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lfmoon (simpl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國歷史里程碑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10 18:19:32 2002) , 转信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後,由於帝國主義國家進一步加緊對中國的侵略,拚命掠奪
中國,劃分勢力範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激起了中國人民的不斷反抗,終於在1900
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義和團運動。這是以農民為主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專制的愛國
武裝鬥爭運動,它首先從山東興起,很快就發展到直隸(今河北)、天津、北京、山西、
東北以及全國許多地方。義和團英雄們高舉反帝鬥爭大旗,手持大刀長矛,到處焚毀教
堂,驅逐侵略者。
帝國主義各國對義和團運動的興起一方面感到驚恐不安,一方面卻認為這是入侵中
國的極好機會。於是,西方列強紛紛製造出兵鎮壓義和團和瓜分中國的輿論。為了鎮壓
中國人民的這場反帝鬥爭,德、日、俄、法、英、美、意、奧等八個帝國主義國家組成
侵華聯軍,直接進行武裝干涉。
1900年4月6日,英、法、美、德四國駐華公使聯合發出通牒,以出兵「平亂」脅迫
清政府,限令在兩個月內「剿除」義和團,不然就派出水陸各軍代為「剿平」。為了進
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英、法等八國於5月28日一致決定,以「保護使館」為名,派
兵進入北京。西方列強還分別照會清政府,「不論中國政府的態度如何,各外國公使已
決定調兵來北京」。在西方列強的壓力下,慈禧太后竟下諭同意洋兵進京。
第一批侵華聯軍440餘人於5月31日和6月2日分乘清政府提供的火車從天津開進北京。
各國軍艦也紛紛開到大沽口外示威。
6月9日,帝國主義各國駐華公使又開會決定調遣大隊侵略軍進京。10日,由英國海
軍司令西摩爾率領聯軍2000多人從天津乘火車向北京進犯。由於受到京津鐵路沿線義和
團和清軍愛國官兵的有力阻擊,這支侵略軍不得不從廊坊折回天津,還付出了死傷近
400人的代價。西摩爾也承認,如果義和團使用的是西式槍炮,那麼,我所統率的聯軍
則必將全軍覆滅。
當西摩爾率聯軍向北京進犯時,各國軍艦20艘也已雲集大沽口外,準備進攻大沽炮
台。6月15日,各國海軍司令密謀奪取大沽炮台,以控制津沽通道,並於當晚派日軍300
人登陸。6月16日下午,英、德等國的小分隊也相繼登陸,配合先期登陸的日軍,完成
了佔領塘沽車站和包抄、進攻大沽炮台的準備。16日傍晚,俄軍中尉巴赫麥季耶夫把八
國聯軍的最後通牒送交天津鎮總兵、大沽炮台守將羅榮光,以「暫借」炮台為名,限定
17日凌晨2時以前交出炮台,否則即開炮轟擊,用武力奪取。羅榮光義正辭嚴地拒絕了
八國聯軍的侵略要求,並下令各炮台將士嚴陣以待,痛擊來犯之敵。17日凌晨,在俄國
海軍中將基利傑勃蘭特的指揮下,八國聯軍的兵艦10余艘悍然從海面和炮台後側同時向
大沽炮台發起猛烈攻擊。羅榮光率領守衛炮台的官兵奮勇抵抗,開炮還擊。
雙方激戰了6小時,斃傷侵略軍130多人,擊傷敵艦6艘。但因後無援兵,彈藥用盡,
大沽炮台終於陷入八國聯軍手中。
大沽炮台失陷後,八國聯軍紛紛從大沽登陸,並向天津進犯。
天津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通商口岸,也是帝國主義侵略華北的一大基地。帝國主義國
家在天津舊城東南的紫竹林一帶建立了租界,海河兩岸有他們的教堂、洋行、銀行、碼
頭和工廠。這裡住著外國的領事、商人、傳教士和形形色色的冒險家。
6月17日晚,八國聯軍從大沽乘火車開到天津,進入紫竹林租界。
6月23日,俄、英兩國侵略軍600餘人分別從軍糧城和紫竹林租界進攻清軍的軍工廠
東局子,沒有成功。27日,八國聯軍2800多人再次從三面圍攻東局子,經過激戰,最後
佔領了東局子。
7月9日,八國聯軍進攻天津城南的八里台,受到聶士成軍的有力抗擊。最後因力量
相差懸殊,聶士成英勇殉國,愛國官兵也損失很大,八國聯軍終於佔領了八里台。
7月12日,八國聯軍的各路增兵均已到達天津,約1.4萬人。沙俄遠東軍司令官阿
列克謝耶夫也在這時抵達天津,他自任總理聯軍軍務之責,召集各國侵略軍司令官開會,
研究並制定了總攻天津城垣計劃。八國聯軍經過一番緊張的準備,於13日凌晨分兩路向
天津舊城發動總攻。一路由俄、德為主的5000人進攻東城和東北角三岔河陣地;一路以
日、美、英、法等國為主的5000人進攻南門。其餘兵力駐紮在紫竹林租界和老龍頭火車
站,作為後援。八國聯軍進攻天津,雖然遭到義和團和一部分清軍愛國官兵的英勇抵抗,
還是在14日攻佔了天津。
八國聯軍攻佔天津後,立即分區佔領,實行殖民統治。聯軍在天津成立了殖民統治
機構——都統衙門,由俄、英、日三國軍官充當頭子,統治天津、靜海和寧河等廣大地
區。
八國聯軍攻佔了天津,各國繼續增兵向天津集結,準備大舉進攻北京。
8月2日,八國聯軍拼湊了4萬兵力,正式成立了聯軍司令部,經過一番爭奪,最後
決定由德國元帥瓦德西擔任八國聯軍總司令。
8月3日,八國聯軍各首領開會,決定進攻北京。4日,八國聯軍出動1.8萬多人從
天津沿北運河向北京進發。5日,聯軍攻佔北倉,6日攻佔楊村,9日攻佔河西務,13日
攻佔通州。八國聯軍在佔領通州後,原來商定先休息一天,然後再研究如何進攻北京城。
但俄國侵略軍為了搶攻佔北京的「首功」,背約在14日凌晨首先進攻東便門。經過激戰,
於凌晨2時攻佔了東便門。接著,俄軍又進攻建國門。日軍見到俄軍已發起攻城,也於
14日進攻齊化門(今朝陽門)。美、英各軍也相繼開始攻城,並先後攻入城內。
8月15日晨,八國聯軍進攻皇城東華門。慈禧太后急忙帶著光緒皇帝、皇后和一批
王公大臣倉皇從西華門至德勝門,轉經西直門逃出北京城。八國聯軍終於佔領了北京。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後,公開搶劫3天。頤和園的文物古玩,侵略者括其所有;安
放在大殿前面的那些存水防火用的鎏金大銅缸,因過於笨重,搬不走,洋兵們就用刺刀
把表面的金子刮走。侵略者把頤和園的珍寶、文物,用駱駝運往天津。
9月中旬,八國聯軍達10萬人。瓦德西分兵四出攻掠,東占山海關,南犯保定,北
侵張家日,西擾娘子關。八國聯軍所到之處,姦淫燒殺,京津一帶的許多地方變成了瓦
礫場。
慈禧太后在逃往西安的途中,於8月24日頒布上諭,催促議和全權大臣李鴻章立即
從上海趕回北京,會同慶親王奕□迅速辦理「和局」。9月7日,慈禧太后又頒布「剿匪」
上諭,正式宣佈「痛剿」義和團。9月25日,又宣佈懲處放任義和團的載漪、載勳、剛
毅和趙舒翹等親貴重臣,並且加派親英、日的劉坤一、張之洞參與和談。至此,在各國
列強的槍炮與清政府腐敗退讓下,中國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瓜分的場所。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43.3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