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rc (落霞与孤鹜齐飞),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汉武帝反击匈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30日17:27:48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是后匈奴远遁,从此漠南无王庭
汉武帝反击匈奴
----------------------------------------------------------------------------
----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成功地抗击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
,进一步巩固了西汉新兴的封建政权。
    匈奴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在秦代,匈奴曾一度为蒙恬所击败,逃往漠
北,有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灭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其
骁勇善战的领袖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汉朝初年,已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国势强
盛。东面打败了东胡,西面赶走了居住在今甘肃境内的大月氏,北面臣服了丁零族,而
在南面,则经常侵犯汉朝边境,有时竟深入到离汉朝都城仅350公里的地方,严重地威胁
着汉朝封建政权。
    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0年曾亲率32万大军打匈奴,却被匈奴40万军队围困在白登山
(今山西大同市东南)七天七夜,最后陈平施美人计,欲献美人给匈奴单于,匈奴阏氏怕
汉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单于撤兵,“白登之围”由是得以解脱。此后,刘邦为了全
力对付内部封建割据势力,对匈奴暂时采取了“和亲”政策。把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
,每年送去一定数量的黄金、绢、絮,米、酒等物品,与其约为兄弟,以缓解匈奴的袭
扰。在军事上,则主要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尽量避免与匈奴进行决战。以后几代皇帝
莫不如此,然而“和亲”政策并不能遏制匈奴的袭扰活动,汉朝的边患依旧相当严重。

    公元前141年,年仅16岁的汉武帝刘彻即位。他凭藉前辈所创造的物质基础,积极从
事于反击匈奴的战争准备。在军事上健全军制,加强骑兵部队的建设,选拔适应指挥骑
兵作战的年青将领,修筑军事要道。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措施有:贬抑相权,
“举贤良文学”以扩大地主阶级统治基础,举行封禅典礼以提高皇帝威望,实行“推恩
法”以削弱地方势力,任用酷吏以保证专制措施畅行全国等等。在经济上征收商人车船
税,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以增加战争物资储备等等。经过苦心经营,全面造就了战略反
击匈奴的军事、经济、政治条件。于是汉武帝以其巨人的手臂,揭开了大规模战争的帷
幕。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三、四十年之久
,其中又可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以第一个阶段为主体
。在这一时期内,汉军曾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从
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这三次战略反击,分别是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
北之战。
    第一次是河南之战。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以两万骑入侵上谷(今河
北怀来县)、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汉武帝派青年将领卫青率大军进攻为匈奴
所盘踞的河南地区。卫青引兵出云中,沿黄河西进,横扫河套南部直至陇西,赶走匈奴
白羊、楼烦王,占领河套南部地区。汉军在与匈奴的历次交战中第一次取得大胜。汉武
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南地区设置朔方、五原两郡,并筑朔方城,移内地民众十多
万在朔方屯田戍边。同时卫青被升为长平侯。汉军收复河南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其对长安的威胁,并为汉军建立了一个战略进攻的
基地。
    匈奴贵族不甘心失去河南这一战略要地,数次出兵袭扰朔方,企图夺回河南地区。
汉武帝于是决定反击,时在元朔五年(前124年)春。当时卫青任车骑将军,率军出朔方
,进入漠南,反击匈奴右贤王;李息等人出兵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牵制单于
、左贤王,策应卫青主力军的行动。卫青出塞二三百公里,长途奔袭右贤王的王廷,打
得其措手不及,狼狈北逃。生擒匈奴王子10余人,凯旋而归。汉武帝破格提升卫青为大
将军,成为全军的统帅。
    次年二月和四月,新任大将军的卫青两度率骑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前后歼灭匈奴军队一万多人,扩大了对匈奴作战的战果,迫使匈奴主力退却漠北一带
,远离汉境。在和匈奴的战斗中又涌现出一位18岁的将领霍去病。他是卫青的外甥。一
次,他一马当先,率领800骑兵突进匈奴营地几百里,取得大胜。汉武帝据此封他为冠军
侯,给他造了一座阔气的房子,让他去看。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为家”表现了
强烈的爱国热情。
    第二次是河西战役。河西即现在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
自古称为河西,又称河西走廊。它为内地至西域的通路,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时它
仍在匈奴的控制之下,对汉朝的侧翼构成威胁。汉廷为了打通通西域的道路和巩固西部
地区,遂决定展开河西之役,为此,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委派青年将领霍去病出征河
西匈奴军。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三月,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越乌鞘岭,进击河西走
廊的匈奴。他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法,长驱直入,在短短的6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接着翻
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千余里,与匈奴军鏖战于皋兰山下,连战皆捷,歼敌近
9000人,斩杀匈奴名王数人,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凯旋而还。同年夏天,
汉武帝为了彻底聚歼河西匈奴军,再次命令霍去病统军出击。为了防止东北方向的匈奴
左贤王部乘机进攻,他又让张骞、李广等人率偏师出右北平,攻打左贤王,以策应霍去
病主力的行动。
    霍去病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绕道河西走廊之北,迂回纵深达1000多公里,远出敌
后,由西北向东南出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大破匈奴各部,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
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杀敌3万余人,取得决定性胜利。是
役,霍去病共俘获匈奴名王5人及王母、王子、相国、将军等百余人,收降匈奴浑邪王部
众4万,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汉廷在那里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移民实
边戍守生产。
    河西走廊的收复,解除了汉王朝的西部威胁,使汉朝统治延伸到这一地区,打通了
汉通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了
可能。
    第三次的漠北战役规模最大,也是决定性的一次大战。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为了彻底歼灭匈奴主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边患问题,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能度
幕(沙漠)轻留(轻入久留)的心理,将计就计,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决定对匈奴采取
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且因势利导,乘敌不备,确定了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歼匈
奴主力的具体作战方针。武帝集中了精锐骑兵10万人,组成两个大的战略集团,分别由
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另以步兵几十万,马匹十余万配合骑兵主力的行动
。卫青、霍去病受命后,各率精骑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沿东西两路北进,决心在漠北
与匈奴进行会战。
    卫青出塞后即率主力直扑单于所在,横渡大沙漠,北进几百公里,寻歼单于本部。
同时命令李广、赵食其率所部从东面迂回策应。不久,卫青部主力与匈奴单于相遭遇。
卫青下令用武刚车环绕为营,以防匈奴军的袭击,接着便指挥5000精骑向单于军发起猛
攻,单于即遣一万骑应战。双方鏖战至黄昏,大风骤起,飞沙扑面,两军难辨彼此。卫
青乘势分轻骑从左右迂回包抄。单于见汉军人多势众,自度无法取胜,遂带数百精骑突
围,向西北逃遁。卫青发现单于潜逃,即派轻骑连夜追击,自率主力随后跟进。是役虽
然未能擒服单于,但一举歼俘匈奴军19000人,挺进到寘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端)的赵
信城,尽烧其城和匈奴积粟而还。
    在另一个方向,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北进1000余公里,渡过大漠,与匈奴
左贤王部接战,尽歼其精锐,俘获屯头王、韩王以下70400余人。左贤王及其将领弃军逃
逸,霍去病乘胜追杀,直抵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然后凯旋班师。
    漠北之战是汉匈间规模最大,战场距中原最远,也是最艰巨的一次战役。给匈奴以
致命打击,使得其从此无力大举南下,造成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从此
,匈奴北徙漠北。汉北自朔方,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以60万吏卒屯田,加强防守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至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国家更加统一,长城内外“马
牛放纵,畜积布野”,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
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战争中,匈奴被歼人数累计高达15万之多,无
力再与汉室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
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了。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也为汉王朝
加强和巩固边防建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开辟了道路。汉武帝
在反击匈奴的同时,移民垦边,加强了北部的边防。在对匈奴作战过程中,汉朝为了争
取与国,曾派遣张骞等人通西域,扩大了中外交流。而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则帮助解除
了东北、西北各少数民族所受匈奴的威胁,送去了汉族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文化
成就,促进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来,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间的融合,
也使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通畅地开展起来。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的胜利,在军事领域中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推动了骑兵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大规模骑
兵作战的经验,促进了战术的革新。对于古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均具有
深远的影响。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iming.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