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日大决战 5.4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Jan  9 18:41:21 1999), 转信


                    4

    中国军队在长沙的出色战斗,提高了蒋介石在同盟国中的威望。当长沙会战还在紧张进
行的时候,罗斯福即致电蒋介石,建议将中国和英属缅甸、法属印度支那划为中国战区,成
立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请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1日3日,蒋介石复电美
国总统,表示愿意就任此职。当日,同盟国宣布了蒋介石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决定,并
委任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为联合国军计划参谋部参谋长,兼任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协助蒋介
石指挥中国战区的部队作战。

    长沙大捷后的二十二天,美国政府宣布:给中国五亿美元的贷款,以援助中国抗战。

    美国如此慷慨地出钱援助中国,主要原因在于四年多来的战争证明,中国人特别能战
斗。这对于拖住日军,缓解西、南太平洋美军压力,完成“先欧后亚”的同盟国军事计划都
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美国政府宣布贷巨款予中国的当天,罗斯福致电蒋介石。他说:

    中国军队对于残忍侵略者的抵抗。唤起了美国人民

    和一切其它爱好自由的人民最崇高的赞扬。中国武装与

    非武装人民在将近五年里实行坚决的抵抗,以反对在装

    备上远为优越的敌人,他们面对巨大的差异所表现出来

    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其它联合国家的战斗人员与人民全

    都受到激励……

    1942年2月9日。

    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突然飞抵印度访问。此事立即引起日本方面的猜测、恐惧和不安。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火田)俊六大将满腹狐疑,心里嫡咕道:“在我军攻占新加坡
前,蒋介石偕同宋美龄访问印度,其目的何在?”

    这位总司令官百思不得其解,便令其总参谋长连夜去见汪精卫。汪精卫也摸不着头脑,
搔着脑门说:“我对重庆方面的情报一无所知。不过,蒋介石此行目的十分明显,其一,对
印度民众表示友好;其二,就从英、美获得借款之事进行磋商。”

    (火田)俊六大将认为,事情肯定并非汪精卫说的那么简单。他在心里继续嘀咕:“元
首既然亲自出马,必有重大目的,是不是为了实地看看印度有无实力参加同盟国的协同作
战?”

    蒋介石此行目的到底何在?(火田)俊六大将仍吃不准,又把纳粹德国派驻南京汪伪政
府的大使史塔玛请来共进午餐,借此分析蒋介石之行的真正目的。

    这位聪明的日耳曼人说:“蒋介石的印度之行,与本次世界大战总的战略格局有关。德
国自伊朗东进,日本自缅甸西进,携手压迫印度。这是希特勒元首的理想和战略。因此,蒋
介石访问印度。目的在于形成重庆、缅甸、印度的联合屏障。”

    (火田)俊六大将这才恍然大悟:“唉呀!蒋介石是要组成使印度参加而排除日本的泛
亚细亚同盟!也就是要在亚洲组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军事大同盟,来对付日本和德国!”

    (火田)俊六总司令官马上向中央统帅部提出对策:“倾全力向缅甸进攻,以切断印、
中之间的联系。同时,在攻取缅甸时,必须向中、印两国中的一方或两方扩大战果,即尽量
将日军占领的中间地带扩大。否则,中、印的联合,不但打破德。日的亚洲计划,还将使日
本在亚洲的既得军事成果也陷入两面夹击的困难境地。”

    蒋介石印度之行具有世界性的重要战略目的。这一点也正如德国人所分析的那样。

    当时,日军南进节节取胜。 1月21日,东条英机首相在议会上发表施政方针演说,提
出建设大东亚的构想。接着,在日军继续横扫太平洋诸岛国的情况下,东条首相向太平洋沿
岸尚未遭“横扫”的国家发出恫吓声明:“缅甸、印度、荷属东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国,如果自愿参加日夺的大东亚建设,谋取独立,日本将予以协助。”其言外之意就是说,
这些国家如果起来反对统治他们的西方宗主国,日本不但不对他们进攻,而且还会大力协助
他们的“民族革命斗争”,赶走殖民者,让他们“获得独立自主”。

    印度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与英国人之间随着民族压迫的加剧,其矛盾也日益尖
锐起来。,其民族主义者和各政治党派分为两大阵营;以甘地为代表的阵营要求印度独立自
抬,与英国有矛盾,但同时又表示强烈反对日本的侵略行为;以拉斯·毕哈利·鲍斯为首的
一方,则明确企望依靠日本的武力,赶走英国人,从而实现民族“独立”。

    日本政府在1942年1月间,决定在日本占领区内编成印度独立军。此事得到流亡在德
国的印度民族主义领袖斯巴斯·钱德拉·鲍斯的大力支持。此人挺身而出,投身于推翻英印
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在日本的印度民族主义者成立了印度独立联盟会,拉斯·毕哈利·鲍
斯为会长,并被推为印度国民大东亚代表,以迎合日本的大东亚建设。此人发表声明:依靠
日,印合作向印度的民族独立前进。东条首相也宣布了日本援助印度独立的方针。

    日本军方制定并得到天皇批准的对印工作:即是以反英宣传争取印度民心,使之成为倒
向日本一边的国家。

    处于如此复杂矛盾旋涡中的印度,如果弄不好,就将成为一个反英和日的国家。

    蒋介石既任中国战区统帅,负责东方战场的战事,深感拉拢印度的重要。他在分析了东
亚各国情况之后,于1942年 1月托罗斯福向邱吉尔转达他的意见:其一,鉴于目前复杂的
国际局势,英国应明智地主动允许印度独立自治,以缓和英、印之间日益尖锐起来的矛盾;
其二,如果英国同意蒋介石以上意见,蒋介石将亲往印度,调解英、印矛盾,劝说印度各党
派参加反侵略阵线,共同对付日本的侵略扩张。

    罗斯福把蒋介石的意见转告了邱吉尔。英国政府方面对如此尖锐的印、英矛盾,亦深恐
印度发生民族战争,使其目前捉襟见时、自顾不暇的局面再扯开一个口子,因此对蒋介石的
印度之行也表示欢迎,并希望蒋介石在离印时发表劝告印度人民与同盟国全面合作的宣言。
    在这种背景下,蒋氏夫妇于2月9日由重庆起飞,经云贵高原及缅甸,于第二天午间到
达加尔各答。分别与印度各党派领袖人物会晤。蒋介石使出浑身解数,向印度民族领袖们反
复申明:“倭寇之所谓东亚新秩序,只是一种掩护侵略的手段。倭寇之目的,完全在奴役各
民族以自饱自肥,印度人民不要受其欺骗”等等。

    蒋介石在转达了邱吉尔政府关于允许印度自治的许诺后,对消除英、印隔阂起了和解作
用。印度人民的“圣雄甘地”,当着蒋介石的面表示:“我们不与英人合作,系有限度之不
合作,主要在于英人不给我们自由平等地位。现在,英人既然同意给印度以自由平等地位,
英、印联为一气,共同抵抗侵略,绝无问题。”

    蒋介石在印逗留期间,还与印度其他朝野人士及盟国驻印度军政头面人物恳切会晤,尽
力把仇恨之火引去烧日本侵略者。

    2月21日。

    蒋介石离印前,发表了《告印度人民书》,希望中、印两大国同为人类自由努力,对于
英国致诚挚之期待,深信必能从速赋予印度以政治上之实权。蒋介石在声明中称:“余夫妇
此次访印,留驻半月,得与印度军政当局,以及一般友好,开诚商讨吾人之反侵略计划,与
彼此共同奋斗目的,幸获一致之同情与全力赞助,殊觉愉快。……”

    同日,蒋介石与宋美龄离开印度,飞往缅甸腊戌前线,视察中国战区缅甸战场战况。

    此时,根据1941年12月签订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编组了远征军,
已由杜聿明将军率领第5、第6、第66三个军入缅作战。

    蒋介石以最高统帅身份,威风凛凛地察看了阵地,接见了部分官兵,听取了杜聿明的汇
报,并作了指示。然后,带着夫人和随员登机回国。不料他的座机刚飞上云端,就被一群日
本飞机咬上了。

    座机内顿时紧张异常,人人感到未日来临,宋美龄已开始作升天祈祷。

    蒋介石也瞅见了敌机,黑压压一大群,一共是十八架。心里也是一阵紧张,但他一转
念:我身为一国元首,东方战区最高统帅,若惊慌失措,有失威严。再者,生死在天,命中
注定,怕死是死,不怕死亦是死,何不听其自然,死了也留个英名在世。这样一想,他心头
的慌乱也就烟消云散了。蒋介石干脆正襟危坐,摆出一副军人的威仪,还拿出书来,自顾专
心默读,强压住心头那七上八下乱撞的念头,似乎对眼前的厄运不理不睬。

    机上随员也为之肃然。

    也可能真是蒋介石命不该绝,其座机竟然奇迹般地逃脱敌机群的追击,安全返抵昆明机
场。


--
--
  no one can save you, no hand can approach you
  your face has been ruined so long 
   bbs.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