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lfmoon (simpl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國歷史里程碑  洋務運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10 18:17:27 2002) , 转信



    洋務運動舊稱「同光新政」。1860年後,在中外反動派聯合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過
程中,清朝封建集團中逐漸形成了一批具有買辦性的官僚軍閥。他們在與外國資本主義
打交道的過程中,不但認為清政府與外國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調解和妥協,「借洋助剿」,

鎮壓國內人民的反抗,而且還可以採用一些資本主義生產技術,以達到維護搖搖欲墜的
封建統治的目的。這部分人就是當時清政府內當權的洋務派,他們從19世紀60年代至90
年代所從事的洋務,史稱洋務運動。
    所謂「洋務」,是指諸如外事交涉、訂條約、派遣留學生、購買洋槍洋炮以及有按
照「洋法」操練軍隊、學習外洋科學、使用機器、開礦辦廠等對外關係與外洋往來的事
物有關的一切事情。
    主持和提倡辦洋務的洋務派,是在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過程中,在外國侵略者扶植
下發展起來的清朝統治集團中的一個派別。起初人數不多,但他們的勢力與日俱增。在
朝廷裡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大臣奕□和文祥等人,在地方上是握有實權的大官僚曾國
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其中以曾國藩為首的湘系集團以李鴻章為首的淮系
集團,以及後起的張之洞集團影響較大。
    洋務運動的內容很龐雜,涉及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而以「自強」為名,興
辦軍事工業並圍繞軍事工業開辦其他企業,建立新式武器裝備的陸海軍,是其主要內容。

從60年代開始開辦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安慶內軍械所等近代軍事工業。其中,江
南製造局是中國第一個較大的官辦軍事工廠,1865年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全廠約2000
餘人,主要製造槍炮、彈藥、水雷等軍用品,同時還製造輪船,1867年後開始製造船艦。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創辦的規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廠,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創辦,全廠
約1700餘人,以製造大小戰艦為主。安慶內軍械所是清政府最早開辦的近代兵工廠,
1861年12月由曾國藩在安慶創建,廠子規模不大,主要製造子彈、火藥、炮彈等武器。
除創辦上述一類工廠外,還派遣留學生學習技術。但是,洋務派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

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資金、原料、燃料和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困難。
    於是,洋務派在「富國」的口號下,從70年代起採取官辦、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等
方式,開辦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天津電報局、唐山胥各莊鐵路、上海機器織佈局、

蘭州織呢局等民用企業。與此同時,洋務派還開始籌劃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

北洋和福建海軍。在洋務派控制了海軍衙門以後,又進一步擴建北洋艦隊,修建旅順船
塢和威海衛軍港。
    洋務派經營的近代工業企業,是以不改變封建生產關係為前提的。所辦企業,具有
很強的對外依賴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壟斷性。因此,洋務派要在中國興辦近代工業
企業和籌辦海防,都不得不在工業技術、資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國主義的左右和牽制。因
而也就加深了帝國主義對中國政治、軍事和經濟的控制,洋務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買辦
化。這樣的企業不僅無法避免自身遭到破產的命運,而且嚴重地阻礙和壓制了中國近代
民族工業的發展。辦「洋務」30年間,中國被迫開闢的通商口岸,由1860年前的7個增
加到1894年的34個,外國的進口額,也由1864年的5100余萬兩,激增為1894年的1億6千
余萬兩。進口貨物中,80年代前鴉片占首位,80年代後棉織品躍居第一,鴉片退居第二,

但絕對數仍一直上升。出口的貨物,80年代前主要是茶和絲,80年代後棉花和大豆逐步
增長。中國被迫加速捲入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成為它們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廉價原料產
地。因此,洋務運動的過程,就是中外反動派進一步結合,中國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的
過程,也是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雖然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在洋務運動同一
個過程中艱難地成長起來的,這主要是受中國近代經濟規律制約的結果,對洋務派來說
是事與願違的。但是,洋務運動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隨著近代工業的興
建,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生產技術,一批近代產業工人在中國社會出現了,
在洋務派創辦的新式學堂裡,也造就了一批掌握自然科學的知識分子和工程技術人員。
同時,企業的利潤,還吸引了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資於近代工業,客觀上對中國資
本主義發展起了刺激作用。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43.3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