一顾地说:“去年四月下旬,刘少奇亲自拜访了天津束亚
毛织厂总经理宋非卿。驻厂军代表向刘少奇反映了工人对资本家的不满后,
他竟当着宋非卿的面训斥军代表:“你是甚么时候参加革命的!我看你不
懂管理,得向资本家学。在政策方面,你还得好好领会!”他见工人代表
时,傲慢地说:“现在,你们地位提高了,要是在过去,你们能见到我这
样的人吗?我现在在中国不是数一就数二。现在搞劳资两利,你们应该好
好生产,你们应该相信宋经理,他有能力把工厂办好的。工人们不要捣乱,
资本家不会造反,工人要听公司的。”他一点儿不象共产党的领导,而象
资本家的大总管!”
  毛泽东笑了∶“他多年搞工会工作,不是很有经验么?”
  “他有什么经验!“高岗说,“他去年五月跑到唐山,与开滦煤矿的
英国资本家裴利耶和代理人余明德勾勾搭搭,说了许多出卖主权的话,连
英国佬都感到意外。在刘少奇的纵容下,今年夏天裴利耶和携巨额外汇跑
了,我们受了很大的损失。”
  “问题有那么严重吗?”
  “刘少奇担负着党内重要的职务,所以他只要有一点错误,即使小也
会造成大损失。”
  毛泽东点着头:“有道理!你讲得很有道理!我还要帮助一下少奇同
志,如不改咱们再说!”
  高岗吞吞吐吐提出想回北京主持中央几个部门的工作时,毛泽东说:
“哎呀不行,你现在把守东北边关,那里还需要你。现在,美帝国主义正
在朝鲜搞动作,一但爆发战争,你这个大司令还得重振雄威呢!别人在东
北,我不放心。”
  这话使高岗兴奋异常,他回去对东北局的干部们说:“毛主席说,只
有我他最放心。我在东北守大门,他才能睡得着觉啊!”
  一九五0年八月五日,朝鲜战争即将爆发之际,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
名义给他打去电报:
  高岗同志∶
    八月四日电悉。㈠边防军各部现已集中,八月内可能说没有
  作战任务,但应准备于九月上旬能作战。请高岗同志负主责,于
  八月中旬召集各军师干部开会一次,指示作战的目的意义和战略
  方向,叫各部于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命出动作战。务使
  士气旺盛,准备充分,部队中的思想问题必须予以解答。我们当
  令萧劲光、邓华、萧华参加这次会议。㈡在上述方针下,部队的
  集结部署由你按情况酌定。卅八军如以调驻四平铁路沿线有利,
  可即照这样调动。
  高岗一看电报的语气,就知道是毛泽东写的。他对毛泽东的用词措施
太熟悉不过了,只有毛泽东,才敢用这种语言和口气来命令他。他当即落
实完电报中的要求后,又给毛泽东发出一份报告。这回,毛泽东以他自己
的名义给他发来电报了:
    ㈠八月十五日送来你在边防军干部会议的报告收到了,这个
  报告是正榷的。㈡萧劲光同志来告有关边防军的各项问题,这些
  问题都可以解决。㈢边防军完成训练及其他准备工作的时间可延
  长至九月底,请你加紧督促,务在九月卅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
  作。
                       毛泽东 八月十八日
  高岗放心了,毛泽东对他完全是信任的,评价是很高的,他所提出的
一切建议和采取的措施,毛泽东几乎全部同意了。紧接着,就是三年的抗
美援朝战争。他虽然没有担任志愿军总司令,而由彭德怀担任。但抗美援
朝的各项作战方案和进程发展,他都参与执行和制定了。毛泽东显然把他
摆到了总监军、总后勤保障的位置,这实在是对他莫大的支持。就连彭德
怀对他也是客客气气,充满着敬畏,他感到了一种欣慰和满足。
  朝鲜战争基本停战后,高岗奉调回京。他和毛泽东几次谈话,反映刘
少奇、邓小平、周恩来的问题,毛泽东只是听,很少讲什么。他看出毛泽
东是在思索,在决定重大人事问题上,他从来都是慎重的。毛泽东批评自
己的一些话,他也从积极的方面加以理解。他等待着有利的转机。
  想到这些,高岗的话越来越多,几乎收不住了。
  饶漱石提醒他∶“我们在电话中谈这么机密的大事,合适吗?万一走
漏风声怎么办?”
  “不怕!只要毛主席的思想不动摇,我们就能绝对获胜。现在需要我
们做一些上下左右的工作,让多数高级干部都能认清刘少奇等人的右倾嘴
脸,这样也可以促使毛主席早下决心把他赶下去。”
  “我旱就希望能有这么一天。”
  “肯定会有这么一天。”
  “这我毫不怀疑,只是希望快一些。”
  “你知道抓什么问题能一下子置他们死地吗?”高岗神秘地问。
  “我还投有想过,”
  高岗恶狠狠地说∶“抓他们的历史问题。薄一波、安子文出狱的事就
值得我们查!我一直有怀疑,苦于没有证据。”
  饶漱百心里一跳,点点头∶“我明白了。”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0.17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