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日大决战2.2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Jan 9 18:10:56 1999), 转信
2
1938年5月底。
日军第11师团数万人,从菏泽地区南下,与第14师团会合,一举突破兰封地区中国军
防线,向开封逼近。
蒋介石在郑州坐不住了,决心到开封前线督战,随行人员和一战区参谋长等人劝阻不
住,只得去找德高望重的程潜将军。
程潜听说蒋介石要冒险去开封,大叫这事千万干不得,他说:蒋介石身为一国军队之统
帅,轻易到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去,若有个三长两短,这就不是个人的生死问题,而是关系到
国格、人格,关系到一国军队士气的大事。
程潜叫参谋长赶紧再去劝阻蒋介石,并叫转告他,“土肥原一个小丑,哪儿用得着委座
亲自去对付。”同时,还叫转告,程潜本人马上启程去开封坐镇指挥,叫蒋介石放心好了。
正值此时,日军华中派遣军一部,从芜湖沿长江水路进攻安庆。蒋介石只得放弃亲临开
封督战的打算,连夜赶回武昌布置保卫大武汉的作战方案。
6月初旬。
武昌军委会办公室,蒋介石万分焦虑地踱步。
武汉面临的情况一下严重起来。
东边。华中日军正沿长江水路发动强大攻势,芜湖、安庆之战,守军接连失利,倍感兵
力不足。
北边。华北日军第14师团和第11师团,在攻占兰封之后,继续西进,已撞开开封重镇
的大门。同时,华北方面军主力第2军,也轻易突破中国第8军归德防线,分两路大军,从
陇海路南侧向西推进。郑州岌岌可危。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和主力各部,为免遭强敌歼灭,已
从郑州地区退到了京汉铁路线以西。
郑州即失,武汉以北千里大平原,已无险可守。按照日军现在的进攻速度,几天或十来
天之内,就可进抵信阳,迫近武汉重镇。
蒋介石现在才洞悉日军统帅部的战略意图。那么,他的军队目前状况如何呢?
用于武汉会战的主力,亦是从徐州突围的那五十个精锐师。这些部队经过台儿庄会战和
徐州会战的拼博消耗,已经十分疲惫、部队减员后也没来得及补充休整。目前,他们仍未摆
脱日军南路兵团的尾追,正从蚌埠地区跨过淮河,然后沿淮河南侧,准备千里强行军,向信
阳地区集结。
日军靠机械化运兵,千里出击,时间迅速,战力不减,一个师团顶许多个师团用。而中
国军队全靠两条腿赶路,劳师千里,已疲惫不堪,很难立即投入战斗。如勉强或被迫应战,
战斗力要大打折扣,武汉会战就必败无疑了。
现在,蒋介石第一需要的是时间。他至少需要两个月至三个月的时间,使他的部队喘口
气,稍稍恢复一下战斗力;需要时间,将这支刚从千里之外撤回的部队,进行必要调动部
署,使之在部署的位置上有效地阻止日军进攻,还有,需要时间对民众进行动员和作好后勤
保障的储备,将武汉地区的重要物质向后方疏散,以及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工厂和难民向
后方的搬迁。
蒋介石深知,死守武汉只对日军有利。日军目前正处在锋芒锐利阶段,往往利用中国军
队死守城池,而将其聚歼,徐州会战就是一个例证。武汉之战必须打,而且要狠打;武汉重
镇要守,而且要高喊死守。但这只是为了吸引日军、并大量消耗其战力。也向国人和世界证
明,他对抗击侵略者是尽了职责的。
蒋介石推开窗户,望着远处滔滔向东的长江,心情并没为之激动和轻松。他面临着两种
选择和两个结局:
第一种选择:强大的日军兵团从北面平原席卷而来。他选择被迫应战。结局:他的疲惫
不堪的军队,将彼敌人一鼓而歼之,长江正面战场将无力再战,也没军队再战了,等着他的
是战败投降。
不!他坚决不干。在他看来,自己是一个大国领袖,几百万军队的最高统帅,是一个至
高无上的特殊人物。怎么能做敌国的阶下囚,向日本人称臣纳贡!
第二种选择:强大的日军从北方平原席卷而来,他选择避战,将武汉地区的部队向西南
撤退,以保存实力。结局:日军将轻易占领华中大片国土,日军由于未受大的消耗而占领武
汉,将凭其勇威,再向西南进攻,中国军队处于继续溃退和最后被打败的危险之中。
不!绝不能走这条路。这大有失他作为军队统帅的颜面。他蒋某自诩从投身军旅以来,
无论打清朝辫子兵,还是打北洋兵,无论是打内战还是打外仗,他从未怕过死。他剃光了脑
袋,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要给他的军队树个样板,保持军人的超脱和威严。
长江水仍旧在那里浩浩荡荡,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
突然,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决开黄河大堤,用黄河之水阻挡北方日军。
他现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了。
早在一个月前,陈果夫呈上一份报告,提出在河南武涉县的沁河口附近掘开黄河北大
堤,让黄河水去淹北岸的日军。陈果夫的理由是:黄河水对于守卫南岸的中国军队和守卫北
岸的日军,都是一大危险的东西。如果日军先打开南大堤,则我军将被水淹。既是如此,不
如来个先下手为强,趁日军尚未动手时,打开北大堤。
蒋介石当时想:决堤放水,虽可淹敌,但必殃民,这功与罪,是与非千秋难辩。所以,
他只在陈果夫的报告上批了个“电程长官核办。”
显然,蒋介石要把这件干秋难评的麻烦事推给程潜去处理。你程潜的一战区正好与日军
隔河相峙,你若不想让日军放水淹你,要来个先下手为强,捅开北大堤,他蒋介石就来个睁
眼睛,既不主张也不反对。今后历史上论功论罪,全都是当事人的事,他蒋某也摊不上。
但是,殊不知,程潜也非等闲之辈,对这种摆明了当替罪羊的事,程潜干脆束之高阁,
非待蒋介石白纸黑字明确指令,这事是能拖就拖,能不办就不办。
现在,蒋介石的桌上堆着一大叠建议决堤放水的电文、报告。他随手翻阅着,认真思索
各电文上提出的决堤理由。本来,他应该在每一份电文上签字的,但他觉得此事太复杂,在
历史上的关系又太重大,因此,未在任何电文、报告上签字。
6月1日,程潜的电报上认为:“如果我军此后不能确保自黄河南岸起,经郑州至许昌
之线,不惟平汉铁路郑汉段的运输和联络线将被敌遮断,而且此后敌人南进可以威胁武汉,
西来亦可进逼洛阳和西安,最后由西安略取汉中,进而窥伺我西南大后方。”
蒋介石苦笑笑,有那么严重,你程某为啥还不动手?非要逼我明确下令才干?滑头!
此时,陈诚等人来见,一致竭力主张立即决开黄河南堤,阻敌西进南下。
蒋介石感到别无它法,乃定下决心。叫委员长侍从室主任林立即密电第一战区长官部,
决堤放水。
程潜等的就是这道命令,现在既有把柄在手,立即放心大胆于了起来。一战区长官部召
集黄河水利委员会及有关河防军政人员会议,研究掘堤问题。最初选在中牟县境内的赵口,
令20集团军所部第53军的一个团执行这项任务。于6月4日上午六时开始行动。一个团的
兵力挖了一天一夜,未挖开。第二天又加派一团兵力,又挖又炸,由于黄河岸边流砂土质问
题,没有成功。
6月6日。再以一个团的人力,重新选址开挖缺口,经一天一夜苦战,仍告失败。
蒋介石得知一二次掘堤失败,异常焦灼,因此时日军第2军主力倾巢西进,已到达开封
与兰封之间。
第一战区长官部也很着急,又把这任务交给新编第8师师长蒋在珍。蒋师长带着参谋人
员到现地勘察,把掘堤地点另行选在郑州以东不远处的花园口。
蒋师长的方案,得到军方和黄河水利委员会有关专家同意,认为在此处决口,可使黄河
之水向东南而行,经过中牟、尉氏,扶沟、华西(西华),周家口各县境而注入淮河,可以
达到阻敌南进的战略目的。
蒋在珍用了两个团的兵力,在黄河大堤上五十米的宽度开挖口子。由于这里的堤坝异常
坚硬,开挖不动,只好用炸药炸,大炮轰。
1938年6月9日上午9时。震惊中外的黄河决口掘就。
黄河之水,居高临下,似万马奔腾,汹涌咆哮,一泻千里。
决口越冲越宽,越冲越大。第二天,不知是夭公震怒,还是雷神助战,突然雷霆大作,
暴雨倾盆,整整一天,暴雨不住。河水猛涨,浪高三尺,远远望去,一片无际的奔腾咆哮的
汪洋。猛兽似的洪水,见人吞人,遇村毁村。豫东皖北四十四个县市,五万四千平方公里的
土地,顿成泽国,民众死伤者不计其数,无家可归者不知其数。
在黄河决口前,凶恶的侵略军之第14、第16两个师团各一部人马,分由两路攻入中
牟、尉氏、新郑,并已切断郑州以南的平汉铁路线。该两路日军被黄河水切断退路,被一战
区部队全歼,日军辎重弹药亦损失较重。第2军主力各师团此时正好推进到开封以南地区,
突被新黄河遮断去路,只好望洋兴叹。
6月9日,深夜。
蒋介石接到程潜急电:黄河决口成功,日军受阻新黄河东面。同时,程潜建议向外宣传
为日军所为:
敌占据开封后,继续西犯,连日在中年附近血战,因
我军誓死抵抗,且阵地坚固,敌终未得逞,遂在中年以
北,将黄河南岸大堤决口,以图冲毁我阵地,淹毙我大
军。蒋介石深感此事罪恶深重,不敢承担责任。为了把这罪责推到日本人头上,而且还
要把谎话编得更像。马上密电程潜,指令三点:
一、须向民众宣传敌飞机炸毁黄河大堤;
二、须详察泛滥景况,依为第一线阵地障碍,并改善我之部署及防线;
三、第一线各部须向民众合作筑堤,导水向东南注入淮河,以确保平汉线交通。此后,
蒋介石虽接连下令国民政府和河南、陕西等省,作好接收、安置、救济黄泛区灾民的工作,
但那只是一些小的补救而已。
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国民政府宣传部门纷纷开动宣传机器,把这一事件强加到日本人头
上。
6月11日,中央通讯社从郑州发出专电:
敌军于9日猛攻中牟附近我军阵地,因我军左翼依据黄河坚固抵抗,敌遂不断以飞机大
炮猛烈轰炸,将该处黄河堤轰毁一段,致成决口,水势泛滥,甚形严重。
6月12日,中央社又发专电:
敌机三十余架,十二日晨飞黄河南岸赵口一带,大
肆轰炸,共投弹数十枚,炸毁村庄数座、死伤难民无数。
更在黄河决口处,扩大轰炸,致水猛涨,无法挽救。
6月13日,中央社报道:
敌机猛烈轰炸我黄河沿岸工事,致将赵口、花园口
方面河堤炸毁决口,泛滥成灾。行政院于昨日召集关系
机关,商讨救济办法。
6月30日。
陈诚在汉口举行各国记者招待会。对黄河决口之事,他重申了中央社所报道过的说法
后,又说:“惯作欺骗宣传的日寇,它不知忏悔,它还在广播的消息中,在新闻报纸上,把
决河毁堤的罪行,加在我们身上来,说我们自己毁决的。”
各国记者纷纷要求到黄河决口现场采访。
蒋介石没有阻拦,但密令一战区赶紧做好“接待”工作。记者来到现场见到的是被“狂
轰滥炸”过的决口,以及一战区大批官兵和许多民工正在“奋力堵决口”。
此事虽暂时蒙混过关,但仍为一些人看出破绽。法国记者不久在报上发表评论:
中国已准备放出大龙两条,即黄河与长江,以制日
军的死命,纵使以中国人十人之命,换取日本人一个性
命,亦未始非计……
黄河决口,造成了从郑州至蚌埠地区的长约一千多里的大地障。日军自北南下包围武汉
的计划完全破产,进攻郑州的日军第2军主力,不得不改变计划,掉过头来,沿着漫长的黄
泛区东北面艰难地绕行,向合肥地区集结。然后,于8月底,才从黄泛区南面(淮河南侧)
向信阳方向进攻。这一过程,使日军进攻武汉的时间,推迟了将近三个月。同时,使日军原
计划利用淮河为水运交通,向信阳进攻的目的破产。
华北日军向中央陆军部报告:
中国军队为了阻止我军进去,6丹上旬于郑州东北
掘开黄河堤防,使黄河水向东南溢出,采取了水淹战术。
形成了经由中年、蔚氏、周家口、颖州连接淮河的大地
障。由于新黄河的泛滥,情况严重,看来以主力从北方
席卷武汉似有困难。
因此,日军总的战略计划也被迫更改。即以主力从北方席卷武汉,变更为以主力沿长江
进攻武汉。
--
no one can save you, no hand can approach you
your face has been ruined so long
bbs.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2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