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比干湖),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一夫多妻制与中国古代社会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an 24 12:49:41 2007), 转信
王瑞平 光明日报
一夫多妻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制度之一。它从原始社会时期的父系氏
族社会开始出现,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在此期间社会体制虽几经变换,但一夫多
妻制的婚姻制度却没有变。这种长期存在的一夫多妻的社会现象,最直接地影响了中国古
代社会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体质的增强等,同时对中国古代的政治、
经济、文化也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夫多妻制与中国古代政治
中国古代的政治结构以宗法制度为基础,而宗法制度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因而“家天
下”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几千年来,一夫多妻制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1.一夫多妻制是私有制的产物,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婚姻的进化是社会
进化的标志,历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开始拥有更多的财产并
成为政治上的领导者,他们希望占有更多的妻子以生育更多的子女来扩大自己的势力,所以
不再杀俘,开始把男战俘当作奴隶,把女战俘当作妻妾,而且占有奴隶和妻妾的多少日渐成
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如此,一夫多妻制一开始产生就和私有制联系在一起。在奴隶社会,
天子是最大的奴隶主,拥有最多的妻妾,而大大小小的奴隶主贵族则依据等级占有数量不等
的妻妾,妻妾的多少直接反映出权力的大小。整个封建社会亦是如此,人们以多妻为荣,只
要经济条件许可,男子就会不停地娶妻纳妾,一直到老。这种与权力和财产联系在一起的一
夫多妻制度一直与中国古代社会相始终。
2.一夫多妻制是中国古代统治者财产扩大化的结果。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人平等”;
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人与人之间才出现了不平等,随着一夫多妻
制的出现,男女才出现了不平等。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种不平等越来越突出,并且
制度化。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不仅不把奴隶当人看,也不把妻妾当人看,如商代甲骨文
中就有“Χ妾”(就是用火烧妾的办法)以求雨、“沉妾”(就是把妾沉入水中)以祭神的记
载。在封建社会,这种歧视女性的思想更为普遍,女性被视为男性占有者的一种财产,而束
缚妇女自由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思想更使广大普通女性失去独立的人格
。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多少青春少女,成为封建统治者无限占有欲的牺牲品。
3.一夫多妻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的象征和体现。一夫多妻制从产生之日起就和权力
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奴隶社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所有的
财产和土地都是天子的,自然,天下所有的女性也都被天子视为己有。天子将天下聪明、漂
亮、贤惠的女子优先选入后宫,供自己淫乐,之后才是奴隶主贵族及大小官僚按权力与地位
广娶妻妾。进入封建社会也是如此,皇帝将全国优秀女子挑选入宫,而且是多多益善。有的
皇帝甚至看到自己的儿媳漂亮也占为己有。在这里,权力显然高于伦理。虽然各个朝代为
了政治的稳定,从天子到贵族大臣,拥有妻妾的数目都有规定,但实际上只要财力允许就可
以为所欲为。一夫多妻制与政治的联系甚至深入到夫妻生活当中,《周礼》记载:“九嫔掌
妇学之法。”郑成康注:“自九嫔以下,九九而御于己所。凡群妃御见之法,月与后妃其象
也。卑者在先,尊者宜后,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人,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
三夫当一夕,后当一夕,亦十五日而遍云,自望后反之。”天子天天忙于御妻,哪有精力管理
政务?再加上其他宫女,都随时可以和帝王发生关系,历代帝王的荒淫可想而知,像陈叔宝、
孙皓、隋炀帝、唐玄宗等,甚至因荒淫而破国亡家。一夫多妻制既满足了帝王们的无限占
有欲,实际上也成为历代王朝衰败的重要原因。
一夫多妻制与中国古代经济
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劳动所得的剩余产品极为有限,一夫多妻制的
盛行自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诸多消极影响。
1.一夫多妻制成为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的动力。一夫多妻制家庭与一夫一妻制家庭相
比,其开支因妻妾数量增加而成倍增加。一般情况下,多妻家庭较一夫一妻家庭往往拥有更
多的子女,所以,一夫多妻制家庭中的“夫”就必须为维持家庭的经济运转而取得更多的财
富。天子、皇帝是最大的财富占有者,其占有财富的相当一部分被用于多妻多子的开支,在
有些时期皇室开支甚至影响到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所以,历代统治者对老百姓的剥削都
十分沉重,在风调雨顺的时期,老百姓尚能维持生存,一旦遇上荒年,就衣食无着,官逼民反
。专制统治是维护家天下的政治基础,而财富集中则是维持家天下的经济基础。从根本上
讲,一夫多妻制的运转无论在哪个阶层都是他们掠夺财富的动力。
2.一夫多妻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虽然我们无法计算每个朝代各阶层多妻
所需开支的具体数目,但多妻给国家造成的经济负担是显而易见的。在一夫多妻制合理合
法的时代,人们以多妻为荣,相互攀比,官僚、地主、商人积累财富后不是考虑扩大再生产,
而是首先考虑娶妻纳妾。正如韩非子所说:“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束
布’,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买妾。’”孟子甚至说:“齐人乞食,亦有一
妻一妾。”其一夫多妻制对中国古代人观念的影响之深可想而知。一夫多妻特别是皇室多
妻在不少时期其开支费用过大甚至影响了国家的稳定,东汉时陈蕃上书说:“比年收敛,十
伤五六,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可赀计。鄙谚曰:‘盗不可
五女门’,以女贫家也。今后宫之女岂不贫国乎?且聚而不御,必生忧悲之感”。(《后汉书
·陈蕃传》)陈蕃清楚地说明了一夫多妻足以贫国的道理。
3.一夫多妻制的盛衰是中国古代经济的晴雨表。一般来说,每个朝代建立之初,经济都
比较脆弱,老百姓在经过长期战乱之后,尚未稳定下来,土地大量荒芜,人烟稀少。统治者亲
眼目睹前朝灭亡,从思想上或多或少认识到前朝的腐败特别是后宫无限制的膨胀是其灭亡
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对一夫多妻在数量上有所控制。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经济恢复
,社会稳定,前朝灭亡的教训也已淡忘,一夫多妻制就进入繁荣时期。皇帝首先开始疯狂地
无限制地占有女性,如汉武帝时“后宫数万人,外讨戎夷,内兴宫室”。由此可见,中国古代
一夫多妻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经济的兴衰。
4.一夫多妻制对中国古代人口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一夫多妻制影响了中国古代人口
数量的增长,也影响了中国古代人口素质的提高,还影响了中国古代人口体质的增强。
一夫多妻制影响了中国古代人口数量的增长。在明代以前,中国古代的人口数量一直
在六千万以下徘徊,这除了各种自然因素外,一夫多妻制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按照自然
生殖的法则,同一个时代男女性别比例差别是很小的,以保持男女比例平衡。盛行于中国古
代的一夫多妻势必打破这种平衡,特别是皇室后宫对女性占有数量的庞大,再加上同时代各
个阶层的多妻,使得社会底层很多男子无妻可娶,终生独身一人。但一夫多妻并未能实现人
们多妻多子的愿望,以两汉为例,西汉时,后宫平均宫女约5000人,但西汉十五个皇帝共生育
子女五十八个,平均每人不足四个子女,与民间一夫一妻生育率大致相等。
一夫多妻制严重影响了中国古代的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多种
因素,现代科学证明遗传是其重要因素。优生优育已成为今天人类生育中首先注意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皇帝选拔健康、聪明、漂亮、美丽的女子入宫,显然也是为了优生优育,以
希望保持皇室高贵的血统。但是,他们占有很多智慧、聪明、漂亮的女性,而又“聚而不御
”,就对中国古代人口带来了巨大影响,一夫多妻制的结果使得留在民间的女性无论长相或
智力都极为一般,按照遗传科学,这种做法,显然对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提高不利,特别是几
千年来一代一代这样的选拔,其影响非常深远。正如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它有害于养生
,有害于传种,有害于蒙养,有害于修学,有害于国计。”
一夫多妻制严重败坏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气。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中,多妻现象
一直盛行于社会上层,这使封建统治者荒淫无耻,政治更加腐败,生活更加奢靡。一夫多妻
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人多娶就会一人无妻,使得社会阴阳失调,天下之男无妻者众多
。一夫多妻制的长期存在断送了多少次中国历史上大好的改革与发展机遇,给后人留下了
一个沉重而值得深思的课题。
--
___ ___ 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 ↖╱ ┘ │ │ └││┘ └ +│┘ └││┘ ╟┘
丅 │ │ ││ │ ││ ║
│ ├──┤→┘ │▼ │ │▼ ╟───
│ │ ╲ _││_ _│ _││_ ║
= └ 〨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