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日大决战 5.3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Jan 9 18:40:55 1999), 转信
3
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动用海陆空军,像切豆腐块似地,轻而易举地把美、英、荷苦
心经营的南亚诸岛国,一块块地切了下来。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数万英军向日军第23军投降;
1942年 1月2日,日军占领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1月23日,日军南海支队在拉包尔登陆,并占领该市;
1月24日,日军攻占巴厚巴板;
1月30日,日军东方支队占领安汶岛;
2月4日,日海军航空队对爪哇海域荷属东印度舰队进行攻击;
2月9日,日军占领望加锡;
2月10日,日军占领马辰;
2月14日,日空降部队占领苏门答腊岛;
2月15日,日军攻占英军远东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新加坡。英军司令官白西华向日军第
25军投降。日军攻占新加坡时,缴获各种山炮三百多门;高射炮一百门;要塞炮五十四
门;步枪六万多条;汽车一万多辆(比中国全国的汽车还多一倍余);向日军投降的英军各
级将官和士兵共十万多人。
日军统帅部在开战前判断,攻占新加坡至少需一百天时间,实际战斗整整缩短了一个
月。攻占新加坡要冲,日军实际上已突破南方要域作战的关键。
5月初,日军南方军占领了菲律宾全域。至此,西、南太平洋上的菲律宾、泰国、马来
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香港、关岛、威克岛、俾斯麦群岛、新爱尔兰群岛、新不
列颠群岛、中所罗门群岛、吉尔伯特群岛、新几内亚岛等,尽为日军占领。
1941年12月13日。
这是个异常寒冷的日子。
皇宫内,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正以无比兴奋的心情,向天皇报告第23军进攻香港九龙
的情况。他说:“第23军对香港方面的进攻,比想像的要顺利得多,我军于12日轻易地夺
取了九龙市区,正向半岛其他地区扩展战果,扫清残余英军,可以预料,香港指日可下。”
一提起香港,天皇心里不禁掠过一丝阴云,这阴云来自中国军队的巨大威胁。天皇问
道:“进攻香港,是否考虑到中国军队向广州或九龙半岛方面反攻?”
这倒是个不容轻视的问题。很快,杉山元就得到来自中国的报告:在长沙附近,暂编第
2军8日以后开始移动;在岳州东南地区,第4军也好像要经株州南下。
日军大本营立即指示驻武汉的第11军司令官阿南中将:
重庆方面以大集团军向广州背后方面移动,企图牵制我军。大
本营期望你军发动一场果敢的攻击,以牵制敌军。
阿南将军决定向第九战区发动进攻,旨在牵制中国军队增援香港。但无论是大本营还是
阿南军司令官本人,都没打算要进攻长沙。
阿南以第11军主力第3、第6、第40师团和独立混成第9旅团,以及泽支队,配以飞
行第44战队和军直炮兵、工兵、战车和海军舰艇部队,从岳阳方面向长沙进攻。同时,命
令第34师团和独立第14旅团从南昌方向在南浔路一带佯攻。
12月23日。
阿南将军发出进攻命令。
12月24日。
第6、第40师团从新墙河北岸发动进攻;第3师团,独立第9旅团和泽支队随后投入
战斗。
日军来势凶猛,意在创造一个大陆上的胜利奇迹,与太平洋上的奇迹相媲美。
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对日军的进攻不屑一顾。在这之前,九战区曾与第11军进行过
两次大会战,薛某早已摸透了眼前这匹“野驴子”的脾气,成功地总结出“天炉战法”的战
略战术。
“天炉战法”即后退决战。根据长沙地区的地形特点,在后退中创造“天炉”,即彻底
破坏道路,中间地带实行空室清野,在伏击地区纵深配置兵力,以逆转敌我战斗力对比。待
敌侵入决战地区之后,从四面八方以强大火力聚歼之,犹如天然巨炉熔铁,将敌烧为灰烬。
薛岳摆下的“天炉”阵如下: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以部分兵力配置于新墙河南岸至汩罗江地区,以诱使日军进入
“炉中”;
王陵基第名0集团军主力,从武陵、修水调到平江地区;罗卓英第19集团军从上高调
到浏阳、株州,醴陵一带,与王陵基集团军在长沙东南面形成百里侧击态势。第73军从益
阳推进到宁乡,在长沙西面处于机动态势。
素有打硬仗著称的第10军坚守长沙城。在长沙城西湘江对岸的岳麓山上配署155毫米
榴弹炮兵一个旅,支援城防作战。
此时,蒋介石从重庆打来电话,指示薛岳,“我第二线兵团应由战线稍为后退配备,占
领外线有利位置,以主动把握战机,容敌先攻长沙,我则乘其进攻受挫时,集中全力从各方
面攻击敌人。”
显然,蒋介石的意图与薛岳的“天炉”相吻合,两人构思的部是一场在后退中包围敌
人,再行歼灭的大战。
此次会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1年12月24日至12月31日。日军大举进攻,第九战区各部队节节
抵抗,诱敌深入。
第二阶段:1942年 1月 1日至 1月4日.日军进攻长沙城,钻进“炉中”,第九战区
各军将敌包围。
第三阶段: 1942年 1月4日至 1月15日。第九战区“烧烤”日军,敌军决计突
围。
第一阶段战斗。
1941年12月24日,夜。中原大地。风雪弥漫,天寒地冻。
阿南为了就近指挥,把军指挥所推进到岳州,在这风雪交加的夜里,他向集结于新墙河
北岸的部队下达了进攻命令。
第6、第40两个师团,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徒涉冰冷的新墙河,向南进攻。
杨森集团军第20军之133师和134师,在新墙河南岸第一线即设阵地上,顽强阻击,
使敌无法进展。
25日拂晓。
阿南命令第3师团和泽支队投入进攻,并增强炮火力量。天亮以后,第44飞行战队的
的飞机也一齐出动,对守军阵地狂轰滥炸,掩护地面部队进攻。
守军第20军在第一线与敌激战三天三夜,予敌大量杀伤,随即按照预定计划撤出战
斗,退避侧后。
12月26日。
阿南司令官根据飞机侦察的情报,对汩罗江南岸的第37军,作出了错误判断。该军本
来是在此吸引敌军主力,阿南却完全上了当,对他的部队发出这样的命令:
敌第27军以第60师、第95师在瓮江、桃花、桐子山、湖源山、磨石山一线,又以第
140师以花门楼至周家湾一线,占领阵地,企图长期战。……
于是,阿南命令第3、第6、第40各师团主力,加快进攻速度,向汩罗江岸推进,务于
12月29日天亮前,向汩罗江南岸进攻,以迂回包围第37军,并吃掉该部队。
日军这三个主力师团争先恐后向前突进。第3师团跑得最快,于27日上午就赶到了滔
滔作浪的汩罗江北岸。于当天下午,提前强行渡河。
第37军99师与敌第3师团勉强打了一下,便不知撤向何处去了。
阿南见第3师团攻过了江,大喜过望,决定扩大战果,命令其他师团加紧渡河,快速迂
回包围37军。
但是,当第6师团和第40师团赶到汩罗江畔时,江水却陡然上涨,不能涉渡,江上的
桥又被中国军队给炸了。日军这两个兵团只得冒着严寒在汩罗江上进行艰苦的架桥作业。
12月28日。
正急于歼灭第37军的阿南中将,猛然发觉自己以前的判断有问题,因为第37军的三个
师不但没有要在原来的阵地上作长期死守,连短期战也不准备打了。其中第60师已由大湖
岭、梧岗源、大平岭一带退去;第95师的情况更复杂,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也弄不清楚,好
像是往麻石山、大头岭方向去了;第140师的情况也不太明,好像要以金井为中心,在象鼻
桥东侧南北高地一线,向西配备。
其实,薛岳已将第37军调归玉陵基集团军。王司令正指挥该军向侧面山地后退,以便
空出大道,让日军去攻长沙城。
日军各主力兵团根据阿南的命令,渡过汩罗江后,由于找不到攻击目标,处于彷徨之
中。
是进是退?阿南也彷徨了。直到12月29日下午5时许,侦察机才从天上向他报告:
“敌军正向长沙方面退却,”
进退维谷的阿南司令官,狠了狠心,决定向长沙进攻。本来,像进攻长沙这样远距离的
大兵团作战,是需得到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部和东京大本营批准的。可是现在,阿南已顾不
得那么多了。因为他亲率大军出击,已在新墙河岸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现在就这样灰溜溜的
退回去,未免太损大日本皇军的面子了。
12月29日,傍晚。
阿南又一次错误判断中国军队的运动,以为是在退却逃跑,于是,发出进攻长沙的命
令。
一、敌有向长沙和金井方向退却之迹象。
二、本军司令官决定以主力向长沙方向追击。
各师团接到进攻长沙的命令,争功取胜心切,又争先恐后朝长沙扑来。
第3师团士气最高,昼夜兼程,一路上未见到一个中国兵的影子。一路顺风,于12月
31日下午,赶到了浏阳河畔,争相涉水过河,向长沙城挺进。
第6师团于12月30日下午进至麻石山、鸭婆山地区,遭到37军95师阻击,只打了几
个钟头。日军见中国军队甚少,无意在此纠缠,直向长沙奔去。
第二阶段战斗。
1942年元旦。长沙地区浓雾紧锁,寒风凛冽。
第3师团大队人马在浓雾中向长沙城挺进。一路上风声鹤唳,仍不见一个中国士兵的踪
影,都以为中国军队已被大日本皇军吓破了胆,逃得无影无踪了。将到长沙市郊,日军便看
到了他们的飞机从天上投下的一面标志占领长沙的太阳旗。
第3师团数万官兵顿时欢呼雀跃,狂呼大喊,今晚将在长沙城热热闹闹地庆祝元旦。
上午11点钟。一颗信号弹划破浓雾紧锁的天空。日军第3师团在丰岛中将指挥下,开
始向长沙城进攻。
日军前面出现一些零散的中国军队。他们见了日军,掉头就往市区里跑。
日军见了这情形,士气更加高涨,不顾一切地穷追猛进。丰岛师团长据此估计,最迟到
本日黄昏,便可占领长沙全城。晚上限可在城里放军休整。 其实,这些零散的中国军队,
是第10军的前哨警戒部队,其任务是故意逗引敌人的。 第3师团前锋的野联队猛追到城
边,突然遭到守城的第10军猛烈射击。日军后续部队源源赶到,陆续投入攻城战斗,直打
到黄昏6点半,仍未能前进一步。
丰岛中将命令师团直辖的夜袭部队——加藤大队投入攻城。
加藤大队长亲自带领部队趁黑夜“摸夜螺丝”,结果,被守军全歼。加藤本人也被打
死。加藤身上带有日军出动以来的计划、命令等重要文件。丰岛恐其落入守军手中,组织大
批人马抢尸,结果,加藤尸体被守军抢去。
守军从加藤尸体身上搜出重要文件,当即送交战区司令部。薛岳从这些文件中判断出日
军粮袜弹药将尽的情况,禁不住拍案大喜“一纸虽轻,胜过万挺机枪!”
第3师团在城东南苦战两夭两夜,死伤盈野,仍然毫无进展。
1月3日,拂晓。
第6师团主力赶到,从城东北发起强攻。下午1时许,日军一部攻占了城外阵地。日军
正在阵地上欢庆胜利,湘江西岸的守军榴弹炮群突然怒吼起来,炮弹如急风暴雨般落到城外
阵地上,炸得日军血肉横飞。
一千多名日军向湘雅医院守军进攻,被岳麓山上飞来的炮弹,尽数炸成肉泥。
攻城已经是第3天了,日军弹尽粮绝,只能靠飞机空投接济。有的部队子弹打完,只得
和中国军队拼刺刀。
第11军司令部里,充满了失败泄气情绪。军参谋长、副参谋长和作战参谋们,都一致
主张中止攻城,尽速撤退。
阿南司令官火爆爆地把部属们狠狠训斥一通:“第6师团今天早晨才刚刚投入攻城战
斗,自然还未取得战果,现在中止攻击,实属过早不当。”
阿南将军还蒙在鼓里,他的厄运在五天前就已注定了。
1941年12月30日下午。
薛岳向第九战区各部队下达命令:
一、敌已渡过汩水,企图进攻长沙,我军决定采取向心攻击,一举围歼敌军。
二、杨森副司令长官应以第58军自长乐向安沙,以第20军自清江口向石子铺搜索并攻
击敌人。
第一次、第二次攻击到达线如下:
第一次攻击到达线:在湘江东岸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对长沙构成半图形包围圈。具体
位置为安沙、赤石河、春华山及郎梨以东、东山以南一线。第二次攻击到达线:在第一次到
达线内侧,具体位置为石子铺、望仙桥、长桥、朗梨市、东山一线。
三、王陵基副司令长官应以第37军自瓮江向望仙桥,以第78军自三角塘向长桥搜索并
攻击敌人。
四、罗卓英副司令长官应以第26军主力自洞阳市向朗梨市,以第79军主力自金潭向
黄花市,根据情况向朗梨市,以一部向渡头市或东山,以第4军向长沙南侧分别攻击。
五、第10军固守长沙,第73军固守岳麓山,待各兵团进至第二次攻击到达线,即应断
然反攻。
六、第99军第197师应防御湘江,洞庭湖岸。第92师应自三姐桥,第140师应自粟
桥。分别专攻捞刀河之敌。第99师应固守湘江东岸阵地,并派一支有力部队向粟桥、福临
铺攻敌侧背,截断其补给联络线。
七、各军以1942年1月1日零时为期开始攻击,4日夜前即应进入第一次攻击到达
线。
1942年1月3日。
日军攻城第3天,第九战区各路大军正日夜兼程,从四面八方朝长沙压来,
东南面,罗卓英的第79军、第26军、第4军各部,已快迫近长沙;
东北面,王陵基指挥的第37军和78军,分左、右两路,沿金井至长沙的公路,快速挺
进,也已迫近长沙;
西面,第73军守卫在湘江西岸,随时准备反攻;重炮兵旅居高临下日夜轰击着攻城的
日军。
北面,杨森的第20军和58军,已断日军归路,并配合二十万民众,大肆破坏日军后方
公路。桥梁:日军后勤运输已被完全卡断。
1月3日,夜。
阿南终于感到情况不妙,下令撤退。
1月4日。
蒋介石致电薛岳将军:“此次会战,举世瞩目,各部务必不惜任何牺牲,发扬高度攻击
精神,施行坚决勇敢之包围,聚歼残敌,以求获得空前胜利与光荣战绩。”
薛岳向蒋介石回电表示:“本次会战岳已抱定必死决心,必胜信念。”
薛岳向所属各部转达了蒋介石的命令,严令各集团军总司令、各军长、师长,务必确实
掌握好自己的部队,倘有作战不力,贻误战机者,定按革命军人连坐法重处,决不姑息宽
容。如果敌人从某部队作战地境内安全逃脱,即严惩该部各级主官及幕僚。
1月4日,拂晓。
长沙城郊东南角天空出现红色闪光信号弹——中国军队对日军的包围已经完成。
第三阶段战斗。
1月4日下午。
第3、第6两师团,在长沙城郊丢下累累死尸,向北突围。却被罗卓英、杨森两集团军
分割包围,并分别加以痛击。
日军处于极大困境,而且各部队都拉扯着大批轻重伤兵,行动更为困难。从长沙城外突
围时,仅第3师团司令部就躺着七百多名伤兵,有的部队情况更严重,拖累更大。
4日深夜。罗卓英所部第53师在沙湖桥附近,将第3师团的野联队团团围住,发动勇
猛攻击,两军短兵相接,互相混战。中国军队接连打出照明弹,竟相投掷手榴弹与敌拼杀。
第3师团司令部和石井联队经过一夜苦战,于5日凌晨来到浏阳河畔,又陷入张德能第
4军的重围。中国军队在嘹亮的军号声中,朝敌人冲杀。敌军旗被中国军队迫击炮弹炸飞。
两军在师团指挥所展开惨烈的肉搏战。敌又一个联队赶到,才把丰岛师团长救了出去。
经过四天四夜反复拼杀挣扎,第3、 第6、第40师团只向北挪动了几十里路,均未突
出重围。
1月8日。
阿南决心来一次困兽斗。向重围中的各兵团下达命令,“坚决围歼青山市以北地区之
敌。”
青山市以北主要为杨森的部队。
是日,第6师团按照阿南司令官的命令,全力向青山市以北迂回,结果,被从郎梨市、
黄花市追击而来的罗卓英集团军第4军,第26军和王陵基集团军之78军包围。全师团立即
被中国军队斩成三块,层层围住,分别给予毁灭性打击。
与此同时,奉命由北南下策应大军突围的独立第9旅团,也在青山市以北影珠山钻进了
杨森之20军的“口袋”。其先头部队山崎大队,自大队长以下于当日被全数消灭。
第6师团各部被分割包围,互相不能救应,且弹尽粮绝,毫无战斗力,有的冲进民房抢
食生米、生菜。
阿南司令官派飞机前来救应第6师团,但双方混战成一团,飞机在天上团团打转,不知
把炸弹往哪儿扔。
阿南接到飞机上传来的上述报告,万分震惊,立即命令第3、第40两师团火速前往救
援。
此时,第40师团在白沙桥一带正被37军围攻,不能自拔。第3师团残部趁中国军队主
力围攻第6师团之机,终于脱出重围,逃至汩罗江岸。但该师团已死伤惨重,毫无战斗力,
不敢再南下救援第6师团和独立第9旅团了。
第6师团和独立第9旅团在青山市以北的重围中血战至 1月12日,大部被歼。后在大
批九七式轰炸机的轰炸掩护下,神田师团长和其残部才侥幸逃出重围。
1月15日。
残敌在飞机和炮兵掩护下,逃过新墙河,本次会战结束。整个会战,日军死伤共为:五
万六千九百四十四人,被俘一百三十九名。
第27集团军总司杨森的部队在打扫所辖地区战场时,因日军尸体太多,无法处理,便
令平江、长沙、湘阴三县出动民工若干,挖了三个大土坑,将日军尸体集中掩埋,一个坑即
有数千具尸体。杨森派人在坑旁立上石碑,上刻“万人坑”三字,以作标记。
此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是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同盟国军的第一个伟大胜利。
英国《泰晤士报》评道:“十二月七日以来,同盟国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
大捷。”
伦敦《每日电讯报》刊文:“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
目。”
美国记者福尔门实地采访湘北战场后,撰文报道:“中国第三度的长沙大捷,证明了一
个原则,那就是中国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很轻易地击败日军。”
日军中央统帅部认为,此次惨败,使部分将士的必胜信念发生了动摇,需要年余始能恢
复。
阿南军司令官对自己独断进攻长沙;造成如此惨败的后果,曾向日军统帅部表示愧疚。
--
--
no one can save you, no hand can approach you
your face has been ruined so long
bbs.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4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