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世界真在方法之外),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三、公族的世袭∶以鲁国季孙氏为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13 16:26:51 2005), 站内

 三、公族的世袭∶以鲁国季孙氏为例 
  在展示了春秋世族的一般情形之后,我们想再选择两个家族进行具体分析,这就是鲁
国的季孙氏和晋国的赵氏。鲁国历史是春秋纪年的主线,记载甚详,晋国则可以说是春秋
政治军事的中心,长期称霸,国力最强,人才斯盛。季氏作为公族,在鲁之三桓中居首,
主导了鲁国社会政治在春秋中后期的发展;而在其“卑弱公室”的过程中,内部的家臣又
开始造反,典型地表现了春秋社会自下而上一层层“翻出”的特点。赵氏作为异姓之族,
一步步发展壮大,直到主宰国政,后来却又在濒于覆亡的情况下,奇迹般地起死回生,直
到最后与韩魏一起进入“三家分晋”的战国时代。

  ⒈季孙氏之立

  季孙氏的世系是∶xxVi

公氏∶ 公弥—公顷伯—公隐—公极
(公) (侯伯)
公子友—齐仲无佚—季孙行父—季孙宿— 季孙纥— 季孙意如—季孙斯—季孙肥
(季友) (文子) (武子) (悼子) (平子) (恒子) (康子)

季孙寤 季孙男

季公之 季孙鲂侯

公甫氏∶公甫靖--公甫
(穆伯) (文伯)

  鲁国在桓公、庄公之前,诸公子似尚未形成根深蒂固、代代相传的强大家族,到僖公
、文公年间,桓公的三个儿子却不管父辈功罪与否而都相继立家,这看来与当时兴起的各
国卿大夫纷纷立族的社会潮流有关。

  季孙氏的创始人是季友。庄公、庆父、叔牙都是他的兄长,庄公无嫡长子继位,其病
重时,庆父有意于“兄终弟及”,并得到叔牙的支持。季友则奉庄公之命,使人强迫叔牙
喝下了毒酒,鲁人乃立叔牙之子为“叔孙氏”。后来庆父作乱、杀死两个王位继承人子斑
和闵公。季友逃亡到陈国,后得到国人的拥护,拥庄公幼子子申回国,立以为君,是为僖
公。季友并迫使庆父自杀,使鲁国的政局终于稳定下来,庆父的后人则被立为“仲孙氏”
,又称“孟孙氏”。

  僖公元年(前659年),季友得到了封赐的汶阳之田费地,并为上卿而执鲁国政,季
友的后人就被称为“季孙氏”。汶阳之田离齐国很近,成公8年终被齐国取走。童书业认
为,季氏的主要根据地还是在费,费地僻在东南,故长为季氏所有。xxVii

  ⒉季孙氏之嗣世

  从僖公元年(前659)到哀公27年(前468年)的191年间,xxViii 季氏的主系共有8
代,现简列如下∶xxix

  第一代∶季友(成季,公子友)僖公元年(前659)受赐,并为鲁执政,僖公16年卒
,从受赐至卒共15年。

  第二代∶齐仲无佚∶季友之子,早卒。不知其生年与行迹,从其父卒至其子执政这期
间是43年。

  第三代∶季文子(季孙行父),齐仲无佚之子,文公6年聘于陈,并在那里娶了妻子
,受室为卿,宣公8年继仲遂主持国政,襄公5年卒,从主政至卒共33年。

  第四代∶季武子(季孙宿)∶昭公7年卒,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33年。

  第五代∶季悼子(季孙纥)∶昭公12年未立为卿而卒,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5年。

  第六代∶季平子(季孙意如)∶定公5年卒,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25年。

  第七代∶季恒子(季孙斯)∶哀公3年卒,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13年。

  第八代∶季康子(季孙肥)∶哀公27年卒,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24年。

  以上继立都是父死子继,无兄终弟及之事,而且看来一般都是由嫡子继承,无嫡则立
庶子中之长者。这是沿用了周代天子诸侯继承的一般原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王
子朝言∶“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嫡,则择立长。年均以德,德均以卜’。王不立爱,
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一原则看来也相当广泛地为卿大夫家族所遵循。所以,当季孙
宿没有嫡子,庶子中公弥年长,但季孙宿却喜爱悼子,想立悼子为继承人而跟其家臣申丰
说时,申丰会不欲遵命而想全家出走,后虽由臧纥定计而立了悼子,但在这一过程中季武
子仍有紧张“失色”之态。xxx

  另一次继承危机发生在季桓子死的时候,季桓子病重时告诉其宠臣正常说∶如果他的
妻子南孺子即将生下的孩子是男的,就报告国君立他为继承人,如果是女的,就立季孙肥
。桓子死,季孙肥即做了他的继承人,到安葬桓子完毕时,南孺子才生下一个男孩,正常
用车载这男孩去报告国君,季孙肥请求退位,但当哀公派人去察看时,有人已经把这男孩
杀了。xxxi

  除了上述的两次事件之外,季氏的世代继承看来还都比较平稳。


  ⒊与公室的关系。 
  季孙氏与鲁国公室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与政治的关系,从这种关系中可以见出世族的
实力,公族如何渐渐凌驾乃至压倒公室,政权如何由君主转到卿大夫手中,当然从另一方
面看,也说明,大夫阶层若不掌握政治权力就难以庇护其家族,仅仅靠经济势力是不足以
“保室宜家”的。

  在从僖公元年到定公二十七年的191年中,季孙氏在约三分之二的时间里主政,而只
有70年未曾主政。即便在这70年中,季氏也是或者名义上主政(如阳虎“执国命”的三年
),或者虽非主政,但仍列于执政。

  但是,主政并不就是完全掌握政权,主政者上面还有国君。鲁国国君权力的下移和公
室的削弱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就是三桓,尤其是季孙氏强大的过程。现把
鲁公室被削弱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简列如下∶

  僖公17年∶鲁僖公正在淮地会诸侯,鲁国军队擅自灭了项国,结果齐国人以为这是鲁
僖公之命,曾一度不让他回国。

  文公18年∶文公死后,襄仲(东门遂)杀死太子恶及其同母弟视,而立庶出之宣公,
此举有违齐国之意,季孙行父曾为此往齐国纳贿通殷勤。

  宣公18年∶公孙归父因其父襄仲立了宣公,受到宠信,“欲去三桓以张公室”,宣公
死后,季孙行父即以追究襄仲杀嫡立庶的名义将东门氏驱逐出国。

  襄公7年∶季孙氏在费地筑城。

  襄公9年∶季孙宿在卫国为12岁的鲁襄公举行冠礼。

  襄公11年∶鲁三桓将公室的军队分为三军而各掌握一个军,季氏尽取了一军的实力和
赋税,孟氏也使一军的子弟一半属于自己(就是取了一军的四分之一的所有权),叔氏则
使一军的子弟尽属于自己(就是取了一军的一半的所有权)。xxxii

  襄公29年∶襄公朝楚,季孙宿以讨“叛”为名,乘机取了卞地作为私邑,使襄公惊恐
而不愿回国。是年范献子来聘,行射礼,公臣中已不能凑出善射的三对士,结果不能不从
大夫的家臣中补充。

  襄公31年∶襄公死,季孙宿先立庶子子野,子野不久即死,改立其母之娣的儿子公子
稠,是为昭公。

  昭公元年∶季孙宿攻打莒国占据了郓地,破坏了列国间的盟约,使当时正出使在外的
叔孙豹几乎被杀。

  昭公5年∶废除原一分为三的中军,再把军队一分为四,季孙氏取两军,孟孙氏、叔
孙氏各取一军。鲁人都向三家纳征,再由三家转向公室进纳贡赋。

  昭公25年∶昭公攻季孙氏,季孙意如得到叔孙氏、孟孙氏的援助,反败为胜,昭公逃
亡出国,自此至昭公32年共7年,辗转颠沛于齐晋之间,未再能回到鲁国而客死于国外。
其间齐国、晋国虽曾有意送昭公回国,却或因卿大夫受贿,或因本身不肯尽力,均未果。

  定公元年∶送昭公灵柩归国,季孙意如想挖沟使昭公墓与其祖莹隔离,又想给其恶谥


  定公12年∶定公命孔子弟子仲由毁掉三桓的城墙,已毁两都,孟孙氏不肯堕毁其城,
定公派兵攻打,却因攻不下来而作罢。

  哀公27年∶哀公担忧三桓的威胁,想要利用越国攻打三桓,于是流亡到越国。《左传
》分年记事于此年终。哀公次年卒,鲁国人立其子宁,是为悼公。据《史记·鲁周公世家
》记载∶鲁悼公之时,三桓势力远胜公室,鲁君有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清人高士奇总结这一过程是∶“故鲁之削,成于三桓,而季为之魁,宿及意如不容诛
,而责备贤者乃在季友、行父,以其为事权所由始也。”xxxiii 顾栋高则将“鲁政下逮
”更一般地归咎于“世卿”制,认为∶“国家大患,莫大乎世卿。”“世卿之祸,小者淫
侈越法,陨世丧宗,或族大宠多,权逼主上,甚者厚施窃国,陈氏篡齐,三家分晋,故世
卿之祸,几与封建等。”xxxiV 其他儒者对此还有比他们更严厉的谴责,然而,当时生活
在春秋时代的人们对此似有不同的反应,可以见出战国前后人们心态的差异。

  昭公5年,昭公在晋国参加各项活动均不失礼,然而女叔齐讥其只是知“仪”而并不
知为国守民之“礼”;25年,宋元公夫人拟把女儿嫁给季孙意如,得知鲁君准备驱逐季孙
意如,通过宋元公问乐祁,乐祁说∶“嫁给他,如果真象所说的那样,鲁国国君一定不得
不逃往国外了,鲁国国君已经失掉民众很久了,怎么还能逞其志愿?”昭公欲讨伐季氏时
,曾征询子家懿伯的意见,懿伯认为很难成功;而被许为忠臣的子家子亦曾在季孙意如被
围时劝昭公放走他;昭公败而出奔,至死不能归国,鲁国国内7年无君,却一切照常,此
最可显示出当时世族在社会上的力量。xxxV 子犹、范献子受贿于季孙,为季孙氏说好话
,兹不必论,但是,史墨回答赵简子的一段著名的话确实反映了当时的客观形势。赵简子
问∶“季孙氏赶走国君,可是民众顺服他,诸侯亲附他,国君死在外边,也没有人去向他
问罪,这是为什么?”史墨的回答是∶“万物生物有两,有三,有五,有辅佐,所以,天
有三辰,地有五行,身体有左右,各有配偶。王有公,诸侯有卿,都是有辅佐的,上天生
了季氏,以佐鲁侯,时间已经很久了,民众顺服他,不也是应该的吗?鲁国国君世代放纵
安逸,季氏世代勤勤恳恳,民众已经忘记他们的国君了,虽然死在外面,有谁同情他?国
家没有一定不变的祭祀者,君臣没有固定不变的地位,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所以《诗经》
说∶‘高高的堤岸变为深谷,深深的谷地变成山陵。’三王的子孙,在今天也成了庶民,
这是主人所知道的。”xxxVi

  总之,鲁公室的削弱并不是由于某几个“乱臣贼子”所致,也不是一家一族所为,而
是由于一种大势所趋,个人很难能拗得过这“势”,这种大势所趋表现为一种世袭由王公
发展到卿大夫的运动。大势所趋之下,人们的心态和观念也就慢慢地发生了改变。原来觉
得完全不可接受的事件,慢慢也就变得可以接受了,既使不表赞成者,也还是不能不有一
种无奈。

  ⒋与其他世族的关系。

  季孙氏在季友死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湮没无闻,国政是由东门氏的襄仲(公子遂)掌握
,这大概与季友之子齐仲无佚早逝有关。世族是相当依赖于主人的寿夭乃至于健衰的。文
、宣年间,季友之孙季孙行父基本上是顺从东门氏之意,但当宣公一死,季孙行父立即断
然驱遂了东门氏。

  除去东门氏之后,迄春秋终,鲁国再无能与三桓相提并论的世族,三桓适逢其会,正
好处在春秋各国卿大夫纷纷立家的时代,而在这之后,有限的权力与财富资源不能不限制
新兴家族的发展,已有的家族对潜在的新家族的产生和发展也会抱有防范之心,至少在客
观上会有一种箝制作用,而且,一个家族的势力和声望往往是建立在传统,或者径直说时
间的长久之上的。在鲁国,后来的公室也越来越卑弱,不足以形成产生和支持新兴家族的
强大力量,加之,三桓同为桓公的后代,鼎足而三,荣辱与共,所以也常常互相援助而对
抗其他家族。三桓在对付公室和其他世族时一般是互相联合的,最为生死攸关的一次当然
就是当昭公攻季孙氏时,叔孙、孟孙起而相救。然而,在三桓彼此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争
斗。

  三桓除了鲁国军政大事的轮流主政或参与执政外,还有某些职务上的分工,昭公四年
杜泄说到季氏任司徒、叔孙任司马、孟孙任司空。又《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叔孙豹在晋
国出使时说∶“叔孙出使,季孙守国,从来就是这样的”(“叔出季处,有自来矣。”)
 成公16年,叔孙侨如(宣伯)与成公之母穆姜私通,想要除掉季文子和孟献子,占取他
们的家财,这年正是晋楚鄢陵之战的时候,叔孙侨如向晋人告季、孟两人宁可事奉齐、楚
而不愿服从晋国,要晋国扣留季文子并杀死他,他再回国杀死孟献子而使鲁国事奉晋国,
结果晋人拘捕了季文子。子孙声伯被成公派往晋国请求放回季文子,说季、孟是鲁社稷之
臣,如果早晨杀了他们,鲁国晚上就要灭亡,范文子与栾武子也说季文子“忠良”,结果
晋国放出了季文子,叔孙侨如逃到了齐国,季文子回国后改立了叔孙豹为叔孙氏的继承人
。昭公元年,季孙宿不管在外出使的叔孙豹,违反盟约攻占郓地,使叔孙豹几乎被杀,回
国后,曾夭为季孙氏驾车去叔孙家,叔孙豹从早晨呆到中午,一直不肯出来见他们,曾夭
这时提到“鲁以相忍为国”,最后,叔孙豹在同意出来见面时说的一句话也颇能说明两家
的关系,他指着柱子说∶“虽然讨厌这个,难道可以去掉吗?”xxxVii

  昭公4至5年,叔孙家发生了叔孙豹私生子竖牛扰乱其家室,有意杀嫡立庶,欲最后攫
为己有的事件。季氏家臣南遗对季孙宿说∶“叔孙氏势力强大季氏势力就削弱了,你不要
管他家的家乱。”昭公21年,音国士鞅来聘时,叔孙昭子为政,季孙宿为了让叔孙昭子得
罪晋国,有意使有司以小国之礼接待士鞅而使之大怒。

  但是,总的说,鲁国世族间的争斗,乃至于对公室的侵逼,还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
。鲁国作为一个并非强大之国,处在大国之间,不能不以“相忍”为国,不炫武功而修文
德。在外交上如此,在国内亦然,鲁人又素重“亲亲”,所以虽互相抑制,却很少直接兼
并,且常常行“存亡继绝”之事,不仅对三桓中有罪之叔牙、庆父、叔孙侨如如此,对他
族亦然。宣公18年季氏驱遂东门氏,不久即以仲婴齐绍其后;对其他负罪出奔者如叔仲氏
也是如此。在对公室的关系上,昭公最后7年虽然不能回国,但叔孙昭子为此而求速死,
季孙意如也几次表示出诚惶诚恐,请求国君回来的姿态,虽然前者真心而后者假意,但还
是可以见出当时鲁人的气氛和心态。

  ⒌内部家臣的反叛

  家臣、家宰一般是不世袭的,但在有些强有力的家宰那里,也有世袭或至少终身制的
倾向,例如襄公7年,南遗为费宰,到昭公年间,则是其子南蒯为费宰。昭公12年,季平
子立,对南蒯不够礼遇,南蒯就对子仲说∶“我要赶走季氏,把他的家产归于公室,你来
取代他的地位,我带着费邑作为公臣。”南蒯又联络了叔仲穆子等人准备起事,但后来担
心打不过季平子,就带着费邑叛变到了齐国。13年春,季平子在攻费失败后采取了怀柔的
政策,使费地人背叛了南氏,14年,南蒯被迫逃亡到了齐国,在侍奉齐景公喝酒时,齐景
公说他“叛夫!”,他说“臣下是想加强公室”,齐国大夫子韩皙说“家臣而想要加强公
室,没有比这个罪过更大的了”(“家臣而欲张公室,罪莫大焉”。)

  季孙氏陪臣据邑以叛,见于春秋经传所载者,还有定公12年公山不狃、叔孙辄反对堕
费,帅费人以袭鲁,另外在叔孙氏那里也有侯犯、孟孙氏那里也有公孙宿据邑以叛。这些
叛乱都还是依靠城池,基于边境,不足以撼动鲁国中枢。而阳虎则不然,是典型的据鲁中
都的“陪臣执国命”。

  定公5年,季平子死,阳虎囚禁了季桓子等人,并驱逐和杀死了一些大夫,然后又与
季桓子及众人盟誓,在以后的三年多里,实际上是由阳虎主持鲁国国政。定公6年,他强
使季桓子、孟懿子向卫侯挑衅,又派孟懿子前去晋国向晋侯夫人回送财礼,和定公与三桓
在周社盟誓,和国人在亳社盟誓,在五父之衢诅咒。定公7年,齐国归还郓地、阳关给鲁
国,阳虎就住在那里主持政事。但在当年齐国进攻时,阳虎尚为季桓子驾御战车,并对孟
氏家臣公敛处父、大夫苫夷等有所忌惮。定公8年,鲁国侵袭齐国,攻打阳州,廪丘等地
,虽未胜而有获。当年秋天,阳虎想采取行动除掉三桓,用季寤取代季孙氏,用叔孙辄取
代叔孙氏,自己取代孟孙氏,xxxViii十月初三,阳虎率兵车押送季桓子去蒲圃,准备在
那里杀死他。行至路上,季桓子请求给他驾车的林楚把他改送到孟氏那里去,进入孟氏家
以后,双方交战,阳虎之弟阳越被射死。阳虎劫持了定公而攻打孟氏,孟氏一个也是极强
横的家臣公敛处父早就告诉了孟氏做准备,这时又率领成地人加入了战斗,结果打败了阳
氏。阳虎脱掉皮甲进到公宫,拿了宝玉大弓出来,到了五父之衢,不慌不忙地自己睡下让
别人做饭。公敛处父请求追赶阳虎,孟孙不同意,公敛处父又想杀掉季桓子,孟孙害怕,
就把桓子送回家去。阳虎随后进入阳关而正式叛乱。

  定公9年6月,鲁军进攻阳关,阳虎突围而出,逃往齐国,想请求齐军攻鲁,齐侯欲答
应,鲍文子劝谏说阳虎有宠于季氏而却要杀季孙,亲近富有而不亲近仁爱,因此不能够用
他。结果齐侯反将阳虎囚禁起来。阳虎两次被抓,又两次逃脱,先逃到宋国,又逃到晋国
,最后到了赵简子那里。

  阳虎勇猛、果决而又从容不迫,有野心也有干才,在其执政期间,鲁国在政治、军事
上一时颇为活跃,改变了一向“相忍”的国策,甚至对齐国还采取攻势,给一直相当儒雅
、文质彬彬的鲁国带来了虎虎生气,这大概就是阳虎在一段时间里有宠于季氏,在软禁季
孙之后也颇能服众的原因。xxxix 但是,这种改变能否成功,甚至能否持久自然都是相当
成疑问的。若不能成功,那也就是徒添内乱。而即便成功,也可能只是如高士奇所言∶“
则去一三桓,而得一三桓”而已,xl 并且,这一新“三桓”显然也是很难持久的,世袭
制到了春秋晚期,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局面。

  阳虎得政后,却仍在战事中为季桓子驾御战车,说明身份的限制在当时还是严格的,
不容易逾越。但阳虎以一介家臣,并无强大的宗族势力,却能问鼎鲁政,在鲁国纵横驰骋
三年之久,又说明当时大夫世族的力量已经相当削弱了。在这些世族的背后,已经站着不
少胸怀大志而又心存不满的士人,他们虎视眈眈于其后,一有机会就想显示自己的身手。
社会发展正逼近一个结构上的大变动。

  当时占优势的观念还是家臣须绝对忠于自己的主人。南蒯欲造反时,其乡人批评他的
“家臣而君图”,其造反失败后,齐大夫直接了当地对他说∶“家臣而欲张公室,罪莫大
焉”。昭公攻季孙氏时,叔孙氏家臣征询众人意见时也说∶“我家臣也,不敢知国”,
xli 他最后的决定亦是根据叔孙家族的利益而非国家的利益做出的。然而,叛乱的家臣南
蒯、阳虎又都以“张公室”为号召,虽然这可能只是一个幌子,我们却还是可以从中看到
向未来君主集权下的官僚制演变的一些雏形∶主人将由复数变为一个至高无上的单数,中
间也再没有什么过渡环节,处在世袭的君主与非世袭的官吏之间的世族,将不断淡化而退
出历史舞台。

  季氏专鲁,而阳虎又专季氏。但是,大大小小的“阳虎”们实际再也不可能持久地建
立自己以家族为基础的权力。社会将不得不寻求一种新的稳定和发展形式,而这种寻求过
程将是漫长的。

  ⒍结局

  季孙氏的最盛期在季文子、季武子两代,季平子虽然得到叔孙、孟孙两家的援助,击
退昭公的进攻而幸免覆没,但季孙氏己有衰颓之象。这时的敌人主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
来自内部,不是来自名义上的上层,而是来自掌握实权的下层。定公5年,季平子一死,
就有阳虎之乱,季桓子有三年多形同软禁。因此,在阳虎之乱平息后,季桓子害怕自己的
采邑再被家臣据以叛乱,甚至一度同意毁去费地的城墙。

  孔子有一段著名的话,说礼乐征伐若是“从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xlii 验之于
鲁国,则“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xliii 
季孙氏至哀公时已经相当衰微,盛世难再,虽然还有外伐颛臾之事,但正如孔子所言∶“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xliV

  随着《左传》纪年结束,季孙氏世系的明确记载也就中断了。战国时期的活跃人物大
都是个人,而不再见有如春秋时期那样绵延的家族。 春秋之后,季孙氏传人有“季昭子
”,xlV 童书业推测∶“春秋以上‘昭’非善谥,以‘昭’为谥者多不得令终,季昭子盖
为季氏亡时之主,非被杀即被逐。”其时间大概在鲁元公时期(前429-前408年)。xlVi

※ 修改:·trijif 于 Apr 13 16:27:12 修改本文·[FROM: 221.212.154.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3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