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日大决战8.7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Jan 11 19:02:41 1999), 转信



                            7

    中、美空军的大规模反攻作战,从1944年6月就开始了,进入1945年,空军的反攻规
模更加空前。从中国大陆西南航空基地起飞的轰炸机群,同太平洋上马绍尔群岛、菲律宾等
地的航空基地上起飞的轰炸机群,对日本本上构成了空中央击。

    进入1945年春季,在长江中、下游数千公里的战场上,以及重庆和整个大西南后方基
地上空,已很少见到涂着“红太阳”的飞机了,相反,涂有美军星徽和中国空军星徽的战斗
机和轰炸机,却经常大群大群地翱翔于广阔的兰天,对日军进行了毁灭性的轰炸。

    1945年2月下旬开始,B29战略轰炸机开始使用燃烧弹攻击日本城镇。

    3月10日,午夜。

    天气晴和,但北风猛烈。在强风横扫下,日本领土上的雷达无法正常工作。

    深夜零时八分。三百三十架 B29轰炸机超低空飞临东京上空,立即进行地毯式轰炸。
大量燃烧弹爆炸后,使全城各处火光冲天。

    轰炸持续了八分钟之后,东京才发出空袭警报。但此时市民已陷入极度混乱之中,无法
组织疏散和躲避。

    东京防空飞行队的飞机起飞迎战,但因B29飞得太低而无法追踪,急得在天上团团打
转。

    日本人信奉神道,但这天夜里,被他们虔诚供奉了千百年的神灵,好像都变了。阵阵强
风,像是受了神的驱使,把被燃烧弹点燃的大火,一下子就吹腾上了天空,风助火势,火借
风势,遥相呼应,全城火势顿时蔓延开来,浓烟笼罩了整个城市。

    B29轰炸机的踪影,被那弥天浓烟掩护得神神秘秘,忽隐忽现,简直难以寻找和捕捉。
    日本飞机只得听凭中美飞机在他们的首都上空乱施炸弹。

    东京地区各防空阵地上千百门高射炮,纷纷翘起长长的炮杆,对着弥漫着浓烟的夜空乱
放。那一夜,他们一共打了一万一千多发高射炮弹,却没伤及B29飞机一根毫毛。

    B29机群整整轰炸了两个小时又三十二分钟,才悠然离去。

    东京的大火,烧红了半边天际。大火直烧到翌日八点,与初升的太阳“比试”了一阵亮
度,才渐渐被扑灭下去。

    这次大轰炸,仅东京民房就被烧毁三十余万户;炸死、烧毙居民八万三千零七十人(驻
军死亡除外);轻、重伤十一万三千六百零二人;受灾者达一百二十万人。

    天皇在宫内大臣们陪同下,巡视了灾区。投入他眼底的是:一望无际的焦土,被烧焦
的、发散着臭味的遍地死尸。

    居民们扶老携幼,成千上万地向城外蜂涌奔逃,仿佛是天要塌地要陷,人类未日将要来
临一般。

    天皇心头无限悲伤,他闭上双眼,在心里默默祈祷:愿新日本由此灰烬中诞生!

    4月13日深夜和15日深夜,B29机群又接连对东京进行大空袭。皇宫被炸,火光冲
天。明治天皇的神宫化为灰烬。皇族住宅、不是被炸就是被烧。宫内大臣们也成了无家可归
者。

    在轰炸东京的同时,全日本各大城市无一幸免,许多地方变成一片废墟。生产设施大部
被摧毁,战力、国力已根本无法恢复。

    在对日本城镇、工业区和军事设施进行大轰炸的同时,美军飞机还在日本列岛周围海
域,投放了大量水雷,封锁了孤岛与外界的水运航线。

    日本空军已无招架之力。飞机在战争中消耗之后,无力再行生产、补充,打掉一架少一
架,越战越弱。

    为了报复美国军队,海军派遣了一艘名叫“伊一25号”的潜艇,从浩无边际的太平洋
水底潜过去,在美国俄勒冈州海岸冒出水面,对着哥伦比亚河港口,恶狠狠地打了十七发
140mm的炮弹,但其中十六发都是臭弹。美国人为了讥讽、羞辱日本军队,就在那颗唯一不
是臭弹的地方,高高地竖起一块纪念碑,上刻赫赫然六个大字:

    历史性弹着点。

    自1944年11月至1945年8月,美国空军(含有一小部分中国空军)轰炸日本本上共
出动飞机一万六千五百架次,投掷炸弹、燃烧弹共七万吨。

    日本飞机对中国城镇的侵略轰炸是惨无人道的。但是,日本本上遭到美、中空军的报复
轰炸也是很惨的。日本方面作过统计,以重庆和东京为例,日本飞机每向重庆丢一颗炸弹,
那么后来东京遭到的报复轰炸,则为23颗炸弹。

    日本无力用飞机反击美国飞机的攻击,就研制了一种纸气球,让气球携带十公斤的小炸
弹,漂洋过海去炸美国人。

    这种气球是用日本纸和魔芋胶作外皮,直径十米,内中充满氢气。挂上十公斤重的炸
弹,可升高一万至一万二千米高空,随着太平洋上冬季特有的自西向东的急气流,以每小时
二百五十公里的速度飘行,需用四十个小时时间,飞越八千公里宽的太平洋,对美国本土进
行报复轰炸。

    日本军阀为了进行这种软弱无力的反抗,以保卫神圣皇国为口号,动员了大批人民投入
这项纸气球的加工。日本各地剧场、国技馆和舞伎座等公共场所,都成了加工纸气球的工
场,穿着黑色短裙的中、小学校的女学生们也被动员起来,夜以继日地为皇军糊纸气球。

    1944年11月至1945年4月,日本共施放纸气球九千个,其中约一千个抵达美国本
上。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