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oversea (warrio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三篇  老百姓是个冤大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ug 12 17:22:06 2003)


第三篇  老百姓是个冤大头 

  我见过明成祖朱棣(1403-1424年在位)的一道圣旨,一字不差地抄录如下:" 
那军家每年街市开张铺面,做买卖,官府要些物件,他怎么不肯买办?你部里行文 
书,着应天府知道:今后若有买办,但是开铺面之家,不分军民人家一体着他买办。 
敢有违了的,拿来不饶。钦此。"(1) 
  这道圣旨的口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假如我是当时在北京开小铺的买 
卖人,官府摊派到我头上,勒索到我头上,我敢执拗一句半句么?我自以为并不特 
别胆小, 但是我得老实承认,我不敢执拗。皇上分明说了,"敢有违了的,拿来不 
饶。 "像我这样的小老板,拿了就拿了,打了就打了,宰了就宰了,不就是一只任 
人宰割的羔羊么?皇上就是这样看待我们的,我认为他看得很准。 
  皇上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在名义上,他是天道的代表,有责任维护我们小民的 
利益,下手不应该太狠。我们还是把重点放在贪官污吏身上。 
  对中华帝国的官吏们来说,勒索老百姓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并不需要费心 
策划。想要他们的钱,只管开口要就是了,难道还有人胆敢抗拒政府收费么?无人 
抗拒是正常的,偶然有个别人跳出来反对,那就不正常了,如同异常天象一样,我 
们就能在历史中看到记载了。 
  据四川《眉山县志》记载,清光绪初年,眉山县户房(财政局)每次收税,都 
直截了当地在砝码外另加一铜块,叫做戥头。乡民每年都被侵蚀多收,心里痛苦, 
却没有办法。 
  关于此事的另外一种记载是:眉山县户科(财政局)积弊甚重,老百姓交纳皇 
粮正税之外,每户还要派一钱八分银子,这叫戥头。官员和胥吏把这笔钱据为己有, 
上下相蒙二十年不改。 
  一钱八分银子并非要命的大数字,按照对大米的购买力折合成人民币,相当于 
80多块钱。按照现在的贵金属行情计算,还不到20块钱。我们折中一下,姑且算它 
50块钱。数字虽小,架不住人口多,时间长。眉山县地处四川盆地,天府之国,一 
个县总有三五万户,如此收上二十年,这就是三五千万人民币的巨额数目了。 
  眉山县有个庠生,也就是州县学校的读书人,名叫李燧。《眉山县志》上说他" 
急公尚任侠", 是个很仗义的人。这50块钱的乱收费不知怎么就把李燧惹火了,他 
义愤填膺,"破产走五千里",到上级机关去告状。既然闹到了上访的地步,我们就 
可以很有理由地推测,他在眉山县一定也闹过,但是没有成果,县领导一定不肯管。 
县领导要掐断部下三五千万人民币的财源,说不定其中还包括领导本人的若干万, 
想必是很难下手的。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重大决策。 
  李燧的上访并不顺利,他把更高一级的领导惹怒了,被诬陷为敛钱,革除了他 
的生员资格。生员资格也是很值钱的,清人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第三回说,穷 
得丁当响的私塾先生周进,在众商人的帮助下花钱纳了个监生,可以像生员一样到 
省城的贡院里参加乡试,花费了二百两银子。折中算来,这笔银子价值四五万人民 
币。如此估价生员身份并没有选择高标准。《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还说,买一个秀 
才的名头(即生员身份)要花一千两银子。请枪手代考作弊,也要花费五百两。我 
的计算已经打过四折了。 
  李燧为什么这么倒霉,其中内幕只能推测。他要断人家的大财源,不可能不遭 
到反击。官吏们熟悉法律条文,又有权解释这些条文,再加上千丝万缕的关系,彼 
此同情,反击一定是既合法又有力的。遥想当年,李燧上访难免得到一些老百姓的 
支持,大家凑了一些钱。这既是非法集资,又是聚众闹事,还可以算扰乱社会秩序, 
甚至有危害国家安全的嫌疑。结果,李燧丢掉生员资格后,因敛钱的罪名被投入监 
狱。在他漫长的坐牢生涯中,几次差点被杀掉。 
  李燧入狱后,当地老百姓更加痛苦无告,也没人敢再告了。眉山的官吏们严防 
死守,杀鸡吓猴,保住了财源。 
  十二年后,省里新来了一个主管司法和监察的副省长,他听说了这个情况,很 
同情李燧, 可怜他为了公众的利益受此冤枉,放他回了家,还赠给他一首诗。--- 
破了产,丢了生员的资格,走了五千里,关了十二年,得了一首诗。这就是李先生 
本人的得失对比。至于那个戥头,据说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那一年,眉山县令 
毛隆恩觉得不好,主动给革除了。从时间上看,这与释放李燧大约同时,不过功劳 
却记在了新领导的账上。我宁愿相信是李燧发挥了作用,不然这牢也坐得太窝囊了。 
(2) 
  假定此事完全是李燧的功劳,毛县长贪天之功,根本没起什么作用,那么,凡 
是有李燧的地方,就不会有乱收费。问题是,李燧出现的概率究竟有多大呢?为了 
区区五十块钱,是否值得变卖家产,奔波五千里上告?而且究竟能不能告下来还在 
未定之数?就算你信心十足,肯定能够告下来,究竟又有几个如此富于献身精神的 
人,即有文化又不怕事,还肯花费全部家产和成年累月的时间,去争取这区区五十 
块钱的正义?如果这种人罕见如凤毛麟角,那么我们就敢断定,官吏衙役们乱收费 
是非常安全的。没有什么人会跳出来跟他们闹别扭。万一有这么一个半个的也不要 
紧。即使他真成功了,告了下来,也并没有什么人因此受到处罚。大不了不过是以 
后不再收了,毛县长们还可以借此机会留名青史。 
  对于这种结局,即官吏衙役失败而告状者胜利的结局,四川《荣县志》上也有 
记载: 
  大约在十九世纪中期,四川荣县收粮的时候,户房书吏(县财政局干部)总是 
大模大样的晚来早走。栅门一步之隔,门里悠哉游哉,门外边人山人海,拥挤不堪, 
后边的人挤不过来,前边的人挤不出去。为了不受这种苦,很多人出钱托有后门的 
揽户代交。就好像现在一些手续复杂作风拖沓的什么局门口总有许多代理公司一样, 
只要你肯多掏钱,总能找得到包揽钱粮的代理人。有的人干脆直接出钱贿赂。不如 
此,十天半个月也不见得能纳上粮,家里的农活也耽误不起。另外还有一些欺负老 
百姓的地方,譬如几分银子便凑整算一钱,银和钱的折算率也从来没有个准头,总 
是向着有利于官吏,不利于百姓的方向狠狠地折等等。 
  有个叫王开文的农民,很有气节,愤恨不平地到县里告状。县里不受理,王开 
文就去更高一级的衙门上诉。县里派人将他追捕回来,将他枷在大街上示众,还是 
那套杀鸡吓猴的老手段。没想到王开文气壮山河,在众人面前大呼道:谁和我同心?!

谁愿意掏钱跟他们干?! 
  当地农民受了多日的鸟气,憋得难受,就挥舞着钱币来表示愿意,只听挥舞钱 
币的声音如同海潮,响成一片。《荣县志》上描写道:"县令大骇",赶紧把王开文 
释放了,还安慰了他一番。从此收粮的弊病有所好转。 
  荣县的乱收费问题并没有因为一个英雄般的王开文得到根本解决。数十年之后, 
到了光绪初年,这里又冒出了一个刘春棠事件。 
  刘春棠是书院的生员,也是读书人。他的朋友梁书安和吕瑞堂在纳粮的时候也 
被搜刮勒索,提出异议还被训斥谩骂了一顿。这二位不服,知县就说他们喧嚣公堂, 
要以这个罪名惩办。后来听说是书院的生员,就好像现在的大学生,归教委系统管 
的,很可能还是未来的国家干部,这才饶了他们。 
  当时,每年征税的时候,书役百余人威风凛凛,顾盼左右,正税之外还索要房 
费、火耗、票钱、升尾等诸多名目。交税的人稍微有点异议就挨一顿呵斥。畸零小 
数的税额,一厘(千分之一两,约0.04克)银子凑整,竟要征钱二百文,多收一百 
多倍。老百姓早已满肚子怨气。有人闹起来后,民众集资捐钱,请刘春棠出面上诉。 
  到了公堂之上,刘春棠先请知县颁布从前定过的征粮章程,然后又出示了将一 
厘算做二百钱的票据。知县推托道:过去定的章程,年代久远无从稽查。至于多收 
这点钱嘛,乃一时疏忽。 
  总之是告不下来。这时候又出了一件事。一位名叫戴龙恩的人,被收了双份的 
津贴和捐输,他要求退还多收的部分,可是多收的人就是不退。于是戴龙恩和刘春 
棠联手,一起到省里告状,把荣县境内乱收费的种种弊端都给抖搂出来了。但是和 
李燧一样,这两位在省里并没得到好下场,刘春棠也被省里拘留起来。剩下个戴龙 
恩,不屈不挠地上北京告状。 
  结果还算他运气。户部(中央财政部)将这个案件发还四川审讯,第二年,四 
川按察使司真审了,而且判决下来了。这一场拼出性命的折腾,换来了一块铁碑, 
上边铸着征税的正式规定,譬如早晨就要开始征收,到下午三点以后才能停收,收 
粮的人不许擅自离开让粮户等候,银和钱的折算率按照市价计算等等。拼出命来才 
争取到一个下午三点之前不许停收,真不知道那些衙役原来是几点下班的。(3) 
  我不知道后来的结果。但我估计,用不了多久,这些铁铸的话就会变成一纸空 
文。我读过苏州府常熟县从明末到清初立的六块石碑,都禁止收漕粮过程中勒索老 
百姓的相似勾当。如果勒石刻碑真能管用,何至于重复立上六座? 
  现在可以算个总账了。李燧为了五十块钱破产走五千里。王开文为了排不起队 
上访告状。排队值多少钱呢?一般说来,农村日工一天不过二三十文钱,雇人排上 
十天队也不过二三百文。刘春棠赴省告状之前,向知县出具的证据也是将一厘银子 
折成二百文的票据。就算白白收了他二百文钱,又能有多大的损失呢?折合成现在 
的人民币,这二百文不过六七十块钱。只要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就可以胸中有数: 
究竟能有多少人,肯为这几十块钱耗时几个月,奔走几千里?那可是一个没有汽车 
和火车的年代。 
  这笔账还不能如此简单地计算。因为历史经验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奔 
走几千里并不是惟一的代价。被告必定要反击,要找茬治你的罪,给你戴枷,关你 
入狱,拿你杀鸡吓猴。站在贪官污吏的立场上算一算,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们对此 
事的重视程度抵得上告状者的一百倍。假如三五万户老百姓供养着三五百位贪官污 
吏蠢役,人家一个吃着你一百个,你的几十块钱就是人家的几千块钱,如此重要, 
贪官污吏岂能不奉陪到底?如果你是为了尊严或者叫面子,人家难道就不需要尊严 
和面子?官家的面子当然比小民的面子更加值钱。 
  即便你甘愿付出上述两道代价,仍然不等于解决问题。争取胜利的决心与胜利 
本身的距离还遥远得很。究竟有多么遥远呢?胜利的概率究竟有多高呢?清嘉庆四 
年(1799年),参与编修《高宗实录》的洪亮吉分析了告状中的利害格局,然后给 
出了一个估计数字。 
  洪亮吉说,在大省里当领导,成为一个方面大员,就像过去一样,出巡时每到 
一站都有按规矩应得的礼物,还有门包。平时在家,则有节礼、生日礼,按年则有 
帮费。升迁调补的时候,还有私下馈谢的,这里姑且不算。以上这些钱,无不取之 
于各州各县,而各州县又无不取之于民。钱粮漕米,前数年尚不过加倍,近来加倍 
还不止。 
  省里几套班子的领导们,以及下属的地、市,全都明知故纵,要不然,门包、 
站规、 节礼、生日礼、帮费就无处出了。各州各县也明白告诉大家:"我之所以加 
倍, 加数倍,实是各级衙门的用度,一天比一天多,一年比一年多。"但是细究起 
来,各州县打着省地市各级领导的旗号,借用他们的威势搜刮百姓,搜刮上来的东 
西,上司得一半,州县揣到自己腰包里的也占了一半。刚开始干这些事情的时候, 
还有所顾忌,干了一年二年,成为旧例,现在已牢不可破了。 
  这时候你找总督、巡抚、藩台、臬台、道、府告状,谁也不会管你,连问都不 
问。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当中,偶然有一个两个咽不下这口气,到北京上访的,北京 
方面也不过批下来,让总督巡抚研究处理而已。派钦差下来调查就算到头了。试想, 
老百姓告官的案子,千百中有一二得到公正处理的吗?即使钦差上司比较有良心, 
不过设法为之调停,使两方面都不要损失太大罢了。再说,钦差一出,全省上下又 
是一通招待,全省的老百姓又要掏钱。领导们一定要让钦差满载而归,才觉得安心, 
才觉得没有后患。 
  所以,各州县的官员也明白了,老百姓那点伎俩不过如此。老百姓也明白了, 
上访告状必定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往往激出变乱。湖北当阳和四川达州发生的事变, 
都证明了这一点…… 
  洪亮吉把他的这番分析交给了军机大臣成亲王。亲王又给嘉庆皇上看了。洪亮 
吉说了这么多话,核心的意思,就是官逼民反,或者叫造反有理。搜刮老百姓是各 
级官员的共同利益所在,这就决定了老百姓告状的成功率不过千百之一二。因此, 
除了造反之外没有更好的出路。看了这种观点,皇上很生气,说这家伙说话怎么这 
么愣,于是撤了他的职,让廷臣一起审他,不过也嘱咐说不要上刑。会审的结果, 
廷臣们建议砍掉这个愣家伙的脑袋。最后处理的时候,皇恩浩荡,从宽发落,将洪 
亮吉发配新疆伊犁戍边。洪亮吉老实认罪,痛哭流涕,感谢宽大处理。(4) 
  各级官员都是聪明人。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大家都认清了局势。 
  这种局势,对老百姓而言,首先就是不值得为了那点乱收费而用几个月的时间, 
跑几千里路去告状。告状花的钱,打发一辈子的乱收费也有富余,告状必定是亏本 
的买卖。其次,贪官污吏准备付出更大的代价打掉出头鸟。一旦坏了规矩,他们的 
损失将极其巨大。因此出头鸟很可能赔上身家性命。第三,在付出上述重大代价之 
后,告状者的成功概率不过千百之一二。结论:民不和官斗。出头的椽子先烂。屈 
死不告状。 
  对官吏而言,结论就是洪亮吉说的那句话:老百姓的那点伎俩不过如此。 
  老百姓是个冤大头。且不必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更不必说什么"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人家骂了他,打了他,吸了他的血,他连找 
人家的家长哭诉告状都找不起。惟一合算的选择,只剩下一个忍气吞声,继续让人 
家吸血。 
  这很像是狼和羊在一起。一个长着利齿,而且不吃素。另一个吃素,偏巧还长 
了一身好肉。虽然头上也有一对犄角,但那是用于公羊之间打架的,在异性面前自 
我显示的时候还管用,见到那个大嘴尖牙的灰家伙就只有哆嗦的份了。只要是狼和 
羊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定局了。假如你愿意,尽可以规定羊称狼为父母,狼 
称羊为儿女。颠倒过来当然也可以,让狼跟羊叫爹娘或者叫主人,羊则有权把狼叫 
做儿子或者仆人。随便你怎么规定,反正狼要吃羊。如果某羊不反抗,也许能多活 
几天,一时还轮不上被吃。敢于反抗者,必将血肉模糊,立刻丧命,绝少成功的希 
望。 
  冤大头是贪官污吏的温床。在冤大头们低眉顺眼的培育下,贪官污吏的风险很 
小,麻烦很少,收益却特别高,因此想挤进来的人也特别多,他们的队伍迅速壮大。 
但是最终会遇到一个问题。就好像狼群在羊群的养育下迅速扩大一样,大到一定的 
程度,羊群生长繁殖的速度就供不上人家吃了,羊群要被吃得缩小以致消亡了。这 
时候,狼的末日也就不远了。这竟是双输的结局。 
  其实,中国历代老狼的经验很丰富,完全明白这个道理。那些为天子牧民或者 
叫牧羊的肉食者,都知道羊是狼生存的根本--简称"民本"。大家都懂得爱护羊群的 
重要意义。奈何抵抗不住眼前绵羊的诱惑,也抵抗不住生育狼崽子的诱惑。这也是 
有道理的:我不吃,别的狼照样吃;我不生,别的狼照样生。个体狼的利益与狼群 
的集体利益未必一致。如果我的节制不能导致别人的节制,我的自我约束对羊群来 
说就没有任何意义,徒然减少自己的份额而已。在老狼忍不住饕餮的时候,我可以 
听到一声叹息:它们要是变成刺猬,俺们不就变成清官了么? 

  注: 

  (1) :《皇明经世文编》卷一百九十一,汪应轸:《恤民隐均偏累以安根本重 
地疏》 
  (2):参见民国《眉山县志》卷十一,人物志,第68页;卷九,职官志,第24- 
25页。转引自《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上,第593页。 
  (3):参见民国《荣县志》,食货第七,第5-8页。转引自《清代四川财政史料》 
上,第5-91页。 
  (4):《清史稿》卷三百五十六,列传一四三,洪亮吉。
--
   黄河,黄河,出自昆仑山      远从蒙古地,流入长城关
   古来圣贤生此河干            独立堤上,心思旷然
   长城外,河套边              黄沙白草无人烟
   思得百万兵,长驱西北边      饮酒乌梁海,策马乌拉山
   誓不战胜终不还              君做钹吹,管我凯旋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81.53.95.14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6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