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太平天国专题研究 太平天国内讧的性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Oct  8 18:41:17 2000), 转信


    “天京事变”的性质,是史学界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洪、
杨争权说。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并不是两个阶级的斗争。除非我们
否认洪秀全,否则我们就必须认清楚杨秀清这一种篡夺太平天国领导权的行动,所代表
的只是他个人的权威思想,而绝不是农民阶级。也就是说,这一场大内讧,乃是洪、杨
矛盾的总爆发,杨秀清对太平天国领导权的篡夺,而不是两个阶级的斗争。”孙捷认为
:“天京事件的性质不是韦昌辉发动的反革命暴乱,而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
李侃认为:“太平天国政权逐渐封建化,领导集团思想的逐渐蜕化,以及由此而发生的
内讧分裂,这都是历史条件和农民小生产者阶级局限的产物,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的必然趋势。”马鼎盛认为:“天京事变是一场太平天国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洪杨之争主观上纯属个人或政治集团权力之争,其目的都是为了当皇帝。”罗景光
认为:“‘天京事件’中洪、杨的权位之争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必然产物,把它归结于
某些个人的野心,不可能揭示这次事件的实质。”纵瑞华也认为“是领导集团内部的权
力斗争”。二、阶级斗争说。苑书义认为:“这个事件主要是当时尖锐化了的阶级斗争
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反映”。“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其中主要是韦
昌辉火并杨秀清的事件,是混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阶级异己分子,利用了农民革命领
袖之间的冲突,而对农民革命实行的猖狂进攻。”蔡少卿认为:“从‘天京变乱’的整
个过程,不难得出结论:这是阶级敌人向太平天国发动的一次猖狂进攻,反革命阴谋家
野心家(韦昌辉)一手策动了这场叛乱,他是‘天京变乱’的罪魁祸首。”吴廷桢认为
:“洪杨之间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虽然发展到了对抗,但仍然属于农民革命的矛盾。
”韦昌辉发动的暴乱和屠杀,“是地主阶级向太平天国疯狂反扑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
条件下是无法避免的”。郭毅生认为“韦昌辉发动的‘天京事变’是一场反革命叛乱,
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这个主要矛盾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爆发”。三、阶级斗争
和农民本身宗派斗争的反映说。胡思庸认为:“杨韦事变实在具有极其错综复杂的性质
,它一方面是地主和农民的阶级斗争在革命内部的反映,一方面也是农民本身狭隘的宗
派斗争的反映。”徐力认为:“杨韦事变是一场性质非常复杂的斗争,它反映了革命内
部的宗派主义情绪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在革命内部的不可调和性。”“就杨韦事变这
一事件来说,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在革命内部的斗争应该是主要矛盾,因为封建社会的
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刘耀认为:”太平天国革命内部是存在着两
类社会矛盾的斗争的。属于农民内部的矛盾是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由于农民领
袖人物各自存在着权威思想和受着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而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的实质
,就是农民领袖人物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斗争。洪杨之间的斗争,就是属于这一种性质的
矛盾。”“另一种是农民领袖人物与地主反满势力首领人物之间的矛盾。杨韦事件前杨
石之间的斗争,杨韦事件后洪石之间的斗争,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的矛盾。“洪秀全、杨
秀清与石达开为首的地主反满势力之间的斗争,实际上就是阶级斗争,是两条路线的斗
争。”“石与韦合谋诛杀杨秀清以及石达开的分裂革命的行动,都是属于对抗性的敌我
矛盾。”“属于对抗性的敌我矛盾,这就是农民领袖、人民同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地主
阶级势力之间的矛盾。”“这一派政治势力就是农民的阶级异己分子,其代表人物是韦
昌辉。韦在杨韦事件以前同杨之间的斗争以及在杨韦事件之后同洪秀全之间的斗争,都
是隐藏在农民革命队伍中的地主阶级势力同革命农民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实际上就是
当时中国社会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之间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在革命队伍中的反映。”“杨
韦事件及其间的斗争,是这两类社会矛盾在太平天国队伍中的总汇合,是是两类社会矛
盾在太平天国队伍中发展的最高峰”。以上对天京事变性质的研讨意见,还有待从当时
的具体社会条件出发,结合事变本身作深入的研究。
    (罗尔纲:《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考》,《太平天国史事考》,三联书店1955年
3月版;孙捷:《韦昌辉与天京事件》,《辽宁大学学报》1980年第5期;李侃:《农民
战争的高峰和天京的悲剧》,《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罗景光:《试论“天京事
件”的性质》,《青海师院学报》1979年第2期;纵瑞华:《漫谈“天京事变”及其他》
,《青海师院学报》1980年第1期;苑书义:《试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历史
教学》1957年第2期;蔡少卿:《关于评价杨秀清的几个问题》,《南京大学学报》197
7年第4期;吴廷桢:《天京反革命屠杀的几个问题》,《甘肃师大学报》1979年第1期;
郭毅生:《如何评价杨秀清》,《历史研究》1978年第6期;胡思庸:《关于杨韦事变的
一个问题》,《新史学通讯》1956年8月号;徐力:《试论杨秀清》,《史学月刊》195
7年第10期;刘耀:《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两类矛盾的斗争》,《吉林大学人文科学学报
》1960年第1期)(程翌康 郭新嗣)
    
--
※ 修改:.zcm 于 Oct  8 18:40:53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 转寄:.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melon.gznet.]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