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oversea (warrio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ug 12 17:19:06 2003)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作者:吴思
自序
“潜规则”是我杜撰的词。我还想到过一些别的词,例如灰色规则、内部章程、
非正式制度等等,但总觉得不如“潜规则”贴切。这个词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
它来源于我的一段生活经历。
1983年,我在《中国农民报》(现在叫《农民日报》)当编辑记者,经常阅读
群众来信。有一封来信说,河南省开封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料部门的领导人大量批条
子,把国家按计划分配供应的平价化肥批给了自己的私人关系。他们的“关系”又
将平价化肥高价转卖,转手之间,关系就生出了暴利。其实这就是后来人们见惯不
怪的利用双轨制牟利问题,当然违反国家的正式规定,只是禁止不住。当时我刚从
大学毕业不到一年,见到这等坏事,立刻像堂吉诃德见了风车一样亢奋起来,在想
象中编织出大量的丑恶交易,编排出自己追根寻源、智斗邪恶、锄暴安良的英雄故
事。我急不可耐地邀了两位同事下去调查。
使我惊讶的是,那些我以为应该掩藏起来的类似贼赃的条子,居然都保存完好,
就像机关衙门里的公文档案,内部人似乎也没有见不得人的担心――你想看吗?请
吧,这有一大摞呢。而且,哪一层可以批出多少“条子肥”,每一层中谁有权力批
多少条子,圈子之外的哪个领导的条子有效,哪个领导的条子不灵,这一切都是有
规矩的。这些显然不符合明文规定的事情,内部人竟安之若素,视为理所当然。在
采访将近结束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
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
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
着现实生活的运行。
“恰恰是……而不是……”这种句式可能比较偏激,但这么说至少有局部的事
实作为依据。在政府的正式规定中,供应给农民的几乎都是平价化肥,它与农民平
价交售的棉花和小麦挂着钩,所以也叫挂钩肥。而我们采访小组调查了将近一个月,
竟然没有见到一位承认买到平价化肥的普通农民。从中央到地方的每一级资源控制
者都会开出条子,从平价肥当中切出一块给自己的什么人。这就好像一条严重渗漏
的管道,还没有到达百姓厨房,管道里的水就被截留干净,厨房的水龙头竟拧不出
一点一滴。那么,滋润这个社会的究竟是什么?是正式管道还是推着水车叫卖的水
贩子?这不是很明白么?
后来,我们把这次追踪报道出来了,当时的影响也不算小,商业部和中纪委还
专门发了通知,重申正式制度。几个月后,商业部和中纪委派联合调查小组去开封
调查处理此事,当我作为小组成员跟着下去调查的时候,我再次惊讶地发现,条子
仍然在批,与我们报道之前毫无区别。这就是说,当地政府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部
门的上级领导,并没有把我们报道的现象当问题。他们明明知道了也不去管――原
来他们不管并不是因为不知道。官方理论中的领导显然不应该这样,这又是一种潜
规则。
长话短说。我跟踪此事达数年之久,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不是我最初想象的道
德善恶问题,我面对的是大多数人处于一种利害格局中的寻常或者叫正常的行为,
它基于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趋利避害的现实计算。不触动这种格局,报道或调查通报
乃至撤职处分,说好听点也不过是扬汤止沸,在我的个人经验中,由于扬汤的勺子
太小太少,连止沸也办不到。后来,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化肥供应增加,政府
退出,市场放开,现在化肥供求起伏波动,时常过剩,市场的供求规则取代了官场
潜规则。
化肥分配规则的演变和我的认识过程至此告一段落。但我隐隐约约地感到,潜
规则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追究下去一定会有许多很有意思的发现。
五年前我脱离了官方单位,可以比较自由地支配时间了,便重新拣起了这个念
头,不久就开始读明史。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读过《史记》,就好像看小说一样,遇
到没故事的“表”和“志”便跳过去。当记者后啃过《汉书》和《后汉书》,完全
被乱七八糟的人名和事件淹没了,感觉昏昏欲睡。我还赶时髦读过《资治通鉴》,
读到后汉时就痛苦不堪,半途而废了。出乎意料的是,心里存了个“潜规则”的念
头,再读起历史来居然津津有味,满目混沌忽然眉目清楚,我也一发而不可收拾。
于是就跟朋友鼓吹读史心得,又被朋友撺掇着写下了这些文章,随写随发,渐渐也
有了一本小书的篇幅。我明白,不同动物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透过不同眼镜看
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这些文章描绘的就是我戴上潜规则的眼镜后看到的中国官
场及其传统。
这些随笔大体都在讲“淘汰清官”,解释清官为何难以像公开宣称的那样得志
得势,为何经常遭遇被淘汰的命运,以致青天大老爷竟成为我们民族梦的一部分。
“淘汰清官”只是我能排列出来的官场潜规则之一,其下层有许多小一号的潜规则
的支撑。“淘汰清官”的上下左右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潜规则,那是我以后要继续
写的。回头看去,现有的这十篇随笔,可以整理出如下结构:
讲官吏与老百姓的关系:《身怀利器》、《老百姓是个冤大头》, 《第二等公
平》。
讲官吏与上级领导包括皇上的关系:《当贪官的理由》、《恶政是一面筛子》、
《皇上也是冤大头》。
讲官场内部的关系:《摆平违规者》、《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
把几种关系混在一起讲:《新官堕落定律》、《晏氏转型》。
总结:《崇祯死弯》。
目录就是按照这个结构排的,不过把混讲的两篇提到前边了。
本书还附了几篇潜规则之外的文章。潜规则在明朝的一个近义词是“陋规”,
写多了这种东西,人也容易显得“陋”,满脑袋利害计算,算的还都是陈年老账,
全不知今夕何夕,更不知道精神和理想为何物。我不想给读者留下这种印象,希望
本书和作者的模样丰满一些,便加了几篇杂七杂八的文章,其中还谈到雷锋和人格
理想。 谈人格理想的文章写得比较早,如果现在动笔,用冯友兰先生"极高明而道
中庸"的标准衡量, 自以为还能高明一些,关于造化和迷信的那两篇文章可以提供
一点佐证。
我的电子信箱是:wusi@mail.ied.ac.cn
吴思
2000年1月18日
--
黄河,黄河,出自昆仑山 远从蒙古地,流入长城关
古来圣贤生此河干 独立堤上,心思旷然
长城外,河套边 黄沙白草无人烟
思得百万兵,长驱西北边 饮酒乌梁海,策马乌拉山
誓不战胜终不还 君做钹吹,管我凯旋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81.53.95.14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