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lfmoon (simpl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國歷史里程碑 《南京條約》的簽訂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10 18:15:13 2002) , 转信
《南京條約》即中英《江寧條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被迫與英國侵
略者簽訂的喪權辱國的條約。1942年8月29日(清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
代表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臻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國軍艦「漢華麗」號
(又譯作「臬華麗」或「康華麗」)上簽訂。
它宣告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馬克思指出:這個條約「是在炮口的威逼下訂立
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600頁)。《南京條約》簽訂後,由於英國的要
求,中英雙方在廣州和香港繼續商談,1843年7月22日(清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和10月8日(八月十五日)又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附海關稅則)》和《五口通商附
粘善後條款》(又被稱為《虎門條約》,《五口通商章程》也被視為虎門條約中的一部
分)作為對南京條約的補充,這二者的內容大部分是關於通商口岸貿易的具體章程。這
些章程中涉及的事項本來應該是中國作為主權國家自己決定的,現在卻都按照侵略者的
利益而作出了規定。這兩個條約包含著一些在南京條約沒有的重要內容。
通過《南京條約》及其補充條約,英國侵略者從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主要內容有:
一、強佔香港。英國早就想在中國沿海佔領島嶼一處。鴉片戰爭爆發前,查頓向帕
麥斯頓獻策,認為可以占香港。香港擁有非常安全、廣闊的停泊港,給水充足,並且易
於防守。
《穿鼻草約》訂立不久,英國即已霸佔香港。《南京條約》規定,清政府將香港割
讓英國,「任便立法治理。」從此,香港建立起英國的殖民統治,成為侵略中國的重要
基地。
二、勒索巨款。中國賠償英國鴉片煙價600萬元、商欠300萬元、軍費1200萬元,共
2100萬元(廣州「贖城費」600萬元不包括在內),分4年付清。這筆巨款,相當於那時
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約1C3。
三、五口通商。《南京條約》規定,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
岸。英國在五口有權駐領事等官員,商人可以自由通商,不受只准清政府指定的「行商」
進行貿易的限制。從此,中國東南沿海各省門戶大開,資本主義商品洶湧而來。《虎門
條約》還准許英國人在五口租地建屋,永久居住。之後,外國侵略者利用這一點,恣意
引伸,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劃出一部分土地,作為直接管理的租界,並以租界為據點,在
政治上、經濟上加強對中國的控制和掠奪。
四、控制關稅。所謂協定關稅,規定英國商人「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
公議定則例」。從此,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只要英國不同意,中國就不能增減海關
稅率。
《五口通商章程》更規定「值百抽五」的低稅率,摧毀了關稅壁壘應起的保護作用,
從而大大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商品傾銷和原料掠奪。
五、領事裁判權。《五口通商章程》規定,凡是英國人與中國人發生「交涉詞訟」,
或在中國領土上犯罪,其如何定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即領事官)
照辦」,中國官員無權依據中國法律進行判處。這種「領事裁判權」制度,嚴重破壞了
中國司法主權,開創了外國人在中國犯罪而不受中國法律管束的惡例。
六、片面最惠國待遇。最惠國待遇應該是締約國雙方的對等權利。但在中英不平等
條約裡,卻只規定了締約外國能夠片面享受最惠國待遇。《虎門條約》規定:中國將來
如「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就是說,以後不管中國給予其他國家任
何特權,英國都應該同樣享受。後來,中美、中法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也都有同樣規
定。這樣,各國侵略者利害相關,結成了共同侵華的夥伴關係。
鴉片問題在條約上雖然隻字未提,但實際上達成了允許免稅大量輸入的默契。對於
曾經為英國鴉片貿易和軍事侵略效勞的一小撮民族敗類,《南京條約》規定,中國政府
必須「謄錄天下,恩准全然免罪」,如被監禁,也必須「加恩釋放」。這樣做,不但粗
暴地干涉了中國內政,而且保護和豢養了一批賣國求榮的外國代理人。
《南京條約》為資本主義國家侵略中國打開了大門,從此各國侵略者接踵而至。
美國在鴉片戰爭中和英國狼狽為奸。鴉片戰爭一結束,又趁火打劫,撈取許多侵略
利益。1839年林則徐收繳的兩萬多箱鴉片中,有1540箱就屬於美國鴉片販子的。5月間
義律不准英商具結,禁止英船進黃埔貿易時,又是美國人為英國人把貨物運進運出,甚
至在英國船上插美國旗,運貨進口銷售。
鴉片戰爭期間,美國又在「中立」的偽裝下,派軍艦到中國領海,為英國侵略軍助
威壯膽,充當幫兇。英、美是鴉片戰爭前從海道入侵中國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儘管它
們之間有利害衝突,但在掠奪中國這一點上,又有共同利益。
中英《南京條約》的訂立的消息傳到美國後,美國迅速派遣大鴉片販子家族出身的
顧盛為專使,率艦隊於1844年2月到達澳門。盛既以「面見皇帝」相要挾,又以武力相
威嚇,脅迫欽差大臣、兩廣總督耆英,於7月3日在澳門附近的望廈村,簽訂了《中美望
廈條約》。在這個條約中,美國不僅獲得了英國在《南京條約》中搜取的一切特權,而
且擴大了領事裁判權的範圍,進一步剝奪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由英國的所謂「秉公議
定」到須經美國領事官「議允」,規定美國兵船可以任意闖入中國沿海各港口「巡查貿
易」,以及允許美國在五口建立教堂、醫院等。條約的最末一款,還規定12年後修約,
為日後向中國勒索新的侵略特權,預埋了伏筆。《望廈條約》的這些條款,是對《南京
條約》的擴展,因而也就更加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獨立。《望廈條約》訂立後,顧盛趾
高氣揚地報告美國政府,認為美國和其他國家必須感謝英國,因為它訂立了《南京條
約》,開放了中國門戶。現在,英國和其他國家也必須感謝美國,因為它把這門戶開放
得更寬闊了。
《望廈條約》訂立後,法國也派艦隊到東方來,強迫清政府於1844年10月簽訂《黃
埔條約》,除取得中英、中美各約的全部特權外,又特別規定了天主教的傳教特權,中
國不能「觸犯毀壞」教堂等條款。不久,又強迫清政府取消100多年以來的天主教禁令。
其他一些西方國家,如葡萄牙、比利時、瑞典、挪威、荷蘭、西班牙、普魯士、丹
麥等,也紛至沓來,要求「共同分享」侵略權益。清政府抱定「一視同仁」的政策,統
統給予滿足。1849年,葡萄牙趕走中國在澳門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強佔了澳門。
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的訂立,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戰前,中國是
一個政治上獨立的國家;戰後,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遭到破壞,開始喪失了政治上的獨
立地位。
戰前,中國是一個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戰後,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
中國的封建自然經濟日益解體,逐漸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正如毛
澤東所指出:「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在一方面促使中國封建社會解體,促使中國發
生了資本主義因素,把一個封建社會變成了一個半封建的社會;但是在另一方面,它們
又殘酷地統治了中國,把一個獨立的中國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國。」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鴉片戰爭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此後,帝國主義
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了近代中國社會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國社會的階級鬥爭,
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反帝反封建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基本內容。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43.3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