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4)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Mar 24 13:35:34 1999), 转信



       商办派对铁路国有政策的反抗
    
    
        宣统元年四月十九日(1909年6月6日),张之洞代表中国政府
与英、德、法三国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总计借款为550万英镑,利
息五厘,以建造湖广境内粤汉与川汉铁路。
        这一草约的签定当时并没有引起民间社会强烈的抵制。如果
没有意外情况出现,那么,清政府确定的铁路建造权收为国有的方针,
将从此确立。然而,当时却出现了两件事,使清政府推行这项政策出
现了严重的困难。
        第一件是,当张之洞正准备上奏请求清廷批准之际,美国也在
继三国之后,要求为中国铁路贷款,此事因牵涉美国与三国银行关系等
诸多方面,也就拖延了下来。第二件是,4个月以后,张之洞本人作为铁
路国有政策的主持者突然逝世。由于张之洞本人在士绅与民众中有着较
高的威信,张的逝世,使湖北商办派士绅不再受到张的牵制,他们要求
民办铁路的呼声日益强大起来。
        此外,一个不利的因素是,自慈禧与光绪死后,清廷的权力中
枢本来已经变得非常软弱无力并缺乏权威。在张之洞死后,继任主持铁
路国有的是盛宣怀,尽管作为一位商务方面的专家,对铁路的具体事务
比张之洞更为在行,然而却在社会上声名不佳。各省士绅商民对他主张
国有政策的动机抱着相当的怀疑。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在铁路问题上的分
歧双方之间的沟通与信任。
        另外还有一个不利于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的因素,那就是,
到了1909年之后,地方谘议局与中央的资政院已经相继建立,并具有相
对于清政府的独立地位。各省谘议局恰值开设的时机,而地方谘议局正
是地方士绅、商人与激进青年留学生的政治大本营。这意味着,如果政
府缺乏足够的办法与权威来说服各省的士绅商办派,那么后者就可以利
用省谘议局这个现成的合法政治舞台,与清政府的铁路建设的中央集权
政策分庭抗礼,并利用这个政治舞台进行反对铁路国有的广泛社会动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民间的反对铁路国有政策运动开始发展起
来,并在湖北形成声势浩大的抗争运动。湖北谘议局全体会议通过决议,
后来又进一步提出拒款方案十项,其中包括劝勉各房主以其两月房租收
入购买股票,开设铁路彩票,不用外国技师以节省经费。并进而决定由
各府县分担股额,各县从5万元到10万元不等。此外要求湖北全省教育会
成员每人以每月傣1/10购股由此合计可达420余万元。他们进而估计,
湖北各地的商会、军人会、及其它团体,均深受舆论刺激,分担股分不
成问题,估计可达二干数百万元。
        毫无疑问,这些士绅民众是民族主义者,他们的爱国之心无可置
疑。然而,事实上,这些人们对铁路商办的乐观前景的估计显然是不切实
际的,他们并没有针对国有派所指出的商办铁路的三大弊端,即资金不足、
管理困难与缺乏统筹,提出有力的反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他
们的充满激情的号召,实际内容却相当空洞,对于如何筹款并没有具体的
落实办法。
        从宣统元年初到宣统二年中期(1909至1910年)一年半的时间里,
在铁路国策上左右摇摆并软弱无力的清政府,陷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在此关键而敏感时期,清政府各部及摄政王本人都对此采取相互推诿的态
度。从摄政王到邮传部诸大员,既不愿意得罪国内为数众多的商办源士绅,
也不愿得罪于英、德、法三国银行与政府。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2.12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87毫秒