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rc (落霞与孤鹜齐飞),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平定三藩之乱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10日12:07:38 星期四), 站内信件
使中央集权制力量得到加强
平定三藩之乱
------------------------------------------------------------------------
--------
三藩系指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镇守福建的靖
南王耿精忠。
三藩的建立和其势力的养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将平定及镇守南方的结果。清
廷入关之后,因为八旗兵力不足,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小朝廷的反抗,不得
不依靠明朝的降官降将充当前驱,从事招抚及武力镇压。在明朝降将中,以孔有德
、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四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为王。他们所率领的
军队成为八旗以外的重要力量,在满清入关后为其效尽犬马之劳。经过二十年的斗
争,坚决抗清的农民军失败了,南明的腐朽政权也垮台了。这时清廷把八旗基本力
量放置在北方,以保卫京师及驻防各重要城池,而南方就暂让给吴桂三等去镇夺。
吴三桂驻云南,尚可喜驻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驻福建,这样便形成了三藩
。三蕃之外,还有一个孔有德。但是孔有德在同农民军李定国作战时失败自杀于桂
林,其子也被李定国所杀,所以无人袭封,仅有一女孔四贞嫁给孙延龄,清廷即以
孙延龄为将军代领其众,驻守桂林。
三藩之中,吴三桂的势力最大,也最为跋扈。其军事实力极其雄厚,总兵力不
下10余万。因此,清廷对之颇存顾忌,一切不敢过问。吴三桂在云贵,掌管一切文
武官员兵民事务,总督、巡抚均“听王节制”。他可以随意题补官吏,甚至还向全
国选派官吏,称为“西选”,一时出现了“西选之官几满天下”的情况。要是朝廷
所选文武官到云南,吴三桂立即加以收买,为己所用。在经济上吴三桂也有很大的
势力。他占据明代世镇云南的沐氏庄田七百顷作为藩庄,又和西藏的达赖喇嘛在北
胜州互市,以茶换取蒙古的马匹。又派许多人出兵去做生意,贩运辽东人参及四川
的黄连、附子,以牟取利润。他曾大量地贷钱给商人使用,谓之藩本。他强征关市
之税,开矿鼓铸。吴三桂欲效明代沐氏故事,世守云南,所以从各方面培植自己的
势力,以求达到这个目的。其他耿、尚二藩各有兵马15佐领和六七千绿旗兵,并且
也是经商括财,强征市税,遍置私人,坐地称霸。
三藩各拥有雄厚兵力,占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其势力已尾大不掉,严重威
胁着清政权;而且三藩的存在,使得清廷每年要消耗兵饷2000余万两,在经济上也
成为沉重的负担。因此,清廷不能不考虑撤藩的问题。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撤藩的机会来了。尚可喜请求告老归辽东,以其
子尚之信承袭爵位继续坐镇广东。康熙帝抓住这个机会,同意他告老,但不允许其
子袭爵,命令其尽撤藩兵回籍。这道命令触动了吴、耿二藩,他们也奏请撤藩,目
的在于试探清廷的态度。当时朝中大臣畏惧吴三桂的武力,大多数人都反对撤藩,
只有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等少数人主张撤藩。康熙帝认
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现在撤也反,不撤也反,不如先发制之。于是将计
就计,同意吴三桂和耿精忠所请,毅然下令撤藩。
撤藩令一下,吴三桂首先于这年十一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发动叛乱,发出檄文
指斥清廷“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
之乾坤”。蓄发易衣冠,旗帜皆白色,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起“复
明”的旗号,用以收拾人心,但其背叛明朝的行为早已昭昭于人耳目,所以恢复明
朝的旗帜并不能骗人,不但得不到广大汉族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甚至连明朝尚存的
遗老也无人出来理睬他。不过,吴三桂的发难,也鼓动起一个很大的反清浪潮。吴
三桂军以破竹之势,由云、贵直冲湖南,长驱至岳州,湖南全省尽为占有。吴三桂
又分军犯四川,四川提督郑蛟麟、巡抚罗森、总兵谭宏及吴之茂均降,四川全省皆
下。于是,云南、贵州、湖南、四川四省尽入吴三桂之手。吴三桂兵锋甚锐,一时
响应者四起,在福建有靖南王耿精忠,在广东有平南王尚之信、总兵刘进忠,在广
西有将军孙延龄,在陕西有提督王辅臣,在湖北襄阳有总兵杨来嘉,在河南彰德有
总兵蔡禄。这样一来,中国西南全部和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中原、西北一带,都骚动
起来,战火弥漫十数省。
吴三桂等人的反叛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动。大学士索额图提出杀掉主张撤藩
者的头,取消撤藩令。达赖喇嘛也暗助吴三桂,提出“裂土罢兵”。康熙帝力排众
议,在应付这一事变中却表现出他的雄才大略。他看出主要的叛变者是吴三桂,所
以集中主要力量打击吴三桂,下令剥夺吴三桂的王爵,杀其子吴梦熊于北京。决不
给予可以进行妥协讲和的机会,而对其他叛乱分子采取招抚拉笼的手法,暂时停撤
耿、尚二藩,其他叛变者只要肯降,不咎既往,以此来分化敌人,削弱吴三桂的羽
翼,从而孤立吴三桂。在这个方针之下,康熙帝把湖南作为军事进攻的重点,命勒
尔锦等统领大兵至荆州、武昌,正面抵住吴三桂,并进击湖南,又命岳乐由江西赴
长沙,以夹攻湖南。此外,康熙帝又放手利用汉将汉兵来应付作战,使其充分发挥
作用。
战争开始后,清朝方面暴露了严重弱点。八旗兵斗志不强。湖南守将慑于吴军
的来势凶猛,丢掉了许多城池。派到武昌、荆州的八旗兵不敢渡江前进。与之相反
,叛军方面却屡屡得手。吴三桂多年来养精蓄锐,兵强马壮,先声夺人。但叛军内
部也有致命的不可克服的矛盾。首先,人民群众渴望统一,与人民为敌的吴三桂显
然得不到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其次,叛军内部无法形成整体,不相统属
,心志不齐,难以持久。而且吴三桂一开始即在战略上犯了保守主义的错误,以致
陷于被动地位。当他以锐不可当之势占领湖南全省时,却立即收住了攻势,不再渡
江前进,扩大占领地区,乃转而在湖南采取守势,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与清军对峙
,结果不能出湖南一步。因为吴三桂骚动的目标,即趋向在西北陕甘和东南闽浙,
遂遣兵一由长沙犯江西,企图与耿精忠合;一由四川犯陕西,企图与王辅臣会合。
这样一种打法,就给予康熙帝以调兵遣将、从容布置应付的机会。
康熙帝依据时局,运筹帷幄,以湖南为主战场,坚决打击湖南的叛军,辅以陕
、甘、川线和江西、浙东东线,三个战场相互配合,把叛军分割开。江西地位重要
,水陆皆与闽楚接壤,决计固守。当耿精忠叛乱时,清军就有效地割断了耿、吴叛
军的会合。对西北则采取稳定策略。陕西提督王辅臣,态度暧昧,叛而附,附而又
叛,甚至杀害了陕西经略莫洛。康熙以极大的耐心争取他,表示“往事一概不究”
,极力安抚,终于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把王辅臣争取过来,保住了陕西,使吴
三桂打通西北的阴谋未能得逞,清军得以腾出兵力增援南方。又利用耿精忠同郑经
的矛盾,多方招抚耿精忠。不久耿归附清廷,清收复福建。尚之信也于康熙十六年
五月降服,稳住了广东。由于康熙处置得当,吴三桂失去了外援,军事上完全陷于
孤立。这样,从康熙十五年起,战争的优势逐渐转到清军方面来了。而吴三桂局促
于湖南一隅之地,外援日削,而清岳乐之军已由江西进围长沙,其失败之势已成。
康熙十七年(1678年),战势对叛军更加不利。吴三桂已经起兵六载,年已
67岁。势穷力竭的吴三桂为了鼓舞士气,于这年三月在衡州称帝,立国号为周,建
元昭武,大封诸将。但这一招并未起什么作用,他坐困衡州,一筹莫展,未几即忧
愤成疾,于这年八月病死。部将迎其孙吴世璠即帝位,改元洪化,退居贵阳。清军
乘势发动攻击,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军平岳州、常德、长沙、衡州等地后,
恢复了湖南全省,同时收复广西。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克汉中,定成都,
取重庆,收复四川。同时,康熙处分了奉命攻打重庆而中道退返荆州的宁南靖寇大
将军勒尔锦,命令彰泰为定远平寇大将军接替指挥,率师由湖南进攻云贵。
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清军收复贵州,彰泰开始进入云南。二月,赖塔率
师由广西抵云南。九月,清将赵良栋率师由四川至云南,与另二路先期抵达的军队
会合,加紧围攻昆明。此时,被清军俘获后发给银粮返还原籍的苗族兵将,纷纷帮
助清军。十月,昆明城中,粮尽援绝,南门守将开门迎降,吴世璠服毒自杀,云贵
平定。历时八年,波及十数省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削平了。
平定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是正义力量的胜利。吴三桂等人发动的叛乱,目的
在于搞分裂割据,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失败是必然的。而清朝平叛避免了国家
的分裂,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符合人民的愿望,能得到各族人民
群众的支持。同时中央集权制力量得到加强,提高了抗御外敌的能力。此后,清廷
开始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iming.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3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