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ick (缘份的天空),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高岗魂断中南海(09)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Mar 30 15:14:08 1998), 转信
第九章 我们要乘胜追击!
高岗从好几个渠道获悉了毛泽东严肃批评周恩来、薄一波和他们制定
的那个新税制的消息,就像身居中央的政治家们对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都
有浓厚的兴趣一样,这位“东北王”起先只默默无言地听着汇报,然后便
大声喊叫了起来,那副架式就好像他自己遭受了莫大的污辱∶
“他们究竟居心何在?制定法规这样的大事竟敢擅自作主,还把国家
的规定和党的纪律放不放在心上?周、薄等人眼中无我倒也罢了,连毛主
席也不放在眼里了,简直吃了豹子胆了,着我这次怎么收拾他们!”
“财政部的吴波向政务院写了报告,说新税制都是他一手办的,主要
错误在他,薄一波只是点头的责任和领导的责任。”饶漱石冷笑着说,
“他们显然是在玩弄舍车马、保主帅的骗局,企图滑过去。”
“要乘胜追击!”高岗断然说,“我已经让研究室的同志把新税制的
主要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作了剖析,我计划亲自出马,向毛主席力陈
新税制的要害和他们的险恶用心。”
“是的,是该你亲自出马了!”饶漱石赞许道。
两个小时后,高岗按约来到中南海。不巧由于苏联政府派来特使要见
毛泽东,毛泽东只得通知高岗暂时在外面稍候片刻,等这次非正式的外宾
接见完毕后再和他谈话。高岗在客厅里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便擦着汗走出
丰泽园,嘱咐秘书一旦毛泽东接见苏联客人完了,马上叫他。他却怀着某
种新的念头来到瀛台。
他对瀛台的建筑布局及人口处、圆柱和弧形的设计很感惊奇,怎么也
想像不出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把光绪皇帝软禁在这里。他从北边经过一座已
经褪色的精致木桥,拾级而上,来到清秀飘逸的翔鸾阁,左右有弧形延楼
回抱。站在阁的廊道上,能远眺景山的秀姿丽貌和北海白塔的倩影,也能
近赏静谷的连理柏和“艺径绕而曲,云林秀以重”的庭园湖山。住在这个
当年皇家的宫院环境,使人不期然地想到了当年帝王之家的豪华和威严气
派,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也闪现到了眼前,他又很自然地想到了现在。
他曾和毛泽东同游瀛台的那天,开了几句玩笑。毛泽东说∶“初进京
的时,我本来不想住在这里,怕让人家说我们是打倒皇帝作皇帝啊”但恩
来他们喜欢这个地方,说这里条件好,便于警卫,也省下钱盖办公大楼,
我才同意了,权且废居新用吧。只是不要让人把我关上这瀛台。”高岗听
罢马上说∶“不管哪个王八蛋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你图谋不轨,我高
岗先把狗日的关上瀛台。”毛泽东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将来就让你作
我的御林军,北京有人造反,跟上你到东北去!”
不知怎么搞的,高岗身在此境,倒盼望当时讲的那些话变成了现实。
只有中国出些动乱,他感到自己才有用武之地。就像久经沙场的战将,一
旦刀枪人库、马放南山之时,他们便失去了自己的作用。想着想着,他由
翔鸾阁下来往南走,来到涵元殿。这是瀛台的主要建筑,它有绮思、韵藻
楼作东西两翼楼,隔着一座月牙形门。再从涵元殿西侧循石阶而下,又到
了瀛台最南端的迎薰亭。这座小亭建得别有风味,三面突出在南海水面上,
仅北面舆瀛台相联。夏天要到这里纳凉、赏景,那真是再痛快也没有了。
去年夏天,毛泽东把他、朱德、董必武、刘少奇、宋庆龄、周恩来等人邀
到这里谈心,讲到明宣宗在这里“微醺”,康熙帝忘形,乾隆与大臣吟诗
作对等往事时,他们一再哈哈大笑,那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一刻!
高岗曾不解地问∶“中南海明明是湖嘛,怎么偏偏叫海呢?”
毛泽东指着董必武说∶“还是请董老给你介绍一下吧。”
董必武笑呵呵地说∶“当初中南海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里曾是一
片风光秀丽的自然湖泊,那时北京的气候比现在湿润得多,燕山山脉的森
林茂密,坝上草原水草丰美。与汉人所建的大宋朝相对抗的辽国曾在这群
自然湖泊上建瑶屿行宫。中南海这片宫廷建筑群始建于辽宋时代。”
朱德说∶“杨家将与辽国兵将在这里会过阵吗?”
周恩来说∶“他们主要是在大同、张家口那一带交锋。”
“是的,辽代官兵与大宋将士浴血奋战,为的是争夺对江南江北汉人
居住区的统治权。”刘少奇插话,“辽国盛极而衰,金朝取而代之。一一
五三年,金王朝正式迁都北京。那时这里叫燕京。金王朝将瑶屿行宫更名
为“西华潭”。董老,你说对吗?我看把这里称作中南海的,与蒙古统治
者忽必烈一口气占领莫斯科,把燕京改名大都有关系吧?”
董必武接着说∶“发源于草原游牧部落的元帝国,梦魂萦绕的是水。
在草原上有水就有了生活。有水,沙漠也可以变为绿洲。他们没有看到过
海,认为湖即海。所以。蒙古人把水也称之为海,“海”是蒙古语“海子”
的简称,意即“花园”。《宸垣识略》这本书中云∶“北人凡水之积者,
辄曰为海,如宝抵之七里海,昌平北之四海冶是也。紫禁城中外海,即古
燕市积水潭也。”这就是中南海为什么叫“海”。高岗同志,明白了吗?”
高岗点头道∶“原来如此。”
高岗边走边想,不禁有些汗流浃背了。他感到中国的老百姓太老实、
太温顺了。尽管他们世世代 生活在中南海周围,却对里面的景色几乎一
无所知,他们只能看见高大结实的不可逾越的红墙。他们心中谁也不想穿
过这堵红墙。而谁如果试图末经允许冲进来,不是被认为是“疯子”,就
是会被定为罪犯而受到严惩不贷。
当秘书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通知他毛泽东已和苏联使者谈完,正在办公
室里等他时,他正好游完了整个瀛台。当他再次走进丰泽园时,毛泽东合
上了身前的卷宗,他已抽出短暂的时间读完了一份材料,其中有段话是专
家们对新税制的通盘评价。
“主席,我觉得再不能对薄一波他们的作法容忍下去了,如果对他们
不采取措施,今后还不知道会采取什么手段来对付你、对付党中央呢!”
高岗一提起新税制的事就气愤得捏紧了拳头,表情中呈现某种担忧。“我
觉得,他们的作法只是一种试探。”
“试探?”毛泽东马上被他的话所吸引,催促道,“你谈谈你的看法!”
高岗毫无顾忌地说∶“各路诸侯进了城,谁都想显使自己的权力称王
称霸。有人企图把中央政府作为空架子招牌,把你只当个象徵性的统治者,
所以一有机会就想在太岁头上动土。如果你服了软,让了步,他们就打开
缺口闯出了一条路,从此就会出现一种宥君君、臣不臣的局面!”
“妄想!”毛泽东怒吼一声。
“是的,一定要让他们的妄想落空!”高岗说,“所以,我郑重向您
建议,必须对这件事严肃处理,决不能给野心家、阴谋家们开创一个犯上
作乱的先河。还是我那句老话,你不宜出头的事我来出头,由我出面和他
们斗!”
毛泽东心头一热,但表情却很镇静,说“二月十日,财政部吴波、商
业部姚依林、粮食部陈希云三同志给中央和我写来一信,就修正税制的目
的、新税制对物价的影响和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等,作了一个说明。依我
看也是文过饰非的。他们说,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派出若干个小组分赴各大
中城市检查,并每天与各主要城市通话联系,解决发生的间题。说什么经
过努力,执行新税制中所发生的较大问题,很快都采取了补救措施,得到
了妥善解决。”
“这也是在骗人!”高岗说,“他们三个人写信,我看后台就是薄一
波。薄一波是写了《反共启事》而出狱的。那个姚依林也长期在北方局工
作,他们跟刘少奇跟得很紧,而对红区出来的同志基本上没什么感情。”
“姚依林还是个儿童团吧?”
“他今年三十七、八岁,是安徽贵池县人。一九三四年考入清华大学,
第二年加人党组织,是抗战爆发后党在北平的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后来
到天津等地从事地下工作。他原来在财贸部工作,是薄一波、周恩来把他
弄到商业部的。此人思想意识不好,这一回肯定是想投机,公开站到了右
倾机会主义的立场上去了。”
“对他们的问题是需要好好讲一下,我看还是由你出面,分别找他们
谈一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他们的态度再作决定吧。”毛泽东说,“我们
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对它进行核对。看他们是否在这个问题上包含着什么阴
谋没有。但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是千真万确的,并不存在任何实质性
的疑问。”
“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处理好,”高岗显然认为自己已摸准了毛泽东
的底牌,心头一阵暗喜,但表面上却是若有所思的样子,“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决不能打错算盘。从来就没有过像这样的机会。”
“机会?”毛泽东不自觉地重复了一下这个字眼,本想问两句什么,
但终于没有问出声来。
也许是一种命运的巧合。当高岗心急火燎地找毛泽东谈话时,薄一波
也来到中南海,应周恩来之约前来商量新税制的处理办法。他在西园厅给
财政部的吴波打了个电话,很巧妙地告诉那位显得十分惊愕的部下,要他
赶快写一份态度比较诚恳的的检查。现在只有检查能够解脱眼前的危机。
他们商量了好半天,一致认为除此而为再不能有别的选择。
周恩来对薄一波说∶“我们犯了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利
用这种错误在作文章,企图在政治上打垮我们。所以,我们从战略上就打
得是防御战。”
“是积极的防御战。”薄一波补充了一句。
“我们在房间谈话易受干扰,是不是到外面走一走?”周恩来提议道。
今人惊奇的是,他们也来到了瀛台。
周恩来望着这里的景色,思绪万千地说∶“一八九八年,光绪皇帝支
持戊戍变法失败后,被慈僖太后软禁在这里,演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改
革的皇帝遭受囚禁的悲剧。应该说,来到这里,常看常新,常思常惊啊!”
薄一波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当时中国以外的——英国、法国、俄国、
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蒸蒸日上,新技术革命的工业改革潮如浪涌,猛烈地
冲击着闭关锁国的中华帝国。年轻的光绪皇帝接受新思想,支持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进行了十分艰难,受到以慈僖太后竭力反对的戊戍变法。这次
变法不到半年就失败了,又称为“百日维新”。
变法者的结局是十分惨烈的。“戊戍六君子”一个个被捕下狱,然后
引颈就戮,慷慨就义。变法失败后,光绪丧失了自己的权力,慈僖太后把
瀛台变成了幽禁光绪的“牢房”。她下今拆掉瀛台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的一
座活动木板桥,改由一艘小船来往,平时船停在南海北边,割断外界与光
绪的联系,继而逼光绪下令逮捕变法的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并颁诏书
承认变法是离经叛道的异端,明令各地停止执行。再是逼光绪以身弱多病
为名,再三“恭请”慈禧临朝听政。处在孤苦寂寞中的光绪,还想从他的
爱妾珍妃那里得到一点慰藉,但慈僖却以她教唆皇帝干坏事的罪名,把珍
妃关进了冷宫,后来又趁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乱,害死了珍妃。
一九0八年,慈僖太后和光绪同时得病。薄一波感慨地说∶“听说光
绪是被西太后害死的。太监李莲英在西太后面前说,光绪听到太后有病,
面有喜色。西太后听了十分恼怒。第二天,光绪吃了李莲英送去的东西,
病情突然加重,终于,光绪先慈僖太后两天死了,当时年仅三十八岁。看
来自古改革无好下场,这话值得深思啊!”
周恩来慢慢地踱着步,沉思着说∶“中南海的一草一木,都有着一段
段动人的故事。除了辽、金、元、明、清几代皇帝在这里演出过一幕幕精
彩的活剧外,民国初期的袁世凯、黎元拱。曹锟的总统府,张作霖的大元
帅府,北洋军阀政府的国务院、摄政内阁都曾设在这里。国民党政府时期
的何应钦的‘北平军委会’、李宗仁的‘北平行辕’也都设在这里,同样
演出过一幕幕的活剧。我多么希望,从今往后在我们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
导下,能够在中南海里写出新的历史。”
“是啊,新税制也可能成为一段重彩戏。”
“一波同志,你从心里讲,你认为新税制到底有没有错误?”
“看了主席的信,听了同志们的批评,我认识到修正税制本身确实存
在着一些严重缺点。”
周恩来停住步,眼望着碧波粼粼的湖面,轻声说∶“那么好吧,你把
你认识到的错误给我讲讲吧怎么样?”
薄一波想了想,说∶“首先,在修正税制的过程中,确有操之过急、
工作过粗的毛病。新税制从去年九月财经会议酝酿到年底出台,仅用了三
个多月时间。为了赶在元旦前一天公布实施,为了抢在春节前一个半月的
旺季多收点税,许多该做的工作没有去做,或虽然做了但做得很粗。譬如,
方案提出来以后,没有发到地方财政、税务部门去征求意见,更没有同地
方党政领导打招呼;在有的中央部门负责同志对某些具体条文明确提出反
对意见之后,我们主管的同志特别是我自己也未予认真考虑。关于变更纳
税环节,财政部是在中财委党组会议讨论通过方案后才确定这样做的。到
起草《通告》时,有关同志向我报告后,我没有进一步去研也没有再提交
中财委党组会议讨论就仓促把方案报送您和政务院了。新税制方案公布前,
我们主管的同志特别是我自己没有向毛主席进们汇报,听取他的意见,以
致他‘看报始知’,这更是不应有的疏失和错误。”
“难怪有同志批评你‘独断专行’了,看来你一定要以此为教训。”
”我承认这些问题。”薄一波说,“另外,修正后的税制,有些真体
条文修改得不适当。意见最多的是,把在流通环节难以收上来的工业品的
批发营业税移到工厂去征。由于担心物价引起波动,未能及时调整出厂价
格,以及其他一些相应的措施没有跟上,致使二千多户被合理批准免缴批
发营业税的专营批发商,得到了一些便宜,工厂税及相应增加,这样乍一
看来,新税制就给人一种似乎偏袒了资本家的印象。还由于取消了对供销
社的一些优待条件,使得供销部门的意见也很大。新税制公布时正赶上商
业系统贯彻中央关于调整商业的指示,正在调整一些商品的价格。个别商
品确实因为实行新税制的缘故而提了价。宣传解释工作又没有跟上,因而
使人们产生了误解,以为修正税制是又要涨一次物价。人民对国民党统治
下的物价飞涨吃够了苦头,记忆犹新,十分珍惜解放后经过几年努力赢得
的市场繁荣、物价平稳。当时正值年关,人们在心理上十分害怕物价上涨。
由于这种种种原因,新税制公布后的很短时间里,确曾引起过一些混乱。”
周恩来不安地走动了几步,说,“看来,我们惹下的乱子也不小呀!”
“关与‘公私一律平等纳税’,确实是我加上的。看来,这是多余的,
以不改为好。这次修正税制主要是针对流通环节的,货物一上市,就只能
对物不对人了。商品按照一定税率平等纳税是应该的。它不同于所得税,
可以根据收人区别不同对象去纳税。”
“这话不要讲了,我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
“总理,我作为中财委副主席兼财政部长,应当承担这次修正税制工
作中犯错误的责任。所以,我这次准备引咎辞职。”
周恩来一摆手∶“现在先不要考虑这个,还是先考虑怎样变被动为主
动,求得主席的理解和谅解。这是打好这次防御战中最关键的一环。一波
同志,不可大意啊!”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0.17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