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日大决战4.8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Jan 9 18:38:20 1999), 转信
8
四川。在这块小小的盆地四周,北有秦岭、大巴山脉;东有巫山;东南有大娄山、武陵
山;南面横绝乌蒙山;西边是终年积雪的大雪山和岷山。
川东重庆。长江方面中国军的大本营,被紧紧锁在了丛山峻岭之中。
以重庆为中心,通往各战区的军需、兵员运输、民用必需品的运输,都成了紧迫的难
题。
闭塞的西南之地,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反动和无能,工业不发达,交通十分落后。当
时,占湖北三分之一版图的鄂西、鄂北地区,仅有零零碎碎几条短公路,加起来一共才六百
三十四公里长。而在这块地盘上,却驻扎着李宗仁第五战区和陈诚第六战区的百万大军。仅
第六战区每月就需从湖南运进稻米一千五百吨。同时,湖南每年需从这个方向从四川运去食
盐六万吨。日军占领南昌,长江水路断了,以上两笔运输,几乎成为“0”状态。
四川多山,交通闭塞,抗战前还没有一条与外省相通的公路。
蒋介石明白,如不改变四川的交通状况,就势必被日军困死。
重庆政府决定赶紧修造东西南北四大公路。
南边:川黔路。四川——贵州;
东边:川湘路。四川——湖南;
西边:川滇路。四川——云南;
北边:川陕路。四川——陕西。
所需劳工,由沿途所在省县就地征用。仅在川境征用的劳工,前后总数在二百五十万人
以上。
数百万筑路民工,开山劈岭,挖土运石,全凭一双手。有的使錾子、锄头;有的用木
杠、扁担,施工劳作原始而艰巨。在修造川陕公路时,为赶在限期内完成,百万筑路大军以
马灯照明,顶风冒雨,挑灯夜战,抢时间争速度。
在抢修川滇路时,正值严冬。工地又多在深山峡谷、悬崖绝壁之中。民工们攀崖开凿,
开山放炮,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在全民抗战的激流中,数十万民工拼命大干、苦干,雄
壮的歌声在深深的山谷回荡:
修公路,打日本;
大家努力,一齐向前。
……
到1940年底,川陕、川湘、川黔、川滇公路先后竣工。
在修建公路的同时,国民政府根据中国当时交通工具落后的实际情况,成立了驿运管理
局。各省、各战区亦于1940年中期,先后成立了驿运管理处。
驿运:原始的非机动车辆的陆上运输。
在鄂西北,战时的湖北省政府,在李宗仁的请求催促下,责成驿运处组织工程师,专门
研究,决定开辟鄂西北驿运通道。在技术人员的严格督导下,工程进展迅速。于1940年
底,在鄂西北地区、长江两岸的丛山峻岭之中,共开凿了两千二百四十公里的驿运大路,将
近在咫尺,千年隔绝的鄂西北山区各要点和城镇,连成了一片,对抗战期间长江方面的军
运、民运发挥了极大作用。
公路、大道开出了不少,但汽车却成了宝贝疙瘩。从1944年3月15日四川省公路总局
向重庆政府交通部的报告中,我们不难想像当时交通运输的艰难状况。其报告如下:
全川公路总共五万六千公里。客车共220辆,内中
缺零件待修者45辆,报废者85辆,可用者仅90辆。
这就是全省的客车情况!
同日,重庆的《中央日报》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报道了一则上“中央”级报纸的大喜讯:
“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创制桐油发动机行驶汽车成功!”
1942年12月15日。
四川省省会成都爆出一个令人们惊喜的冷门:“成都市公共汽车经数月筹备,装置木炭
车四部,今日试行通车;路线为东门车站至西门车站。”
一个省会的公共汽车公司,仅四部木炭车!
据蒋介石的苏军总顾问亚·伊·切列潘诺夫所著《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书上说,
当时,由于油料断绝和国际封锁,国民政府中只有蒋介石一人才配有专门汽车。当时的军事
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部,是一个与军令部、军政部平级的单位,却没有配一辆汽车,部里也
无钱购买,只有该部总监何成浚上将每月有一百八十元车费补助,而当时的米价每石一千多
元。
日军“截断”作战之后的重庆政府的情况是:铁路不通,飞机没有,水运有敌机轰炸。
汽车没几辆,没有来源补充,用坏一辆少一辆。
此时,中国还不能自己生产石油。
以汽车制造工程师高国恕为首,组织了中国煤气机制造厂,研制用汽油汽车改装成木炭
汽车。所谓木炭汽车,就是把固体燃料放进特制的煤气炉灶内烧。使之产生煤气,推动发动
机运动。在改装试制过程中,由于煤气爆炸,高国恕面部被烧伤,头发、眉毛被烧了个精
光。
木炭车,每行一步都淌着中国抗战的辛酸泪水。
木炭车试制成功了。它首先在鄂西北前线的山道颠簸着行走。接着在陪都重庆,在成
都,在川东、湘西,在许多抗日的战场上都有这种车颠颠簸簸地、缓慢地、艰难地爬行。
一次,在鄂西前线运送物资,突遭敌机俯冲扫射,木炭车被敌机打了几个大洞。司机用
布条将那些洞扎住,又朝前开。
湖北省代理主席严立三及其省府大员们,坐着木炭车从鄂西经川东、湘西,前往湖南衡
山参加军事会议。蒋介石和陈诚等人围着木炭车东瞧瞧西看看,好生稀奇。蒋介石摸摸自己
精光的脑袋,翘起大拇指连说几个好。后来,陈诚到恩施就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鄂省主
席,也坐着木炭车到四川、湖南、江西、福建、贵州等地公干。
与木炭车同辈的还有桐油车、酒精汽车等。它们恰像中国人的不屈不挠性格,载着沉重
的抗战物资、士兵、伤员和将军,在燃烧的长江两岸战场上,在险峻的军用公路上,顽强
地、颠颠簸簸地向前挪行!
西南的水路运输也是令人心酸的。
1938年以后,纵观全局,横卧于川东南的长江主干道,仅万县至沪县段可通航。以民
生公司为首的数十条火轮,如果在白天航运,就必遭日本飞机的轰炸扫射。一次,一条火轮
运货去巫山县城外。几架敌机从神女峰脚下顺江而来,迫着轮船扫射轰炸。最后,竟将一颗
炸弹投入那条火轮的烟囱里,将其炸沉。
川江的航运,只能偷偷摸摸进行。白天靠岸或驶进港叉间“猫”起来,夜间冒险航运。
因此,触礁翻船,人货尽沉江底的惨痛事件,屡有发生。
长江在四川段,北有渠江、嘉陵江、涪江、沱江和岷江。南有乌江。但是,这些纵横于
蜀国大地的大江大河,当时几乎都不通航。条条江河,尽是两岸峡谷陡立,河床多呈“V”
形。一进峡谷,河道骤窄,河槽幽深恐怖;出峡谷则江面宽阔,河床水浅。江水落差很大,
峡谷险滩密布,白浪滔天,山谷震动。
为了支撑抗战时局,必须开发水上交通。重庆政府责成交通部、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
处等单位,会同川、鄂、湘、黔、滇等省水利局和民生公司等,组成联合勘察队,对四川各
条江河进行勘察,提出开发、建设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分别组织人力物力,对乌江、嘉陵
江、金沙江等进行突击整治,采用轰炸暗礁,凿掏险滩,修建坝、闸、绞滩站设施和开拓纤
道等办法,疏通航路。
--
no one can save you, no hand can approach you
your face has been ruined so long
bbs.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